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7-13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體會并運用“迷戀”、“無論是……還是……都……”;

  2、分析感受文中優美詞句,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并能讀出感情;

  3、學會篩選搜集到的課外資料;

  4、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導入,體會“口袋裝滿昆蟲”是出于對昆蟲的迷戀。

  師:如果你看見同學的口袋里裝滿糖果,你會認為他——(學生預設:貪吃);看見同學口袋里裝滿玩具,你會認為他——(學生預設:好玩),可是這會有一個的口袋里居然裝滿昆蟲,你說奇怪不奇怪?(人物簡介)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萬事起頭難,課堂伊始,我聯系生活實際引入課題,激發學生了解主人翁并學習文章的好奇心,以求創設良好的開端。

  二、課內感悟及語句運用訓練:

  1、體會“迷戀”和關聯詞“無論是……還是……都……”,并能說一句話,說出自己或別人的興趣,從而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無限的迷戀。

  2、找出課文中能表現法布爾迷戀昆蟲的詞句,分析感受并讀出感情。

  設計意圖:中年級學生對優美語句的理解和工具化訓練仍然重要,本課力求體現語文工具和人文統一。

  三、課外拓展,豐富人物形象:

  1、小組交流課外搜集的關于法布爾的資料,

  2、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全班聽,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從而達到情感的升華。

  設計意圖: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語文不應只在課內兜圈圈,應該圍繞主題有的放矢地拓展延伸,因此我注重培養學生從課外搜集材料的能力,以及對眾多材料進行篩選的能力,達到課內外知識的有機結合。

  四、口語交際:對法布爾雕像說心里話,表情達意。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設想

  《裝滿昆蟲的口袋》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充滿好奇的兩件事: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根據教材的特點及三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設計本課的教學。

 。ㄒ唬┨岢鰡栴},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

  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從本質上講,問題是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問題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并貫穿于學習的始終,學生通過問題來學習;同時學習過程也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這里,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習不僅僅是主動的語文學習,更是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沖動和活躍的思維,更不可能激發學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以及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創新實踐。這節課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上課伊始,先讓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而后提出“你還對課文中的哪些內容感興趣?”鼓勵學生閱讀這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在學生比較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有什么問題需要幫助?” 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并幫助明確主要問題:

  (1)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蟲子的?

  (2)法布爾對昆蟲有多么感興趣?

 。3)他的口袋里為什么高高鼓起來?

  這樣就把問題集中到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上。學生通過讀文產生的疑問猶如一塊磁鐵緊緊吸引了他們的心,學生們紛紛被調動起來,萌發了探究的興趣,為下面探究文本內容打下鋪墊。

 。ǘ﹩l想象,充分感知教材的內涵。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一切創造性的勞動,就是以創造性想象開始的。為此,在閱讀中我十分注重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抓住某些有助于啟發學生想象的訓練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本文的重點在于讓學生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為此,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一句時,我緊扣課文,提出問題:“法布爾趴在岸邊,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蟲?它們在干什么?”引導學生想像昆蟲世界的神奇有趣,從而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為了讓學生在想像之前對陌生的昆蟲世界有更深切的感知,我播放了一些昆蟲活動的圖片,讓學生的想像更為真切。

  二、教學目標

  識字: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2、認識12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結合詞語理解字義;

  3、滲透性識字。

  寫字:1、學寫11個字;

  2、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按筆畫筆順把字寫好。

  閱讀: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讓學生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三、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結合詞語理解字義;

  2、正確書寫11個漢字;

  3、抓住描寫法布爾對昆蟲非常著迷的詞句進行品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五、教學過程(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ǘ┏踝x課文,教學生字。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分段。

  (四)了解關于法布爾的資料。

 。ㄎ澹⿲W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質疑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誰愿意來回憶一下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知道法布爾從小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

  生:我知道了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心。

  師:你們還對課文的哪些內容感興趣呢?請大家趕快翻開課本91頁,讀一讀。

 。▽W生讀課文2—11自然段。)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投入,有哪些問題需要幫助?(學生質疑,教師梳理。)

  生:我想知道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蟲子的?

  生:我想知道法布爾對昆蟲有多么感興趣?

  生:我不明白法布爾的口袋里為什么高高鼓起來?……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進一步學習課文。

 。ǘ⿲W習課文。

  師: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一找,文中寫了法布爾觀察昆蟲的幾件事?

  生:課文寫了兩件事:一是找紡織娘,二是放鴨子時觀察小蟲子。

  師:你最想了解哪件事呢?生:我想了解第一件事。生:我對第二件事感興趣。

  師:看來,同學們感興趣的內容各不相同,那就趕快尋找自己的學習伙伴,一起學習課文吧。(學生在新的學習小組中進行自學、交流讀書體會。)

  師:哪個小組先來說說自己的讀書感受?有請喜歡第一件事的小組匯報自己的成果。(教師出示課文2—3自然段,學習2—3自然段。)

  師:這兩段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呢?

  生:“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我從這句話讀懂了昆蟲不好找,法布爾找昆蟲找了很久。

  生:我從“三天前”、“終于”可以看出法布爾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可見他很有探究精神,不查個水落石出,決不放棄。

  師:(指引學生看課本插圖)看,法布爾就是這么專注地尋找了三天。

  師:能用你們知道的詞語來形容法布爾的這種精神嗎?

  生:鍥而不舍。

  生:堅持不懈。……

  生:我認為法布爾覺得紡織娘的叫聲很“動聽”,稱它是“歌唱家”,作者在這里用了擬人寫法,也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

  生:我從法布爾的話中體會到他找到紡織娘時心中的喜悅、激動的心情。

  師:你能用自己的金嗓子把法布爾此時激動、喜悅的心情表達出來嗎?

 。▽W生朗讀法布爾的話。)

  師:讀得太棒了,你是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的?

  生:我是帶著高興的心情來讀的。

  師: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話。

  師:喜歡這一部分的同學一齊讀讀第3自然段。

  師:這些小組的同學學得真好,其他小組的同學可別落下了。加油!

 。ń處煶鍪菊n文4—10自然段,學習4—10自然段。)

  師:這部分內容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呢?

  生:“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我從“每到早晨”看出法布爾天天堅持觀察生物,每天都是這樣做的。

  生:我還從“一動不動”、“趴”、“靜靜地”看出法布爾觀察得很仔細、以致于入迷了,也看出他很善于觀察。

  師:瞧,法布爾觀察得多仔細呀。誰能把這句話讀一讀?(指導朗讀這句話。)

  師:法布爾趴在岸邊,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蟲?它們在干什么?

 。úシ爬ハx圖片,學生想象。)

  生:這些昆蟲正交頭接耳地竊竊私語。

  生:螳螂家族舉行拳擊比賽,兩只小螳螂為爭奪冠軍,打得可兇了。……

  師:多可愛的小生靈呀!法布爾被吸引住了,他——

  生續讀:“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師: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從“小心翼翼”一詞可以看出法布爾在抓蟲子時十分小心,怕弄傷了蟲子。

  (教師出示句子對比:

  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蝸牛殼里。

  他小心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蝸牛殼里。)

  師:如果老師把“小心翼翼”換成“小心”好嗎?

  生:不好,“小心翼翼”是指行動很謹慎,絲毫不敢松懈,比“小心”程度更深。

  師:為什么法布爾要如此小心翼翼地把蟲子拾起來?

  生:因為它喜愛昆蟲,怕把小蟲子弄傷了。

  師:能告訴老師你做哪些事時也是小心翼翼的?用一句話說說。

  生:我小心翼翼地把媽媽喜愛的花瓶放回柜子上。

  生:考古學家小心翼翼地把這些珍貴的瓷器放入箱子里。

  師:誰還有不同看法?

  生:從“欣賞”一詞也可以看出法布爾喜歡昆蟲,“欣賞”是指觀看美的事物,法布爾把觀察昆蟲當作欣賞美的作品。

  生:我聯系下文“這珍珠一般的‘寶貝’”,體會到法布爾十分喜愛這些昆蟲,把它們當成了珍珠一樣的寶貝。

  師:誰還有補充?

  生:“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里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家了。”“歡歡喜喜”這個詞說明法布爾拾到昆蟲,心中特別高興。

  師:作者抓住法布爾的動作、神態寫出了他對昆蟲的喜愛之情。我們一齊讀讀上面的三句話。(指導朗讀上面三句話。)

  師: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可爸爸是怎么認為的呢?

  (指名讀爸爸的話。)

  師:你能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因為爸爸是“怒氣沖沖”的,證明爸爸很生氣。

  生:爸爸不但生氣,還罵他。要有訓斥的口氣。

  師:法布爾的愛好遭到了爸爸的強烈反對,讀到這兒,你最關心的是什么?

  生:我最關心法布爾有沒有放棄自己喜愛的昆蟲?

  師:老師心中也有這樣的疑問,誰能解答呢?

 。▽W生根據第11自然段的內容回答)

  師:什么原因使法布爾沒有因為爸爸的訓斥而放棄自己喜歡的昆蟲呢?

  生:他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

  師:你能從課文中找出和“濃厚的興趣”意思相近的詞語嗎?

  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出示句子對比:

  爸爸的訓斥沒有驅散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濃厚的興趣已經種在他的心里。

  爸爸的訓斥沒有驅散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強烈的興趣已經種在他的心里。)

  師:讀一讀,思考:作者在這里為什么不繼續使用“濃厚的興趣”一詞。

 。▽W生討論后回答。)

  生:“強烈”比“濃厚”程度深。

  生:“強烈”更加能體現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程度很深,爸爸的訓斥不能阻止他繼續研究昆蟲。

  師:強烈的興趣使法布爾最終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引領人們去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后人為了紀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創意的雕像,這座雕像是什么樣的?

 。▽W生讀課文最后一句話,教師簡筆畫出法布爾高高鼓起的口袋)

  師:這沉甸甸的口袋里究竟裝了什么?

  生:口袋里裝滿了昆蟲。

  生:我覺得口袋里裝的不只是昆蟲,還有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的知識。

  生:口袋里裝的可能是法布爾對昆蟲的興趣、堅持科學研究的精神。

 。ㄈ⿺U展延伸。

  師:法布爾的雕像構思巧妙、富有創意,老師也想請同學們當當小設計師,為自己喜愛的一位名人設計一座雕像,你想把它像設計成什么樣?正好我們學校的教學樓前有一座名人雕像的底座,上面還沒有放上名人雕像。要說清楚,看看哪個同學的設計最富有創意,我們就把他的設計推薦給學校。

  (學生在小組交流后說說自己的創意。)

  生:我要設計一座李時珍的雕像,李時珍肩上背著竹筐,手中拿著一株草藥,正在仔細研究它的藥性。

  生:我要設計愛迪生的雕像,他一手拿著試管,一手握著燒杯,專心致志地做實驗。生:我要設計天文學家張衡的雕像,他趴在奶奶的腿上,仰著頭,伸著手指頭,正在數星星。……

 。ㄋ模┛偨Y。

  興趣令我們感受生活的多彩,興趣給我們帶來探究的快樂。同學們,用心感受周圍的事物,堅持不懈,相信你們一定能成功。

  六、教學反思

  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不是一件易事。有些教師誤認為自主探究式學習,就是讓學生自己學習,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權,就可以了,所以課堂上“大撒把”,盲目地追求“活”。課堂放開了,熱熱鬧鬧;學生活躍了,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還有許多是老師始料不及的問題。教師面對學生的爭論無所適從,有的置之不理,有的不置可否,有的給予的評價一律都是“好”。從表面上,學生是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但仔細觀察,這些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熱熱鬧鬧,沒有真正激發學生的深層次思維。該點撥的沒點撥,該講清楚的沒講清楚,教學效果差。對此,我在上完《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后,感觸頗深。質疑導入要學的內容后,就放手讓學生選項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主學習20分鐘。結果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了五花八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只能對每一個環節匆匆帶過,文中許多語言文字來不及細細體會,一堂課草草收場。

  由此可見,改革教學方法不能簡單化,課堂教學改革不只是調動積極性、主動性,不能把課改簡單地理解為就是讓教師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學習。

  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既動得了,又動得好呢?《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的第一條就指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還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就強調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教師必須精心組織,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的任務、目標和重點,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二是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引導,恰當控制節奏,使學生在課堂上科學有序地進行學習;三是教師要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要不斷地啟發學生深入思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總之,自主探究式學習并不是一種無序、盲目行動,學生的知識儲量、學習能力、生活閱歷的局限,需要借助教師的引領、參與與調度。唱戲的是學生,搭建舞臺、導演制作的應是教師。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3

  一、關于教材

  本單元主題為“觀察與發現”,意再引發學生留心觀察大自然、觀察周圍的事物,這樣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二、課文大意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主要記敘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

  三、寫作思路

  法布爾小時候對小蟲子非常著迷(第1自然段)——一天傍晚,法布爾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第2、3自然段)——法布爾八九歲的時候去放鴨子,但他仍然癡迷他的小蟲子。雖然遭到了父親的責罵,但這并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第4-10自然段)——人們為了紀念法布爾,在給他建雕像時,把他的兩個衣袋做得鼓鼓的。(第11自然段)

  四、寫作目的

  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勤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五、寫作鑒賞

  1、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本文作者從法布爾小時候怎么對小蟲子非常著迷入手,揭示了法布爾之所以成為著名昆蟲學家的必然規律。

  2、潛心觀察,細致描寫。作者象法布爾那樣,觀察入微,用“一動不動”、“趴”、“靜靜的”、“小心翼翼”等詞語,形象的表現了法布爾善于觀察、善于發現,以及對昆蟲的迷戀。

  3、總述分寫,相得益彰。從全文看,第一段總寫,給讀者以整體感受,接著分別通過幾個小事例得具體描寫,使讀者加深印象。再看第三部分,先總寫,“每到早晨……”,后詳細敘述發生在法布爾身上一天的具體事例。

  六、相關資料

  法布爾大師生平幼年——少年時代

  1823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國南部魯那格山區的古老村落——撒·雷旺,村中的利卡爾老師為他取名為約翰·安利。父親安東奧尼(生于1800年),母親費克瓦爾(生于1805年)。

  1825年(兩歲)弟弟弗朗提力克出生。

  1827年(3歲)由于母親要照顧年幼的弟弟,所以他從3歲一直到6歲,都寄養在瑪拉邦村的祖父母家;這里是個大農家,有許多比他年長的小孩。他是個好奇心重,記憶力強的孩子,曾自我證實光是由眼睛看到的,并追查出樹葉里的鳴蟲是露螽。睡前最喜歡聽祖母說故事,而寒冷的冬夜里則常抱著綿羊睡覺。

  1830年(6歲)回到撒·雷旺村,進入利卡爾老師開辦的私塾就讀,上課中,常有小豬、小雞會跑進教室覓食。由動物圖書記下a、b、c……字母,對昆蟲和草類產生興趣,發現黑喉鴝的巢,取得巢中青藍色的蛋,經神父勸說,把鳥蛋歸還原處,為增加家庭收入,幫忙照看小鴨,負責趕到沼澤放養,因而發現沼澤中的生物和水晶,云母等礦石。

  1838年(14歲)父親的生意再度失敗,搬到蒙貝利市,又開了一間店,獨自離家,以賣檸檬、做鐵路工人等自立更生。曾用超過一日工資所得購買《魯布爾詩集》,攜至原野上閱讀,以認識各種昆蟲為最大樂事,第一次抓到歐洲云鰓金龜時,感到特別高興。

  卡爾班托拉時代

  1843年(19歲)上野外測量實習課時,由學生處得知涂壁花蜂。也由于這種蜂而開始閱讀布蘭歇、雷歐米爾等人著的《節肢動物志》,從此傾心“昆蟲學”。

  1844年(20歲)和同事瑪利·凡雅爾(23歲)結婚。自己進修數學、物理、化學等。父親的咖啡店又關閉,暫時在卡爾班托拉稅務署工作。

  1848年(24歲)取得蒙貝利大學物理學學士。

  長男約翰夭折。十分欣賞托斯內爾(法國文學家)有關鳥類的著述。希望能到大學教書,但苦無機會。

  科西嘉時代

  1849年(25歲)任職科西嘉阿杰格希歐國立高級中學的物理教師,年薪1800法郎。面對科西嘉豐富的大自然,開始研究動、植物。此外,他也十分熱衷于數學。與植物學家魯基亞一起攀登科西嘉的每座山采集植物。

  亞威農時代

  1854年(30歲)取得托爾斯大學博物學學士。

  閱讀雷恩·杜夫爾寫的有關狩獵蜂——黃腰土棲蜂的論文后,決心研究昆蟲生態,他的潛能像被點燃的薪柴,熊熊燃燒起來,在卡爾班托拉的懸崖上,研究狩獵象鼻蟲的瘤土棲蜂,并更正杜夫爾的錯誤,發表更深入的論文。

  1857年(33歲)5月21日,在條紋蜂的巢中發現短翅蕪菁的幼蟲,并發表《蕪菁科昆蟲的變態》論文,另外還發表了有關植物的論文。

  1868年(44歲)由于教育部長德留依的推薦,獲雷自旺·得努爾勛章,并拜謁拿破侖三世。擔任夜間公開講座的博物學,物理學講師。將研究成功的茜草染料工業化。工廠成立不久,德國完成蒜硫胺的化學合成染料,茜草染料工業化的夢想因而破滅。公開講座的授課方式遭保守的教育者、教會反對,遂辭退師范學校教職。

  歐蘭就時代

  1870年(46歲)向米勒借貸,搬到歐蘭就。撫養一家七口,負擔沉重。幸好科學讀物陸續出版,能一點一點還錢。

  1871年(47歲)過著著書、觀察昆蟲的生活。這一年,因為發生德、法戰爭,無法按時取得版稅和稿費,生活更加困苦。

  阿蘭瑪斯時代

  1879年(55歲)因房東將歐蘭就家門前的兩排懸鈴木砍掉,憤而搬家。在隆里尼村外找到理想中的家園,取名為“阿爾瑪斯”(荒地的意思),阿爾瑪斯的庭院中有很多耐旱、多刺的植物,是各種昆蟲的樂園。4月3日由得拉克拉普的出版社發行《昆蟲記)第1冊。往后,大約每三年出版一冊。

  1880年(56歲)科學讀物十分暢銷,部分被指定為教科書。在阿爾斯庭院的枯葉堆里,發現大量的花潛金龜幼蟲,于是開始研究觀察他們的生活,退役軍人法比那擔任他的助手。

  1882年(58歲)《昆蟲記》第2冊出版。年邁的父親搬來同住。

  1889年(65歲)獲法國學士院最高榮譽的布其·得爾蒙獎,獲金10000法郎。

  1892年(68歲)榮膺比利時昆蟲學會榮譽會員。

  1893年(69歲)父親安東奧尼去世(93歲)。開始研究大天蛾不可思議的能力,發現雄蛾能從遙遠的地方找到雌蛾,是因雌蛾發出的一種“訊息發散物”,亦即類似今日所謂的“荷爾蒙”,法布爾稱蛾群聚集家中的5月6日為“大天蛾之夜”,曾將天牛的幼蟲烤來吃,并發射大炮來測試蟬的聽力。

  1894年(70歲)榮膺法國昆蟲學會榮譽會員。開始觀察糞金龜、半人小糞金龜、鳥喙象鼻蟲和大毒蝎的習性。

  1907年(83歲)《昆蟲記》第10冊發行,可是銷路不佳。學生勒格羅博士提出舉辦《昆蟲記》出版30周年慶祝儀式,并發現法布爾老師的生活比他想像中還要清苦。

  1910年(86歲)4月3日,在米斯托拉的呼吁下,召集學生、友人、讀者,舉辦慶祝儀式,訂為“法布爾日”,《昆蟲記》由此揚名于世,再度榮獲雷自旺·得努爾勛章(比上一回更晉一級)和養老金兩千法郎。獲斯特克荷爾姆學士院所頒林內獎,收到由國內外寄來的許多捐款,除了地址不明的轉贈貧苦人家外,其他全部致謝函退回。

  1915年(91歲)5月,在家人扶持下,坐在椅子上繞庭院一周,最后一次巡視阿爾瑪斯。10月7日,尿毒癥加重。10月11日與世長辭。16日,葬于隆里尼墓園,有螳螂、蝸牛等前來送行。

  1921年在魯格羅國會議員的奔走努力下,政府買下阿爾瑪斯,以巴黎自然史博物館分館——“阿爾瑪斯·法布爾”名義保存下來,并聘請阿萊亞、波爾管理。

  七、推薦文章

  法布爾的《昆蟲記》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九單元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3、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4、初步學習從多角度觀察同一事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出示課件:主人公+事件=主要內容)

  生: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的迷戀。

  師:文中哪個詞與它意思相近?課文通過幾件事寫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生:兩件事。第一件是抓紡織娘的事。第二件是放鴨子時發現甲蟲的事。

  師:(板書:抓紡織娘 發現甲蟲)

  師:課文就是通過這兩件事來寫發不爾對昆蟲的迷戀的。讓我們再細細的讀讀這兩個故事,進一步來感受發不爾對昆蟲的那份迷戀,那份愛吧。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他抓紡織娘的故事呢?

  二、品讀感悟(著力于導)

  1、自由讀后出示紡織娘圖片并介紹)

  2、推薦讀(2、3自然段)

  3、角色讀(課件出示:“法布爾   地說:媽媽,我在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想一想,法布爾手里拿著那只會唱歌的蟲子,那他現在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他會怎樣地對媽媽說這句話的呢?想一想,在橫線上加上什么詞語比較合適?)

  生:(學生怎么說怎么讀:高興、激動、得意、)

  4、抓“終于”理解,引讀

  5、他對這只蟲子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心,為了找到這只會唱歌的蟲子,法布爾整整找了三天啊,想想,在這三天里,他都可能做些什么?

  6、師結合課件語言渲染三次引讀:

  “媽媽,我在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高興、興奮、得意)

  7、抓到這樣一只會唱歌的蟲子,讓法布爾是那樣的高興、興奮與得意。此時你想對法布爾說什么?

  三、讀畫寫說(著力于學)

  自學4、5、6自然段(第二件事),先讀文段,畫出法布爾對昆蟲喜愛的詞句,再寫寫自己的感悟,最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課件出示)

  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一動不動”“趴下”“靜靜地”,可以看出法布爾觀察得很仔細,很認真,也年看出他善于觀察,善于發現)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知道法布爾很喜歡甲蟲,把它當成了“寶貝”,不傷害它們)

  ①、從那個詞可以知道?(小心翼翼)

 、凇熃忉屝⌒囊硪恚ㄐ袆雍苤斏,絲毫不敢松懈)

 、邸⒅该f自己做什么事會小心翼翼。

  ④、比賽讀這一句(讀出甲蟲的珍貴)

  ⑤、齊讀這一段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里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來了。”

  ①、“夕陽快下山時”知道他找了一天,時間長,聯系前文法布爾去的時間(每到早晨去放鴨)可知道

 、、“歡歡喜喜”可知道他找到甲蟲后的的心情特別高興。

  ③、齊讀這一句

  4、聯系句子,理解“訓斥”

  “爸爸怒氣沖沖地吼著:“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老是捉蟲子,不中毒才怪呢!快給我把這些無用的玩意兒扔了。”

  四、介紹法布爾

  齊讀第7自然段,法布爾取得這么偉大的成就,難怪后人為了紀念他,給他建造了雕像。介紹法布爾,這個雕像有什么特點?這正是我們課題的由來?偨Y他為什么能成為昆蟲學家?(《昆蟲記》:這本書把一只只小昆蟲描繪得活靈活現,生動有趣,書中記錄了近百種充滿靈性的小昆蟲,讀著這本書你就好象漫游于昆蟲的王國之中了。)

  五、拓展延伸(著力于練)

  師:不僅法布爾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也傎得我們學習,請看大屏幕,誰來讀讀這幾個詞組?

  生:“會唱歌的蟲子 歌唱家 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

  師:同學們有什么發現?

  師:同一種事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就有不同的寫法。作者抓住了紡織娘的顏色、形狀、聲音進行觀察,寫得生動逼真,讀完之后如見其蟲

  師:(出示:蝗蟲圖片“這是一只   、    的蝗蟲”)

  生同桌交流后大組交流,師相機小結:同學們觀察的能力真強,只要我們平時從種角度仔細觀察周圍事物,也一樣能寫出生動的好文章。

  四、作業拓展

  1、抓一只小昆蟲,從多角度觀察一下它的外形特點并寫在方格紙上

  2、找一找法布爾《昆蟲記》讀一讀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兩件事。兒時的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并沒有寫法布爾是怎么成為一名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敘了他小時候對小蟲子非常著迷的兩件事。這是課文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3、學會搜集資料,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構想

  讀著《裝滿昆蟲的口袋》,一個迷戀昆蟲的孩子躍然紙上。為了捉到紡織娘,他鍥而不舍地尋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鴨子,他卻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憑著這種濃厚的興趣,他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昆蟲學家。讀著讀著,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被這個孩子所吸引。

  在閱讀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時,我們驚奇地看到,法布爾用流暢的語言、生動的描述、詼諧的語調,把一個個昆蟲寫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讓我們情不自禁、興趣盎然地隨著他漫游于昆蟲的王國。

  在讀法布爾的傳記時,我們看到了許多令人感動的細節。不論是在童年還是在后來的日子中,他始終是那么迷戀昆蟲。

  讀完這一切,我們真的想說:興趣的確是最好的老師呀!

  在教學時,我努力想把一個真實的法布爾全面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在本課,我引導學生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根據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

  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下二點:其一,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激活學生的讀書需求,使師、生、文本之間進行和諧的對話。 其二,充分利用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把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多層面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有小時候觀察昆蟲的癡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對昆蟲的迷戀;既驚嘆于他對科學的執著,也欽佩他優美的文筆、流暢的語言。學生學完后,腦海中留下的,除了對課文的全面感知,還有對法布爾的深深欽佩。

  教學重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四、教學流程

 。ㄒ唬、交流資料,,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聽一段錄音:《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螳螂捕食蝗蟲

  2、聽了這個片斷,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

  3、你們對法布爾有什么了解嗎?

  (學生課前已搜集了很多關于法布爾的資料,對法布爾的事跡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過什么方法搜集到資料的?

  (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了解資料的獲得有多種方法:到圖書館查閱.上網查詢等等。)

  5、為什么法布爾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呢?相信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明白。.

  出示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指名讀、齊讀課題

 。ㄍㄟ^《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富有詩意的語言和他敏銳的觀察力。當學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關于法布爾的資料后,對法布爾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增強了學習本課的興趣。)

 。ǘ、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課文讀通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后學生進行評議,評議重點是生字字音是否讀準

  3、教師出示重點詞卡檢查:濃厚、訓斥、迷戀、怒氣沖天。

 。ū经h節設計是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通過自學、學生之間的評議及教師的指導,幫助學生掃除生字障礙)

 。ㄈ、整體感知,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對小時候的法布爾有哪些了解?誰能用最簡單的話說一說。

  2、通過剛才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

 。▽W生在初讀課文之后對法布爾有了初步了解,對課文大致內容有了整體感知)

 。ㄋ模、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自由讀2、3段。

  你們對法布爾有哪些了解?

  說明:依據學生當時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教師結合重點做相機的調控。師生共讀、共議。交流的重點內容及過程如下:

  生:我覺得法布爾觀察昆蟲很著迷。我是從“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這句話看出來的,他為了觀察昆蟲,居然連回家都忘了。

  生: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F在,他終于找了這位‘歌唱家’!边@一句感受到法布爾很執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我從“終于”這個詞感受到他找到這只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師:你們想想,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叢里的小蟲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癢,但為了不驚動紡織娘,他忍著一動不動。

  生:他發現紡織娘了,猛地往前一撲,可紡織娘一下蹦走了,法布爾膝蓋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爾發現了這只紡織娘,連續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叢中,觀察著它,常常連晚飯都忘了吃。

  師:你們的描述讓老師好像看到了當時的情景,法布爾捉住這只紡織娘的確是不容易呀。你們能把這種很不容易的感覺讀出來嗎?

  學生練讀2、3段(從學生讀書的語氣中可以聽出他們對“三天前”“終于”這些重點詞都有了較深的感悟。)

  師:看你們讀得這么投入,老師也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行嗎?(學生很高興)

  師讀第二段,加上錄音(呼喊的聲音):法布爾!法布爾!法布爾!

  生讀法布爾的話“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住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師:這只蟲子真可愛!三天前,你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來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原來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叢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師:看來,找到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難怪你這么高興呢!

  生練讀法布爾的話。(學生一個個興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動作,好像真的捏著那只好不容易捉來的紡織娘。)

  (教師積極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激發起學生對話的欲望與熱情,在對話中學生自然地走進文本,與法布爾共同感受捉紡織娘的辛苦,捉住紡織娘的那份喜悅,所呈現的是師、生、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美麗場景。)

  學生練讀2、3段

  齊讀2、3段

  師:法布爾就是這樣,對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出示第一段  齊讀第一段  

  (采用變序設計,立體解讀文本,第一段并不需過多地講解,只是當學生通過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后,再讀第一段,實際上就是把學生零散的印象進行了歸納,但一切又盡在不言中。)

  2、法布爾的故事可多啦!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5、6段,可以默讀,可以小聲讀,也可以大聲讀,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句子,寫上批注,并多讀幾遍。

  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說說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據學生發言,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師相機指導:看看書上的插圖,想一想,法布爾趴在岸上,都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師(相機互動交流)我覺得這一句有些問題,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小小的甲蟲!币驗槲矣X得小甲蟲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ㄒ龑W生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相機指導讀好這一句。)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里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家了。

  法布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家人的訓斥并沒有削弱他對昆蟲的迷戀,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 (引入第一段)

  齊讀第一段話。

  (在對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法布爾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并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著總起的作用)

  爸爸的訓斥削弱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嗎?

  自讀最后一段。

  大家預習時搜集了很多法布爾的有關資料,資料中有許多關于法布爾迷戀昆蟲的事例,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交流法布爾迷戀昆蟲的有關資料。

  師補充資料:法布爾受到國王接見時竟覺得國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蟲。

  法布爾研究昆蟲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指名讀、齊讀第一句話。

 。ㄟ@部分語言比較簡潔概括,為學生自己創生語言提供了較大空間。教學中,通過資料的交流,使學生對“迷戀”這個詞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這種興趣,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蟲的內心世界。

  聽一段《昆蟲記》的錄音——花金龜的內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筆給人們呈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展現出了昆蟲世界的奇妙。

  師:(配樂)法布爾的一生,是為昆蟲的一生,他一生為蟲子寫出了十卷大部頭的書,這些寫蟲子的書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了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在讀書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轟動,這不能不被稱為奇跡中的奇跡。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結晶,是辛勤勞動的結果,是仔細觀察的收獲,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總結的果實!

  齊讀最后一段

 。ㄔ谝魳仿曋校處煶錆M詩意的小結、飽含深情的話語使學生沉浸在一種美好的情境中,這一環節,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學習情感體驗得到自然延伸。)

 。ㄎ澹⑼卣挂晡谋,追求超越升華

  1、再讀課題,文章為什么要取這個題目?

  2、如果要你為法布爾設計一個雕像,你準備怎樣設計?

 。ń虒W首尾呼應,形成情感體驗的“磁場”,使學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出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 

  齊讀

  這是法布爾的精心獨白,相信對我們同學們也會有所啟迪。

 。ㄗ寣W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生發,去拓展,去創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學生受到法布爾細致觀察、嚴謹治學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4、作業 :讀法布爾的《昆蟲記》,辦一個主題展覽

 。ㄔ诮虒W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學生學習課文的渠道,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運用語言,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6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準確認讀本課13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有著濃厚興趣的具體故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感悟,抓住文中具體的詞語和句子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強烈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學重點:了解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有著濃厚興趣的具體故事。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強烈興趣。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昆蟲的影片)有一個人從小就對這些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把這些小蟲子裝在衣服的口袋里,這個人就是法布爾,(課件出示:法布爾圖)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裝滿昆蟲的口袋》這一課,一起走進法布爾的童年生活。(板書:裝滿昆蟲的口袋)

  生:齊讀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邊讀邊標好自然段的序號,在讀中解決不認識的生字。

  2、(課件出示:所有詞語。)學生自己試讀所有詞語

  3、(課件出示:單個詞語)開火車來讀詞語。

  4、(課件出示:所有生字)和同桌互相讀一讀,并進行評價。

  5、檢查認識生字情況。

  三、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看從幾件事寫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興趣?

 。ㄒ唬└形蚶斫庹壹徔椖锏墓适

  1、哪幾個自然寫了法布爾找紡織娘的事?(2、3自然段)

  2、指名2、3自然段,從文中的哪些語句寫出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興趣?

  學生讀,匯報

 。1)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結合句子主要談自己的體會。

 。2)“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根據這句話中的兩個嘆號初步練習朗讀

  (3)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從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

  法布爾整整找了三天啊,他在這三天里為了找到了這只紡織娘,可能做了些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難?

  這就是法布爾找到的那只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會唱歌的紡織娘,卻讓法布爾找了三天,你覺得他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課件出示: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和不帶引號的。)你來讀讀,這句話加上和去掉這個引號有什么不同,說說你的想法?

  (二)創設情境,體會迷戀

  1、法布爾對昆蟲有著那么濃厚的興趣,可并不是每個人都理解他,爸爸對待他的興趣是什么樣的態度?

  2、默讀課文的4、5、6自然段,把你從課文找到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相關語句畫下來。

  (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一動不動地趴、靜靜地、觀察、結合學生體會一動不動多么的不容易。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3)在池塘的草叢里,法布爾發現了一只全身碧藍、比櫻桃還要小一些的甲蟲。

  通過讀感受小甲蟲的美。

  四、引讀明意,回歸整體

  爸爸感受到了兒子對昆蟲的迷戀,我們也通過文中的兩個小故事看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興趣,他對昆蟲的興趣越來越強烈,甚至已經種在心里。正是這種興趣——(課件出示:正是這種興趣,把他引進了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課文,通過具體的事例感悟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對科學的執著追求。

  3.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從小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法布爾對昆蟲地癡迷。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起興趣。

  1、請看大屏幕,(出示詞語:(1)、濃厚的興趣科學的殿堂;(2)、訓斥、迷戀、好奇(3)、無限、觀察、隱藏)這些詞語誰來讀?(指名讀,齊讀)

  2、這些詞語都和法布爾有關,小時候的法布爾是怎樣的?用上一個或幾個詞來描述,說上幾句話。(生自由說)

  二、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法布爾對昆蟲十分喜愛,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那就是——迷戀(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迷戀)

  2、那課文是通過哪些地方來表現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的呢?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2—6自然段,畫出能表現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句子并讀一讀,可以旁邊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生自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3、(學生匯報交流)能交流一下閱讀的收獲嗎?同一段,有不同感受的可以補充。(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相應段落)

  a、“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

  (1)、為什么能從這句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就這一句誰還有不同的看法?法布爾會告訴媽媽什么?在這三天里,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什么?你愿意用讀的方式表達你對這段文字的理解嗎?帶著你的想像你的感受你的體會讀讀。(指名讀,齊讀)

 。2)、是呀!一天過去了,法布爾沒有發現那只會唱歌的蟲子。第二天過去了,他還是沒有找到那位歌唱家。到了第三天的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一天馬上又要過去了,就在這時,他終于找到了——瞧:就是這只“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課件出示: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

  師:于是他高興地激動地興奮地對媽媽說——引讀(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b:(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生物世界。”(指導朗讀,相機理解“每到早晨”“一動不動”“趴”“靜靜地”字詞的意思.)

  (為什么這么讀?我想你一定有你獨特的想法和見解。哪些詞我們還要特別關注?)

  ( 2)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誰能試著讀讀。讀得輕一些,慢一些,別驚跑了昆蟲。這回他讀的時候,老師想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讓我們用心靈朗讀,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齊讀)

  c:“在池塘的草叢里,法布爾發現了……珍珠一般的寶貝”

  這段話中哪些詞讓你體會到了法布爾的這種心情?請你圈畫出。(根據孩子的回答品詞“小心翼翼”“欣賞”“珍珠一般的寶貝”)

  (什么樣的情況下用“小心翼翼”?(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誰能用上小心翼翼說一句話?

  4、法布爾對昆蟲的這份迷戀,當時他的父母理解他了嗎?從哪看出?(他被爸爸訓斥了)

  爸爸是怎樣訓斥他的呢?誰來讀一讀?

  5、在法布爾眼里“珍珠一般的寶貝”,爸爸卻認為是“無用的玩意”那是他不理解兒子的心,他沒有注意到這只甲蟲有多么的漂亮,他不知道兒子發現這只甲蟲有多么的不容易,他更不知道這小小的甲蟲在兒子眼里是珍珠一般的寶貝啊。法布爾怎么會舍得扔掉這樣一只漂亮的、辛辛苦苦得來的、這珍珠一般的寶貝呢?快來做做法布爾的代言人吧!勸勸爸爸,把這只可愛的甲蟲留下來吧。如果能用上剛才我們讀過書中的語句就更好了。

  6、法布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家人的訓斥并沒有驅散他對昆蟲的迷戀,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華。

  1、孩子們,如果讓你當導演,拍一段法布爾的生活dv,你想,畫面上出現鏡頭最多的會是什么?你會把鏡頭最后定格在哪?(引讀:后人為了紀念法布爾——在為他建造的雕像上,兩個衣袋全部做得高高鼓起,好像塞滿了沉甸甸的昆蟲。)

  2、那么法布爾的口袋里面裝的僅僅是昆蟲嗎?還塞滿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所說的詞語。如: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等)

  3、是呀!無論是從法布爾找紡織娘還是法布爾放鴨子時觀察蟲子、捉甲蟲我們都能感受到法布爾這種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像法布爾這樣一生癡迷一樣東西的人還有很多,你們知道的還有誰?(生自由說)你從他們身上都學到了什么?如果讓你們來為他們設計雕像,你會怎樣設計?(生自由說,注意引導孩子說出設計的理由)

  4、學了這篇課文,你還想給自己布置什么作業呢?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像法布爾一樣,對某件事情產生興趣后,能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孜孜不倦,永不放棄。

  板書設計:             裝滿昆蟲的口袋

  尋“紡織娘”忘回家

  濃厚的興趣  放鴨癡迷昆蟲受責罵  成為昆蟲學家

  (善于觀察、善于發現)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8

  《裝滿昆蟲的口袋》是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最后一篇主題課文。這個單元的“筆下生花”的要求是“寫一寫生活中有趣的現象”。三篇主體課文第一篇《大自然的語言》學生可通過仿寫的形式寫自己的發現。但三篇課文讓學生從發現的角度讓學生進行作文都有一定的難度,相反的《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圍繞法布爾迷戀昆蟲這個中心詞,記敘了兩個小故事。全文總—分—總結構,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寫人記事的優秀范文。

  一、變序設計

  在全文的教學中改變平常用的方法,兩次采用變序教學。

  1、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的變序設計,立體解讀了文本,當學生通過兩件事更深地懂得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后,再讀第一自然段,實際上就是把學生零碎的印象進行歸納,讓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對自然的濃重興趣,并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第一自然段的總起作用,但一切又盡在不言中。

  2、從第二件事的學習再到第一件事。

  二、讀寫結合

  1、第一自然的學習,學生可以仿照課文用復句的形式,還是采用關聯詞“無論……都……”用排比句的形式寫自己的興趣愛好。課文最后一段,學生稍作變化即可用自己的作文中作為總結句。

  2、課文中從第三人稱的角度記敘的兩件事,第一件事主要是側面描寫,第二件事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對比襯托。第二件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品位表達的作用,揣摩作者的寫法。因此在學習第一件事時,我們引導學生想象事件的具體情境。站在第一人稱的角度進行有創意的表達。作為教師還應該告訴學生:“我們在記敘自己的興趣愛好時,還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是否寫出自己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動。”

  寫人文章中的一件事的描寫必然是寫好一個自然段,才能寫好一個段群,然后才談得上謀篇布局。

  3、課文圍繞“迷戀”二字來表達法布爾的興趣愛好。學完全文可以指導學生寫一寫自己的興趣愛好。先想一想哪些事情能集中說明自己有什么正確的興趣愛好。選擇一兩件事,學習運用作者的方法組織語言。

  通過資料的交流,學生認識一個更加豐滿的法布爾形象,聯接學生自身讓他們從文本中走出來,走向生活,生發感情,受到感染,真正提升語文素養。

  課標指出“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由是一種最高境界。學生必須積累一定量的語言和生活表象,掌握一定的表達方法,才有可能不拘泥形式靈活自如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情感。而非是無序的,凌亂的。

  當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前提是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只有這樣的創造才能有效,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發展服務。

  《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9 個主題單元“觀察與發現”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敘文,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并沒有寫法布爾是怎樣成為一名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敘了他小時候怎樣對小蟲子著迷。這是課文的重點。

  二、教學要點

  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3、正確、流利、有感情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難點: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的語句。

  五、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法布爾的相關資料,教師制作演示文稿。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的口袋里常裝些什么東西?(學生們可能會說裝玩具、糖果等東西)那么,口袋里經常裝玩具的孩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口袋里經常裝糖果的孩子呢?

  有一個孩子,他的口袋里卻常常裝滿一些小昆蟲,那么,他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ǘ┱w感知

  1、大家已經對這篇課文進行了預習,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的故事呢?(法布爾)你對法布爾有哪些了解呢?請同學們說一說。

  [提示學生在介紹法布爾的時候盡量做到不看搜集的資料,而消化成自己的東西。]

  2、《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主要講了誰的什么故事?你可以用課文中的詞語進行概括。

  [通過回答,幫助學生體會寫人的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課文圍繞“迷戀”具體地講了法布爾的幾件事呢?(兩件事)哪兩件事呢?

  【第一件事:一天傍晚,法布爾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第二件事:法布爾八九歲的時候,去放鴨子仍很癡迷他的小蟲子。雖然遭到了父親的責罵,但這并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

  [板書:迷戀  抓紡織娘捉小甲蟲]

  [學生初步感知圍繞一個中心詞選擇材料進行表達]

 。ㄈ、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引導學生學習4、5、6自然段(“捉小甲蟲”這一部分內容)。

  (1)自己小聲讀書,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學生交流:抓住詞語“一動不動地趴”、“靜靜地觀察”、“小心翼翼”、“欣賞”、“寶貝”,引導學生體會這些詞語的妙處,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4、5自然段。

  (3)出示第6自然段(法布爾回家后遭到爸爸斥責一段)演示文稿,紅色字體突出“歡歡喜喜”與“怒氣沖沖”兩個詞語,體會法布爾當時歡歡喜喜的心情和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爸爸斥責法布爾的話。

  分角色朗讀課文。

  (4)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處?

  [學生感知對比襯托進行表達的效果]

  2、自由讀2、3段。

 。1)通過讀課文,你對法布爾又有哪些了解呢?

  [依據學生當時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教師結合重點做相機的調控。師生共讀、共議。]

  交流的重點內容及過程如下:

  生:我覺得法布爾觀察昆蟲很著迷。我是從“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這句話看出來的,他為了觀察昆蟲,居然連回家都忘了。

  生: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F在,他終于找了這位‘歌唱家’。”這一句感受到法布爾很執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我從“終于”這個詞感受到他找到這只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2)師:這一部分作者在寫時,僅僅提到“三天前”、“終于”學習課文4、5、6自然段的方法,你們想想,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呢?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叢里的小蟲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癢,但為了不驚動紡織娘,他忍著一動不動。

  生:他發現紡織娘了,猛地往前一撲,可紡織娘一下蹦走了,法布爾膝蓋都摔破了;丶冶粙寢屌u了,他只有一聲不吭。

  生:三天前,法布爾發現了這只紡織娘,連續三天,他每天把鴨子趕到湖邊,就悄悄地蹲在草叢中,尋找、觀察這只紡織娘,常常忘了自己還要趕鴨子了。

 。3)師:你們的描述讓老師好像看到了當時的情景,法布爾捉住這只紡織娘的確實不容易呀。你們能把這種很不容易的感覺讀出來嗎?

  學生練讀2、3段(從學生讀書的語氣中可以聽出他們對“三天前”“終于”這些重點詞都有了較深的感悟。)

  (4)師:看你們讀得這么投入,老師也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行嗎?

  [師生分角色表演朗讀課文。]

  教師扮演媽媽,焦急地喊:“法布爾,你在哪兒?”

  學生注意的表情,加上動作回答喊:“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學生一個個興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動作,好像真的捏著那只好不容易捉來的紡織娘。)

  教師走到一名學生面前:“孩子,你是怎么捉到它的?

  教師和多名孩子對話。

  [教師把這一部分對人物的感悟設計為活動,積極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激發起學生對話的欲望與熱情,在對話中學生自然地走進文本,與法布爾共同感受捉紡織娘的辛苦,捉住紡織娘的那份喜悅,所呈現的是師、生、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美麗場景。]

  3、課堂小練筆。

 。1)教師:從剛才的對話中,我發現你們都深深體會到法布爾捉紡織娘時遇到了許多困難,捉到后他是多么開心。現在就用我們的筆幫法布爾把這段經歷寫下來吧。

  注意用上剛才的想象,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學生練筆,教師巡視。

 。3)交流,評議。

  重點評議是否寫出動作,能否用媽媽這個角色襯托法布爾。

  第二課時(略)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認識12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結合詞語理解字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按筆畫筆順把字寫好。

  4、引導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2、抓住描寫法布爾對昆蟲非常著迷的詞句進行品讀;

  三、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搜集法布爾的有關資料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2.引導學生質疑:

 。ㄟ@個口袋里放了昆蟲的人是誰?他是哪兒人?他為什么要把昆蟲放進口袋里?)

  二、初讀課文。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詞正音。

  濃厚隱藏 無限暮色觀察欣賞訓斥驅散迷戀怒氣沖沖

 。2)指導寫字。

 、俪鍪旧,指導觀察。

 、谥该涣麟y寫難記生字的記法和寫法。( “溪”,右邊中間不是絞絲旁。)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4.全班交流自讀課文所解決的問題。

  5.了解關于法布爾的資料。

  三、理清文章脈絡。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體寫法布爾對昆蟲入迷的。

  2.出示小黑板,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序號!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爾出生的時間、地點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環境。

  第自然段具體寫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第自然段對全文進行總結。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

  四、指導課堂寫字

  1.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2.展示評議。

  第二課時

 。ㄒ唬┵|疑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看看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

 。ǘ⿲W習課文。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對小時候的法布爾有哪些了解?誰能用最簡單的話說一說。

  2、通過剛才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

  (三)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自由讀2、3段,說說你們對法布爾有哪些了解?

 。ㄒ罁䦟W生當時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教師結合重點做相機的調控。師生共讀、共議。)

  重點引導理解的句子:

  (1)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

  (2)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F在,他終于找了這位‘歌唱家’。(法布爾很執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梢娝业竭@只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2、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克服的?

  3、你們的描述讓老師好像看到了當時的情景,法布爾捉住這只紡織娘的確是不容易呀。你們能把這種很不容易的感覺讀出來嗎?

  4、指導朗讀2、3段。

  5、法布爾就是這樣,對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ǔ鍪镜谝欢,齊讀第一段。)

  6、法布爾的故事可多啦!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5、6段,可以默讀,可以小聲讀,也可以大聲讀,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句子,寫上批注,并多讀幾遍。

  7、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發言,相機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看看書上的插圖,想一想,法布爾趴在岸上,都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ㄒ龑W生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相機指導讀好這一句。)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里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家了。

  法布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他對昆蟲是那樣的迷戀,(引入第一段,齊讀第一段話。)

  8、爸爸的訓斥削弱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嗎?什么原因使法布爾沒有因為爸爸的訓斥而放棄自己喜歡的昆蟲呢?請同學們自讀最后一段。

  9、大家預習時搜集了很多法布爾的有關資料,資料中有許多關于法布爾迷戀昆蟲的事例,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ㄉ涣鞣ú紶柮詰倮ハx的有關資料。師補充資料:法布爾受到國王接見時竟覺得國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蟲。)

  10、法布爾研究昆蟲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指名讀、齊讀第一句話。(正是這種興趣,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蟲的內心世界。)

  11、齊讀最后一段

  12、強烈的興趣使法布爾最終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引領人們去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后人為了紀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創意的雕像,這座雕像是什么樣的?

  (學生讀課文最后一句話,教師簡筆畫出法布爾高高鼓起的口袋)

  師:這沉甸甸的口袋里究竟裝了什么?

  13、(配樂)法布爾的一生,是為昆蟲的一生,他一生為蟲子寫出了十卷大部頭的書,這些寫蟲子的書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了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在讀書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轟動,這不能不被稱為奇跡中的奇跡。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結晶,是辛勤勞動的結果,是仔細觀察的收獲,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總結的果實!

  (四)拓展引申

  1、再讀課題,想想文章為什么要取這個題目?

  2、出示句子,齊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

 。ㄟ@是法布爾的精心獨白,相信對我們同學們也會有所啟迪。)

  3、如果要你為法布爾設計一個雕像,你準備怎樣設計?

 。ㄎ澹┳鳂I設計

  1、讀法布爾的《昆蟲記》,辦一個主題展覽。

  2、你在生活中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寫一寫。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10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方面,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由教學的主宰,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時設計力圖以“自主選擇,主動發展”為主要特征,營造主動發展的環境,留給主動發展的空間。

  目標分析:

  《裝滿昆蟲的口袋》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的第三篇主體課文。通過講述法布爾兒童時期迷戀昆蟲的故事,引發學生學習其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和探索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也就是法布爾精神。本課課后思考討論題: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他的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找出課文中與“濃厚興趣”相近的詞語,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它們的意思。會寫“濃”等11個生字,會認“限”等13個生字,學習多音字“中”。

  從教學目標上可以看出是以人為本,著眼于學生多方面的和諧發展。無論是知識的獲取,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的探究來實現。

  設計流程:

  一、激情導入、引發探究

  1、上節課,我們讀了《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篇課文,認識了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他是——(板書:法布爾)

  誰來說說小時侯的他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相機板書:迷戀)

  2、令法布爾迷戀的昆蟲世界是怎樣的?請大家根據自己收集到資料,談談昆蟲世界給你留下的印象。

  3、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昆蟲的資料,注意觀察。(展示cit課件)

 。ㄔO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顯示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采用交流信息,利用圖片、聲音、色彩等媒體的展示,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情感、興趣,進而使其心情愉快地進入學習。)

  二、問題探究、體驗過程

  1、通過大家細心地觀察和發現,我們體會到昆蟲世界原來是這么的神奇。那小法布爾是怎樣觀察和發現的,怎樣迷戀昆蟲的?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一讀,找出與“濃厚興趣”有關的語句來說說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

  (設計意圖:以讀感悟,讀中熏陶。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課程標準指出:要在讀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課故事富有童趣,構思精巧,讓學生通過讀來體驗課文情感,這是教學這一課時力圖落實和體現的教學理念。在學習理解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教學時設計了這樣的板塊有助于形成多元閱讀理解,讓個性化閱讀成為可能)

 。1) 個體學習

  (2) 小組合作

 。3) 組際交流

 。ń處熛鄼C點撥引導提煉學習方法,如看圖法、聯想法、抓住重點詞句法、進入情景法)

  (相機導讀、板書重點詞語如:無論是……還是……都

  一動不動 小心翼翼 濃厚的興趣 無限的好奇心 靜靜地觀察)

 。ㄔO計意圖: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沒有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就不可能有高效的合作學習,更談不上學習能力的提高與創造性的培養。為了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接著通過組際互動,引導讀文理解課文內容。在這過程中滲透提煉來自學生群體的學習方法,進而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小法布爾這樣的迷戀昆蟲,怪不得到了后來,他成了一位偉大的昆蟲學家。誰來說說法布爾迷戀的故事給你什么啟發?

 。ㄔO計意圖:再創情景、發展思維。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所以形象教學十分重要。在交流“法布爾迷戀昆蟲的事給你什么啟發?”時,出示法布爾的形象,并且設計了這樣的思維訓練: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嗎?如你有對某件事情感興趣嗎?你是怎么做的?這樣既拓展學生的思維,又能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三、利用文本、觸發思維

  在學習過程中,你還發現了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課程的實施不僅是學習內容的供給系統,也不僅是學生主題的規劃與設計,還是學生學習的情境、氛圍以及師生獲得的各種體驗,一言蔽之應是保證個性全面發展的系統。一個學習主題對于人的成長來說有著多方面的價值。更多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能培養學生真正內在的興趣。)

  四、拓展作業、延伸學習

  提供選擇性作業:作業超市——我選擇,我喜歡

  (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多項完成)

  1、把法布爾迷戀昆蟲的故事講給家里人聽,請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

  2、選擇一種方法來表達對法布爾的敬意;

  3、找找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讀一讀。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上,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設計說、聽、寫、做、讀等不同的作業形式,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方式去重讀人物,激活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3、學會搜集資料,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交流資料,,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聽一段錄音:《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螳螂捕食蝗蟲

  2、聽了這個片斷,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

  3、你們對法布爾有什么了解嗎?

  (學生課前已搜集了很多關于法布爾的資料,對法布爾的事跡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過什么方法搜集到資料的?

  (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了解資料的獲得有多種方法:到圖書館查閱.上網查詢等等。)

  5、為什么法布爾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呢?相信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明白。.

  出示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指名讀、齊讀課題

 。ㄍㄟ^《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富有詩意的語言和他敏銳的觀察力。當學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關于法布爾的資料后,對法布爾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增強了學習本課的興趣。)

 。ǘ⒊踝x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課文讀通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后學生進行評議,評議重點是生字字音是否讀準

  3、教師出示重點詞卡檢查:濃厚、訓斥、迷戀、怒氣沖天。

 。ū经h節設計是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通過自學、學生之間的評議及教師的指導,幫助學生掃除生字障礙)

  (三)、整體感知,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對小時候的法布爾有哪些了解?誰能用最簡單的話說一說。

  2、通過剛才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

 。▽W生在初讀課文之后對法布爾有了初步了解,對課文大致內容有了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抓住關鍵詞來了解小時候的法布爾,那個關鍵詞是(濃厚的興趣)

  2、那課文通過講哪兩件事告訴我們法布爾對大自然有著無限的好奇心?

  (第一件是找紡織娘忘回家,第二件是觀察蟲子,捉蟲子遭訓斥)

  二、學“找紡織娘忘回家”這件事。

  1、(看圖,這是…)下面我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二、三自然段,了解“找紡織娘忘回家”這件事。邊讀邊思考:(示圖)在媽媽的眼里是一只怎樣的紡織娘,在法布爾眼里又是一只怎樣的紡織娘?

  2、生答。法布爾覺得紡織娘的叫聲很動聽,所以說他是(會唱歌的蟲子),人才會唱歌,這里蟲子也會唱歌,把蟲子當作人來寫,是一種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擬人)我們從這里可以看出法布爾很喜愛昆蟲!聽到草叢里傳出動聽的歌聲,你能想象出法布爾的心情嗎?

  3、三天前聽到聲音,找了三天,現在終于找到了這只紡織娘,你從這個詞感受到什么?(這只紡織娘來之不易)。

  4、所以爸爸媽媽找法布爾時,他是怎樣說的?(“媽媽,我在這兒呢……),<結合書圖>想象法布爾當時的神態和動作會是怎樣的?感情朗讀。

  5、通過這件事,你能用知道的詞語形容法布爾?(堅持不懈、善于觀察、專心致志)

  6、小結:是什么促使法布爾找紡織娘?(對紡織娘的歌唱有著濃厚的興趣)

  三、小組合作學習“觀察蟲子,捉蟲子遭訓斥”這件事。

  1、引入:法布爾就是這樣,對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2、剛才我們抓住關鍵詞和展開合理的想象理解課文,板書。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下面我們用這種學習方法,以兩人為一組學習“觀察蟲子,捉蟲子遭訓斥”這一件事。

  先…..好現在開始。5分鐘)

  好pa—pa—pa—有的同學找出好幾處有關法布爾對昆蟲“迷戀”的詞句,那我們按順序講。

 。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

 、 你從哪些詞語知道法布爾喜歡昆蟲?(一動不動、趴、靜靜地)

  ② 想象一下,法布爾趴在岸邊,或許會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

 、 看來我們班也有昆蟲迷,誰能把這句話讀一讀?法布爾此時在觀察他心愛的昆蟲,那我們應該讀出——觀察、發現的語氣。再請一位同學讀,全班試一試。

 。2)法布爾這時候在池塘的草叢里發現了什么?你找出法布爾對昆蟲“迷戀”的詞句嗎?(法布爾發現了一只全身碧藍……)從顏色看,這甲蟲很(特別)從大小看,它很小,從這里我們看出(法布爾觀察很仔細)

 、伲ㄋ⌒囊硪淼匕鸭紫x拾起來……)我想把句子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看這小小的甲蟲。”你認為好不好,為什么?

  誰來把關鍵詞找出來?(拾、放進、小心翼翼、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造句。欣賞指的是什么?這珍珠一般的寶貝指的是什么?

 、谀隳芟胂笏詹仄疬@么特別的昆蟲,內心會想什么?表演。你能帶著這些想法有感情地讀讀這一段話嗎?

  (3)法布爾口袋里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趕著鴨子回家了。書中有一個詞寫出了他的心情是怎樣的?(歡歡喜喜)但爸爸的態度卻是——怒氣沖沖的,說法布爾“老是捉蟲子”,是一次嗎?不是,是經常這樣。兩人態度的強烈不同。我們分男女生讀一、二句。

  如果你父母這樣批評你,你會怎樣的?

  4、而這位爸爸的訓斥卻沒有驅散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請全班同學讀最后一段。

  我們看最后一句:這個雕像的兩個衣袋做得高高鼓起,好象塞滿了沉甸甸的昆蟲,這正是我們課題這樣命名的由來。這篇課文先總寫法布爾有著濃厚的興趣,接著通過兩件事分寫,最后總寫法布爾的成就,這種總——分——總的結構在我們以后的寫作要多運用。他的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

  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對大自然的強烈、濃厚的興趣,使他用一生的時間了解了昆蟲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蟲的內心世界。所以作者用“種”字來突出強烈的興趣對法布爾的深刻影響。法布爾一生為蟲子寫出了十卷〈昆蟲記〉,這些書先后被翻譯成了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在讀書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轟動,他取得的成就,是仔細觀察的結果,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總結的果實!

  5、這是法布爾的精心獨白,相信對同學們會有所啟迪。請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

  四、拓展引申:同學們寫一寫自己最迷戀什么?

  五、作業:利用課余時間觀察昆蟲的活動,寫一篇觀察日記。

  六、板書設計:

  總  濃厚的興趣

  找紡織娘忘回家

  裝滿昆蟲的口袋   分 觀察蟲子、捉蟲子遭訓斥

  總 成為昆蟲學家、作家

  金鑰匙(抓關鍵詞、展開合理的想象)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

  《裝滿昆蟲的口袋》是北師大版教材第六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中的一篇主題課文,主要記敘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非常迷戀的兩件事。教學時將重點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詞句讀與悟,一步步走進人物的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習慣,培養從小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具體的描寫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3、通過資料的補充,使內容得到拓展,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從文中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法希爾對昆蟲的迷戀,培養學生在讀中的感悟能力。

  教學構想: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激活學生的讀書需求,使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進行和諧的對話。

  2、品讀課文,自主感悟。把課后思考題“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作為教學主線,依據學生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需要,結合相關詞句指導調控,師生共讀共議。

  3、感悟與訓練并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利求通過引導、交流、朗讀、想象,把感悟與訓練巧妙結合,使學生與文本的情感產生共鳴。

  4、注重知識拓展,追求超越升華。將充分利用教參提供的人物資料,把法布爾多層面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學習本文后,不僅對課文有全面感知,還有對法布爾的深深欽佩。

  教學程序:

 。ㄒ唬┘ぐl興趣,談話引入

  教師談話并出示昆蟲圖片,引出和學生們一樣喜愛的法布爾,導入新課。

 。ㄟ@樣通過生動的圖片創設情境,給學生展示出一個富有生機的昆蟲世界,通過教師富有感染的描述,讓學生初步對法布爾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由讀文,標注段落,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后學生進行評議,評議重點是生字字音是否讀準

  3、教師出示重點詞卡檢查:濃厚、訓斥、迷戀、怒氣沖天。

 。ㄒ鈭D是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通過學生的自學、自查,多種方法的識讀以及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降低識字的難度,提高學習效率。處理詞語部分時,著重引導學生對abcc類型詞語的積累;處理生字時,引導學生從字的音形義多角度識記。)

 。ㄈ┱w感知,了解課文內容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對小時候的法布爾有哪些了解?誰能用最簡單的話說一說。

  2、通過剛才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

 。ù伺e既使學生學習了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建立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

  (四)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第一步:

  1、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劃出法布爾迷戀昆蟲的語句。

  2、學生匯報,指導學生重點抓住“三天前”、“終于”體會法布爾鍥而不舍的探究精神。

  3、指導朗讀。師讀第二段,加上錄音(呼喊的聲音):法布爾!法布爾!法布爾!生讀法布爾的話“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住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師:這只蟲子真可愛!三天前,你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來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原來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這位歌唱家的?

  師:看來,找到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難怪你這么高興呢!

  學生練讀2、3段

  師:法布爾就是這樣,對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ㄒ鈭D:1、自讀自悟。指導學生通過讀、畫,加深對法布的認識,同時因為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這樣先學后教,交互學習,可以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走進文本。2、感情朗讀。在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后,指導學生帶著體會朗讀,在讀中再次深化理解,走進人物內心。)

  第二步:默讀四至六自然段,劃出體現法布爾對昆蟲迷戀的語句。

 。ㄒ鈭D:1、引導學生展開充分想象,法布爾還會觀察到什么奇妙的現象,進行文本的拓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已當成課文中的主人公,感受事物,體驗生活。2、用以讀代講的方式,結合插圖中人物的表情讀出法布爾的“小心翼翼”和對甲蟲寶貝般的珍視,在不自覺中又一次走進了法布爾的內心,也是真正做到了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3、通過生生之間的評讀,結合父子對昆蟲的不同態度,反襯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把構想中的主線貫穿始終。)

  第三步:1、由第二件事自然引讀到第一段,仍是以讀代講的方式,和第七自然段巧妙交融,有機整合。

  2、拓展引深文本。①推薦閱讀《昆蟲記》。②聯系生活暢談自己的興趣。③送給學生一句話,予以啟迪。

 。ㄒ鈭D:1、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的變序設計,立體解讀了文本,當學生通過兩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后,再讀第一自然段,實際上就是把學生零散的印象進行歸納,讓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對自然的濃厚興趣,并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第一自然段的總起作用,但一切又盡在不言中。2、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走向生活。利用教參提供的人物資料為學生進行文本外的探究閱讀,提供延伸渠道,認識一個更加豐滿的法布爾形象。3、結合學生自身讓他們從文本中走出來,生發情感,受到感染,真正提高語文素養。)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領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訓練學生的朗讀和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激發學生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程序:

  一、激趣引入

  1、仔細觀察老師動作:中指探入水中,品嘗中指。

  2、你看到了什么?(生說)慢鏡頭重放動作。

  3、鼓勵生的發言,這節課我們就來深入認識一位和你們一樣愛觀察的孩子,他最愛觀察什么呢?(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

 。ㄒ唬┥R讀課文,思考:法布爾捉到了哪些昆蟲?

  讀后反饋,并板書:

  紡織娘

  法布爾捉

  小甲蟲

 。ǘ⿲W習第一件事:捉紡織娘

  1、出示掛圖:看,圖中的小男孩就是我們故事的主人翁,他手里捧著一只多么可愛的小動物?猜猜它是什么?(紡織娘)

  2、聽到這個名字,你會想到什么?(生發散)

  3、這只紡織娘長什么樣?(結合課文)

  4、從圖中看,法布爾捉這只紡織娘容易嗎?為什么?

  書中又是怎么告訴我們不易的?用橫線在3自然段中勾畫出句子,并在認為重要的詞下面注上“△”。

  指導讀,讀出不易。想想:歌唱家為什么加上引號。

  5、法布爾好不容易捉到了紡織娘,他心里一定會非常(高興),師讀2自然段,并配上“法布爾!法布爾!”的呼喊聲,讀法布爾回答的話。抽生讀,生對讀。

  6、總結:法布爾三天前只是聽到一種動聽的聲音,就一直尋找,整整花了三天時間,終于把紡織娘找到。從這些,你們覺得法布爾對昆蟲怎樣。(非常迷戀)

  7、過渡:接下來,還有一件事,也能看出法布爾對生物很有興趣。

  (三)學習第二件事:捉小甲蟲

  1、孩子們,請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課文4、5自然段。(可以小聲讀、默讀、同桌齊讀等),邊讀邊勾畫出法布爾對昆蟲迷戀,對生物世界有濃厚興趣的句子。

  2、反饋勾畫結果。

  3、比較句子:

  一組:(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2)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趴在岸邊,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指導讀出觀察專心、安靜的樣子。

  二組:(1)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2)他把甲蟲拾起來,放就口袋,打算回家再好好看它。

  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指導讀出對小甲蟲的喜愛。

  4、總結:從法布爾捉小甲蟲,我們同樣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無限迷戀,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

  5、過渡: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他的爸爸喜歡嗎?

  (四)學習6、7自然段

  1、默讀,思考:法布爾的爸爸是怎么說的?

  反饋

  2、爸爸的反對有用嗎?(沒有)找出書中句子。

  強烈的興趣就是什么樣的興趣?

  3、總結:正是這種濃厚的興趣,把法布爾引進了科學的殿堂,成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

  三、拓展延伸

  1、你們還知道法布爾的哪些事情?想再聽聽嗎?

  播放錄音

  2、同學們喜歡昆蟲嗎?介紹交流,講出最特別的地方(或介紹自己的一個觀察故事)

  3、請生寫信。(告訴探索大自然的收獲或疑難)

  板書設計:

  裝滿昆蟲的口袋

  紡織娘

  法布爾捉  迷戀昆蟲

  小甲蟲  對大自然濃厚的興趣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兩件事。兒時的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并沒有寫法布爾是怎么成為一名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敘了他小時候對小蟲子非常著迷的兩件事。這是課文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3、學會搜集資料,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構想

  讀著《裝滿昆蟲的口袋》,一個迷戀昆蟲的孩子躍然紙上。為了捉到紡織娘,他鍥而不舍地尋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鴨子,他卻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憑著這種濃厚的興趣,他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昆蟲學家。讀著讀著,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被這個孩子所吸引。

  在閱讀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時,我們驚奇地看到,法布爾用流暢的語言、生動的描述、詼諧的語調,把一個個昆蟲寫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讓我們情不自禁、興趣盎然地隨著他漫游于昆蟲的王國。

  在讀法布爾的傳記時,我們看到了許多令人感動的細節。不論是在童年還是在后來的日子中,他始終是那么迷戀昆蟲。

  讀完這一切,我們真的想說:興趣的確是最好的老師呀!

  在教學時,我努力想把一個真實的法布爾全面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在本課,我引導學生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根據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

  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下二點:其一,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激活學生的讀書需求,使師、生、文本之間進行和諧的對話。 其二,充分利用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把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多層面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有小時候觀察昆蟲的癡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對昆蟲的迷戀;既驚嘆于他對科學的執著,也欽佩他優美的文筆、流暢的語言。學生學完后,腦海中留下的,除了對課文的全面感知,還有對法布爾的深深欽佩。

  教學重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四、教學流程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聽一段錄音:《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螳螂捕食蝗蟲

  2、聽了這個片斷,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

  3、你們對法布爾有什么了解嗎?

  (學生課前已搜集了很多關于法布爾的資料,對法布爾的事跡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過什么方法搜集到資料的?

  (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了解資料的獲得有多種方法:到圖書館查閱.上網查詢等等。)

  5、為什么法布爾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呢?相信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明白。.

  出示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指名讀、齊讀課題

  (通過《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富有詩意的語言和他敏銳的觀察力。當學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關于法布爾的資料后,對法布爾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增強了學習本課的興趣。)

 。ǘ⒊踝x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課文讀通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后學生進行評議,評議重點是生字字音是否讀準

  3、教師出示重點詞卡檢查:濃厚、訓斥、迷戀、怒氣沖天。

 。ū经h節設計是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通過自學、學生之間的評議及教師的指導,幫助學生掃除生字障礙)

  (三)、整體感知,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對小時候的法布爾有哪些了解?誰能用最簡單的話說一說。

  2、通過剛才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

  (學生在初讀課文之后對法布爾有了初步了解,對課文大致內容有了整體感知)

 。ㄋ模、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自由讀2、3段。

  你們對法布爾有哪些了解?

  說明:依據學生當時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教師結合重點做相機的調控。師生共讀、共議。交流的重點內容及過程如下:

  生:我覺得法布爾觀察昆蟲很著迷。我是從“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這句話看出來的,他為了觀察昆蟲,居然連回家都忘了。

  生: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F在,他終于找了這位‘歌唱家’!边@一句感受到法布爾很執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我從“終于”這個詞感受到他找到這只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師:你們想想,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叢里的小蟲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癢,但為了不驚動紡織娘,他忍著一動不動。

  生:他發現紡織娘了,猛地往前一撲,可紡織娘一下蹦走了,法布爾膝蓋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爾發現了這只紡織娘,連續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叢中,觀察著它,常常連晚飯都忘了吃。

  師:你們的描述讓老師好像看到了當時的情景,法布爾捉住這只紡織娘的確是不容易呀。你們能把這種很不容易的感覺讀出來嗎?

  學生練讀2、3段(從學生讀書的語氣中可以聽出他們對“三天前”“終于”這些重點詞都有了較深的感悟。)

  師:看你們讀得這么投入,老師也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行嗎?(學生很高興)

  師讀第二段,加上錄音(呼喊的聲音):法布爾!法布爾!法布爾!

  生讀法布爾的話“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住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師:這只蟲子真可愛!三天前,你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來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原來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叢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師:看來,找到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難怪你這么高興呢!

  生練讀法布爾的話。(學生一個個興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動作,好像真的捏著那只好不容易捉來的紡織娘。)

  (教師積極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激發起學生對話的欲望與熱情,在對話中學生自然地走進文本,與法布爾共同感受捉紡織娘的辛苦,捉住紡織娘的那份喜悅,所呈現的是師、生、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美麗場景。)

  學生練讀2、3段

  齊讀2、3段

  師:法布爾就是這樣,對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出示第一段  齊讀第一段  

 。ú捎米冃蛟O計,立體解讀文本,第一段并不需過多地講解,只是當學生通過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后,再讀第一段,實際上就是把學生零散的印象進行了歸納,但一切又盡在不言中。)

  2、法布爾的故事可多啦!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5、6段,可以默讀,可以小聲讀,也可以大聲讀,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句子,寫上批注,并多讀幾遍。

  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說說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據學生發言,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師相機指導:看看書上的插圖,想一想,法布爾趴在岸上,都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師(相機互動交流)我覺得這一句有些問題,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小小的甲蟲。”因為我覺得小甲蟲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ㄒ龑W生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相機指導讀好這一句。)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里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家了。

  法布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家人的訓斥并沒有削弱他對昆蟲的迷戀,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 (引入第一段)

  齊讀第一段話。

 。ㄔ趯Ψú紶枌ハx的癡迷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法布爾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并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著總起的作用)

  爸爸的訓斥削弱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嗎?

  自讀最后一段。

  大家預習時搜集了很多法布爾的有關資料,資料中有許多關于法布爾迷戀昆蟲的事例,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交流法布爾迷戀昆蟲的有關資料。

  師補充資料:法布爾受到國王接見時竟覺得國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蟲。

  法布爾研究昆蟲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指名讀、齊讀第一句話。

  (這部分語言比較簡潔概括,為學生自己創生語言提供了較大空間。教學中,通過資料的交流,使學生對“迷戀”這個詞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這種興趣,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蟲的內心世界。

  聽一段《昆蟲記》的錄音——花金龜的內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筆給人們呈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展現出了昆蟲世界的奇妙。

  師:(配樂)法布爾的一生,是為昆蟲的一生,他一生為蟲子寫出了十卷大部頭的書,這些寫蟲子的書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了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在讀書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轟動,這不能不被稱為奇跡中的奇跡。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結晶,是辛勤勞動的結果,是仔細觀察的收獲,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總結的果實啊!

  齊讀最后一段

 。ㄔ谝魳仿曋校處煶錆M詩意的小結、飽含深情的話語使學生沉浸在一種美好的情境中,這一環節,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學習情感體驗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華

  1、再讀課題,文章為什么要取這個題目?

  2、如果要你為法布爾設計一個雕像,你準備怎樣設計?

 。ń虒W首尾呼應,形成情感體驗的“磁場”,使學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出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 

  齊讀

  這是法布爾的精心獨白,相信對我們同學們也會有所啟迪。

 。ㄗ寣W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生發,去拓展,去創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學生受到法布爾細致觀察、嚴謹治學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4、作業 :讀法布爾的《昆蟲記》,辦一個主題展覽

  (在教學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學生學習課文的渠道,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運用語言,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15

  《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反思

  今天終于把組內的公開課上了,自己感覺進步還是挺大的。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1.備課室抓住了本篇課文的文眼。以法布爾對昆蟲濃厚的興趣為線,以“迷戀”一詞著手,然后讓學生找出證明法布爾對昆蟲迷戀的兩件事。在進行分別學習。

  2.在學習兩件事上,結合教參要求我在第一件事上花的時間要多些,特別是第一個句子,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三天”、“終于”理解法布爾對昆蟲的執著熱情。以后的句子我則逐步的放開,讓學生自己找,或是用那個比勾畫出你認為能證明法布爾對昆蟲迷戀的詞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3.以讀促學,以讀促悟。我在本課中主要以讀的形式展開。當然讀的形式是豐富的、潛移默化的。結合文本,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閱讀方式:(1)個別學生讀,在全體讀。(2)師生扮演角色讀。“學生對于閱讀熱愛的程度取決于教師在教室里朗讀的頻率和學生在學校持續默讀的頻率——這句話的另外一層含義是:衡量教師朗讀成果的,不是朗讀的篇數,而是教師的朗讀在怎樣的深度和廣度上激起了學生閱讀、朗讀的興趣。”段瑞萍的這句是我堅持只要是好的文章或是可以激發感情的課文,一定要跟學生進行示范閱讀或是共同表演讀。(4)學生表演讀。如爸爸訓斥法布爾的句子,學生通過自己體驗讀,到全班表演讀,課堂氣氛一下就輕松活躍起來,以后的教學,學生的思維到位。因為這種層層深入的讀,學生對主人翁的體會更到位,甚至有學生后來在說到對法布爾想說的話時,她說:“法布爾,我要學習你不放棄的精神。”這樣很個性的理解只有自己讀通了才能想得到說得出。

  4.親切的態度。“俯下身子,做孩子的朋友。”這是最近聽到的一句話,實際上我也在課堂上踐行著這句話。課堂上我一直沒面帶微笑,不驕不躁,盡管學生開始比較小心謹慎,但是只要多給時間,像師傅說的“等待十秒”,在老師的耐心引導下,氣氛漸漸地活躍起來了。當學生小組交流時我和他們討論在一起,和他們共同表演讀,一起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學生自然就輕松了,回答問題也是妙語連珠、絡繹不絕。

  當然,通過這堂課我也感受到了自己還存在很多有待改進之處。如:開始讓小組交流時,竟忘了給學生提“交流小提示”,以致學生交流的盲目,導致開始學生顯得陌生,不在狀態。其次,在設置最后一個環節時,沒有慎重結合班情審視過問題的難易程度,而導致在這個環節上學生出現了冷場的狀況。上完這節早就計劃好的課,原以為自己終于“解脫”了,但是現在反而更加沉重和不踏實,因為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失敗也好成功也罷,還是的感謝于這節公開課,正如竇桂梅老師所說:“公開課,是生命失戀的地方,并且循著這樣的路,你腳踏實地地走向了日常課堂的厚實,乃至成就了人生的厚重與精彩。”

  《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反思

  《裝滿昆蟲的衣袋》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通過描寫他對昆蟲的癡迷,表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教學這一課時,我從題目入手,抓住“著迷”,讓學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題入手,質疑問難。

  這篇課文題目新穎特別,涵義深刻,作為文章的“眼睛”,我認為可以以課題為突破口,啟發學生質疑問難。上課開始,我先板書課題,然后詢問學生:“讀了這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嗎?”并順手在課題上打了個“?”,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熱烈,有的問:“誰的衣袋裝滿了昆蟲?”“他的衣袋里為什么要裝滿昆蟲?”有的問:“裝滿了昆蟲是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裝的僅僅是昆蟲嗎?”還有的問:“課文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做題目?”學生思維的機器在一開課就積極運轉起來了,他們興趣盎然,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自覺探求問題的結果。

  二、扣住課題,理清脈絡。

  文章的層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樣,只有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才能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我讓學生通讀全文,邊朗讀邊找出文中提到“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語句。學生仔細讀書,很快畫出了這樣幾個句子:“他還揀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衣袋裝得鼓鼓囊囊的。”“背著大人把衣袋裝得鼓鼓的,躲起來偷偷地玩。”“后人為了紀念法布爾,在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兩個衣袋做得高高鼓起,好像里面塞滿了許許多多的昆蟲。”我引導學生認真思考,自由討論課文應該怎樣分段。由于學生對課文已有整體的把握,因此很快討論出了結果。有的學生說分三段,有的認為分四段,他們各持己見,理由充分,我沒有簡單地公布“統一”答案,更沒有否認一方,而是充分肯定學生愛思考、勤動腦,對于他們的不同觀點都予以贊同。我認為此時重要的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學生尋求答案的過程,他們積極動腦,勇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多么可貴的學習品質!也是學生身上缺少的、急需培養的好習慣。

  三、抓住“著迷”,逐段分析。

  文章的開始就提到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正因為著迷,才能夠潛心研究,才使法布爾最終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著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教學,才能有的放矢,線索分明。學習第三段時,我讓學生朗讀、討論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學生答案豐富多彩,他們不僅找到有關語句,還說出了合情合理的原因。大多數學生找到了“敏捷”、“高興極了”、“小寶貝”“放進蝸牛殼,包上樹葉,裝進衣袋”、“欣賞”、“鼓鼓囊囊”、 “甜滋滋”等詞語。有的同學更加細心認真、愛動腦筋,從父母對法布爾的責備中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如“只顧自己玩,揀這些沒用的玩意兒!”“老是捉小蟲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爾“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

  找到有關語句后,我針對這些重點句子指導朗讀,讀出法布爾對蟲子的喜愛之情,讀出父母責備的語氣,讀出法布爾不情愿地扔掉小蟲子的難過心情。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入情入境,讀得感情充沛,引人入勝。

  四、適當滲透,感悟寫法。

  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討論一下文中哪兒寫得好,為什么。我只略作點撥,并不明說文章的寫作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領悟、理解。

  比如第一節有幾句是典型環境的描寫,為下文作了鋪墊,也說明了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他周圍的環境。我故意說文章的第一節環境描寫太多余了,可以刪掉。學生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大家各抒己見,在激烈的爭辯中越辯越明,感悟到文章的環境描寫是非常重要的。

  再比如我引導學生朗讀父母責罵法布爾的話,啟發學生思考:“從責罵聲中你能看出什么?”有的學生說看出父母親很嚴厲,有的說父母親很愛兒子,有的則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從而使學生感悟到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的不同,間接描寫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總之,我認為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要靈活多變,要讓學生更自由、更生動、更主動、更活潑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更要注重啟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的提高素質,增強能力。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反思

  光澤實驗小學           曾新蓮

  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入迷的故事,通過兩個具體的故事表現法布爾從小對昆蟲入迷的程度。課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仡欉@節課的教學情況,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抓住重點詞語,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教學本課時我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抓住“三天前”“終于”“一動不動”“小心翼翼”“寶貝”等重點詞語,通過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形式,讓學生談體會、感情朗讀、造句……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新精神,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二、創造想象空間,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想象來源于生活實際,但由于時空限制,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隔遙遠,給學生學習造成了障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這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因此我在教學法布爾找紡織娘這件事時,引導學生想象法布爾當時是怎樣找的,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有的學生說,紡織娘的顏色與草叢的顏色差不多,要非常細心才能找到;有的學生說,草叢中有刺,法布爾有可能被割到;還有的學生說,法布爾可能會遇到蛇、毒蝎之類的東西,十分危險……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學過的詞語來形容法布爾的探索精神,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摒棄繁瑣分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過去我們的語文教學注重的是怎么教,至于教什么學什么都被忽略了。就像廚師做菜,過分強調菜的花樣,講究色、香、味、形。至于菜對人體的營養卻被忽略了。因此,學生盡管吃了許多精致的“食品”,卻仍然“營養不良”。因此我在執教這一課時,打破了以往語文教學舊模式,徹底摒棄了繁瑣的分析、空洞的說教,代之以引導學生多讀感悟,構建以讀為軸心,融讀、說、聽、思于一體的學生自主語文實踐的教學模式。

  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注重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如:激疑促讀、個別檢查讀、教師范讀、看圖讀文、創設情景讀、男女賽讀、同桌互讀、表演朗讀等,力求調動學生讀書興趣,使學生意識到自己釀的蜜最甜;力求作用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感素養的形成、人文精神的養成。正如新大綱提出的“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在這一課堂上,我通過運用恰當得體的朗讀方式,讓學生通過多讀來感悟,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了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

  四、運用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的評點、爭論,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口頭語言,而且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們分辨真假、判斷對錯的能力,學習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學生評價教師,學生評價學生,學生評價教材等方式。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如評價學生的朗讀:你覺得他讀得怎樣?聽了他的朗讀,你想挑戰嗎?評價教師朗讀:你認為老師讀得怎樣?你能幫幫老師嗎?評價教材:“小心翼翼”“強烈”等詞用得好?好在哪里?把評價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教學的“平等對話”,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反思這堂課,也有一些不如意之處,如:在學生爭著參與朗讀時,只顧著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利用恰當的時機進入下一個環節,以至后來傖促下課。因此,在今后的的教學過程中還需不斷地探索與總結,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地提高。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小學語文《化石吟》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并體味本詩的節奏感、韻律美。2、培養熱愛科學熱愛文學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課前預習】1、找出文中的生字詞,,給它們注音、解釋,并學會運用。...

  • 小學語文《華山的險》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借助批讀語,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文章框架,整體感知華山的險。2、運用賞析詞句的方法,抓關鍵詞句,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妙,進一步感受華山的險。3、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中,讀出自己的感受。...

  •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學習目標:1、了解寓言兩則的寓意。2、正確、流利地朗讀文言文,明白文言文的意思。教學重點:了解寓言兩則的寓意。教學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文言文,明白文言文的意思。...

  • 楊氏之子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通用2篇)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楊氏之子》一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戶九歲男孩機智聰慧地應對別人的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絕。...

  • 小學語文萬能教案模板(精選4篇)

    教學目標:1.學會寫本課的10個生字,理解本課的生詞,積累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3.品讀語言,體會其含義,感情劉伯承、鄧小平的軍事才能及軍事家的風范。學習文章表達順序上的特點。...

  • 小學語文《草船借箭》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在本課教學中,我盡可能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整節課以讀為本,初讀整體感知,細讀感情,熟讀背誦。在自讀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獨立閱讀、思考;自悟的過程,就是讓學生思考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語言文字情感過程。...

  • 小學語文優秀教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 實用的小學語文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會寫7個生字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偵察、欲出又止、躊躇不前、若無其事”等新詞。2.借助關鍵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3.細讀“救幼龜”語段,討論人們不同的態度,分析人們“救”與“不救”的原因,感受自然現象的復雜性,體...

  • 小學語文母雞的教學設計(精選2篇)

    【設計理念】葉圣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比~老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

  • 小學語文《an en in un ün》教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正確認讀后鼻韻母ang 、eng 、ing 、ong和整體認讀音節ying,讀準音,認清形。2.正確拼讀聲母和ang 、eng 、ing 、ong組成的音節,能夠準確的拼讀音節,正確的書寫音節。3.認識9個生字,正確朗讀兒歌《兩只羊》。...

  • 小學語文第十冊教案-晏子使楚(通用2篇)

    一、教學目標:1、訓練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2、了解晏子出使楚國,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挫敗楚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 關于小學語文教案合集(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聯系生活實際,感受各種花的美麗色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學重點:認、寫本課的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各種花的美麗色彩。...

  • 小學語文《松鼠》教案(通用17篇)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1、出示松鼠的圖片:同學們,你了解松鼠嗎?請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說一說。2、今天,我們學習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布封所寫的《松鼠》,讓我們看看,他給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 小學語文第三冊《識字》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知詞語的反義關系。3、在識字,朗讀的過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 小學語文《窮人》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操穴影院 | 欧美人成网 | av高清免费 | 青青草国产| 操草视频 | 欧美阿v高清资源不卡在线播放 | 国产国语对白影音先锋 | 国产粉嫩嫩00在线正在播放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 | 韩国精品在线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2019国产a全部视频 | 久久人人爽 | 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超碰 |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播放 | 91精品在线看 | 欧美大喷水吹潮视频十大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色在线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 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无码 | 伊人久久无码大香线蕉综合6 | 在线免费观看黄色 | 久久伊人av | 国产欧美视频高清va在线观看 | 操操操干干 | 亚洲va欧美va | 九一福利视频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清 | 免费看一级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 本色视频aaaaaa一级网站 | 在线成人欧美 | 国产情侣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一区美女视频 | 开心婷婷丁香五月综合中文日韩 | 丝袜美腿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