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及訓練題(蘇教版)
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及練習
第八課《蒲公英》
1、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采用擬人手法,寫了蒲公英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有不同,從而告訴我們做事不要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要實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2、用“囑咐”造句。例:出門前,奶奶囑咐我多穿衣服。
3、課文把蒲公英比作了降落傘。因為它能隨風飄蕩。 4、abcc式詞語:金光閃閃 銀花朵朵 得意洋洋 議論紛紛
5、思考:蒲公英種子去了幾種地方?結果怎樣?
6、假如你是太陽公公,怎樣勸告那兩顆想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種子?
參考:你們別看那兒金光閃閃、銀花朵朵,很漂亮,但那并不適合你們生長,落到沙漠和湖泊,不僅沒有財富和快樂,而且還會使你們丟掉性命,還是到泥土中去生長吧。
第九課《三袋麥子》
1、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猴、小牛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后收獲了滿滿一囤麥子。同樣是一袋麥子,個人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是不一樣的。
2、本文運用了對比手法,生動刻畫了人物形象。
小豬:憨厚可愛 小牛:勤儉節約 小猴:聰明能干
3、理解“迫不及待”:著急的不能再等待。
4、小豬、小牛、小猴中你最贊成誰的做法?為什么?
參考:小猴的做法更值得提倡,因為他有長遠打算,而且聰明能干。
小牛的做法可以贊成或不贊成,理由要成立。
5、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吃一半,種一半)
6、續寫課文,想一想小猴會用豐收的麥子做什么?
提示:本著小猴聰明能干的品質進行續寫,參考例文《小猴賣燒餅》。
第十課《哪吒鬧海》
1、這是一篇神話故事,選自《封神演義》,講了哪吒為民著想,不畏強暴大鬧東海制服龍王父子,使人民又過上安定的生活的故事。
2、哪吒鬧海是要為老百姓出口氣,他的兩件法寶是混天綾和乾坤圈。
3、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講述故事。
4、哪吒鬧了三次,一鬧搖晃水晶宮,動詞有:跳、取、擺、掀
二鬧打死夜叉,動詞有:閃、躲、取、扔。
三鬧斗敗三太子,動詞有縱身、抖出
5、理解“稱霸一方”在一定的區域內倚仗權勢,欺壓別人。
興風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進行破壞活動。 知識鞏固 第八課《蒲公英》
1.能默寫本課詞語。
2.這是一篇 故事,采用 手法,告訴我們
。
3.用“囑咐”造句。
4.abcc式詞語:金光閃閃
5.思考:蒲公英種子去了幾種地方?結果怎樣?
第一顆種子認為到 的沙漠中可以成為 ,結果 。第二顆種子認為到 的湖泊里可以給它帶來 。結果 了。其他到 里生長,結果 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