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教學實錄
師:當代詩人陳小奇寫過一首歌《濤聲依舊》,聽過這首歌嗎?
生:沒有
師:有機會可以聽一聽,不但曲好,而且詞也不錯。其中有這樣的歌詞,誰來讀?(大屏幕出示)
留連的鐘聲
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
始終不會是一片云煙
——陳小奇 《濤聲依舊》
生:讀
師:誰再來讀讀?(生讀)。讀得很好聽。
師:歌詞中有一個詞“無眠”,誰來讀?
生:無眠。
師:誰再來讀?
生:無眠。
師:誰知道“無眠”的意思?
生:睡不著覺。
師:誰能為“無眠”找個近義詞?
生:愁眠
生:失眠
師:難以入眠是——
生:難眠
師:不曾入眠——
生:未眠
師:就是睡不著覺。再來讀讀歌詞,讀出睡不著覺的感覺。
生:讀
師:是誰在敲打我的無眠?
生:留連的鐘聲
師:這是哪里的鐘聲呢?一起去看看。早在200多年前清朝王士禎就寫到過這樣的鐘聲。(大屏幕出示)
十年舊約江南夢,
獨聽寒山半夜鐘 。
——(清)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
(生讀)
師:再讀,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生再讀)
師:這是哪里的鐘聲?
生:寒山寺的。
師:為了聽鐘聲,詩人盼了多少年?
生:十年 。
師:十年,120個月 ,3650天 。這鐘聲的魅力為什么如此之大?500多年前明朝詩人高啟也寫過這樣的鐘聲。(大屏幕出示)
幾度經過憶張繼
月落烏啼又鐘聲
——(明)高啟《泊楓橋》
師:這是哪里的鐘聲?。
生:我想應該是寒山寺的。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又”字說明就是寒山寺。
師:不能光憑“又”就推斷是寒山寺呀,再看看。
生:詩中提到張繼,張繼寫過《楓橋夜泊》。
師:作者說,每次只要經過寒山寺,路過楓橋,詩人都會想起一個人,誰?
生:張繼。
師:為什么幾度經過憶張繼呢?早在800多年前宋朝有位詩人陸游也寫過這樣的鐘聲。(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鐘
——(宋)陸游 《宿楓橋》
師:從詩中看,七年前陸游到過哪,聽到過什么?
生:到過寒山寺,聽過鐘聲。
師:一年又一年,變的是南來北往的人,不變的是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七年可以變成多少年?十年可以嗎?把七年變成十年,詩人也一定會這樣寫(生齊讀)。把十年變成百年,詩人也一定會這樣寫(生齊讀)。把百年變成千年,詩人還一定會這樣寫(生齊讀)。
師:十年不變的是鐘聲,百年不變的是鐘聲,千年不變的還是鐘聲。這鐘聲在陳小奇的筆下這樣寫道(生齊讀);這鐘聲在200多年前的王士禎的筆下這樣寫道(生齊讀);這鐘聲在500多年前的高啟的筆下這樣寫道(生齊讀);500多年前的陸游還是這樣寫鐘聲(生齊讀)。
師:問題來了,有什么問題?
生:為什么這幾首詩都提到鐘聲?
師:問得好,繼續問。
生:為什么鐘聲都跟寒山寺相關?
師:是呀,繼續問。
生:為什么鐘聲會讓詩人難以忘懷?
無限愁眠寄鐘聲
師:我們知道所有問題都跟一個人緊緊相連,所有問題都跟一首詩息息相關。這個人是張繼,這首詩是《楓橋夜泊》。(大屏幕出示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