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優秀教案(通用12篇)
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優秀教案 篇1
1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邊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并和同學交流讀后的體會。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2重點難點
1.從秋天的聲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
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3教學過程
3.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聽聽,秋的聲音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秋天的美景,你能用一個詞組來概括秋天嗎?出示
填空:的秋天
師:是啊!秋天不僅為我們描繪了衣服五彩繽紛的圖畫,而且還給我們帶來了美妙的聲音,有一位詩人就把在秋天里聽到的聲音記錄下來,寫成了一首小詩,你們想聽嗎?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聽聽秋的聲音。(板書課題:聽聽秋天的聲音)
師:出示課件:聽朗讀錄音
活動2【導入】聽聽,秋的聲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檢查預習作業
師:通過昨天的預習,你對本課有什么了解?
生:匯報。
師: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請同學們按要求自學課文。
三:品讀想像、體會交流
1.出示自學小提示:
(1)。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秋天的聲音。
(2)。詩中從哪幾方面寫出秋的聲音?分別講了那些事物的聲音?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記出來。
(3)。讀到秋的聲音時,展開想象,把讀后的體會和同學交流。
(4)哪一小節是你喜歡的?那里有沒有我們寫作中值得應用的修辭方法?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學習匯報。
2. 匯報自學情況
(1)。生匯報。
(2)根據學習情況品讀詩歌,交流體會。
A:第一節
師:請喜歡聽落葉聲的一起讀一讀,想想這節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師:這節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地展現了風搖樹枝的傳神動態,你讀后有什么感受呢?落葉會說那些告別的話呢?
生:匯報
B:第二節
師:在秋天里、草叢中、樹葉下,蛐蛐在一聲聲叫著,一起來傾聽,誰能把優美動聽的蛐蛐聲音變成朗讀來告訴我們?
生:讀
師:蛐蛐會唱些什么?展開你的想像,誰來說一說?
C:第三節
師:在美麗的秋天里,落葉離開秋天的懷抱、小蛐蛐唱起了離別的歌,大雁也過冬去了,想送大雁的同學來讀一讀。
師:請同學們找出兩個動詞,這樣寫好在哪里?
師:大雁會撒下什么叮囑呢?
D:學習4、5、6節
師:在大家的朗讀中,我們一起走進了秋,走進了遼闊的音樂廳,這音樂廳就是“神奇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秋天的聲音無處不在,我們再去聽一聽,感受一下秋天的聲音還在哪里?
板書:葉子里小花上
萬物中
汗水里谷粒里
師:這部分秋天的聲音同上面寫落葉、昆蟲、大雁這些可以聽到的聲音不同,這部分是用心去感受的無聲的聲音。
師:秋天美好的音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你想追上嗎?
生:齊讀課文。
活動3【導入】聽聽,秋的聲音
四:仿寫詩歌、積淀語言
師:這首詩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描寫秋天聲音時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師:你們喜歡秋天嗎?匯報一下收集的秋天的聲音,仿照1、2節的形式,自己仿寫一節。
生;展示自己寫的詩歌。
五:作業超市
1.給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收集有關秋的詩歌。
3。帶著你對秋天的喜愛,選擇本單元任一篇文章讀一讀。
附:板書設計;
黃葉刷刷
蟋蟀嚁嚁
感悟的聲音 音樂廳美妙聲音
大雁叮囑
秋風歌吟
聽聽秋天的聲音
葉子里小花上
無聲的聲音 萬物中來去匆匆
汗水里谷粒里
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優秀教案 篇2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體會。
3、仿照詩歌內容,補寫幾句詩文。
二、課前準備
1、選擇一段優美的關于秋的音樂磁帶。
2、準備錄音機1臺、實物投影儀1架(或小黑板3塊)。
三、教學設計
享受音樂,發揮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不信,你聽(放音樂磁帶)。
2、直觀感受: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聆聽,想象畫面。
3、交流感受:說說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導入課題:有一位作家也聽到了秋的聲音,他聽到的和你們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嗎?(揭題讀題)
四、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讀通詩文:自讀課文,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你最喜歡哪種聲音,喜歡的話多讀幾遍。
3、朗讀展示,想象表演。
(1)、鼓勵學生用欣賞性的語氣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可欣賞性地聽,聽后可仿讀,可評點。
(2)、開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動。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黃葉說:“_______”
蟋蟀振動翅膀,“qǘqǘ”,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在唱著:“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邊讀邊想象,從秋天獨有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麗。
3、仿照詩歌的形式,自己寫幾句詩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老師范讀、學生自由讀、互讀等形式加強朗讀的訓練指導,讀出秋天美的感情。
2、結合多媒體教學的畫面顯示,形象感知,體會秋韻。
3、制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膽想象,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試著寫詩文,互相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品味詩歌,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和對美的欣賞能力,在續寫詩文中獲得創作的快樂。
【教學的重點】
1、品味詩歌語言的精練優美,并試著編寫幾局詩文。
2、從秋天的音響中,勾畫秋天美好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中濃濃的秋情。
【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秋天來了四周的變化和留意你聽到的是什么聲音。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秋天來了,誰觀察過我們西樵四周的環境有什么變化?(指名說)對,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不信,讓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走進聲音的世界,靜靜地聽,然后說說你聽到了什么意思?看誰的耳朵最靈。(課件播出幾種聲音,生猜)
2、再次聽聲音,想象一下是怎樣一幅情景。(指名說)
3、課件播放畫面。
4、你還想聽聽更多有關秋的聲音嗎?一位偉大的詩人,他把美妙的聲音編成了一首詩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5、指名讀課題,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二、初讀課文,幫助正音
1、讀略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說說略讀提示中教我們怎樣學習詩歌。(指名)
2、自由朗讀詩歌,畫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3、師檢查生的識字情況:
⑴自由練習;
⑵小老師教讀;
⑶指名讀;
⑷會讀的站起來讀。
4、找6人讀詩歌,每人讀一節,幫助正音。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思:想想讀中你聽到什么聲音?(板:黃葉、蟋蟀、大雁、秋風)
2、把喜歡的聲音的那一節自由多讀幾遍。
3、生把喜歡的那節指名讀,生評,說說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多種形式讀:師范讀、男女讀、小組讀、愿意的站起來讀)
4、聽了他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什么?
5、學了這幾節,你體會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6、把三節美美地讀一讀。
7、聽聽,走近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地聽秋的聲音、你還能聽到哪些聲音?(指名說)
8、秋的聲音,在……(引生讀第5節)
9、仿詩歌,自編詩歌。
10、導讀第6節,你感受到什么?我們應該怎樣讀這一節?(齊讀)
四、總結,并布置作業
秋天,從遠處匆匆地來,向遠處匆匆地走,回去就讓我們把這美妙的秋的聲音讀給家長聽,也把自己編的這收詩歌寫下來,好把秋記在心中。
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優秀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體會。
3.仿照詩歌內容,補寫幾句詩文。
課前準備
1、 選擇一段優美的關于秋的音樂磁帶。
2、 準備錄音機1臺、實物投影儀1架(或小黑板3塊)。
教學設計
享受音樂,發揮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不信,你聽(放音樂磁帶)。
2.直觀感受: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聆聽,想象畫面。
3.交流感受:說說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導入課題:有一位作家也聽到了秋的聲音,他聽到的和你們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嗎?(揭題讀題)
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讀通詩文:自讀課文,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你最喜歡哪種聲音,喜歡的話多讀幾遍。
3.朗讀展示,想象表演。
a、鼓勵學生用欣賞性的語氣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可欣賞性地聽,聽后可仿讀,可評點。
b、開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動。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黃葉說:“_______”
蟋蟀振動翅膀,“qǘ qǘ”,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在唱著:“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優秀教案 篇5
本課是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通過對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了解了秋天里人們對家鄉、對友人的懷念,孩子在秋天感受到的美,秋天里具體的景物,這些都為他們理解這首現代詩打下了基礎,雖然詩歌語言精練,跳躍性強,但是相信理解起來并不難,不過學生對秋天聲音的直觀感受不強,還需要老師的引導。課前安排學生搜集各種與秋天有關的聲音,如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聲等。老師準備一些與秋聲有關的錄音帶,適合作課文朗誦背景的音樂以及相關課件。教學時,應著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知識與技能:
1、會認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展開想象,從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中體會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交流讀后的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重點:
1、會認9個生字。
2、從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中體會秋天的活力。
難點: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
教師:準備課文朗讀磁帶及各種聲響(如風聲、雨聲、落葉聲)的錄音帶,旋律優美的輕音樂磁帶,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1課時
一、享受音樂,展開想象
1、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請大家閉上眼睛,聽音樂,邊聽邊想象畫面。
2、小組內交流感受: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有一位詩人在秋天里也聽到了許多美妙的聲音,并寫下了一首詩,你們想聽聽嗎?(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出示課件)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3、做游戲,檢查生字的朗讀情況。
4、小組內互讀,相互糾正。(教師巡視指導)
5、感知內容:課文中寫了秋天的哪些聲音?(師相機板書:黃葉聲、蟋蟀聲、大雁聲、秋風聲。)
三、自主學習,交流感悟
1、小組合作學習第1~4節,完成自主學習卡。
出示自主學習卡:
內容
閱讀思考:詩歌中寫了秋天的哪些聲音?你想象出什么樣的畫面?
聲音
畫面
第一小節
第二小節
第三小節
第四小節
2、交流匯報。
(1)語言訓練:仿照第一句的形式將詩歌內容換個表達形式。
①秋的聲音,是黃葉道別的話音。
②秋的聲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秋的聲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秋的聲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象出了什么樣的畫面?指名說,其他學生補充,相機理解“叮嚀”“歌吟”的意思。
(3)指導朗讀:把喜歡的小節自由多讀幾遍。
(4)分小組交流,你還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可選擇一種,仿照課文第1~4節的形式說一說。
3、自主學習第5、6節。
(1)自由讀這兩節,想一想這次你聽到了什么聲音?(無聲的)
(2)通過對這兩節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3)學生自由談理解體會。(師重點點撥: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表現了秋天里大自然到處都有秋的聲音。而與前面不同的是,這里是不能聽到的聲音。)
(4)生把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互相評價。
(5)學了這兩節詩,你的感受與學習前面4節時有什么不同?(前面感覺秋天的聲音豐富,悅耳動聽,而此時覺得秋天又是靜謐的,讓人感到溫馨。)
4、指名說說學了整首詩后你對秋天的感受。
5、帶著這種感受自由朗讀詩歌。
四、誦讀回味
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可以一個人誦讀,也可以小組成員一起合作誦讀,邊誦讀邊加上動作。聽聽,秋的聲音。本文是一首語言簡潔優美,富有韻味的現代詩,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描寫了秋天的景物,贊美了秋天。雖然詩中描寫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見,但由于視角獨特語言精練,再加上學生年齡、思維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美蘊含其中,為此我借助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理解、感悟,課堂氛圍活躍,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邊讀邊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讀寫詩文。
教學重、難點:
本文是一首現代詩,通過秋天的聲音這個切入點,以點帶面讓學生通過想象來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從短短的幾句話中讓學生感悟出秋的美應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展開想象對文章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直接的幫助,應做為教學的重點。
教學準備:
1、課件
2、各種聲響(如風聲、雨聲、落葉聲、流水聲)。
3、歌曲《秋日私語》
教學過程:
一、展開想象,游戲導入
1、游戲導入: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小朋友們,你們想欣賞嗎?下面我們來做一個聽音猜聲的游戲吧!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聽,然后說一說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2、揭示課題:有位詩人在秋天里聽到這美妙的聲音,就寫下來這樣一首詩,你們想學嗎?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秋的聲音吧!出示課題《聽聽,秋天的聲音》(設計意圖: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在課的開始,用音樂與聲響創設開放互動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美好的想象,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大自然,帶入秋聲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小朋友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文中具體寫了哪些聲音?
2、請小朋友分讀六個小節。
3、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小節,鼓勵學生多次朗讀,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讀中思、讀中議、讀中練、讀中品、讀中評,在讀中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到詩中濃濃的秋情,在讀中學會了方法,學會了自主、合作與探究。)
三、品讀想象,體會交流。
1、品讀1-3節,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聲音,邊讀邊展開想象:說說你聽到了哪些聲音,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可從學生看到的、聽到的方面來想象。)
2、指名學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
3、帶著這種美好的感受來朗讀自己喜歡的這一小節。
(設計意圖:想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將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具體形象的生活畫面,豐富學生的生活空間;將想象與朗讀相結合是一種學習方法的培養。)
四、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去聽秋的聲音,
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
學生發散說,師引導到詩歌的形式,為寫打下基礎。用聽聽,秋的聲音……這樣方式來說。
師:是啊,秋的聲音,我們已經說了好多,還有好多好多……把你聽到的聲音也像這個小詩人一樣把它們寫下來好嗎?
出示:聽聽,秋的聲音,四人小組合作,寫詩,每人一段,合成一首展示:把小組合作寫的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不能僅局限于教材之內,而應凌駕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這樣進行練說,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維,還進行了語言訓練,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語言,他們將會在練筆中寫出秋的韻味和風情。)
五、品讀體會,升華情感。
1、指名誦讀最后一節。
2、交流:從這一節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帶著這種感受齊讀最后一節。
師小結:是啊,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顆綻開的谷粒里,聽到秋的聲音,我們的心里多么的高興,就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我們的喜悅吧!(配樂朗誦詩)
布置作業:為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優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妙。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重難點:
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教法:啟發引導、談話交流
學法:讀讀、想想、畫畫、說說。
教具:各種聲音的磁帶、課文朗讀磁帶、旋律優美的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一、錄音激趣,談話導入。
聽到悅耳的音樂鈴,大家都知道上課了。同學們,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們想欣賞一下嗎?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聆聽,聽完后說說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放音,指生說)
真好,能夠聽出這么多的聲音,老師覺得你們都有一雙靈敏的耳朵.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聽聽秋天的聲音.(放課文錄音)
二、初讀詩文,掃除障礙
聽了課文感覺美嗎?這么美的課文,想親自去感受嗎?趕快輕輕打開語文書46頁,自己小聲地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開始吧.(生讀)
三、再讀詩文,尋找聲音
1、分小節讀文
孩子們,剛才你們透過文字和作者一起去聽了聽秋天的聲音,這樣吧.你愿意用讀的方式帶著我去聽一聽嗎?哪誰先來讀第一小節.(生讀)
你讀得很正確流利,真了不起.誰能像他那樣帶我接著去聽秋天的聲音?(指名讀二三四五自然節)
你們讀的都很認真,我很欣賞你們認真學習的精神,哪些孩子愿意讀后面這一節呢?這樣吧.愿意讀的孩子咱們一起來(齊讀)
2、找寫聲音的詞
"聽聽,我們聽到秋天的聲音."你聽到秋的聲音了嗎?你真的聽到了嗎?我可沒聽出來.你能告訴我嗎?用你喜歡的符號到課文中把你聽到的秋的聲音標出來.(學生找標詞)找到了嗎?誰來告訴我.
一口氣找出了這么多.其它同學找到了嗎?在這些聲音中你最喜歡哪種呢?找到你喜歡的哪一節,再去讀一讀(生讀)
四、品讀想象,體會交流
1、品讀“刷刷”一節
好,哪些孩子喜歡“刷刷”。我請個孩子來讀。其余孩子認真聽(把你的感受用讀的方式表達出來)。生讀。
我感受到了“刷刷”這是快樂的樹葉。還有誰想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生讀)
你還感受到什么?
2、品讀“蛐蛐”一節
在秋天里,在草叢中,在樹葉下,蟋蟀正在一聲聲地叫著呢。讓我們一起來側耳傾聽吧。(放音)
哪個組的孩子能夠把優美動聽的蟋蟀叫聲變成朗讀聲來告訴我們?(一組生讀)其余的孩子邊聽邊感受。(讀第二節)
在你們讀的時候,我也在幻想,我幻想著我現在就是一只蟋蟀,我藏在石縫下,躲在樹葉中,唱著一首又一首小曲。小蟋蟀會唱些什么呢?(生說)
是啊。小蟋蟀唱的多動聽呀。帶著各自的感受美美地讀一讀這節。
3、品讀第三節
在這美麗的秋天里,落葉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小蟋蟀唱起了離別的歌,大雁也飛往南方過冬去了。大雁會對它的好朋友叮嚀些什么呢?
每天早上,當你背起書包上學時,媽媽會對你怎么叮嚀呢?(指名說)
是啊。媽媽的叮嚀飽含著對你的關心愛護,那大雁對會對它的好朋友留下什么話呢?(生說)
留在這兒的好朋友聽到大雁的話心里會感到多么溫暖呀。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齊讀)
4、秋天到了,田野又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生說)是啊!面對豐收,人們怎能不高興?怎能不樂開懷呢?看你笑起來了,你也笑起來了,來我們一起高興地走入這豐收的田野。(齊讀第三節后一句)
五、仿寫詩歌,積淀語感
1、教師有感情地配樂誦讀第4-5節。
2、秋的聲音美妙動聽,而你們的朗讀也讓老師陶醉,想想看,秋天還有那些聲音呢?(生說)秋的聲音實在是太豐富了,你能仿照課文第一、二小節的樣子來說說嗎?(生說)。選派代表誦讀,給學生配上音樂。
3、指名誦讀最后一節。
4、交流:從這一節感受到了什么?
5、帶著這種情感齊讀最后一節。
六、自助作業,升華情感
孩子你們的耳朵實在是太靈敏了,聽出了那么多秋的聲音,秋的聲音實在太美妙了。這樣老師給你們提供了一份自助餐作業,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來完成(出示作業)配樂練習
1、愛誦讀的你們可以美美地讀讀課文“讀出”秋天的聲音。
2、愛繪畫的你可以“畫出”秋天的聲音。
3、愛寫作的你可以“寫出”秋天的聲音。
哪個選的是第一個練習(開始來讀)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感覺你們特別喜歡這句話,如果你們能把它們背下來就好了。
從你們的匯報中讓我感受到了咱們班的孩子毫不遜色于作者,不僅僅是指剛才寫的詩,更重要的是你們和作者一樣,是用手、用口、用心描繪著美好的秋天,祝愿大家秋天快樂。
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優秀教案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聽聽,秋的聲音》。
2.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
拿到教材后,老師把握編輯意圖,加強整合的意識,落實教材要求。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
3.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本課的設計讓學生在聽中想象,說中積累,讀中感悟,寫中運用。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項目,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點,在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課文的思想內容出發,依據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4.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重點是: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教學難點是: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意,仿照詩歌的形式,說一說,寫一寫。
二、說學情
秋天,對廣東的孩子來說是不太明顯的,所以就要激發學生受及相關資料的積極性。三年級的孩子有豐富的想象能力,所以,讓學生在在合作中探究,在想像中創新,在朗讀中悟情,在感悟中積累,關注動態生成的課堂,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就成了這堂課的設計依據。學生初次接觸現代詩,教學的重點和關鍵都落在了朗讀上,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老師的精彩范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欲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生本班的孩子,認知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是比較強的,比較喜歡閱讀,喜歡講自己的所思、所得與大家交流、分享,所以,這節課他們應該會給我們一個驚喜。
三、說教法
(一)、情境創設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通過網絡技術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三)、合作學習法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教學時把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變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并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力口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四)、自主探究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讓學生上網瀏覽、自由研讀、搜集信息、摘錄匯報等環節無不滲透著自主探究這種教法、學法。
(五)、“直觀教學”法
通過投影、錄音的配合使用,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四、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學生可采用“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說”自己所收集的資料,自己所感受的秋天。“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習詩歌的很好方式。在對詩歌的音節美的感受中,詩歌的內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體驗。所以教學時,可以采用范讀、賽讀等多種方式,加強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寫”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在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五、說教學過程
一、展示資料(創設秋天的情境)
老師展示課件,學生看圖說課前收集的與秋天相關的詞、句、古詩或文章。
(這樣是講課外所得引入課堂,使課內、外相結合。)
二、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學生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的認讀(做游戲)
3、老師范讀(配樂、課件展示)
4、小組內自讀
5、感知內容:師: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
生:落葉、昆蟲、大雁、秋風的聲音。
6.選讀。
[ 教學略讀課文時,應著重讓學生運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自讀自悟。]
師:找出你喜歡的聲音,多讀幾遍,想想你為什么喜歡?
師:把最喜歡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賞。
學生互相交流感受。
師:用欣賞性的語氣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認真邊聽邊想:他讀得怎么樣?
指名讀后組織其他學生自由評議。
7、想像說話
出示秋景圖片及句子:
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話音,黃葉說:“_______”
學生各抒己見,根據自己的想象的內容填空,然后表演。(提示學生注意表情和動作)
[朗讀和想象表演可以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生喜歡哪段就讀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讀,也可以用想象表演來促讀。]
8、美讀。
過渡:(配樂,深情地)在這美麗的秋天里,落葉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小蟋蟀唱起了離別歌,大雁飛往南方過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黃,稻子壓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讓我們把這美好的一切讀出來吧!
老師播放音樂,學生配音試讀。
師:誰有自信能讀出秋天的美好。
指名朗讀,學生大膽展示。
師: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秋的美好吧!
全班配樂朗讀
9、[通過多種形式的讀, 學生在讀中思,讀中議、讀中練、讀中悟,讀中品,讀中評;在讀中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到詩中濃濃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在讀中學會了自主、合作、探究。
三、感受秋天
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地去感受秋天
(學生發散說,師引導到詩歌的形式,為寫打下基礎。用
聽聽,秋的聲音……
看看,秋的美景……
聞聞,秋的味道……
這樣方式來說。)
四、四人小組合作,寫詩,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組合作寫的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來。(引導孩子用心去觀察秋天、感受秋天。現學現用,在閱讀感悟文本中學習它的表達方式。)
板書:
12 聽聽,秋的聲音
聽聽,秋的聲音……
看看,秋的色彩……
聞聞,秋的味道……
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優秀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這是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的第四篇課文,全組課文體現了秋天的特點,將秋天的特色描寫出來。本課是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詩歌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詩的題目《聽聽,秋的聲音》用輕柔的語氣引領你走進美麗的秋景,詩中這句話不斷出現,一種聲音就是一幅美麗的秋景圖。前四節寫的是落葉、昆蟲、大雁、唱歌等具體可感的聲音,后兩節寫了無聲的聲音,其實是秋景給人的感受。詩歌就是要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引導我們想象秋天美好的景象,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一方面他們非常喜歡生動的形象、鮮艷的色彩,喜歡多媒體上那一系列神奇的變變化。另一方面他們的抽象思維正在發展,想象豐富不受限制,并且開始嘗試用自己的小腦瓜思考問題,開始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并積極表達。在前幾課的學習中他們已了解了秋天里人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了解了孩子們在秋天里活動的歡樂,了解了秋天里具體的景物,這些都為他們理解這首現代詩打下基礎,雖然詩歌語言精煉,跳躍性強,相信理解起來并不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培養學生的語感及朗讀能力。
2.仿照詩歌的形式讀寫詩文,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設想
這是一首現代詩,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考慮到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而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對秋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理解課文并不難,關鍵是引導學生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在此基礎上進行仿寫,用自己的語言表現美。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展現形象,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然后緊密結合課文借助多媒體開展一系列活動(如:聽秋聲、找秋聲、說秋聲)引導學生理解詩歌中蘊含的美,學生在聽、找、說中動耳、動腦、動口領悟秋天的美好可愛。最后的寫秋聲引導學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秋天的美用自己的語言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
1.與插圖、課文內容相符合的課件。2.輕音樂。(配樂朗讀時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 復習導入,體驗形象
1、上一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雨》,課后同學們搜集了不少資料,其中有一篇是我們學過的課文《秋天到》,還記得嗎?一起讀讀。(多媒體展示文字圖片資料,生齊讀。)
2、秋天不僅有豐收的景象、繽紛的色彩,還有奇妙的聲音,今天我們就隨作者一起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用心地去聽聽秋的聲音。(多媒體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秋天到》導入新課,利用多媒體展示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幫學生感受秋天豐收的景象和繽紛的色彩,喚起學生心中對秋天的記憶,為學習詩歌打下基礎。]
二、 明確要求,初讀了解
(一)聽秋聲
1、秋天有哪些聲音呢?我們一起聽聽。(播放課件及相關錄音:風聲、雨聲、蟋蟀聲、機器聲等)
2、 你聽到什么聲音,這些聲音讓你想到什么?
3、作者也聽到許多聲音,他用詩的語言替我們記下了秋的聲音,想不想聽聽。(多媒體播放課文插圖及錄音。)
4、愿不愿意也來一遍,各自讀書,注意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利用課件和相關錄音,讓學生一邊聽秋聲一邊想象景物,使文中秋天的聲音和相應和景物形象化,為理解詩歌和創作詩歌作準備。]
(二) 找秋聲
5、詩人替我們記下了秋天的哪些聲音呢?各自讀書找找看,注意先讀方框里的提示,按提示的要求讀課文。
6、(多媒體展示閱讀提示,)指名讀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7、(各讀書后指名回答,教師相機利用多媒體板書:落葉、蟋蟀、大雁、秋風)
[設計意圖:方框里的提示是學習略讀課文的依據,它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指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所以按方框里的提示讀課文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在方框的提示下,邊讀邊悟很快就能找出詩中描寫的秋天的聲音。]
三、 朗讀想象,體驗交流
(三)說秋聲
8、 這么多美妙的聲音,你最喜歡哪一種呢?好好讀讀課文,小組同學互相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節的什么聲音,為什么喜歡這些聲音,它讓你想到什么?
9、學生討論后指名交流,教師相機點評,引導想象,指導朗讀。
生:我最喜歡第一節寫的落葉聲,它讓我知道秋天來了。
師:能不能給大家讀讀這一節。(生讀)
師:還有誰也喜歡第一節寫的落葉聲,說說你的想法。
生:厚厚的黃葉鋪在地上,踩上去軟軟的,就像鋪了地毯。
生:我喜歡落葉聲,它讓我想到樹葉落下來,像蝴蝶在飛很美。
師:這么美,能不能有感情地讀讀,把美景展現出來。(生讀)
師:(播放課件創設情境)秋風吹過樹梢,樹枝輕輕搖擺,一片片黃葉離開大樹,隨著秋風翩翩起舞,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生:再見了,大樹!明年春天我還會來的>
生:大樹,謝謝讓我在春天里健康成長,再見了。
師:說得好。讓我們一起,帶著對大樹的依戀,帶著對大樹的感謝,邊做動作邊讀第一節。(伴隨課件生邊做動作邊讀書。)
師:還有沒有喜歡其他聲音的同學?
生:我喜歡第二節的蟋蟀聲,因為我喜歡蟋蟀。
師:捉過嗎,觀察過它是怎么唱歌的嗎?
生:我知道它是用翅膀發聲的,它的翅膀就像二胡的弓和弦。
師:(多媒體播放蟋蟀彈琴的放大鏡頭)難怪詩人說它“振動翅膀”,原來是有原因的呀。你知道的真不少,能讀讀嗎?(生讀)
師:(放課件創設情境)秋風習習,蟋蟀再次來到陽臺上,他曾在這里歌唱了整整一個夏天,現在天氣涼了,臥室也收拾好了,他要和陽臺告別了,他會說些什么呢?
生:陽臺,謝謝你陪伴我一個夏天,明年夏天我再來為你演奏。
生:天氣涼了,我就要回臥室了,請聽我再為你演奏一曲。
師:我們請喜歡蟋蟀的同學一起讀讀這一節。(生齊讀)
生:我喜歡大雁的叫聲,我知道它們要飛到南方過冬。
師:見過大雁飛嗎,是什么樣的?(生學)
師:(放課件)天那么高那么藍,藍藍的天上飄著幾朵白云,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
生: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
師:多美呀,能讀出來嗎?(生齊讀)
生:我喜歡秋風的聲音。因為秋風既不像夏天的風那么熱,也不像冬天的風那么冷。
8.不論落葉還是蟲鳴,不論秋風還是雁群,都給我們帶來了秋的信息,讓我們一起讀讀前三節,好好感受這秋的聲音。(生齊讀)
[設計意圖:“說自己喜歡的聲音”這一發散性問題為學生創造了個性化閱讀的空間說只是一個方面,以說促讀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學生初步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利用生動形象的課件創設情境,使抽象的詩句具體形象化,既幫學生理解了詩句內容,又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發揮想象、體會情感,展開了更深層次的交流,豐富了詩歌的語言,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秋天。在此基礎上的齊讀是學生情感的體現和升化。]
(四)悟秋聲
9.其實秋的聲音很多很多,到處都有秋的聲音,所以詩人干脆把秋當作遼闊的音樂廳,在哪一節找到了嗎?(多媒體出示相關內容生齊讀)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知道秋的聲音要靠心去感受。
生:“好好”說明要認真地聽,用心地聽才聽得到。
10、只有用心聽才能聽到秋的聲音,才能發現這些美妙的聲音蔵在哪,這些美妙的聲音到底蔵在哪兒呢?各讀課文找找看。
生:秋的聲音蔵在葉子里。
師:你聽到過葉子里的聲音了嗎?是什么聲音?
生:是“刷刷”的聲音。
生:秋的聲音蔵在小花里,是花朵枯萎的聲音。
生:秋的聲音蔵在汗水里,是農民勞動的聲音。
生:秋的聲音蔵在谷粒里,是豐收的聲音。
(結合學生回答,多媒體播放相關畫面)
[設計意圖:通過悟秋聲讓學生領悟秋聲的豐富多彩,不同的秋聲代表不同的秋景,蘊含著不同的圖畫,讓學生在悟中體會秋天的美好可愛。]
四、模仿創作,熟讀成誦
(五)寫秋聲
10、詩人發現秋蔵在每一片葉子里、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里、每一顆綻開的谷粒里,生活中你發現秋的聲音還蔵在哪?
生:我發現秋的聲音還蔵在綻開的棉花里,秋天到了,棉花豐收了。
生:我發現秋的聲音還蔵在成熟的蘋果里,蘋果掉在地上。
生:我發現秋的聲音還蔵在轟鳴的收割機里。
……
11、同學們真細心,詩人都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我們卻在那里找到了秋,聽到了秋的聲音,能不能像詩人那樣用書上的語言,把你聽到的秋的聲音表達出來。老師先來過一把當詩人的癮。
師:聽聽,秋的聲音,石榴咧開嘴巴,“格格”,是成熟的笑聲。
生:聽聽,秋的聲音,蘋果掉在地上,“撲通”,是喊我們品嘗的聲音。
生:聽聽,秋的聲音,青蛙張大嘴巴,“呱呱”,是和池塘告別的聲音。
生:聽聽,秋的聲音,棉花露出牙齒,“格格”,是豐收的笑聲。
……
[設計意圖:借助詩句啟發學生說秋天的聲音還藏在哪兒,豐富學生對秋天特有聲音的了解,為下一步的創作做準備。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教師鼓勵、示范,開發學生潛能,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12、秋的聲音很多很多,馬虎的小朋友卻聽不到她,因為她是那么快,你還沒注意她就從北方匆匆地來了,還沒等你反應過來,她又往南方匆匆的去了,雖然她來去匆匆,只要你用心聽,你就能聽到秋的聲音。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再次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一起聽聽,秋的聲音(各自讀)
13、 秋的聲音真的很美妙,這首詩也寫得很優美,讓我們跟著音樂,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跟詩人一起去聽聽秋的聲音。(配樂讀)
[設計意圖:朗讀升化感情,感受秋的來去匆匆、悄無聲息,感受秋的美好、可愛。]
這是一首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的現代詩,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描寫了秋天的景物,贊美了秋天。雖然詩中所描寫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見,但由于視角獨特語言精煉,再加上受學生年齡、思維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蘊含其中,為此我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讀書,在讀中理解美、感悟美、表現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朗讀理解美
理解課文是需要讀的,理解詩歌更如此,所以教學這篇課文我的基本定位就是讀,有感情地讀,讀出感情,在讀的同時想點什么,說點什么,就是收獲。讀第一節時,學生讀出了黃葉飄飛,讀出了依依惜別;讀第二節時,學生讀出了“振動翅膀”的原因,等等這些不正是新課標精神所要求的嗎?
二、活動感悟美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節課沒有瑣碎的分析,沒有生硬的說教,學生對美的感悟表現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聽、找、說、悟、寫,多器官共用,學生的學習是緊張有序的,是生動活潑的,他們興致勃勃,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美。
三、寫作表現美
新課標倡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大膽發表不同見解,倡導個性化閱讀,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是個性化的最好體現,在理解課文時學生讀讀說說,逐漸感悟到詩歌蘊含的美,仿寫是學生理解感悟成績的再現,是學生口頭表達的訓練,也是學生對美的創造。
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優秀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準備:錄音帶(適合做朗讀背景音樂)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題:
1、師:秋的腳步輕輕,可俺們還是分明聽到了秋的聲音,不信,你聽!(錄音響起)同學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仔細聆聽,想像一下,你的腦中會出現怎么樣的畫面。(音樂中師范讀全詩)
2、你覺得這秋天的聲音美嗎?生:秋天的聲音很美。
師:這節課,俺們就一起來聽聽秋的聲音吧,出示課題《聽聽,秋的聲音》
請同學讀課題,讀得美一點。
二、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同學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
3、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同學回答
4、你最喜歡的是哪種聲音?(是否可以小組合作學習)
(其中的哪一種因同學說了拿來體驗感悟)(朗讀和想象、說話結合)
(1)、“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看課件)
黃葉從樹上一片一片地掉下來,你看著像什么?黃葉對大樹媽媽說:哦,你能用你的朗讀把它們的飄飄灑灑表示出來嗎。呵,多美的黃葉啊。
(2)“蠷蠷”蟋蟀振動著翅膀,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要到哪兒去了呀?(看課件)
蟋蟀在唱著朗讀指導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他們在說些什么呢?(課件)舍不得走,因為這兒的秋天很美麗。朗讀表示。
(4)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發出的聲音,(課件)這是秋風送來的豐收的歌吟。秋風吹過,田野里果園里……人們的心里
你能用朗讀表示么?
配樂朗讀1----4節。
三、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地去聽秋的聲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
同學發散說,師引導到詩歌的形式,為寫打下基礎。用聽聽,秋的聲音……這樣方式來說。
師:是啊,秋的聲音,俺們已經說了好多,還有好多好多……把你聽到的聲音也像這個小詩人一樣把它們寫下來好嗎?
出示:聽聽,
秋的聲音
四人小組合作,寫詩,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組合作寫的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身的心情也展示出來。
師小結:是啊,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顆綻開的谷粒里,聽到秋的聲音,俺們的心里多么——
就用俺們的朗讀來表達俺們的喜悅吧!
感情朗讀。
擴展,可以欣賞一首寫秋的詩歌,送給大家作為禮物。
安排作業。
1、為自身寫的詩配上畫。
2、搜集有關秋的詩歌,畫面,歌等
3、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
聞聞,秋的味道————
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優秀教案 篇1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教學中,我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我引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整個教學過程我分為五個步驟。
1、感受秋的聲音―――首先從本組教材《秋天的雨》入手,讓學生感受秋雨聲,從中讓學生受到秋聲的感染。
2、尋找秋的聲音―――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我并沒有讓學生停留在書本知識上,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找一找,聽一聽秋的聲音。
3、展示秋的聲音―――讓學生把找到、聽到的秋聲模擬出來。
4、說說秋的聲音―――把自己找到、聽到的秋聲與教材中學的語言結合起來,說說自己聽到的秋聲。
5、對話秋聲―――學著書本上的樣子自己寫上幾句。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注重語文學習多元的因素,重視語文的感染作用,注重引導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優秀教案 篇12
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邊讀邊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讀寫詩文。
教學重、難點:
本文是一首現代詩,通過秋天的聲音這個切入點,以點帶面讓學生通過想象來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從短短的幾句話中讓學生感悟出秋的美應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展開想象對文章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直接的幫助,應做為教學的重點。
教學準備:
1、課件
2、各種聲響(如風聲、雨聲、落葉聲、流水聲)。
3、歌曲《秋日私語》
教學過程:
一、展開想象,游戲導入
1、游戲導入: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小朋友們,你們想欣賞嗎?下面我們來做一個聽音猜聲的游戲吧!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聽,然后說一說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2、揭示課題:有位詩人在秋天里聽到這美妙的聲音,就寫下來這樣一首詩,你們想學嗎?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秋的聲音吧!出示課題《聽聽,秋天的聲音》(設計意圖: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在課的開始,用音樂與聲響創設開放互動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美好的想象,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大自然,帶入秋聲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小朋友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文中具體寫了哪些聲音?
2、請小朋友分讀六個小節。
3、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小節,鼓勵學生多次朗讀,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讀中思、讀中議、讀中練、讀中品、讀中評,在讀中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到詩中濃濃的秋情,在讀中學會了方法,學會了自主、合作與探究。)
三、品讀想象,體會交流。
1、品讀1-3節,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聲音,邊讀邊展開想象:說說你聽到了哪些聲音,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可從學生看到的、聽到的方面來想象。)
2、指名學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
3、帶著這種美好的感受來朗讀自己喜歡的這一小節。
(設計意圖:想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將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具體形象的生活畫面,豐富學生的生活空間;將想象與朗讀相結合是一種學習方法的培養。)
四、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去聽秋的聲音,
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
學生發散說,師引導到詩歌的形式,為寫打下基礎。用聽聽,秋
的聲音……這樣方式來說。
師:是啊,秋的聲音,我們已經說了好多,還有好多好多……把你聽到的聲音也像這個小詩人一樣把它們寫下來好嗎?
出示:聽聽,秋的聲音,四人小組合作,寫詩,每人一段,合成一首展示:把小組合作寫的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不能僅局限于教材之內,而應凌駕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這樣進行練說,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維,還進行了語言訓練,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語言,他們將會在練筆中寫出秋的韻味和風情。)
五、品讀體會,升華情感。
1、指名誦讀最后一節。
2、交流:從這一節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帶著這種感受齊讀最后一節。
師小結:是啊,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顆綻開的谷粒里,聽到秋的聲音,我們的心里多么的高興,就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我們的喜悅吧!(配樂朗誦詩)
布置作業:為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板書設計:
聽聽,秋的聲音
黃葉 道別
蟋蟀 告別
大雁 叮嚀
田野 歌詠
……
反思一
《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濃的現代詩。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因為我讓孩子們在假期里收集了有關秋天的美,秋天的快樂,讓孩子走進大自然親身去體驗秋天景象的美好,所以在課堂上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們濃濃的秋情。而這也正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了秋天具體可感的聲音,所以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孩子們再一次體味秋天特有的風情,最后,我又啟發誘導:“同學們,秋的聲音美妙動聽,而你們的朗讀也讓我陶醉不已。再聽聽,你還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你看詩中作者把秋天的聲音寫得那么可愛,那么富有韻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寫法,展開想象,抒發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聲音,過把當詩人的癮。”教室頓時安靜下來,看到孩子們沉思,我很高興,知道他們在組織語言,在回味自己曾經感受到的秋意。不一會兒,有幾名學生不自信地舉起了小手。
反思二
本課作者抓住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體現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贊美了秋天。本人的教學指導思想是“讀與寫”并聯。
一、閱讀感悟寫法,習作妙筆生花。本首詩歌通過秋天的聲音來體現秋天的景象,詩中寫了兩個方面的聲音,一種是能感覺到的聲音,如落葉、昆蟲、大雁、唱歌等聲音;另一種是需要心領社會而不可聞的無形的聲音,像文中最后兩節中寫的秋天的聲音。如何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是本人在教學中的難點,也是亮點。
首先要留意秋天更多的事物的景,搜集類似于詩中各種與秋天有關的聲音。如,風吹稻谷“嘩啦啦”,梧桐樹葉飄落“嘩啦啦啦”,風吹枯枝“刷啦啦”……然后要選擇好自己所要描寫的聲音,按本文的詩歌形式組織語言進行續寫。(這環節本人在教學中,落到了實處,每個孩子都能寫了,有幾個孩子真寫的好“學生作品內容略”)。最后要仔細閱讀自己續寫的詩歌,是否做到了內容美,有韻味。(這環節盡量尊重學生的思維,不刪改,多鼓勵,讓學生感受到習作的快樂,語文的快樂。)
二、“讀”是體現學習語文的快樂。本課是一首現代詩,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如何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呢?這是本人在本課的教學中重點,同時也是難點。針對本課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因為詩歌的特點所體現的就是節奏美,只有通過“讀”“悟”去想象詩歌所展示的畫面。從而體會秋天的美好。比如,詩的第5節,當讀到“在每一片葉子里”可以想象落葉隨風飛舞的美;讀到“在每一朵小花上”可以想象在秋季開放的各種野花的鮮艷清香;讀到“在每一滴汗水里”可以想象農民伯伯辛苦勞作及臉上所洋溢喜慶的笑容……所有這些都能讓我們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三、習作與仿寫。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出示第一節詩(內容略)。點撥,把秋天風刮黃葉的“刷刷聲擬人化為”黃葉道別的話音“一句話講出了樹葉與樹的情意,多像一個動人的童話故事。(出示要求仿寫,見前面學生作品為例。)
總之,在語文教學上,根據教材的內容,文章的體裁選定自己的教學思想。根據話題定內容,根據內容定基調,有效實施閱讀與寫作的同步。語文課要有讀書聲,每篇課文要有習作練習,哪怕是一段仿寫,續寫、依據內容寫、日記等形式動筆練習方式,方能體現語文的快樂與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