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秋的聲音》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三上第12課 《聽聽,秋的聲音》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體會。
3、仿照詩歌內容,結合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寫一段詩。
二、教學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詩。
2、邊讀邊能體會詩中的意境。
教學難點:仿照詩歌內容,結合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寫一段詩。
三、教學媒體:錄音、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1課時
五、課前準備:
1、各種聲響(如風聲、雨聲、蛐蛐聲等)的錄音帶。
2、旋律優美的輕音樂磁帶。
3、秋天的禮物。
六、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揭示課題
1、 師: 小朋友們,現在正是金秋時節,在你的眼里,秋天是怎樣的呢?
2、 師: 是呀,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它還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們聽到過么?有位詩人在聆聽了秋天的聲音后寫下了這么一首小詩,你們想聽聽嗎?(板書:聽聽,秋的聲音,教師在音樂伴奏中范讀)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師:你們想讀讀么?請打開課文12課的小詩讀一讀吧。
自讀課文,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找出自己喜歡的聲音,美美地朗讀。
2、檢查自學
①檢查字詞。(小黑板出示本課重點詞語)
②指名學生讀文,喜歡讀哪一節就讀哪一節。
(三)、品讀想象 體會交流
師引入:是呀,秋的聲音從遠方匆匆地來,向遠方匆匆地去,我聽到秋的聲音了,你聽到了么?誰能把這一段讀好?
1、讀好第六段。
(1)學生自由練讀。
(2)抽讀,師欣賞地評議。
(3)齊讀。
過度語:秋天的聲音可不容易發現,小朋友們可要認真用心去傾聽,去想象。錄音播放:
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聲,學生聽聲音說話。(根據學生差異提出不同要求,如:“把話說完整”,“能說得具體、生動些嗎”等)
2、品讀1—3段
過度語:這些聲音詩人是怎樣把它寫出來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品讀詩的1--3段。選擇自己最欣賞的一段讀一讀,邊讀邊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指名學生進行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畫面描述得美一點。
(1)交流第一段。師:是呀,黃葉就要告別大樹媽媽了,它會怎么說?
(2)指導讀第一段。
(3)抽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4)交流第二段。生讀完說。
(5)師:韻是好聽的聲音,歌韻是什么意思呢?蟋蟀振動翅膀,“蛐蛐”,會唱些什么呢?用上自己學過的歌曲旋律唱一唱吧。
(6)讀了第三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7)美讀1--3段。
(四)仿寫詩歌 積累語言
1、秋的聲音還有許多許多,你還聽到過哪些秋的聲音?你還想到了哪些秋的聲音?
2、生交流。……
過度語:我們一起走近每一片葉,每一朵花……去聽聽他們的聲音吧!大家仿照課文的其中一節,也來作一段詩,好嗎?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展開想象的翅膀,開始吧(播放輕音樂)
3、學生自由作詩。
4、個別交流。
(五)品讀4--6段。
過度語:聽著你們這么多美妙的聲音,老師仿佛走進了大自然這遼闊的音樂廳,我聽到了秋的聲音,它在每一片葉子里,每一朵小花上……誰能把這三段讀好。
自己練讀、抽讀并評議、分男女同學讀、齊讀。
(六)賞讀全文。
過度語:秋的聲音,在大自然中,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再次來感受秋聲帶給我們的喜悅吧!
學生感情朗讀全文。
(七)布置作業
1、給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聞聞,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