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學案
實驗小學三年級語文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題爬山虎的腳課時1教學目標設計1 認識爬山虎的腳的顏色、形狀和生長部位。2 重點理解爬山虎的腳是怎么樣一腳一腳爬上墻的。3 培養學生細致觀察和口語表達的能力,結合發展學生的審美情操。教學方法設計提問法 畫圖法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設問激趣,整體感知 出示謎語a上搭架,下搭架,開黃花,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二)理清條理,扶放結合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自學:直奔重點,播放課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1、把握整體:學生快速跳讀,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的。2、深入部分:你認為這部分描寫中那些語句寫得好,好在哪兒?找出有關詞句。3、課件演示:動畫感受,讓語言的描述升華為形象的感性認識。4、指導朗讀: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墻,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四)指導學法,領悟爬山虎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1、總結學法:針對課堂上相關學法加于小結。2、指導自學:這一段描寫哪幾種情況下的爬山虎的腳?找詞句來分析,用學習上一部分的方法來學習這一部分。3、匯報自學:理順條理的基礎上完成對黑板板書的補充。(五)總結評價延伸課外1、編兒歌或謎語(1)生暢所欲言1.有爬山虎的地方,課前可布置學生觀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 教師課前搜集爬山虎的資料,準備爬山虎實物或標本或掛圖。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制作有關爬山虎腳生長特點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2.初讀課文,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檢查學生對每個自然段大意的了解情況。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時,要以自讀自悟為主,并體現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如讀讀畫畫說說,學完課文,還可以“向你介紹我”為題,讓學生以爬山虎的身份介紹自己。 3.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作者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很美,語言更美。教學中可以朗讀體會為主,先個人自主朗讀,并想想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知道的;再在小組里說一說,還要把課文讀給其他同學聽,大家評一評,是不是讓人感覺到葉子的美,表達出作者喜愛之情。通過自讀和討論,要讓學生了解到爬山虎葉子的特點,一是綠,“綠得那么新鮮”;二是又多又密,鋪在墻上“不留一點空隙”;三是美,“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課文講爬山虎的腳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仍然要以朗讀體會為主,以直觀手段的運用為輔。可先讓學生把課文的第3、4自然段認真地讀幾遍,分別找出寫爬山虎的腳的和爬山虎的腳怎樣爬的語句,再對照圖,找一找爬山虎的腳,想象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師:直奔重點,播放課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指導學法,領悟爬山虎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按描寫爬山虎的腳的方法展開想象寫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關動物、植物為適應周圍的生活需要而進行的相關的生理調節
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1)生上臺展示(通過簡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培養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