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長大的小姑娘》說課稿
生:(讀這四個生字)
師:對,它們都是翹舌音,一起讀一遍。
生:(齊讀)
師:這個字,請你看看拼音再讀一遍。(教師邊出示“纏”,邊請剛才讀錯的同學重新讀)
生:纏。
師:這回讀對了,是翹舌音。以后讀生字時一定要看清拼音。那么,“纏”是什么意思呢?誰給大家演示一下?
生:(做了一個一圈一圈繞的動作)
師:對,“纏”有“繞”的意思。不過在課文里可不是這個意思,什么意思?待會兒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采用“長文短教、長文快教”的方法,引導二年級學生“有詳有略”地學習課文內容,高效有益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是我課前思考的問題,也是力求在本堂課上達到的目標。通過課堂實踐,我感到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一、教學收獲:
1.字詞教學分層進行,各有側重。課前預習要求學生運用各種識字自主識字,使學生有了更多的識字空間。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分類處理的方法分層教學生字新詞:對于易讀錯的字以糾正讀音為主;對于一些動詞,主要采用動作演示的方法;對于字形相象、意思相近的字,通過比較來辨析、區分……自學為主,適當點撥,扎扎實實地落實二年級的字詞教學,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扎實。
2.閱讀教學有張有弛,有扶有放,不求面面俱到。考慮到有限的時間,較為冗長的課文,我對教學內容作了大膽地處理。本堂課主要抓住了小姑娘想長大部分進行教學,圍繞著“課文幾次寫小姑娘‘想長大’?她為什么想長大?”讓學生找找有關語句,通過讀讀句子感受小姑娘愛媽媽的情感,領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問題少,學生朗讀多;教師分析少,學生自主閱讀多。總之,教師力求改變學習方式,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嘗試問題,自己尋找規律,自己探究結論。這樣,無論從方法和形式上來說,還是從學習內容的選擇上說,都為教學節省了時間,保證了長課文短教、快教,提高了課堂效益。
通過教學,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獲,也有不足。在追求高效快速的同時,如何加強詞語的運用使學生語言內化?這是我想在以后教學時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教學案例】
開始上課了,教師直截了當地問學生:“你們想不想長大?”從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立刻被激發起來了。他們紛紛舉手發表看法,有的說: “我想快點長大,因為長大了,大人們就不用管我了。”有的說:“我不愿長大,因為長大了好多事情都得自己獨立完成了,沒人幫你了。”還有的說:“我既想又不想,因為長大有長大的好處,沒長大有沒長大的好處。”……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順口說道:“有一個小姑娘開始也不愿長大,可后來她又希望自己快快長大,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16課。”教師開始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學習。由此可見,學習語文必須切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以他們的已有的經驗為基礎,使學生的情感與課文學習內容產生共鳴。本案例中,學生們之所以能侃侃而談,興致勃勃地進入課文學習,就是因為老師一開始就喚起了學生對已有生活經驗的回憶,激發了他們“想說、要學”的欲望,讓學生擁有了向往學習的熱情,奠定了積極的感情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