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蝦》(精選12篇)
《小蝦》 篇1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小蝦有趣的活動,積累好詞佳句。能力目標:能抓重點語句理解一段話,體會一段話是如何寫具體的;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學重點能抓重點語句理解一段話,體會一段話是如何寫具體的,積累好詞佳句。教學過程教學目的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整體感知課文。 2、了解小蝦的有趣,體會一段話是如何寫具體的,感受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3、積累。 4、運用。※聽寫 ※布置學習任務:默讀課文,思考作者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小蝦的哪些方面?※引發思考:哪個自然段在描寫小蝦有趣呢?※你能讀出它的有趣嗎? ※作者筆下的小蝦多有趣啊!他是圍繞那句話在寫呢?用橫線勾出來。※作者主要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小蝦的有趣呢?用序號標出來。※讀第一方面,你覺得作者寫得好嗎?好在哪兒? ※讀第二方面,你喜歡這句話嗎?為什么?你覺得小蝦吃飽后還有什么形象?※你能學著這句話的樣子,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描繪自己生活中見到的情景嗎?※你能把這段話背下來嗎?※把這段話抄寫到積累本上。 ※布置作業:你喜歡什么樣的小動物呢?為什么喜歡它?回家觀察一種小動物,照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樣子寫出它的一個特點。 ※聽寫;同桌互相檢查,并集體交流;把錯誤的詞語改正過來。※默讀課文,并交流課文主要講了小蝦的哪些方面?(樣子、有趣、脾氣怪)※思考、交流。 ※練讀、展示、評價:讀出小蝦的有趣,體會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思考、交流。 ※ 第一方面:吃食小心;第二方面:吃飽后自在。 ※1、動詞運用準確;2、用“先……然后……再……又……才”這些表示順序的詞,有順序地把小蝦吃食的動作描寫的具體生動,體現了小蝦吃食很小心。※自由發言,展開想像補充說話。 ※ 個人說、同桌說、指名說…… ※ 背誦。※ 抄寫。 ※ 說話。※ 回家觀察小動物,并仿寫一段話。
《小蝦》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9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讀寫“空隙、掀開”等詞語。
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習了解小蝦的樣子及有趣的特點,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3.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懂得要愛護小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
過程與方法
梳理文章脈絡,通過朗讀和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感悟其中蘊含的道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懂得要愛護小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觀察小蝦的順序和方法,概括段落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對小蝦的喜愛之情的,激發細致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新課導入。
(猜謎)“駝背老公公,胡須翹松松。爬到鍋臺中,全身紅彤彤”猜一 種動物。
2.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謎底是什么嗎?對,就是蝦。你對小蝦有哪些了解呢?(學生發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小蝦》,去深入地了解一下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正確領讀“一口缸”“青苔”“鉗子”“腹部”等詞語。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多音字 。
翹qiào:翹著
qiáo:翹首
(2)形近字。
末mò:末梢 本末倒置
未wèi:未知 未必
副fù:副作用 名副其實
幅fú:一幅畫 幅度
搏bó:搏斗 脈搏
博bó:博物館 學識淵博
較jiào:比較 較量
校xiào:學校 校友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工—缸(水缸)—江(長江)—杠(單杠)—紅(紅色)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簡要概括一下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明確:
第1自然段:我想用大半缸雨水來養小蝦。
第2 自然段:我捉了些小蝦來養,并觀察小蝦的樣子。
第3自然段:小蝦們很有趣。
第4自然段:我采了一些金魚草和石塊放在缸里。
第5、6自然段:小蝦產卵了,我有了越來越多的小小的蝦。
2.作者是怎樣對小蝦進行觀察的?從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小蝦的哪些 方面?
明確:
①作者先是認真觀察了自己捉來的這些小蝦的外貌,對小蝦和老蝦的不同外形做了區分;接下來作者對小蝦的行為也進行 了觀察,注意到了小蝦們有趣的性格特點;而后作者根據小蝦的生活習性(小溪里的蝦是挺喜歡鉆到石塊下面休息的)為其布置了更快樂、舒適的生活環境,并且為觀察到小蝦的繁殖做了準備。
②“這些小蝦,有的通體透明,像玻璃似的,這是才長大的;有的稍帶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還積著泥,長著青苔,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蝦。”
四、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作者是如何描寫小蝦的有趣的?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說說你從中還體會到了小蝦的哪些特點。
明確:
①第3自然段中描寫了小蝦們的有趣。缸里的蝦群由各種各樣的小蝦組成,它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喜好(蕩來蕩去、互相追逐、緊貼缸壁)。它們身體雖小,打起架來卻很兇。
②若是正在休息被打擾了,小蝦就會氣鼓鼓地游開,還有可能撒氣給同伴。可以看出小蝦脾氣不怎么好,同時也能體會到小蝦的有趣和可愛。表達了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2.對比下面兩個句子,讀一讀,你更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①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動動那些 正在休息的小蝦,它們會立即向別的安靜的角落蹦去,再也不出來了。
②要 是你用小竹枝去動動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蝦,它們會立即向別的安靜的角落蹦去 ,一路上像生了氣似的,不停地舞動著前面那雙細長的腳,腳末端那副鉗子一張一張的,胡須也一翹一翹地擺動著,連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明確:更喜歡第②句。第②句中運 用了動作和神態描寫,鉗子“一張一張”,胡須“一翹一翹”,眼珠子“一突一突”,連用幾個細節描寫動詞,將被驚擾的小蝦的反應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一則體現了作者觀察的細致入微,二來也使得小蝦的形 象更為生動而有靈性。與第①句只單單突出了小蝦脾氣不太好的特點相比,第②句將小蝦這種不好的脾氣表現得更為活潑,照應了“這些小蝦十分有趣”的評價,也表達了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正是因為喜愛,所以發脾氣的小蝦在作者眼中也顯得可愛 。
模仿寫作:
學習作者描寫小蝦“有趣”的寫法,試著將下面的文段改的更為生動:
泥鰍的性格真古怪。它有時很老實,趴在缸底的沙石上一動不動,可是要是你用細棒碰它一下,它就會在缸中快速地游來游去,顯得很生氣。
例:泥鰍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有時的確很乖,會趴在缸底的沙石上一動不動,任憑我們在教室里大聲朗讀,放聲歌唱。可要是你用細棒輕輕地碰它一下,它就會暴躁地扭動身子,在缸中快速地游來游去,頓時,水花四濺,連它嘴邊的胡須也一翹一翹的。
3.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能把小蝦寫得這么可愛?同學之間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明確:
①親自養蝦,細心觀察;愛蝦,把蝦當朋友;運用各種神態、動作等細節描寫,把小蝦的特點寫得很具體。
②由此可見,只有認真觀察,寫出來的文章才能詳細具體。另外,準確恰當地運用詞語,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也非常重要。最重要的,要把感情體現出來,才能讓文章生動感人。
五、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同學們,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走的,還是水里游的,小動物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像作者喜愛小蝦那樣,去關心、保護它們,為它們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生存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和小動物和諧相處,譜寫出動人的篇章。
六、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選擇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模仿課文的寫法,介紹一下它(注意用上準確的動詞和連接詞,可以重點描寫它的某個方面的特點,也可以描寫一下小動物的神態)。
明確:小狗的警惕性非同尋常,它有一個特別靈敏的鼻子,能聞到3里以外東西的氣息,吃食物時 ,它總要低下頭聞一聞。它還有一雙耳朵,每當聽到特別的聲音,它的耳朵總會豎起來,認真地傾聽著外面的動靜!因而, 人們養它來看大門,它是人類的忠實的朋友。
七、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小蝦
自由自在、悠閑自得
脾氣不好:受干擾—發怒,打架時—猛烈
活潑有趣 惹人喜愛
《小蝦》 篇3
《紅蝦》講述的是19世紀人類最杰出的藝術家凡高,他的生活貧困無助、充滿艱辛,但他的人格卻高尚偉大,課文就借助《紅蝦》這一幅畫突出了他偉大的人格魅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一個教學目標:通過品讀課文,感知凡高的平凡和偉大,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陶冶學生的情操。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學習語言,積累詞匯
課文的句子稱之為語言,語文教學要把語言變為言語,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永正說:“課文讀懂了,人文性是跑不掉的。”語文課堂要高度關注課文中的語言,特色的句子,學生才能領悟語言的精妙。課文中這樣寫到:凡高為了不在寒冷的冬夜露宿街頭,冒著凜冽的風雪來到了一家小畫鋪門前,希望老板收購他的一幅剛剛完成的靜物畫——《紅蝦》,還算幸運,老板勉強收下了他的這幅靜物畫,給了他五個法郎,得到這五個法郎之后凡高的神態、動作怎樣?學生很快找到了這一句話:“他緊緊地攥著這五個法郎,趕忙離開了小畫鋪。”通過找“緊緊地攥著”、“趕忙”這兩個詞把這五個法郎的來之不易和凡高得到這五個法郎后的激動描述得生動形象,學生通過細細地品讀,懂得課文就是運用這樣的語言為下文作了鋪墊。
二、守住陣地、彰顯本色
我國著名特級教師王松舟老師說:“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語文味就是不同方式的讀味,圈點、批畫的寫味,品詞品句的品味。”
而且《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色。”所以,課堂上我不僅讓學生感悟到凡高的偉大品質,而且我讓學生抓住重點句子明白課文是用什么樣的語言,什么樣的句子,什么樣的詞語來寫的,從而來突出凡高偉大品質的,讓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統一。培養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彰顯了語文課的本色。
雖然說“課堂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可我要說,我還沒有掌握教學這門藝術,要學習、反思的地方太多:
三、語言的“讀”味體現不夠
在閱讀教學中,“讀”常被老師當作一個重要手段,“讀”可用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用于對文章思想內涵的挖掘,或用于對精彩句子的賞析,上課伊始,我也曾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描寫凡高生活狀況的句子,也曾讓學生帶著悲傷、不愉快的心情讀凡高寫給兄弟的信,課堂中我也曾讓學生找出表現凡高高尚品質的句子讀,也曾嘗試模仿名師“回環”讀,如:面對這樣的一個小女孩,此時畫家完全忘記了什么?學生答出來之后,我和學生一起讀:畫家還完全忘記了什么?還完全忘記了什么?由于我沒有掌握“讀”的這門藝術,所以,課堂中讀得單調,讀得平淡,讀得乏味。
四、課堂教學效率低
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那也就是倡導我們要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什么是高效的課堂教學呢?它是指通過教學,老師采用各種方法和策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體驗求知的過程,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以充公和諧、持續的發展、反思這一節課,不該多讀的多讀了,不該多花時間的多花了時間。語言重復啰嗦,如:讀描寫小女孩的這一段,我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去讀去理解。還有畫家面對這樣一個小女孩完全忘記了什么?讀了一遍又一遍,使勁把學生往我預設的目標中引。結果導致了課堂教學的節奏前松后緊。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課堂如酒”,好課如美酒,要讓課堂如美酒,只有師生一起釀造,課堂才會酒香甘冽,芬芳怡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成長了,教師也成長了。這樣的境界源于教師的素質。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已經迫在眉睫,教師素質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并將決定其教學效果,以前人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現在提倡的是“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源頭活水。”這就是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否則,不會有好課。因為,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科目,這就需要老師具備良好的組織課堂、理解教材、語言表達、善于溝通的能力,才能在課堂上,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不同的課文作出相應的教育策略,才能了解在授課過程中教給學生什么?用什么方法教學生,讓學生懂得什么,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年輕的語文教師要研究自己,錘煉自己,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于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在模仿中創造,不斷地打造自我,不斷地學習,不斷的超越自己,用一輩子來備課,教孩子一節課,想孩子一輩子。奉獻給孩子也讓自己成長,需要時間,需要熱情,需要時時的反思。
《小蝦》 篇4
這篇課文是一篇寫小蝦生活習性的文章。通過作者觀察小蝦吃食、打架等細節的描寫,突出了小蝦有趣、脾氣不好兩個特點,抒發了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語文課標中強調閱讀就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同時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有所悟。在教學時既要有知識的傳授,又有方法的指導、能力的培養,更有做人的指導、情感的體悟,各方面應靈活交融、不著斧鑿,才能達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統一。
本著對課標的理解,我在教學本課時,從小蝦的有趣和脾氣不好入手。第三自然段主要寫小蝦的有趣。我在講本段時,本著“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閱讀原則,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抓住中心句、重點句,理解課文是如何圍繞中心句具體展開描寫的。然后再展開想象,品讀課文。感悟作者喜愛小蝦之情。在充分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再通過學生的表演,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學完第三自然段時提問:“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學習這一自然段的?”師生共同討論得出:首先先讀課文——找中心句——體會課文是如何圍繞中心句進行具體描寫(找出相關的語句加以理解、體會、感受小蝦的特點)——展開想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采用這種學法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并能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質疑,解決問題。
那在本課的教學中,當然還存在一些不足。在這篇文章中,小蝦吃食時的動作描寫,是很好的表現了小蝦吃食時的謹慎。可是,我卻只停留在了抓住幾個寫順序的詞語上,到底作者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筆墨去刻畫小蝦吃食的過程,我并沒有透過我的教學讓學生去體會到,小蝦吃食的與眾不同正是這篇課文的精妙之處,如果能讓孩子體會出來,那孩子去寫自己的作文時,他們一定能比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點來描寫的方法了。
上了《小蝦》這一課,我確實再一次明白了,要想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多讀文學作品,多看教學實錄,多看別人的教學設計,這些才是幫助自己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徑。
《小蝦》 篇5
[設計理念]
《小蝦》這篇課文是三級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文章通過“我”觀察小蝦吃食、打架等細節描寫,突出了小蝦有趣和脾氣不好。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抓詞抓句,理解感悟
“課堂是學生、教師、文本的對話過程”,為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在教學中圍繞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如在感悟中引導學生抓住段落的中心句體會,在體會“小蝦有趣”這一特點時抓住“碰、后退、捧著吃”等小蝦吃東西時的動作,體會“脾氣不好”時抓住“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等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受小蝦的可愛,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2.讀說結合,發展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在教學時,結合課文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同時,注重語言的訓練。在學生學習“十分自在”一段內容,以“還有的_______”進行排比句式訓練,在全文學習之后,給學生提供各種動物圖片,請學生聯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的小動物的有趣的情形,通過這樣不同層次的語言訓練,使學生在積累與運用中發展學生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過程開放,體現自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搭建展示平臺。學習課文時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從而使學生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在學習中采取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獨立品悟的基礎上彼此交流,相互補充,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
4.利用電教,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但擴大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展,也為學生的說寫表達提供素材。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勢,利用畫面使學生觀察小蝦的活動,欣賞動物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結合畫面內容進行表達,從而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詳細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進一步了解小蝦的特點。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懂得要愛護小動物。
2.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一段話,感受作者的喜愛之情,體會作者是如何寫具體的。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進一步了解小蝦的特點,體會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一段話,感受作者的喜愛之情,體會作者是如何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顧內容
1.回顧課文內容:通過上節課的讀書,我們了解到作者都寫了有關小蝦的那些內容?
2.小蝦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特點是什么呢?
3.過渡:這節課我們就來深入了解小蝦的特點,感受小蝦的可愛,體會作者的感情。
二、讀書品悟,體會蝦趣
1.自讀全文:請讀讀課文,找找小蝦很有趣和脾氣不好在課文那個自然段。
過渡:那選擇你最感興趣的段落進行自讀體會。
2.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
(1)自讀自悟,體會特點。出示自讀提示:
①讀一讀你最感興趣的自然段。
②找一找作者是圍繞那句話寫的?
③畫一畫重點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
(2)小組匯報,交流收獲
(3)集體交流、資源共享:
根據學生的發言調整以下兩段教學順序:
a.第三自然段
(1)學生匯報:圍繞第一句話“小蝦真有趣”寫的。(板書:真有趣)
(2)抓詞抓句,體會有趣。
師:小蝦是怎么有趣的,你是抓住那些詞來體會的?
第一方面:從小蝦吃東西非常小心體會出有趣(板書:小心)
①抓詞語體會。(學生可能會抓住碰、后退、捧等詞語體會小蝦吃東西很小心)
②朗讀體會。
第二方面: 從小蝦吃飽后十分自在體會出有趣。(板書:自在)
①生匯報。(可能會抓“自由自在、互相追逐”體會出小蝦的悠閑、自在)
②朗讀體會,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3.想象說話:吃飽了的小蝦顯得十分自在,有的獨自游來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在缸壁上休息.還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第四自然段
(1)交流匯報。
①這段是圍繞“小蝦脾氣不好”這句來寫的。師:大家都同意嗎?(板書:脾氣不好)
②抓詞抓句、體會脾氣不好。
<1>抓“一張一張”等詞體會: (板書:一張一張……)
<2>對比體會:咱們把這幾個詞換換,你們再讀讀,看看有什么不同?
<3>朗讀體會:誰來讀出小蝦的生氣、兇猛。
三、放錄像,說話訓練
1. 放課件:請仔細觀察。
2.你觀察到的小蝦還有趣在哪兒? 請你為課文作補充。
四、學習課文開頭和結尾兩部分
1.自讀體會。
2.交流匯報。(學生可能會畫到以下句子:寫小蝦的外形、采金魚草、葉下聚著小小的蝦等句子)(板書:樣子 )
選擇你認為最能表達作者喜愛之情的句子讀一讀,把你的喜愛讀出來。
五、讀說結合,訓練表達
1.欣賞畫面。
師 :這些小動物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特點,你最喜歡什么?能結合生活中的觀察說說它們有趣在哪兒嗎?
2.學生說話訓練。
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這些可愛的小生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走進他們的世界,用心去觀察,去體驗,你會收獲更多的歡樂。課下把你最喜歡的小動物寫一寫,和同學們來分享你的快樂。
《小蝦》 篇6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認識本課生字、詞語,體會作者對小蝦的生活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
2、能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體會如何把文章寫具體。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細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育學生愛護小動物。
教學難點: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寫一段話,在全班交流。
畫蝦——說蝦——論蝦——愛蝦
教學準備:準備有關蝦的資料,學生熟讀課文,處學業本課的生字、詞。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初步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二、導入新課:
我了解到同學們都特別喜歡小動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歡的的小動物給大家介紹一下呢?(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有什么特點?)
今天我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動物——小蝦,你們想了解小蝦嗎?那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讓我們一起看看書中是如何介紹這位新朋友的?
三、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自由讀文,并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2、檢測生字、詞。(老師在文中選詞,學生讀……)
3、你從文中讀懂了什么?(學生回答:……)
4、你覺得小蝦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蝦很——(有趣)(脾氣不好)?
指導朗讀:有的稍帶點灰黑色,……
根據學生回答的順序來學習:
小蝦真有趣:從哪感受到小蝦真有趣的?(吃東西時的動作、吃飽了時候的神態、動作……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小蝦脾氣不好:從哪感受到小蝦脾不好的?(生氣時、搏斗時的動作、神態……)
再讀課文:小組交流:
1、小蝦仁是什么樣子的?
才長大的小蝦:通體透明
千年蝦:灰黑、長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寫具體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氣不好,打架兇猛
3、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一段話,把話力求寫具體。
四、作業:
要求學生畫蝦。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進一步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學習如何把小動物寫具體。
導學過程:
一、你覺得小蝦有趣嗎?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蝦寫得這樣有趣呢?
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小動物,并進行描寫。(并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描寫小動物的寫法)
以文章為例,讓學生進行學習。
第一部分:1——2寫“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蝦養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寫作者對小蝦的細心照顧,它很有趣,但脾氣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發現小蝦一天天的變了,體現了作者對小蝦仁的喜愛之情。
學生總結如何寫好小動物。結合語文天地的筆下生花,進行練習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朗讀課文。
二、作業:
語文天地D2、D3、D4。
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反思:
《小蝦》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可愛的小生靈”的第一篇主題課文,這篇課文通過“我”觀察小蝦吃食、打架等細節的描寫,突出小蝦有趣和脾氣不好兩個特點,抒發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這節語文課要讓學生學到什么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好好去思考,至少語文課應該上出語文味來。
課文比較淺顯,我注重以生為本,以讀為本。想要讓學生熟悉文本,進而領悟文本精神,對文本的多方式朗讀顯得非常重要。所以在課堂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讓學生進行朗讀,期望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詞語,進而體會小蝦的特點,最終感悟“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譬如,文本“吃飽了的小蝦顯得十分自在,有的獨自游來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著缸壁上休息”如何讀出語氣變化,朗讀之前我稍稍提醒了他們一下應該讀出語氣的變化,然后讓他們自己先練讀練讀。接著指名讀,根據他們的朗讀引導他們應該抓住“獨自”、“追逐”、“緊貼著”和“休息”這個詞語來讀出語氣的變化,體會到此時的小蝦“十分自在”。整堂課朗讀方式多樣,有個別讀、齊讀、師范讀、小組賽讀等,試圖做到讀中有悟。
利用文本,培養學生寫作。我認為《小蝦》是一篇比較理想的寫作范文,至少對于三年級來說它是。文本中通過圍繞中心句來寫具體、詳細,還有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小蝦吃食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好好引導孩子們去體會、感悟。譬如在課堂中,在教學第三自然段后,我來了個小練筆,讓學生通過一些表示順序的詞來練練筆,希望讓他們在日后的寫作中能有個方向。
這樣一堂“家常課”也留給我一些不滿意的地方,比如在師生對話中有時評價缺乏針對性,課堂中有些環節顯得比較拖拉,時間安排不合理等等,為自己留下了好些遺憾。
在今后的教學中,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學到什么,真正掌握什么,勢必還得根據課標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給予他們足夠的正能量。
《小蝦》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小蝦的外形及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育他們要愛護小動物。
2、認識9個字,會寫7個字。繼續練習獨立識字。
3、理解“灑落”、“通體”、“迅速”、“獨自”、“追逐”、“舞動”、“一張一張”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4、練習概括段落內容,學習先總后分的寫法。積累并運用表示順序的詞語。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小蝦的外形及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育他們要愛護小動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交流收集到的小蝦資料。
二、學習生字
1、老師出示生詞,小老師教讀
2、同桌輪讀并糾錯。
3、抽生讀。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把生字帶回課文中,小聲讀一次,不熟的地方多讀幾次。
2、抽生輪讀課文,糾正讀音,理解詞義較難的詞語。
四、歸納段意,理清課文層次。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提問:課文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有些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勾出來,仔細地讀一讀,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
2、交流討論
(1)、這些小蝦,有的通體透明,像玻璃似的,這是才長大的;有的捎帶點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還積著泥,長著青苔,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嚇。
生:“通體”就是全身的意思。從這幾句我們知道了怎樣區分才長大的嚇和老嚇。
師:這個小作者在這主要介紹了嚇的什么?
生:顏色與外觀。
(2)、生:我從小蝦吃食那一段知道了蝦子的警惕性很高,也很有趣。
師請孩子分別表演一下嚇吃食與休息玩耍的樣子。
男女生輪讀第3段。
(3)、生:我喜歡第4段。因為小蝦發脾氣時很有趣。
找出文中的三個很相似的四字詞語。“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自己照樣子再說幾個。
三、學習如何把話寫具體。
讀讀3、4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樣觀察小蝦的,我們可以學到什么?
生:他主要寫了小蝦的動作,我們寫作文時也可以用一些詞語把動作寫詳細。
四、書寫生字。
《小蝦》 篇8
《小蝦》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材第四單元“可愛的小生靈”主體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寫小蝦生活習性的文章。通過觀察小蝦吃食、打架等細節的描寫,突出小蝦有趣、脾氣不好兩個特點,表達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以學習生字詞語,學習課文,了解小蝦的有趣之處,體會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為目標,進而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為后面的作文教學打基礎。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生已掃清了字詞障礙,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文章脈落。
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我抓住小蝦的樣子、吃食有趣、脾氣不好三個重點段落來引導學習。在教學“吃食有趣”這段時,我設計了以下環節:1、小蝦怎樣吃東西?找出相關的句子。(小蝦真有趣。它們吃東西的時候非常小心,總是先用鉗子輕輕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著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覺得沒有危險了,才用兩個鉗子捧著食物吃起來。)2、標畫出描寫小蝦吃東西的動詞。(碰 后退 再碰 又后退 捧著 吃)3、連接這些動詞的詞有哪些?(先 然后 接著 又 才)4、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小蝦吃東西的樣子。5、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動作敏捷 警惕性高 非常小心 很有趣)6、吃飽了的小蝦在做什么? 7、誰能模仿一下小蝦吃食的樣子呢?8、再次品讀,讀出小蝦吃東西的有趣。 在“誰能模仿一下小蝦吃食的樣子呢?”這一環節的教學中,由于這是我給學生上的第一堂語文課,學生對我還不熟悉,初始有點膽怯,不敢參與,我即興表演了幾個動作,可能我的動作有點夸張,還沒表演完,就有一部分學生笑起來了,還有幾個學生舉起了手,有一個學生的手舉得很高,我以為他是要迫不及待地表演一下,沒想到,他站起來說: “老師,你怎么鬼鬼崇崇的?像個小偷?”我一下子就笑開了,“那你能表演的更形象嗎?”這個學生自信地走上臺,惟妙惟肖地表演了小蝦吃食的樣子,甚至臉上都有了表情。“老師,我還能表演小蝦吃飽了的樣子!”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后面學習“小蝦的脾氣不好”這一部分,學生的理解也很透徹,一直有學生躍躍欲試,想表演。
我想,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在課前預習時,我就要求學生反復讀課文,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更是讓學生充分地讀,正因為讀得透徹,學生對于教學內容已內化于心,才能有自己的創造想象。另外,教師也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善于在課堂上“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學習!
《小蝦》 篇9
教材介紹:
我所執教的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四單元可愛的小生靈主體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小蝦》,這篇課文是一篇寫小蝦生活習性的文章。通過我觀察小蝦吃食、打架等細節的描寫,突出了小蝦有趣、脾氣不好兩個特點,抒發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因而在課堂上對字詞的處理已不作為重點,只是對于本課中個別難讀難寫的字老師給予提醒和幫助。
課前我了解到,學生雖然沒有親手飼養過小蝦,但小蝦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許多孩子在市場上見過小蝦,很多孩子也吃過蝦。一些學生自己在課前去觀察了小蝦,對小蝦有了很直觀的了解,但是他們未必能仔細觀察到小蝦活動的動作形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可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小蝦的樣子和特點,激發學生對小蝦的`喜愛之情。同時,也讓學生學會仔細觀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的認讀、運用。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4、通過學習了解小蝦的樣子及吃東西的有趣,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1、 注重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積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 教學中加強朗讀指導,以讀促悟,以悟促情。
3、 閱讀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小蝦的樣子和吃東西的有趣,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蝦的樣子和吃東西的有趣,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小蝦吃東西的有序和有趣
教學準備:
小蝦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生:小蝦
2、 看小蝦圖片,齊讀課題
3、 生:我觀察到的小蝦很……
生:……
4、 進入文章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 自由讀課文
2、 自我評價
3、 先小聲練讀,然后小老師教讀。
4、 練讀句子,個別讀,齊讀
5、 同桌兩人共讀一本書,互相糾正讀音
三、整體感知
1、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自由發言,理清文章脈絡
四、精讀
學習第2自然段
1、 小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出小蝦樣子的句子
2、 匯報
3、 抓住詞語談感受
4、 感知畫面,美美地讀句子。
學習第3自然段
1、 認真默讀第3自然段,找出表示小蝦吃東西動作的詞語,勾一勾,讀一讀。
2、 全班匯報:讀勾畫的表示動作的詞語。
3、 多種形式讀
4、 標出表示順序的詞語
5、 匯報
6、 體會有順序地把小蝦吃食時的動作描寫得很具體、生動,說明小蝦吃食很小心
7、 練習有順序的表達
8、 表演
9、 有感情的齊讀,可以帶動作表演讀
10、 齊讀“吃飽了的小蝦……”
五、總結全文
有感情讀課題
1、 孩子們,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小動物?(多媒體:小蝦圖片)
2、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小蝦的課文:(板書課題:小蝦)
3、 課前,孩子們去觀察了小蝦,你能給大家說一說:你觀察到的小蝦是什么樣的呢?
4、 過渡:從你們的發言老師聽出來了,你們很喜愛小蝦。小作者也非常喜愛小蝦。他是怎么描寫小蝦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吧!
《小蝦》 篇10
《小蝦》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可愛的小生靈”的第一篇主題課文,這篇課文通過“我”觀察小蝦吃食、打架等細節的描寫,突出小蝦有趣和脾氣不好兩個特點,抒發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這節語文課要讓學生學到什么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好好去思考,至少語文課應該上出語文味來。
課文比較淺顯,我注重以生為本,以讀為本。想要讓學生熟悉文本,進而領悟文本精神,對文本的多方式朗讀顯得非常重要。所以在課堂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讓學生進行朗讀,期望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詞語,進而體會小蝦的特點,最終感悟“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譬如,文本“吃飽了的小蝦顯得十分自在,有的獨自游來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著缸壁上休息”如何讀出語氣變化,朗讀之前我稍稍提醒了他們一下應該讀出語氣的變化,然后讓他們自己先練讀練讀。接著指名讀,根據他們的朗讀引導他們應該抓住“獨自”、“追逐”、“緊貼著”和“休息”這個詞語來讀出語氣的變化,體會到此時的小蝦“十分自在”。整堂課朗讀方式多樣,有個別讀、齊讀、師范讀、小組賽讀等,試圖做到讀中有悟。
利用文本,培養學生寫作。我認為《小蝦》是一篇比較理想的寫作范文,至少對于三年級來說它是。文本中通過圍繞中心句來寫具體、詳細,還有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小蝦吃食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好好引導孩子們去體會、感悟。譬如在課堂中,在教學第三自然段后,我來了個小練筆,讓學生通過一些表示順序的詞來練練筆,希望讓他們在日后的寫作中能有個方向。
這樣一堂“家常課”也留給我一些不滿意的地方,比如在師生對話中有時評價缺乏針對性,課堂中有些環節顯得比較拖拉,時間安排不合理等等,為自己留下了好些遺憾。
在今后的教學中,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學到什么,真正掌握什么,勢必還得根據課標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給予他們足夠的正能量。
《小蝦》 篇11
《小蝦》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語教材三年級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寫小蝦生活習性的文章。通過我觀察小蝦吃食、打架等細節的描寫,突出了小蝦有趣、脾氣不好兩個特點,抒發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抓詞抓句,理解感悟。
“課堂是學生、教師、文本的對話過程”,為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在教學中圍繞四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如在感悟中引導學生抓住段落的中心句體會。在體會“小蝦有趣”這一特點時抓住“后退、碰、捧著吃”等小蝦吃東西時的動作。而體會小蝦“脾氣不好”時抓住“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等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受小蝦的可愛,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在教學時,結合課文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同時,注重語言的訓練。在學生學習“十分自在”一段內容,以“還有的……”進行排比句式訓練。在全文學習之后,給學生提供各種動物圖片,請學生聯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的小動物的有趣的情形,通過這樣不同層次的語言訓練,使學生在積累與運用中發展學生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搭建展示平臺。學習課文時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從而使學生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在學習中采取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獨立品悟的基礎上彼此交流,相互補充,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但擴大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展,也為學生的說寫表達提供素材。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勢,利用畫面使學生觀察小蝦的活動,欣賞動物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結合畫面內容進行表達,從而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在這篇文章中,小蝦吃食時的動作描寫,很好的表現了小蝦吃食時的謹慎。可是,我卻只停留在了抓住幾個寫順序的詞語上,到底作者怎樣生動地刻畫出小蝦吃食的過程,我并沒有透過我的教學讓學生去體會到。小蝦吃食的與眾不同正是這篇課文的精妙之處,如果能讓孩子體會出來,那孩子去寫自己的作文時,他們一定能比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點來描寫的方法了。在教學中,孩子們的朗讀,反映出我自己的閱讀教學沒有讓孩子真正理解,沒有把小蝦的有趣之處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感受到,所以,讀的不理想。
《小蝦》 篇12
上了《小蝦》這一課,,我確實覺得先不說我這節課的問題,我確實再一次明白了,要想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多讀文學作品,多看教學實錄,多看別人的教學設計,這些才是幫助自己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徑。
在這篇文章中,小蝦吃食時的動作描寫,是很好的表現了小蝦吃食時的謹慎,可是,我卻只停留在了抓住幾個寫順序的詞語上,折騰過來,折騰過去,到底作者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筆墨去刻畫小蝦吃食的過程,我并沒有透過我的教學讓學生去體會到,小蝦吃食的與眾不同正是這篇課文的精妙之處,如果能讓孩子體會出來,那孩子去寫自己的作文時,他們一定能比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點來描寫的方法了。而不一定是象我課堂上講的非要死板的用那幾個表示順序的詞語,那幾個詞語用不用,要用,但不是只能用那幾個詞語去描寫,也不是按照那幾個詞語去描寫了,文章就寫好,關鍵是能象《小蝦》這篇文章一樣,抓住事物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來寫,這樣才是最好的。文章寫出來才生動,才有特色。
在教學中,孩子們的朗讀,反映出我自己的閱讀教學沒有讓孩子真正理解,沒有把小蝦的有趣之處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感受到,所以,讀的不理想,其實,我相信,只要我們老師的閱讀教學過程是到位了的,就不怕學生讀不到位。
這一課上完了,雖然有很多的問題,但我也覺得收獲頗豐,也觸動了我去思考我該如何去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