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已被染綠》教學反思(精選5篇)
《夢已被染綠》教學反思 篇1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剛好我們現在處于春天這一季節。北師大版三年語文教材第二單元也以"春天"為題安排了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其中第一篇課文是《夢已被染綠》,體裁是詩歌。
當我把全詩講完后,提出一個問題:"我的夢已被染綠。"這句話怎么理解?等了一會兒,看到很多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無言以對,我又加以提醒:抓住句中的關鍵字眼:"夢"、"綠"。我剛把這兩個字寫完。頓時,沉默的氣氛被打破了。一個學生突然說:"這好象與我們所學過的《愛什么顏色》一文有點聯系。"一語驚醒夢中人,這一點撥,讓我始料不及:因為我備課時并未想到這一點。于是我欣喜不已。于是我讓他們齊背《愛什么顏色》的第一段,當他們背到最后一句:"連我的夢也是碧綠的"時,我叫他們停下來:對,大家就抓住這句話"連我的夢也是碧綠的"結合來理解我們課文這句話。同樣是詩歌在《愛什么顏色》這篇課文作者寫碧綠的顏色,主要是表現他熱愛家鄉、熱愛生活。而在這里,作者寫"夢"、"綠"其實也是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希望的表現。惟有如此,他才能夠比老師、比媽媽更容易覺察到春天的到來。所以說,從這句話的理解可以讓我們知道:熱愛生活,細心地去品味生活,對于培養我們的感情,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讓激發我們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希望。永遠看到春天,時時體會到世界的精彩,永遠充滿笑容。這樣一來,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美好而又豐富多彩。這也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所得到的啟示。當然,這也讓我們能夠再次復習舊知識,得到新知識,而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所以從這邊可以看出大家可以當老師了……
正所謂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個再怎么厲害、高明的老師,無論怎么精心去設計一堂課,總會難免有缺漏之處。在備課時的疏忽之會偶爾發生的。而且"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同一樣事物,或同一篇課文,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所有的這一切需要一些有善于發現的學生來幫助提出,從而使一堂課趨于更加完美。 因此,我覺得,對于一名老師,你雖然擁有一桶水,你能夠在臺上滔滔不絕地給學生講很多道理,但多聽聽學生的一些意見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他們正處于人生的春天時期,充滿希望、充滿活力,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夢已被染綠》教學反思 篇2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春天產生向往與遐想,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觀察能力。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我”對春天的向往之情,并將這種感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3、認字4個,寫字8個。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風格清新、充滿情趣的兒童詩歌,詩中處處洋溢著對春天的向往、喜愛之情。本文可以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意識,并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教學過程
(一)就課題質疑,激發學習興趣。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優美的小詩,它的題目聽起來有些特別。
(板書題目:夢已被染綠)
2、讀一讀這個題目,想一想:你有什么問題嗎?
[學生可能會問的問題:文中的“我”做了什么夢?夢怎么會被染綠呢?等等]
3、你們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這節課我們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老師配樂范讀詩歌,提示學生認真聽、仔細看。
2、提問:通過老師讀文,你了解到什么?
(三)學生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這么美的一首小詩,你愿意自己讀一讀嗎?請你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圈出來,用你喜歡的辦法讀準字音。
(2)誰愿意給同學們讀一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大家做小評委,幫他評一評。
2、通過自學、合作的方式識字,強調識字重難點。
(1)自學生字,重點從“音、形”上學習。
(2)在小組內說一說哪些字需要注意,給同學講一講。
(3)由小組代表強調難字,教師適當板書,引導學生注意生字難點。
如:散:多音字、左下方的字形。 融:左下方的字形。
(四)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小聲地讀課文,想一想:這首詩歌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你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把這些語句畫下來。
2、深入朗讀重點句,體會情感,練習朗讀。
(1)讀一讀畫下的句子,體會一下:“我”發現“嫩草已經吐綠”這個秘密時是什么樣的心情?
(2)練習把這種驚喜、自豪之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多種形式朗讀重點句,體會情感。
3、結合課文題目,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涵義。
(1)讀一讀最后一句,談談自己的體會。
(2)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出作者對春天的渴望之情,并將這種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4、對于課文,你還有不懂的問題嗎?提出并請小老師解答。
5、課內外相結合,培養口語表達能力,樹立觀察意識。
(1)再次讀全文,想一想: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善于觀察、感情細膩等等)
《夢已被染綠》教學反思 篇3
精心設計課后思考題是北師大教材的一個亮點。這些思考題不但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與開發,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而且指向教學重點、難點,對教師的備課起到了指點迷津的作用。例如:《夢已被染綠》課后思考題目:“你從哪些地方發現春天已經來了?” 在教學本文剛好是春季,為了引導學生從生活到詩歌,再從詩歌到生活,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我在引導學生說說春天的變化時,學生的回答很豐富,他們說:“春天來了,桃花開了,柳樹發芽了。” “春雨沙沙,唱著歌兒來了。”“春天來了,小蝌蚪也來了。”“春天來了,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大地穿上了綠衣裳說明春姑娘來了。”……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介紹自己眼中的春天,把課堂
學習與生活主動地銜接在一起了。
這樣不但引導學生讀書要細心,抓關鍵詞語幫助理解課文,還啟發學生要走向自然,走進生活,樂于觀察,善于觀察,才能不斷發現我們身旁自然景觀和事物質變化,感覺到人生的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
《夢已被染綠》教學反思 篇4
詩歌,詩中處處洋溢著對春天的向往、喜愛之情。本文可以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意識,并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教學過程
(一)就課題質疑,激發學習興趣。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優美的小詩,它的題目聽起來有些特別。
(板書題目:夢已被染綠)
2、讀一讀這個題目,想一想:你有什么問題嗎?
[學生可能會問的問題:文中的“我”做了什么夢?夢怎么會被染綠呢?等等]
3、你們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這節課我們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老師配樂范讀詩歌,提示學生認真聽、仔細看。
2、提問:通過老師讀文,你了解到什么?
(三)學生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這么美的一首小詩,你愿意自己讀一讀嗎?請你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圈出來,用你喜歡的辦法讀準字音。
(2)誰愿意給同學們讀一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大家做小評委,幫他評一評。
2、通過自學、合作的方式識字,強調識字重難點。
(1)自學生字,重點從“音、形”上學習。
(2)在小組內說一說哪些字需要注意,給同學講一講。
(3)由小組代表強調難字,教師適當板書,引導學生注意生字難點。
如:散:多音字、左下方的字形。 融:左下方的字形。
(四)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小聲地讀課文,想一想:這首詩歌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你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把這些語句畫下來。
2、深入朗讀重點句,體會情感,練習朗讀。
(1)讀一讀畫下的句子,體會一下:“我”發現“嫩草已經吐綠”這個秘密時是什么樣的心情?
(2)練習把這種驚喜、自豪之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多種形式朗讀重點句,體會情感。
3、結合課文題目,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涵義。
(1)讀一讀最后一句,談談自己的體會。
(2)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出作者對春天的渴望之情,并將這種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4、對于課文,你還有不懂的問題嗎?提出并請小老師解答。
5、課內外相結合,培養口語表達能力,樹立觀察意識。
(1)再次讀全文,想一想: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善于觀察、感情細膩等等)
《夢已被染綠》教學反思 篇5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向往和熱愛。
3、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感悟作者對春天的向往。
四、教學難點
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勵他們仔細觀察。
五、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欣賞文本。
六、設計特色
在閱讀中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師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七、教學流程
(一)激趣入題。
1、你最喜歡一年中的哪個季節?為什么?
2、今天,冬冬要帶我們走進大自然,和她一起去發現春天的腳步,你愿意去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1、《夢已被染綠》是一篇充滿喜悅和向往的詩歌,它會讓你聯想翩翩。你們想不想讀?(用具有感召力的語言使學生對文本產生喜愛之情。)
2、能不能告訴老師你們平時是怎樣把一篇課文讀熟的?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有讀不通順的句子怎么辦?(交流自主識字的方法。)
3、組織學生滿懷信心地練習讀書。(鼓勵學生讀出感情,讀出冬冬的欣喜之情。)
4、指名分小節朗讀,齊讀。(在讀中反饋自主識字效果。)
(三)品讀課文,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1、組織學生再讀詩歌,說說詩歌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你從什么地方知道的?(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獲取信息。)
2、分小節學習詩歌,理解詩意。
第一小節:指名朗讀。冬冬發現“嫩草吐綠”、“殘雪融化”時心情怎樣?你能把冬冬喜悅、自豪的心情讀出來嗎?(自讀、指名讀、齊讀。)
第二、三、四小節:自由朗讀。老師的安排、囑咐說明什么?大人們都沒覺察春天已經來到,“我”為什么能發現呢?(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從細小的變化中去發現。)指名分小節朗讀。(指導學生讀出喜悅的情感。)
第五、六小節:齊讀。冬冬要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讓大家分享春天的快樂,你愿意把自己觀察到的春天的變化告訴大家嗎?(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感受發現的快樂。)
(四)引導學生積累
“讀了詩歌,你最喜歡哪個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并抄寫下來。”
“冬天過去了,我的夢已經被染綠。”與課題相照應,體會其中表達的對春天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