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色的沙灘上》(精選11篇)
《在金色的沙灘上》 篇1
18 在金色的沙灘上
教學目標 1 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獨立認識4個生字:腸、蜊、螄、捅。理解并積累7個詞語。仿寫比喻句。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并能按提綱簡要復述課文。
3 體會小女孩的美好心靈。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在新的語言環境中識記4個生字,理解并積累7個詞語。仿寫比喻句。
2、了解大海沙灘上發生的事,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品質,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在生活中傳播美。
3、通過反復朗讀課文,理解“金色”的除了指美麗的沙灘外,還代表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教學媒體 海景圖片,貝殼實物、相應的課件
課前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圈劃出不理解的詞句。
教學流程 一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 出示海景圖片及背景音樂(大海啊故鄉),使學生進入情景,直觀地感受海景美。
師:你能用一句話描寫這美麗的景色嗎?(要求學生把句子講完整)
書上是怎么描寫的呢?
出示句子:
太陽剛冒出海面。在金色的沙灘上,有個身穿天藍色連衣裙的小姑娘在拾貝殼。她的身后留下一串小小的腳印。
(學生朗讀句子。)
2 展示貝殼:在金色的沙灘上有著這么多美麗的貝殼。
出示句子:
你看,這是沙蜊子,這是大貓眼,這是小螺螄,這是金海螺------
(1)學習生字:蜊、螄
師:你用什么好方法記住它?
“蟲”字旁歸類。
(2)讀句子。
3 小結揭題:剛才我們感受到了海邊的景色美,沙灘上的貝殼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中還有比這些更美的東西,那究竟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18課《在金色的沙灘上》。
齊讀課題。
二)由境入文、整體感知
1 自學提示: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已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人小組自學。
2 交流:
出示詞語:礁石 碧藍 神情 翻騰 好心腸
一望無際 燦爛奪目 靈機一動 捅
(1)學習生字:腸:積累“月”字旁的字,一般表示與身體有關的。
捅:讀準字音。換部首組詞。做動作理解這個詞的意思。
(2)開火車讀詞語。
3 課文一共21小節。開火車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
在海邊的沙灘上,一位畫家請一個小姑娘 ;小姑娘一直 ;畫家回來后要把貝殼送給她,但小姑娘 。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幫畫家看衣服
等畫家不離開
謝絕畫家送貝殼
三) 品讀詞句,感受人物美
1 師:剛才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海景美、貝殼美,那你有沒有發現文中比這些更美的東西是什么?請你再輕聲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討論,是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的?用筆劃出來,讀一讀。
2 學生分組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 學生交流學習情況:
教師小結:文中海景美、貝殼美,小姑娘的心靈更美。
重點品讀小姑娘的語言,出示重點句:
(1)小姑娘搖了搖頭,說:“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
a 重點詞:一定得。
b 小姑娘為什么這么說?“一定得”說明了什么?
c 指名朗讀句子,“一定得”要加重語氣。
d 通過朗讀了解小姑娘守信,對人、對事認真負責的態度。
e 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句子。
(2)小姑娘搖搖頭,對畫家說:“我不要,老師說了,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我要回家吃飯了!”
a 指名讀,評議誰讀得最好。全班跟著讀。
b 從小姑娘的這句話,你了解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了解小姑娘的純樸,不計報酬的高尚品質。)
c 再在體會的基礎上朗讀句子,讀出感情。
(3)沒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你的貝殼掉了!”她彎下腰,把一顆顆貝殼撿了起來,還給了畫家。
a 畫家叔叔原本想什么?(出示填空)
畫家叔叔原本想: 。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b 師:但是沒想到——(引讀句子)
c 師:畫家驚訝地看著小姑娘,他的眼圈紅了,心潮像海浪一樣翻騰。這時候他又會想些什么?(補充填空)
畫家驚訝地看著小姑娘,他的眼圈紅了,心潮像海浪一樣翻騰: 。
d 那么從小姑娘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姑娘誠實美好的心靈。)
e 再讀句子。
四) 總結課文,拓展深化
1 師:我們從課文中尋找到了比海景、貝殼更美的就是小姑娘的心靈美。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題:18 在金色的沙灘上
現在你知道作者為什么要用《在金色的沙灘上》為課題了嗎?
(理解“金色”不僅指的是沙灘的顏色,更指的是小姑娘這種如同金子般的高尚品質。)
2 復述課文:
a 師:你能不能根據板書把發生在金色的沙灘上的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嗎?(小組討論)
b 學生交流。
3 拓展:
a 師:在我們身邊也有著許多像小姑娘這樣誠實守信,幫助別人不計報酬的人。你能把他介紹給大家認識嗎?
b 學生自由發言,介紹身邊心靈美的人。
說明: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讓學生去發現身邊的“美”,從中也凈化了自己的心靈,使課文的主題得到了升華。
4 總結:
在我們的身邊有著許多與小姑娘一樣擁有金子般心靈的人。讓我們向他們學習,使自己也擁有一顆美好的心靈。
五) 布置作業:
把你要介紹的人用一段話寫一寫。
板書設計 本課小結 文章通過記敘一位小姑娘在海灘上為一位畫家看守衣服和畫夾,小姑娘冒著火熱的太陽等了好長時間,畫家想以貝殼表示感謝,卻被謝絕的事,贊揚了小姑娘守信負責、樂于助人的純樸的美好心靈。教學中針對課文特點,我抓住課文的重點句段,創設情境,緊扣“美”這一情感主線開展教學,以“強化誦讀,注重感悟”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讀代講,啟發想象、引起體驗,讓學生感悟美,內化語言,受到美的熏陶。
反饋教學效果的作業 (1)形容光彩鮮明耀眼。( )
(2)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
(3)形容生活簡樸,吃、用節儉。( )
《在金色的沙灘上》 篇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姑娘助人為樂的精神。
2、運用學過的方法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小姑娘天真、善良、辦事認真、幫助別人不計報酬的可貴品質。
教具準備: 錄音磁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板書課題,導入 新課。
上一課我們學的《雨中》講的是小學生和過路人主動幫助姑娘撿蘋果的事。今天我們要學的這一課也是講助人為樂的,事情發生在沙灘上。
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步自學。
1、提出自學要求:借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的音和義,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哪幾個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全文可以分成幾段。
2、學生按要求自學課文。
3、討論交流。
(1)同桌互相討論不懂的詞句。
(2)學生提出仍然不懂的問題。
(3)討論分段。
4、按劃分的段落默讀課文,想想每段說的是什么意思。
三、進一步自學課文。
1、出示思考題,要求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思考問題。
(1)小姑娘在什么時間在哪兒撿貝殼?她遇到誰?他們說了些什么?
(2)小姑娘喜歡貝殼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3)小姑娘為什么沒要畫家的貝殼?通過這件事說明小姑娘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4)小姑娘反撒落在海灘上的貝殼拾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為什么紅了?
2、學生根據思考題,逐段默讀課文。
四、討論、交流。
1、同桌討論思考題。
2、指名回答思考題。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
2、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3、指名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
20在金色的沙灘上
小姑娘 貝殼 青年畫家
不計報酬、心靈美
《在金色的沙灘上》 篇3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
1.流暢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3.向小姑娘學習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今天,老師提個問題,請你們敞開心扉,把真實的想法談出來。假如我們的親人、朋友托你做一件事,開始很容易,但中途遇到了困難,你是就此為止還是努力負責到底?如果你幫助了別人,他要贈送你非常喜歡的物品,你是欣然接受還是婉言謝絕?
這節課我們要學的一文中的小姑娘,就為我們做出了榜樣。這篇文章寫得很美,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然后談談自己知道了什么?
二、學生自己讀課文(整體感知),之后談收獲
1.地點:海灘上;時間:夏天。
從“小姑娘穿著連衣裙,在太陽底下”,“額頭上沁出汗珠”,“火熱的太陽”可以看出。
2.人物有小姑娘、畫家、老爺爺三個人。
三個人互不相識,畫家讓小姑娘看衣服和畫夾;老爺爺勸小姑娘回去,要幫助她代看畫家的東西。
三、小組討論
1.課文中寫了三個人,這三個人中誰是主要的?
2.課文寫了小姑娘的什么事?從哪能看出她的可愛?
課文寫了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畫家送貝殼給小姑娘,小姑娘不收;在回家的路上,畫家故意把貝殼丟在地上要小姑娘撿,小姑娘撿起后,又還給了畫家。
寫她的模樣的詞句:“小姑娘閃著明亮的大眼睛”。
寫她的神情、動作的:“把剛拾到的貝殼捧給畫家看”、“小姑娘點點頭,把衣服和畫夾放在身邊”。
寫她的語言的:“我答應了叔叔,一定等他回來”、“我不要,老師說了,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我要回家吃飯了”、“叔叔,你的貝殼掉了!”。
(通過這些描寫,覺得小姑娘非常可愛,;心靈很美。)
四、學生質疑;教師點撥,全班交流,相機進行朗讀訓練
①在畫家面前,小姑娘有些什么舉動?說明什么?
當畫家問她話時,她“閃著明亮的大眼睛”,從這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感到小姑娘很美,很聰明。
②當畫家委托她看衣服時,她“點點頭,把衣服和畫夾放在身旁”。說明什么?(樂于助人。)
③畫家看到小姑娘抬到的貝殼為什么“笑了笑”?他來到這是想到礁石那檢貝殼嗎?
(不是。畫家游向礁石,是為了給小姑娘撿更好看的貝殼。因為他看到小姑娘喜歡貝殼,又發現小姑娘在海灘上撿的貝殼不是很好看。畫家“笑了笑”的時候,心里可能就是這樣想。)
④小姑娘為什么不聽老爺爺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小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有何感受?
(答應了畫家叔叔委托的事,就得負責做好,自己說的,就得堅決做到底。)
⑤畫家叔叔終于回來了,他把撿到的貝殼給小姑娘看,還向他介紹,讓她挑,小姑娘有沒有要?她是怎么回答的?你體會到了什么?
(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絕不是為了得到漂亮的貝殼。“燦爛奪目”的貝殼很有誘惑力,引起了小姑娘的羨慕和夸獎。由于她內心是純潔高尚的,所以不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更沒想過幫助別人應得到回報。)
⑥畫家“感動極了”,當時心里會想什么?
(小姑娘幫“我”看衣服和畫夾,花了這么多時間,“我”送給她喜歡羨慕的貝殼,她卻不接受,這太讓人感動了,“我”得想個辦法。)
⑦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眼圈為什么紅了?
(他怎么也沒想到小姑娘會這樣做,她的心靈是那樣純潔美好,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⑧你想怎么贊美小姑娘?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學生自學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導讀與思考題,找出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小組討論。重難點問題,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通過文中的具體事情領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探究活動
舉行一次故事會。把課前準備的小故事在故事會上講給大家聽。
《在金色的沙灘上》 篇4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流暢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3.向小姑娘學習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
今天,老師提個問題,請你們敞開心扉,把真實的想法談出來。假如我們的親人、朋友托你做一件事,開始很容易,但中途遇到了困難,你是就此為止還是努力負責到底?如果你幫助了別人,他要贈送你非常喜歡的物品,你是欣然接受還是婉言謝絕?
這節課我們要學的一文中的小姑娘,就為我們做出了榜樣。這篇文章寫得很美,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然后談談自己知道了什么?
二、學生自己讀課文(整體感知),之后談收獲
1.地點:海灘上;時間:夏天。
從“小姑娘穿著連衣裙,在太陽底下”,“額頭上沁出汗珠”,“火熱的太陽”可以看出。
2.人物有小姑娘、畫家、老爺爺三個人。
三個人互不相識,畫家讓小姑娘看衣服和畫夾;老爺爺勸小姑娘回去,要幫助她代看畫家的東西。
三、小組討論
1.課文中寫了三個人,這三個人中誰是主要的?
2.課文寫了小姑娘的什么事?從哪能看出她的可愛?
課文寫了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畫家送貝殼給小姑娘,小姑娘不收;在回家的路上,畫家故意把貝殼丟在地上要小姑娘撿,小姑娘撿起后,又還給了畫家。
寫她的模樣的詞句:“小姑娘閃著明亮的大眼睛”。
寫她的神情、動作的:“把剛拾到的貝殼捧給畫家看”、“小姑娘點點頭,把衣服和畫夾放在身邊”。
寫她的語言的:“我答應了叔叔,一定等他回來”、“我不要,老師說了,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我要回家吃飯了”、“叔叔,你的貝殼掉了!”。
(通過這些描寫,覺得小姑娘非常可愛,;心靈很美。)
四、學生質疑;教師點撥,全班交流,相機進行朗讀訓練
①在畫家面前,小姑娘有些什么舉動?說明什么?
當畫家問她話時,她“閃著明亮的大眼睛”,從這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感到小姑娘很美,很聰明。
②當畫家委托她看衣服時,她“點點頭,把衣服和畫夾放在身旁”。說明什么?(樂于助人。)
③畫家看到小姑娘抬到的貝殼為什么“笑了笑”?他來到這是想到礁石那檢貝殼嗎?
(不是。畫家游向礁石,是為了給小姑娘撿更好看的貝殼。因為他看到小姑娘喜歡貝殼,又發現小姑娘在海灘上撿的貝殼不是很好看。畫家“笑了笑”的時候,心里可能就是這樣想。)
④小姑娘為什么不聽老爺爺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小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有何感受?
(答應了畫家叔叔委托的事,就得負責做好,自己說的,就得堅決做到底。)
⑤畫家叔叔終于回來了,他把撿到的貝殼給小姑娘看,還向他介紹,讓她挑,小姑娘有沒有要?她是怎么回答的?你體會到了什么?
(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絕不是為了得到漂亮的貝殼。“燦爛奪目”的貝殼很有誘惑力,引起了小姑娘的羨慕和夸獎。由于她內心是純潔高尚的,所以不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更沒想過幫助別人應得到回報。)
⑥畫家“感動極了”,當時心里會想什么?
(小姑娘幫“我”看衣服和畫夾,花了這么多時間,“我”送給她喜歡羨慕的貝殼,她卻不接受,這太讓人感動了,“我”得想個辦法。)
⑦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眼圈為什么紅了?
(他怎么也沒想到小姑娘會這樣做,她的心靈是那樣純潔美好,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⑧你想怎么贊美小姑娘?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學生自學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導讀與思考題,找出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小組討論。重難點問題,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通過文中的具體事情領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探究活動
舉行一次故事會。把課前準備的小故事在故事會上講給大家聽。
《在金色的沙灘上》 篇5
《在金色的海灘上》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閱讀課文。文章通過記敘一位小姑娘在海灘上為一位畫家看守衣服和畫夾而謝絕回報的事,贊揚了小姑娘守信負責、樂于助人的純樸的美好心靈。針對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我抓住課文中的重點段,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達到多方位訓練的目的。
一、由圖導入 ,創設情境。
課文有一幅太陽剛剛冒出海面的海上美景插圖,可抓住這幅圖來營造一個美的情境。上課伊始,教師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海邊嗎?誰來給大家描述一下自己所見到的海邊景色呢?沒去過的同學也別嘆氣,今天,老師特意給大家帶來了一幅海上日出圖,你們看——(出示幻燈圖片)這近處的沙灘、海水,遠處的礁石、泡沫,天上的海鳥、朝霞……你們能將這幅圖有順序地描述給老師聽嗎?
這樣,學生在欣賞與練說中感受到了美,愉快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過程。
二、由境入文,抓重點句。
1.揭題并思考:在這么美的海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總體把握課文。
2.抓重點句。課文是通過小姑娘的一言一行來表現她的美好心靈的,因此可讓學生將表現小姑娘美好心靈的對話畫下來,說說為什么這幾句對話令人感動。這是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因為根據小姑娘的三句對話可將全文分為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層層遞進,展現了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負責守信)
“……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高尚純潔)
“叔叔,你的貝殼掉了!”(誠實美好)
教師圍繞這三句對話,以重點詞設問,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句、段中尋找依據,并展開討論,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以讀代講,突破難點。
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是本文寫法的一個特點,而領會課題尤其是“金色”一詞的含義,是本文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難點?以讀代講,即對重點句段進行感情朗讀訓練,不失為好辦法。換言之,讓學生找出描寫海景美和小姑娘外貌美的句子,細細品味,逐層想想:作者為何要這樣寫?小姑娘究竟美在何處?這“金色”單單是指海灘嗎?然后,教師邊啟發邊引導學生朗讀。如此“以讀代講”,會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內心世界,盡情感受甚于“景美”的“心美”。
《在金色的沙灘上》 篇6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
1.流暢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3.向小姑娘學習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今天,老師提個問題,請你們敞開心扉,把真實的想法談出來。假如我們的親人、朋友托你做一件事,開始很容易,但中途遇到了困難,你是就此為止還是努力負責到底?如果你幫助了別人,他要贈送你非常喜歡的物品,你是欣然接受還是婉言謝絕?
這節課我們要學的《在金色的沙灘上》一文中的小姑娘,就為我們做出了榜樣。這篇文章寫得很美,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然后談談自己知道了什么?
二、學生自己讀課文(整體感知),之后談收獲
1.地點:海灘上;時間:夏天。
從“小姑娘穿著連衣裙,在太陽底下”,“額頭上沁出汗珠”,“火熱的太陽”可以看出。
2.人物有小姑娘、畫家、老爺爺三個人。
三個人互不相識,畫家讓小姑娘看衣服和畫夾;老爺爺勸小姑娘回去,要幫助她代看畫家的東西。
三、小組討論
1.課文中寫了三個人,這三個人中誰是主要的?
2.課文寫了小姑娘的什么事?從哪能看出她的可愛?
課文寫了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畫家送貝殼給小姑娘,小姑娘不收;在回家的路上,畫家故意把貝殼丟在地上要小姑娘撿,小姑娘撿起后,又還給了畫家。
寫她的模樣的詞句:“小姑娘閃著明亮的大眼睛”。
寫她的神情、動作的:“把剛拾到的貝殼捧給畫家看”、“小姑娘點點頭,把衣服和畫夾放在身邊”。
寫她的語言的:“我答應了叔叔,一定等他回來”、“我不要,老師說了,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我要回家吃飯了”、“叔叔,你的貝殼掉了!”。
(通過這些描寫,覺得小姑娘非常可愛,;心靈很美。)
四、學生質疑;教師點撥,全班交流,相機進行朗讀訓練
①在畫家面前,小姑娘有些什么舉動?說明什么?
當畫家問她話時,她“閃著明亮的大眼睛”,從這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感到小姑娘很美,很聰明。
②當畫家委托她看衣服時,她“點點頭,把衣服和畫夾放在身旁”。說明什么?(樂于助人。)
③畫家看到小姑娘抬到的貝殼為什么“笑了笑”?他來到這是想到礁石那檢貝殼嗎?
(不是。畫家游向礁石,是為了給小姑娘撿更好看的貝殼。因為他看到小姑娘喜歡貝殼,又發現小姑娘在海灘上撿的貝殼不是很好看。畫家“笑了笑”的時候,心里可能就是這樣想。)
④小姑娘為什么不聽老爺爺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小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有何感受?
(答應了畫家叔叔委托的事,就得負責做好,自己說的,就得堅決做到底。)
⑤畫家叔叔終于回來了,他把撿到的貝殼給小姑娘看,還向他介紹,讓她挑,小姑娘有沒有要?她是怎么回答的?你體會到了什么?
(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絕不是為了得到漂亮的貝殼。“燦爛奪目”的貝殼很有誘惑力,引起了小姑娘的羨慕和夸獎。由于她內心是純潔高尚的,所以不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更沒想過幫助別人應得到回報。)
⑥畫家“感動極了”,當時心里會想什么?
(小姑娘幫“我”看衣服和畫夾,花了這么多時間,“我”送給她喜歡羨慕的貝殼,她卻不接受,這太讓人感動了,“我”得想個辦法。)
⑦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眼圈為什么紅了?
(他怎么也沒想到小姑娘會這樣做,她的心靈是那樣純潔美好,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⑧你想怎么贊美小姑娘?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學生自學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導讀與思考題,找出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小組討論。重難點問題,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通過文中的具體事情領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探究活動
舉行一次故事會。把課前準備的小故事在故事會上講給大家聽。
《在金色的沙灘上》 篇7
真通讀全文后,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致了解,初步了解課文中的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后用一句話談感受。
二、讀中有所感悟
在整體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將學生的讀引向探究、發現、感悟的層次上,引導學生速讀課文,找出“你最受感動的地方”。
學生在整體讀文的基礎上匯報出“天熱,老伯伯勸小姑娘回家,可她堅持不走,讓我感動……”“海水漲潮,小姑娘緊緊摟著衣服,一步步向后退,但始終等叔叔回來讓我感動……”“叔叔拾回來那么多美麗又讓小姑娘羨慕的貝殼,小姑娘卻沒要,讓人感動……”“就連掉在地上的貝殼,小姑娘仍然誠實地喊住畫家,讓人感動……”學生邊讀邊畫出相關的內容,在自學的基礎上,圍繞這一重點內容,小組交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談出自己的認識,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動。
朗讀不止是見字讀音的直覺活動,更是朗讀者在理智和情感的作用下,將視覺訴諸聽覺,將文字轉換成聲情并茂的言語過程。如果能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創設的特定情境中,那么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必定真切深刻,在教學本課時, 我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氛圍。讓他們愛讀,愛評,在評讀中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
朗讀訓練要努力使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在心中活起來,心中有了形象,朗讀時才能再現文中的情境。朗讀不僅要眼看口讀,還要耳聽腦想努力再現課文所表達的情境,如在教學老伯伯勸小姑娘回家這一部分,通過指名讀,評讀,分角色讀等方法讓學生在頭腦中想像當時情影:烈日炎炎,太陽炙烤著大地,小姑娘頭上沁出了細細的汗珠,仍在焦急地等待,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想一想,入情入境地讀一讀,既讀出了小姑娘說到就得做到的堅定態度,也讀出了老伯伯的慈愛和對小姑娘的關心。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于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而狹窄,而樂于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強。
《在金色的沙灘上》 篇8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獨立認識冒出、連衣裙、漏出來、礁石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并能依照提示復述課文。
3、體會小女孩的美好心靈,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在生活中傳播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海景圖片,使學生進入情景,直觀地感受海景美。
師:書上是如何描寫這美麗的景色嗎?
出示句子: 碧藍的海水一望無際,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極了!(學生朗讀句子。)
2、展示貝殼:在金色的沙灘上有著這么多美麗的貝殼。
3、小結揭題:剛才我們感受到了海邊的景色美,沙灘上的貝殼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中還有比這些更美的東西,那究竟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在金色的沙灘上》。齊讀課題。
二、由境入文、整體感知
1、自學提示: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已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出示詞語:冒出 連衣裙 漏出來 礁石 看著 泡沫 沁 出 焦急 在 盼呀 沙蜊子 捅洞
3、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 小姑娘在海灘上拾貝殼,畫家請她_________。她等待畫家回來,老伯伯勸她回家,她________。畫家終于回來了,想把貝殼送給小姑娘,但是她________,畫家故意把貝殼丟在地上要小姑娘撿,小姑娘________。
三、品讀詞句,感受人物美
1、師:剛才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海景美、貝殼美,你有沒有發現文中比這些更美的東西是什么? 小結:文中海景美、貝殼美,小姑娘的心靈更美。
2、輕聲讀課文,是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的?用筆劃出來,讀一讀。
3、學生交流學習情況: 重點品讀小姑娘的語言,
出示重點句:小姑娘搖了搖頭,說:“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 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等了那么長時間,心里非常焦急,但是為什么不聽老伯伯的勸告,依 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話。 因為小姑娘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所以她不聽老伯伯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 小姑娘為什么這么說?“一定得”說明了什么? 指名朗讀句子,“一定得”要加重語氣。 通過朗讀了解小姑娘守信,對人、對事認真負責的態度。
過渡: 畫家叔叔終于回來了,當他送給小姑娘貝殼時,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小姑娘搖搖頭,對畫家說:“我不要,老師說了,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我要回家吃飯了!”
1、指名讀,評議誰讀得。全班跟著讀。
2、從小姑娘的這句話,你了解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了解小姑娘的純樸,不計報酬的高尚品質。)
3、再在體會的基礎上朗讀句子,讀出感情。 過渡:當畫家故意把貝殼丟在沙灘上,讓小姑娘撿時,她撿了嗎?
沒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你的貝殼掉了!”她彎下腰,把一顆顆貝殼撿了起來,還給了畫家。
1、畫家叔叔原本想什么?(出示填空) 畫家叔叔原本想: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2、師:但是沒想到——(引讀句子)
3、那么從小姑娘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小姑娘誠實美好的心靈。)
4、再讀句子。
四、總結課文,拓展深化
師:我們從課文中尋找到了比海景、貝殼更美的就是小姑娘的心靈美。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題:在金色的沙灘上 “金色”不僅指的是沙灘的顏色,更指的是小姑娘這種如同金子般的高尚品質。
總結:
在我們的身邊有著許多與小姑娘一樣擁有金子般心靈的人。讓我們向他們學習。
《在金色的沙灘上》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沫、腸”等生字,會寫“拾、碧”等字,理解生字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通過自讀思考、交流討論等方式讀課文,在閱讀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學習小姑娘樂于助人、誠實淳樸的美好品質。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不要回報,體現小姑娘美好的心靈。 難點:領會文章是如何通過小姑娘神態、動作和語言的描寫,表現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看插圖,談話引入
1.出示文中第一幅圖。誰在哪里,干什么?
2.揭示課題。看了插圖和題目,你能看出什么?你想通過閱讀了解什么?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邊讀邊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生字詞,正音。
3.指名讀生字詞,開火車讀、齊讀。
4.再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課文讀通順。
5.快速默讀,標出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6.指名分節讀課文,正音。
7.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自由認讀生字詞。
2.看課后字表,你發現了什么?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記?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你能示范寫一寫嗎?
3.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激發興趣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這節課你想知道什么?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是以什么為線索寫的。(時間發展。)用橫線畫出每部分表示時間的詞句。
2.學習1~6 自然段。
(1)指名讀1~6 自然段,想:從哪里看出小姑娘答應畫家叔叔,幫他看衣服呢?
(2)指導朗讀“小姑娘點點頭,把衣服和畫夾放在身旁,望著畫家游向礁石”。 體會這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小姑娘。
(3)自由讀這部分內容,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境。
(4)指名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然后說說:你剛才看到了什么。
3.學習7~12 自然段。
(1)自由讀7~12 自然段,想:好心的老伯伯叫小姑娘回家,她為什么不肯?
(2)默讀7~12 自然段,用橫線畫出寫小姑娘神態、動作的詞句,用波浪線畫出小姑娘說的話,用括號括出老伯伯的話。四人小組交流交流。 (3)指導朗讀。讀出天氣越來越熱,小姑娘的焦急、耐心和做事認真。
4.學習13~20 自然段。
(1)指名讀13~20 自然段,其他同學想:畫家望著小姑娘遠去的背影,為什么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小組交流討論。
(3)默讀13~20 自然段,用“ ”標出寫小姑娘動作的詞語,用橫線標出小姑娘的話,用括號括出叔叔的話。
(4)自由練讀小姑娘的話,想想她是怎樣說這些話的?
(5)教師讀旁白,男同學讀叔叔的話,女同學讀小姑娘的話,感受當時的情景。
(6)自由分角色組合讀;指名表演讀。
(7)望著小姑娘遠去的背影,畫家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你覺得他會想些什么? 請你說一說。
三、再讀課文,積累詞句
1.自由讀,找出你認為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次。
2.朗讀全文,師生合作讀。
四、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你喜歡文中的小姑娘嗎?為什么?
2.比較課后練習第三題,指導讀。
《在金色的沙灘上》 篇10
教學目標 :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和詞,能區分并運用多音字。
2 了解沙灘上發生的事,感受大海沙灘貝殼的美。體會小姑娘天真、善良、誠實的美好品質。
3 學習小姑娘樂于助人、 對人對事認真負責的精神。
* 初步了解寓情于事,寓人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大海沙灘上發生的事,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品質,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在生活中傳播美。
教學難點 : “金色”的除了指美麗的沙灘外,還代表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教學準備: 美麗大海沙灘的風景錄象、課文錄音磁帶。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去看過大海嗎?
師:去年暑假老師也去過海邊,看到了美麗的椰樹,踩到了柔軟的沙灘,同時也感受到了海浪陣陣、海濤洶涌的壯觀場面。碧藍的海水一望無際,而金色沙灘上發生的事給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師:聽老師這么說,同學們想去看大海嗎?
師:你想知道沙灘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嗎?
二 :學生初步感知課文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
a 找出讀不準的字詞和多音字。
b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講了那幾個片段。?
c 小姑娘給你留了什么印象?
d 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指明學生提問,相機板書學生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三: 分析課文
(一)學習第一片段(分角色朗讀1-6段)師指導朗讀
大意: 畫家去拾貝殼,小姑娘幫忙看衣服。
朗讀:男-老伯伯(蒼老 慈祥 親切) 女-小姑娘(細小 甜美 認真)
(二)學習第二片段
大意:畫家送貝殼,可是小姑娘不要貝殼。(找小伙伴合作、討論)
討論: 為什么小姑娘不要畫家送的貝殼呢?
“ 這是沙蜊子,這是大貓眼,這是小螺絲,這是金海螺,你要哪個 隨你挑。”通過描寫貝殼的種類寫出貝殼的美。
(三)學習第三片段
大意:畫家故意丟貝殼,小姑娘撿還貝殼。
師:在黃昏的沙灘上,他們倆又是你什么樣的方式告別這美麗的沙灘和大海的呢?
表演:(學生上臺表演師指導動作和神態)
四: 總結課文
師:這位天真可愛善良的小姑娘有著樂于助人和對人對事都很認真負責的精神。她淳樸而誠實的心靈深深打動了我們的心,同時她也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同學們,你們喜歡這小姑娘嗎?
師:大海沙灘上發生了這么一件美麗感人的事,讓我們覺得大海的一切可真美啊!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什么也美嗎?
1 找找課文中描寫大海、沙灘、貝殼美的句子。
2 標題“金色的沙灘上”有其他更深的意思嗎?
五:鞏固拓展課文
1 師:大海美 沙灘美,貝殼又多又美,而且小姑娘的心靈更美,就讓我們帶著激動渴望和敬佩的心情把這篇美文美美的齊讀一遍吧。
2把你認為美的句子抄下來,反復誦讀。
六:深化延伸課文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同學們也應該像課文中的小姑娘一樣,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為祖國這個美麗的大家庭奉獻自己的愛,祖國才會更美好!
附:板書設計
在金色的沙灘上
畫家 小姑娘
拾貝殼 看著東西
送貝殼 不收貝殼
丟貝殼 撿還貝殼
大海:一望無際 浪花美極了
貝殼:燦爛奪目 各種各樣
(這一切都美極了)
《在金色的沙灘上》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小姑娘助人為樂、誠實純樸的美好品質。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課文中所敘述的具體事情,領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課文通過發生在金色海灘上,小姑娘和畫家之間發生的三件事,表現了小姑娘助人為樂、誠實純樸的美好心靈。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課文中所敘述的具體事情,領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教學過程:
出示課題,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齊讀課題。
2、學生自己出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序號。
3、出示幻燈。
讀準下列加粗字的音
qún jiā jiāo
衣裙 畫夾 礁石
qìn jiāo gē
沁出 焦急 擱在
sù kàn lòu
塑料 看著 漏出
4、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
事情發生在什么地方?
課文講了哪三件事?
5、填空練習。
(1)( )為( )看衣服。
(2)畫家送貝殼給小姑娘,小姑娘( )。
(3)畫家故意把貝殼丟在地上要小姑娘撿,小姑娘( )。
6、讓學生找出以上三件事分別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第一件事:1~12自然段。
第二件事:13~17自然段。
第三件事:18~21自然段。
7、請三人各讀一大段。
抓住重點,理解內容。
8、文中哪一段寫了海灘美麗的景色?
(1)速讀全文,找出有關內容。
(2)指名讀第6自然段。
(3)理解“一望無際”的意思。“一望無際”是指一眼望不到邊。
(4)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
9、姑娘為畫家看衣服等了多久?從哪些語句看出來?
(1)同桌討論學習。
(2)集體交流。
從以下語句可以看出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時間很長。
“太陽剛冒出海面。”
“太陽越升越高。”
“傻孩子,火熱的太陽會把你曬壞的。你回家吧,東西擱在這兒,我給你看著。”
“海水輕輕地漫上沙灘。”
“小姑娘的額頭上沁出了細細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
10、娘為畫家看衣服等了那么長時間,心里非常焦急,但是為什么不聽老伯伯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
(1)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話。
因為小姑娘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所以她不聽老伯伯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
(2)通過這件事看出小姑娘有什么品質?
體現小姑娘樂于助人和認真負責的好品質。
11、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為什么紅了?
(1)小組討論。
(2)集體交流。
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紅了”是因為他沒有料到小姑娘會這樣做,沒有想到這個普通的小姑娘有著這樣一顆金子般的心,有這樣純潔美好的心靈,畫家被真誠深深感動了。
總結全文:
1.本文寫了幾件事?
2.從這三件事中,你體會出小姑娘是個什么樣的人?
創設情境,配樂朗誦:
1、文中出現幾個角色?
2、要讀出什么語氣。
3、分角色配樂朗讀課文。使同學們在一種美好的情境中去領會小姑娘美好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