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里少了什么》教學實錄
3.分工讀。
師:現(xiàn)在我們來把課文分工讀一讀。你們想怎樣讀?
生:一組讀一自然段。16自然段最重要,我們一起來讀。
師:那好。就按你們的方法把課文再讀一遍吧!
(四)拓展延伸,師生共畫
師: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畫《海洋世界》,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那給我安排一下工作吧!
生:老師字寫得好看,就讓老師給我們寫題目吧。
師:我一定要做好。
我們以前學過《眾人劃槳開大船》這首歌。歌中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只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再困難的事也能做好。
師:讓我們伴隨著合作的歌聲,一起來創(chuàng)作美麗的海洋世界吧!
師生共畫《海洋世界》。
〖教學反思〗
本文淺顯易懂,學生在自讀中就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如何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這是我努力思考的問題。為此,我設計了一個“分工讀文”“師生共畫”的過程。怎樣分工合作讀文、繪畫,這要靠學生自己來安排,在他們的分工中,顯而易見地就體會了文中的道理。
同時,我還設計了一個情境。與韓維同學商量不畫美人魚,可以畫章魚。他在我班是名個性極強的學生,向來是不達目的不罷休。學習本文后,他懂得了,要分工合作。這樣也引導了其他同學。韓維同學的轉(zhuǎn)變,讓我感到了孩子們真的長大了,真是懂事了。
〖案例評析〗
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在于重視“人”的發(fā)展。眾所周知,學生不是等人喂的鴨子,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我們必須給學生一個平等、開放的教學氛圍。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們看到了師生角色的變換,看到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老師不再是“教”,而是“導”;學生不再是一味地“聽”,而是自主地“學”。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總的來說,有兩大特點:
一、把教材讀活了。
教材是課堂的重要資源,又是閱讀和教學的憑借。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不難看出,教者將“讀”的練習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這樣,學生培養(yǎng)了良好的語感,也感悟了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及道理。
教者還注重了學科間的整合。本節(jié)課教者把音樂、美術、品德與生活諸多科目集為一體,使學生的積極性更濃了,課堂氣氛更活躍了。
二、學生動起來了。
教者抓住了學生愛畫畫這一特點,讓學生自己分工,師生合作作畫,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還給了學生。教師成為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促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