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蝦》教學反思
后來我拋出另外一個問題:“用有的……有的……有的……”結合生活說一句話,學生代表李帥良說的很好:“天上的云朵形態萬千,有的像駿馬在奔騰,有的像小兔在吃蘿卜,有的像連綿起伏的群山。”
課后,我經過思考,此處還有更好更合理的安排!如果讓學生先想象一下,自在的小蝦還可能在干什么?在激發學生的想象之后,再結合課文用“有的……有的…… 有的……”補充說想象的內容,這樣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緊密結合課文做練筆,可以說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在教學時,結合課文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同時,注重語言的訓練。在學生學習“十分自在”一段內容,以“還有的_______”進行排比句式訓練。在全文學習之后,給學生提供各種動物圖片,請學生聯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的小動物的有趣的情形,通過這樣不同層次的語言訓練,使學生在積累與運用中發展學生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同時我在課堂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但擴大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展,也為學生的說寫表達提供素材。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勢,利用畫面使學生觀察小蝦的活動,欣賞動物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結合畫面內容進行表達,從而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以后的教學當中,我還會不斷的反思、學習,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有利于投身到我的教育工作中去!
《小蝦》課后反思
上了《小蝦》這一課,,我確實覺得先不說我這節課的問題,我確實再一次明白了,要想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多讀文學作品,多看教學實錄,多看別人的教學設計,這些才是幫助自己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徑。
在這篇文章中,小蝦吃食時的動作描寫,是很好的表現了小蝦吃食時的謹慎,可是,我卻只停留在了抓住幾個寫順序的詞語上,折騰過來,折騰過去,到底作者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筆墨去刻畫小蝦吃食的過程,我并沒有透過我的教學讓學生去體會到,小蝦吃食的與眾不同正是這篇課文的精妙之處,如果能讓孩子體會出來,那孩子去寫自己的作文時,他們一定能比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點來描寫的方法了。而不一定是象我課堂上講的非要死板的用那幾個表示順序的詞語,那幾個詞語用不用,要用,但不是只能用那幾個詞語去描寫,也不是按照那幾個詞語去描寫了,文章就寫好,關鍵是能象《小蝦》這篇文章一樣,抓住事物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來寫,這樣才是最好的。文章寫出來才生動,才有特色。
在教學中,孩子們的朗讀,反映出我自己的閱讀教學沒有讓孩子真正理解,沒有把小蝦的有趣之處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感受到,所以,讀的不理想,其實,我相信,只要我們老師的閱讀教學過程是到位了的,就不怕學生讀不到位。
這一課上完了,雖然有很多的問題,但我也覺得收獲頗豐,也觸動了我去思考我該如何去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