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教學實錄
時間地點:2010年11月于宜昌(湖北省小學語文專業委員會成立30周年暨教研成果展示會在此召開)
記錄整理:潛江市楊市小學漆翠芳(未經本人審閱)
一、揭示課題,解字讀題
師:同學們,當你們高興或憂傷時,你會怎樣表達?
生1:讀詩。
生2:讀詩。
師:我們的古人也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請同學們讀讀這幾首詩。
(生齊讀《鳥鳴澗》、《靜夜思》、《早發白帝城》)
師:不同的詩,表達不同的情懷。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夜晚,詩人張繼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夜晚水鄉幽美的景色又勾起作者哪些遐想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齊讀)
師:“泊”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生:停泊。
師:這是發生在什么時候的事?
生:夜晚。
師:夜晚給我們的感覺是怎樣的?
生:靜謐。
師:理解了題目的意思,誰再來讀一讀題目?
(指名學生讀)
師:你讀出了夜的感覺,讀出了泊的情懷。真不錯。
二、通讀感知,讀通讀順
師:張繼的《楓橋夜泊》,泊出了怎樣的情懷呢?請大家拿出課文,自由朗讀《楓橋夜泊》,注意注音的生字要認真拼讀,先將古詩讀正確,讀通順。
(師出示古詩,生自由讀)
師:同學們讀得太投入了,老師真不忍心打斷大家。誰愿意做今天課堂上第一個為我們朗讀詩歌的人呢?
(生1朗讀)
師:你的聲音真好聽,謝謝你為我們帶了個好頭。
(生2朗讀)
師:只要做到字字入夢,句句入心,一定能讀好。
(生3朗讀)
師:讀得不錯!字字有交代。比如,“愁眠”的“愁”是翹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讀得一絲不茍!誰再來讀一讀,不但清清爽爽地讀,而且有板有眼地讀。
(生4朗讀全詩)
師:有味道!不用我說,大家一定聽出了這首詩的節奏和韻律。我也想讀。來!我們一起讀!怎么讀呢?每句詩的前四個字我讀,后三個字你們來讀。
(師生合作朗讀完全詩,全場掌聲)
師:好!味道出來了。還想讀嗎?現在,分男女生讀。男生讀前四字,女生讀后三字。
(男女生合作朗讀全詩)
師:味道更濃了!我們連起來讀,我讀題目和作者,你們讀詩歌,注意那個節奏,那個味道。
(師生合作朗讀全詩)
師:讀出了節奏,讀出了味道,我們還要讀出自己的理解。請同學們結合詩的注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的插圖,自由讀詩歌,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可以同桌先交流一下。
(生自學自讀,同桌交流)
三、感“眠”悟“愁”,“對”出愁思
師:誰來和我們分享一下,你讀懂了什么?
生1:月亮已落下,烏鴉不停啼叫,秋霜滿天,江邊楓樹映襯著船上漁火點點,只剩我獨自對愁而眠。
師:你在用心靈思考,你有詩人的潛質。誰再來說?
生2: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悠揚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師:好詞好句不斷從你的心里流出來。誰再來說說?
生3:第一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