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她是我的朋友》教案(精選6篇)
《18.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篇1
一、談話導入
朋友(板書)你們有朋友嗎?你的朋友是誰?你和朋友是怎樣相處的?
(板書)“她是我的”。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她是誰?我是誰?我和她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二、自瀆課文
a、 帶著疑問讀課文
要求: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新詞讀音;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遍。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不理解的打上“?”。
3、解決疑問:她是誰?我是誰?我和她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b、 交流:1、詞語
抽血 獻血 血型 血管
竭力 捂住 擦拭 迫在眉睫
啜泣 嗚咽 哭泣 抽泣
2、解決疑問
她是誰?我是誰?我和她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三、品讀課文
a、 當時小姑娘的情況怎樣?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
1、“經過檢查小姑娘傷的最重……如果……就會休克或失血過多而死去。”
什么是休克?
最重 立刻 如果……就…… (看出情況的危急)
怎樣用朗讀來體現呢?
2、“她一定會死的……”一定(說明救她只有一條路輸血。)
3、能用一個詞概括當時危急的情況嗎?迫在眉睫,聯系上下文說說什么意思?
師小結:為救小姑娘輸血是救命的關鍵,刻不容緩。請你用朗讀來展示你的理解。
(朗讀“戰爭時期……獻血”)
b、 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誰愿意為生命垂危的小姑娘獻血?——阮恒
請你仔細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阮恒在獻血時的動作、神態的句子、詞語,并想想從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并把你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展示。
1、“一陣沉默之后,顫抖地舉起來,然后又放下。然后又舉起來。”
顫抖?為什么顫抖?而又為什么舉起?
舉起又為什么放下?放下又為什么舉起?
(從中可以看出阮恒激烈地思想斗爭死亡與救朋友之間掙扎,最后還是舉起手來,阮恒為救朋友無私奉獻的精神)
展示朗讀
2、“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
啜泣 是怎樣地哭泣?這里為什么顫抖?
①既然不是針扎疼那哭泣什么?
②為什么用手捂住臉?
③阮恒心里怎樣想?
展示朗讀
3、“但過了一會兒……嗚咽,并再次掩蓋……”
嗚咽是怎樣?跟上文有什么變化?說明什么?
展示朗讀
4、“……啜泣變成了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從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說明什么?
為什么咬拳頭?
竭力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竭力制止抽泣?
展示朗讀
(出示以上四句)讀了以上四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啜泣→嗚咽→持續不斷的哭泣→抽泣 說明什么?
(恐懼一步一步加深,他認為自己的血一滴一滴地流光,死亡已慢慢來臨。)
怎樣用朗讀來展示這恐懼一步一步加深?試一試
c、 讀到這里你想對阮恒說些什么?
二、升華
是呀,多善良多堅強多偉大的小男孩!我相信阮恒那為朋友犧牲自己的美好心靈所放射出的光芒已經照亮了我們每個人的心。是呀,有一種愛(出示小詩)齊讀
板書: 18、她是我的朋友
啜泣
失 獻 嗚咽
小姑娘 ---------→血←---------阮恒
←-輸------ 哭泣
抽泣
《18.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篇2
教學設計:
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究竟是怎樣的?它到底應有哪些其本的特征?它怎樣體現時代的明顯標記?“洋思”經驗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哪些有益的啟示?怎樣有效地實施主體教育、創新教育?這些都是我們所迫切探究的事。筆者在這方面也不斷進行了苦苦探索。現通過一篇完整課時的教案設計和它的賦諸實施,來試圖提出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遵循先學后教原則,給足學習時間,調動主體自主發展 學習課文前,重視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查,以如“你覺得課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等探究、詢問式的提問引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思考。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獨立思考,給足思考的時間,絕不走過場,搭“花架”。充分鼓勵學生該畫的在書上畫下來,該寫的在紙上寫下來,該說的自己要主動地說出來。
二、展現學習“心理歷程”,追求自主發展,著眼學生終身學習學習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學習主體的自我感悟、選擇、重建、組合、交融、評價、小結的歷程。在這一歷程中,學習者知識得到不斷地積累,能力有了不斷地增強,久而久之,才能夠形成綜合素質。教學過程 中,我突出: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我個性特點的學習方式,如讓學生使用自已喜歡的符號在書上作出標記,便體現了這一思想。通過集體的智慧,幫助小結、點出有關受益終身的學習方式。如在歸納主要內容時,相機點出運用了連段意的方法。讓學生熟練使用好工具書,這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也是一項必備的基本功,在教學中抓住“迫”一字字義的理解,培養了學生選擇字義的能力。
三、開展互助合作學習,激活參與熱情,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課堂教學過程 ,是若干個充滿生命和活力的個體共同協作、相互提升和影響的過程。充分發揮每一個體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體都主動參與,這是促使主體主動地最大可能地發展的有力保證,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教學主要通過個人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形式來展開,讓每一個體廣泛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大膽地交流不同觀點和看法,允許有爭論,允許有疑意。
四、調動多種感覺器官,活躍表象儲備,開發學生創造潛能教學中通過聽錄音、圈畫寫、動手查、看畫面、感情讀,相機說等多種有效途徑,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完全解放了學生的眼、耳、手、腦,同時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表象源。還學生一個可以自由馳騁的天地,讓學生的思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這里得到了實現。靈感的再現,思維火花的頻頻燃起,體現了生命的延續和創新。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概括主要內容。 3、講讀課文第一部分。
教學過程 :
一、揭題、審題
1、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課題中的“她”指的是誰?“我”又指的是誰?指點“恒”的讀音。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2、通過預習課文我們還知道課題“她就是我的朋友”這句話就是阮恒要救小姑娘的原因。3、示標。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出示預習要求:a、請一個同學來讀讀。b、從這篇課文的預習要求看,共講了三方面。[介紹了事情發生的背景;概括了主要內容;提出了預習的要求。理解“挽救”、“垂危”。]
2、這篇課文非常的感人,下面首先請同學們聽錄音,想想看:a、播音員阿姨是怎樣的讀的?你能像她那樣讀嗎?你能達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目的嗎?b、想想阮恒獻血的經過是哪幾個自然段寫的?畫出描寫他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的句子,用波浪線作標記。c、你覺得課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歡的記號標出。
3、交流:a、你覺得課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請讀一讀,再說說你覺得它為什么感人。b、課文中5--11自然段講的是阮恒獻血的經過。請你讀出描寫他獻血時神態、動作的語句。c、分別指名讀讀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d、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休克 輸血 迫在眉睫 阮恒 草墊 擦拭 抽泣 捂住 嗚咽 竭力 e、分小組讀課文。
4、這篇課文是寫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這篇課文分段。請在草稿紙上寫出來。
5、請運用連接段意的方法歸納主要內容。
6、朗讀課文。
三、講讀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課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輸血的?請用三角標出關鍵的詞語。并畫出有關的重點句。
2、出示:a、經過查看,他們確認這個小姑娘傷得最嚴重,如果不立刻搶救,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b、輸血迫在眉睫。醫生和護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c、一位女醫生告訴這幾個孤兒,如果他們不能補足這個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問是否有人愿意獻血。
3、交流:a、“迫”的部首是,再查幾畫,用用音序查字法應查音序,在字典中的解釋有:a 逼迫;b 急促;c 接近 “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應為。b、用“如果.......就.........說話。c、小姑娘的急需輸血的這種情況還可用哪些成語來形容呢?d、指導朗讀。
4、小結:a、結標。b、提示下節課的內容。阮恒正是在這樣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主動獻血的。他是怎樣獻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樣的品質?這正是我們下一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四、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講讀課文第二部分,抓住阮恒獻血時的神態、動作的描寫,來體會他當時的心情。2、講讀課文第三部分,了解阮恒獻血的原因,體會他的高尚的品質。3、對照課文插圖,想象說話。4、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閱讀了課文,能夠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下面老師就來檢查一下。a、出示生字詞。b、昨天我們又學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這部分講了什么?2、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輸血迫在眉捷,這時阮恒舉起了顫抖的小手,阮恒是怎樣獻血的呢?他為什么要主動獻血給那個小姑娘?這就是這一節課學習的重點。〔借機點出教學目標 〕
二、講讀課文第二部分:
1、默讀課文,思考:a、一陣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樣舉起小手的?請劃出有關的動詞。想想通過這些詞說明了什么?b、課文從哪一小節開始真正寫阮恒獻血的?他開時表現怎樣?劃出有關的語句。c、獻血時,阮恒為什么不停地哭?請找出這樣的句子,用三角劃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詞。
2、以四人一小組進行交流。
3、全班交流:a、出示: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b、出示: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c、出示: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抓住情感的變化來體會人物緊張、痛苦的復雜內心。〕
4、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出層次。
5、對照插圖,復述內容。
6、小結。這一段真切地寫了阮恒輸血時的動作、神情以及小作者的感情變化。
三、講讀課文第三部分:
1、阮恒為什么哭得很傷心?他為什么要獻血給那個小姑娘?自由讀課文第三部分。2、交流。3、你從這里能看出阮恒是個怎樣的孩子嗎?注意聯系上下文思考問題。
四、結標、質疑:
五、對照插圖,想象說話。要求:認真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畫上各個人物的動作、神態以及他們的心情怎樣。〔可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重點說。〕
六、作業 : 1、摘抄表示“哭”的詞。---------、 ------------、 ----------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試圖 竭力 安慰 持續不斷 3、填空。 他眼睛著,用牙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抽泣。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阮恒的心情[ ]。
教后記:
通過這兩節課的教學,我最深的感觸有三點:一是,較好地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自主發展的主體教育的思想,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培養。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成為學習的主人,尋思、討論、爭辯,圈畫、說寫、聽讀、查選,加上足夠時間的保證,民主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自由、廣闊的空間中得到充分的發展。二是,通過聽課文錄音,體現人物感情變化的有層次性的朗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假想,對照圖畫有針對性地選擇人物想象說話等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情緒被調動,心靈受到觸動,被人物美好品質深深感動。三是,學生靈感的被激發,創新欲望的被喚起,首先要依賴于占有大量的表象,這是創新的基礎。其次要多給予鼓勵,多提供機會,多誘導,多用童心看孩子。
《18.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篇3
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朗讀課文,理解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2、抓住描寫阮恒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3、在朗讀與交流中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誼。
教學重點:抓住描寫阮恒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教學難點:讓學生從人物的表情與動作中感受到內心的猶豫、害怕與掙扎,從而感悟他對友誼的執著與忘我。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幾句關于友誼的名言。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感受友誼
1、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對于朋友間的友誼,大家有著自己不同的見解,今天老師將帶你們走近世界名人,去傾聽他們對友誼看法。
2、出示名人名言,指名學生讀
3、說說這些名人名言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 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些名人的心聲,感受這動人的語言。
學生齊讀名言。
二、談話導入,讀懂課題
1、 師:在人們的心中,朋友就像太陽,帶來幸福;朋友就像生命,不可或缺;擁有好朋友,就是擁有了世間最美好的東西。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那戰火紛飛的年代,認識一位年紀與你們相仿的男孩,看看他是怎樣看待友誼,如何對待朋友的?
2、出示課題,指名讀題。——指名評價,他讀得怎么樣?——再指名讀,突出“朋友”一詞——齊讀
3、課題質疑,(預設題目中的她是誰? “我”是誰?發生了什么事?)
請大家打開書本讀一讀,想一想。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了解文章大意并適時板書。
師板書: 小姑娘←獻血←阮恒
四、研讀句子,體會內心
1、在獻血前后,阮恒的心情究竟是怎樣的呢?(害怕而又堅決,是一種復雜的矛盾心理)
2、讀課文,找出描寫阮恒表情動作的句子。
哪些句子描寫阮恒很堅決?請用“△”做標記。
哪些句子描寫阮恒很害怕?請用“⊙”做標記。
3、著重通過以下幾個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從描寫小男孩神態、動作的關鍵詞中去揣摩他的內心,進而體會小男孩精神的可貴。
4、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展示課件。
(一)哪些句子表現了阮恒給小女孩獻血很堅決?
1、出示句子1
a.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墊上。
b.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
哪些同學讀懂了這兩句話?此時阮恒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2、指導用比較堅定的語氣,讀好句1和句2這兩句話,以讀促解。(個人讀、全班齊讀)
(二)哪些句子寫出了阮恒害怕而又堅決的矛盾心情呢?
1、出示句子3
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1)哪些詞反映了當時阮恒的心理?通過這些詞你讀懂了什么?
引導學生一邊讀句子一邊模仿阮恒的動作,想象阮恒的內心。(阮恒舉手時為什么“顫抖”?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舉起來”?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2)讓學生在讀句和動作的模仿中體會到:阮恒心里很害怕,舉手時才會發抖,才會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沒有馬上獻血,小女孩就會死去,所以又把手舉起來。
2、指導學生在朗讀中再次體會阮恒的心情。
3、還有哪些句子表現出阮恒鮮血時心情的句子?(相機出示句子)
a.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臉。
b.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c.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①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來體會阮恒既怕又不想被別人知道的矛盾心理。
②這時課文是怎么描寫小男孩哭的?
③引導梳理并比較詞語:
啜泣:斷斷續續地哭
嗚咽:低聲哭泣
4、阮恒在獻血的過程中,從啜泣一下,到又開始嗚咽,再演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說明了什么?(說明阮恒哭得越來越厲害,感覺死亡離自己越來越近,
5、指導學生隨著老師的手勢演讀句子3-6,讀出男孩越來越害怕的心里,在讀中深化理解和感悟。
(三)最后男孩是怎么知道自己會沒事的?這時的男孩是什么樣的表現?
1、出示句子7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剛才什么事也沒有發生一樣。
(1)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醫生是怎么安慰阮恒的,讓阮恒一下子就停止了哭泣?他會對阮恒說些什么?
(2)這時阮恒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呢?
2、指導朗讀。
四、小練筆
同學們,課文通過精彩的任務動作及表情描寫,就讓讀者猜到阮恒鮮血時的心理活動,我們寫人物的人物的時候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通過描寫一個人動作表情從而反映出人物的心情。
今天我們這堂客很特別,大家的爸爸媽媽都來到課室里與大家一起上課,我們現在就回頭看看自己的爸爸媽媽,觀察他們的動作表情,通過這個句式試寫下他們的心情吧。
出示句式:
我回頭看了看爸爸(媽媽) ,他(她)一定是在想 。
① 學生觀察寫話,提示可以觀察幾個表情、動作描寫。
② 四人小組里交流,評出最佳的作品。
③ 展臺展示其中優秀的作品。
五、根據換題目思考,體會中心思想
大家覺得根據課文意思,還能給課文起什么題目?(預設會出現:獻血、勇敢的阮恒、一個勇敢的男孩等),再問為什么作者最后還是用“她是我的朋友”為題目呢?(提示:圍繞“朋友”)
通過換題思考,引導學生更深刻阮恒的品格,“她是我的朋友”就是阮恒鮮血前最真實、樸實的想法。總結雖然阮恒誤認為給別人鮮血自己就要死掉,但他還是選擇了鮮血,可見“朋友”在阮恒心目中多么重要。也從中可以感受到阮恒在幫助朋友時那種無私的精神。
《18.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篇4
她是我的朋友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阮恒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體會人物內心的活動。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朋友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誼觀。
教學重點 體會阮恒內心的活動
教學難點 感受朋友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誼觀。
教具準備 搜集朋友的格言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提綱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自由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第一課時
一、 格言導入
出示:士為知已者死。
為朋友而死不難,難在找一個值得為之而死的朋友。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一位勇敢的小朋友----阮恒
二、自主讀書,整體感知
1、通過學生的自主預習,向學生提問“她”是誰?“我”是誰?。(板書:小女孩 阮恒)
2、出示閱讀提示:
a)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b) 邊讀邊想想,主要出現了幾個人物,這些人身上分別發生了什么事情。
3、檢查生字詞
詞語: 啜泣 嗚咽 哭泣 抽泣 顫抖 擦拭 掩蓋 輕柔是否 迫在眉睫 拳頭 竭力 休克
4、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哪幾個人物?并簡單說說每個人物各發生了什么事請?(板書:醫生 需要輸血 愿意獻血 不停夸獎)
三、學習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課文第1-4自然段,找找當時情況迫在眉睫的原因并讓學生試著讀一讀當時的情況危急,體會當時迫在眉睫的狀況。
a) 經過查看,他們確定這個小姑娘傷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搶救,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
b) 醫生和護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2、讓學生在指導當時情況的危急條件下,讓學生試著用文中的情況假設著說說“如果……就……”,如:如果醫生有小女孩的血型,她就能生存下去了。
3、訓練學生說話,讓學生談一談“假如你是當時的小女孩,你心里會怎么想?”
(引導學生說說對生存的渴望與生命的期待)
四、生字書寫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第19課,請齊讀課題。
二、情感激勵,引導自學。
同學們,小姑娘的生命危在旦夕,輸血迫在眉睫,在這緊要關頭,阮恒主動獻血,那么他是怎樣獻血的呢?讓我們一起來關注阮恒獻血的全過程。
選擇你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5-11自然段,用你喜歡的簡單符號標出描寫阮恒表情、動詞的句子,反復品讀最打動你的句子,抓住關鍵詞仔細地體會,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三、朗讀感悟,匯報交流。
1、(一陣沉默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2、生抓住重點詞,自由談感受。
這只小手帶著對疼痛的害怕,帶著猶豫舉起來的。你對“顫抖”這個詞的感覺很到位。
你想象一下,這一次他是怎么舉起來的?堅定、勇敢
誰在沉默?一片沉默,但卻有一只小手顫抖而堅決地舉了起來,多令人感動的場面啊!我們一起讀這句話 。
四、學習課文5-11自然段,感受阮恒的勇敢。
同學們,你們看,從舉手到躺到草墊上,到針扎進血管,到輸血,阮恒一直表現得非常勇敢。過了一會兒,他忽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了臉。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1、請你輕聲讀這三句話,你發現了什么?
這三次哭有什么變化?請找出有關的句子,用△畫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詞。比較理解:啜泣、嗚咽、哭泣,從這幾個詞可以看出什么?
2、指名有感情的朗讀讀。
3、齊讀。
出示: 事后,醫生對周圍的人說:“他是以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準會讓他把所有的血都給那個小姑娘,好讓她活下來。
(1)﹑指名朗讀。
(2)、請生談體會。
(3)、再回到課文中去讀讀那些曾經打動你的句子。
過了一會兒,他忽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了臉。
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思考:為什么阮恒以為獻血會死還要繼續這樣做呢?是一種怎樣巨大的力量使他如此勇敢呢?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課文結尾二,師深情朗讀)
“但是他為什么愿意這樣做呢?”有人問。醫生轉身向那個小男陔提出同樣的問題。小男孩回答說:“她是我的朋友。”
5、結合課文內容回答:
簡簡單單的一句—她是我的朋友。
因為她是我的朋友,所以我——
因為她是我的朋友,所以我——
五、小結。
為了朋友,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棄,像阮恒這樣的朋友值得一生珍藏!
六、課后拓展。新課 標第一 網
此時,想對你的朋友說幾句心里話嗎?想給朋友幾句贈言嗎?
板
書
設
計 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 真正的朋友 小姑娘
(勇敢、舍棄生命)
《18.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篇5
一、課前與學生交流“朋友”(板書)這個話題,只與學生泛泛而談,為下面的課文的學習奠定一個情感基調。(不作任何的提升和總結)
在學生交流完之后,師:看來大家對朋友都有著各自的理解和感受,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就是有關朋友的故事。以此切入文本。
二、板書:她是我的朋友
師:請大家打開課文,認真地讀讀,想一想文章中講了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誰為誰做了一件什么事?
1、生自由朗讀,師巡視學生的朗讀情況,適時地點撥指導。
2、學生交流(目標:概括事情;提練:迫在眉睫)
一個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在這迫在眉睫之時,阮恒為她輸血,挽救了小姑娘。
操作:以老師中肯地評價引導學生將事情說簡單(能夠大概的說出,并點到迫在眉睫即可)
三、引:剛才有同學說情況危急----迫在眉睫。板書后
1、通過剛才的朗讀,老師相信大家對迫在眉睫一定有所感受了。
2、請仔細地讀讀3、4兩小節,哪些句子也讓你感受到那種危急的氣氛。把它畫下來,反復地讀讀,待會我們用朗讀來表現。
(學生交流時,如先說到第二句,放著別動,還有嗎?引一下)
▲經過查看,他們確認這個小姑娘傷得最嚴重,如果不立刻搶救,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
點評:(如讀得不到位)眼看著你的朋友情況如此危急,你還能如此平靜,如此無動于衷嗎?請你再讀讀。
(讀得到位)1、是啊,“如果不立刻搶救,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時間多緊急(誰再來讀)
2、看來你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情況的危急。@領: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過渡到下面一句:是啊,情況如此危急,醫生告訴我們如果……
▲醫生告訴這幾個孤兒,如果他們不能補足這個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
四、引:小姑娘在生死邊緣上徘徊著,扎掙著。就在這迫在眉睫之時,阮恒舉起了手,愿意為她輸血。在下面在輸血的過程中,阮恒一直很少說話,作者描寫更多的是他的表情和動作。
1、請大家快速地瀏覽5―10段,找出描寫小阮恒的神情和動作的句子,畫下來。
學生交流句子的同時,糾正語音上的錯誤,集體的(屏幕出示)
▲過了一會兒,一只小手緩慢而顫抖舉了起來,但忽然又放下了,然后又一次舉起來。
▲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手捂住了臉。
▲阮恒搖搖頭,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2、幾句話中有些詞語是我們不常見的,認真讀讀把它讀正確。(看情況確定這個環節)
3、師引:同學們,這就是阮恒輸血過程中,一系列的神情與動作,讓我們回到課文,讀讀5---10段,透過他每一次神情的變化,來猜測一下他當時在想什么?把它寫在句子旁邊。
老師從容地參與其中與之交流點撥。(放時間展開)
▲過了一會兒,一只小手緩慢而顫抖地舉了起來,但忽然又放下了,然后又一次舉起來。
引:讓我們先來讀懂他的第一次舉動,好嗎? (學生自由交流)
從他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整體去感受)
引:讓我們一起來看--小手緩慢而顫抖地舉了起來,此時他在想什么?
但忽然又放下了,這時他又在想什么?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最終他作出了什么樣的抉擇?
引:同學們你們看,他舉起的是一只手,但舉起的僅僅是一只手嗎?(停頓)他舉起的分明是別人的生命,卻因此要放棄自己的生命。這樣的抉擇對于年少的阮恒來說實在太沉重,太艱難了,能不猶豫,能不徘徊嗎?當你體會到這些再讀讀這句話。(學生練讀-----指名讀)
隨機的點評:
1、我感覺到你在猶豫,你在抉擇!
2、你在生與死之間艱難地抉擇,但最終還是舉起了手。
3、(最后一個入情入境的)拍拍他的肩膀示意坐下,深沉地:同學們,什么是朋友?這就是朋友!!
引發“她是我的朋友”齊讀時
師:其實,阮恒和我們一樣,他會不懂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嗎?然而當他又一次舉起手時,腦海里定格的是哪句話?
師:他難道不明白當他舉起別人生命時,就意味著要舍棄自己的生命。這時在他內心里在大聲地喊……
師:同學們,可即便如此最終他還是堅強地舉起了手,此時此刻他心中唯一的想法是什么?
引:是啊,她是我的朋友,就是這六個字,就是這樣的信念激勵著他,支撐著他,“于是,過了一會兒,一只小手………(齊讀)”
▲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手捂住了臉。
▲阮恒搖搖頭,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師:下面的幾句話也是有關阮恒神情和動作的,請你仔細讀一讀有什么相同之處。
(學生說到哭,找。說到抑制,先放著。說別的導)
1、讓我們先找到描寫“哭”的詞語: 啜泣 嗚咽 哭泣(板書豎的)
2、來辨析三個詞語不同的地方。(感悟:痛苦越來越深)
3、到底是什么事令他如此痛苦呢?(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文字的更深處)
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隨機點評
小結:阮恒想到自己輸完血,生命就要結束,想到再也看不到明媚的陽光了,再也看不到昔日的花草,看不到曾朝夕相處的朋友,所以他痛苦,而且越來越傷心。
師:我們來看看阮恒哭泣背后的舉動。
1、請大家試著把它找出來: 捂住臉 掩蓋痛苦 竭力制止(板書豎的)
2、一個詞一個詞入情入境地讀下來,你感覺到了什么?(抑制自己的情感越來強烈)
3、引: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持著他強烈地克制對死亡的恐懼呢?
師:多么難能可貴的一份真誠啊!為了朋友,他寧愿舍棄自己那么年少的生命,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5—10段,回想一下阮恒的那份痛苦的煎熬,偉大的抉擇。
老師來讀其它句子,你們讀好這四句。(練讀后師生接讀)
五、回歸朋友,賦予它新的意義。
師: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我想你們對朋友這個詞的內涵一定有了更新的認識,拿起你的筆寫下來。
(把你對朋友最直接的感受寫下來)學生自由書寫,教師巡視-----交流
交流時的隨機點評:
小結:雖然是幾句平凡的語言,道出的卻是朋友的真諦。
《18.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輸、睫、否”等8個生字,會寫“炸、醫、輸”等13個字,正確讀寫“醫院、護士、消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神態、動作變化中體會人物內心,感受阮恒身上所體現出的真誠的友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課前準備
1.文字投影片和課文插圖。
2.學生課前了解關于抽血輸血的知識。
教學設計
A 案
第 一 課 時
導入 課題,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看了課題,你們有什么疑問嗎?(學生可能問“她”和“我”分別指誰,這對朋友間發生了什么事等),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
2.下面就讓我們自己輕聲朗讀課文,解決這些問題。(了解到課文記敘了戰爭時期,一個叫阮恒的小男孩為了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而勇敢獻血的故事)
3.出示生字卡片,指導讀準字音。“輸”shū,不要讀sū;“恒”,讀héng,不讀hén;“拭”讀shì,不讀sì。
研讀獻血過程,體悟美好心靈
1.小組認真研讀第5~11自然段。
a.個人默讀,畫出描寫阮恒動作和神態的句子,反復讀一讀、想一想阮恒當時心里在想什么。
b.組長組織大家按下面的順序進行討論。
獻血過程
阮恒表現
心理活動
獻血前
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他想:
他想:
獻血中
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
他想:
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
他想:
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他想:
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
他想:
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他想: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剛才什么事也沒有發生一樣。
他想:
c.組內練習有感情朗讀這一部分內容。
2.全班交流。
a.出示文字投影片,各組代表匯報小組學習成果,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補充,或有不同意見可展開爭論。
“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阮恒沉默時是在思考,在猶豫;“顫抖”“放下去”是因為對獻血、對死亡很害怕;“又舉起來”是雖然害怕,但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仍堅持要獻血。
“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阮恒在獻血時因特別害怕而緊張,但他強忍著不表現出來。
“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阮恒在獻血過程中忍不住害怕,怕自己會死去;但為了不影響獻血,又竭力掩飾自己的害怕與痛苦。
“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阮恒一想到自己會死,他又害怕痛苦得哭了起來,但為挽救朋友的生命,他仍竭力掩飾。
“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了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隨著抽血的進行,阮恒想自己的血一定快抽盡了,自己也快要死了,他的害怕和痛苦越來越無法掩飾,但為了好朋友,他仍在拼命掩飾。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剛才什么事也沒有發生一樣。”──當男孩知道獻血沒有生命危險,他非常坦然、平靜,還可能為自己剛才的表現感到有點不好意思。
b.通過小組間有感情朗讀競賽,來體會阮恒的心理變化。
各小組自己設計朗讀形式(如分角色朗讀、齊讀、表演讀等),參加比賽。
識寫生字
“眉”不要少寫一豎;“墊”不要少寫一點;“酒”不要少寫一橫;“柔”不要少寫一點。
第 二 課 時
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隨文練筆
1.(出示插圖)醫生用輕柔的聲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讓我們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醫生會說些什么?同桌間互相說一說,再寫下來。
2.找學生讀一讀。
深入體會人物情感
1.在上節課我們各小組共同學習阮恒在獻血時的心理活動時,老師發現有的小組在議論阮恒一點兒也不勇敢。哪些同學也有這樣的感覺?那么,阮恒到底勇敢還是不勇敢呢?我們一會兒要組織一次辯論。
2.再認真讀一遍全文,為自己的觀點找一找依據,在文中標上序號。
3.組織辯論,深入體會阮恒為朋友所做的無私奉獻。
(如,正方──勇敢;反方──不勇敢)
正方:我方認為阮恒是勇敢的。在女醫生告訴這幾個孤兒,如果他們不能補足這位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問是否有人獻血時,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最后只有阮恒一個人舉起了手。他多勇敢呀!
教師插入:是呀,課文說小姑娘如果不立刻搶救,就會因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情況多么緊急,文中有個詞語是“迫在眉睫”。
反方:但是阮恒在舉手時,表現得一點兒也不勇敢,是“顫抖”著,還放下去又舉起來;在獻血過程中一直在哭。
教師插入:課文中寫阮恒哭用了幾個不同的詞呢,反方快來找一找都是什么?(啜泣、低聲哭泣、抽泣)是啊,阮恒哭得越來越厲害,真是有點兒不勇敢。
正方:對方別忘了,阮恒之所以哭,是因為他以為把血全獻給了朋友自己就會死去。他是害怕這個才哭的,并且他一直竭力掩飾,當醫生安慰他后,他立刻就不哭了。
反方: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作者如果寫他始終沒哭,不是更能表現他對朋友的無私奉獻嗎?
正方:請注意,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再設身處地為阮恒想一想,他還是一個孩子,當以為自己就要死了時,怎么會不感到恐懼與痛苦呢?任何人面對死亡時,都會感到害怕的。而阮恒在感到害怕的同時,一直在努力克制,他為了朋友,已做好了獻出生命的準備,這難道不是真正的勇敢嗎?
有感情朗讀全文
在同學們的辯論中, 我們認識到阮恒不僅勇敢, 而且為了友誼情愿奉獻自己寶貴的生命。讓我們再一次朗讀這個真實而令人感動的故事。
了解綜合性學習情況
1.交流本班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情況。
2.教師小結。
剛才我們了解到很多同學在課外活動中對父母之愛的了解與理解,非常令人感動,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更多的方式來感受這份親情,比如寫日記,為照片寫說明,閱讀爸爸媽媽為你做的《成長記錄》,并準備向父母匯報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B 案
第 一 課 時
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學生自由談)在戰爭時期,一個孤兒院里的孤兒,為了搶救受了重傷的好朋友,是怎樣做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她是我的朋友》。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想想課題與文章有什么聯系。
2.看了課題想知道些什么?帶著問題讀書。估計學生會問:題目中的“她”是誰?“我”又是誰?為什么說“她是我的朋友?”等。
引導學生抓住“迫在眉睫”這個詞語,知道“她”是一個身受重傷、生命垂危、急需輸血的小女孩;“我”是愿意把自己的鮮血獻給小女孩的阮恒。
3.自學生字詞。讓學生當小老師,組織學習生字。
4.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運用方法,理解內容
1.教師引導:課文的預習部分給我們提示了學習本課的方法。現在我們就按照預習要求開始自學。同學們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畫出描寫小男孩獻血時神態、動作的句子,還可以把你不懂的內容畫出來,準備和大家一起討論。
2.分小組進行討論。
3.交流匯報。
a.獻血前,“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讓學生從中圈出表示動作的詞,提出問題同大家討論。如:沉默之后,阮恒為什么顫抖地舉起小手?阮恒舉起手為什么又放下,然后又舉起來?兩次“舉”起手,有什么不同?
b.獻血時,“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學生反復讀以上句子,教師可進行如下板書:
啜泣 捂住 搖頭 嗚咽
掩蓋 又搖頭 哭泣 制止
根據板書,引導學生提問、討論交流。估計學生會問:阮恒為什么輸血時,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臉?他搖頭表示不疼,既然不疼,那為什么要啜泣呢?又搖頭也表示不疼,而且抽血是不會疼的,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蓋自己的痛苦?他為什么這樣痛苦?阮恒由“啜泣”到“嗚咽”,又由“嗚咽”而“低聲哭泣”,表明他越來越痛苦,可他又為什么想竭力“制止抽泣”?
4.出示課文插圖的投影片,請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且聯系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阮恒內心的痛苦。
總結學法
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提出的問題,反思自己是怎么提問的,幫助學生概括提問的方法。
1.抓住反常現象及矛盾之處提問。
2.抓住關鍵語句,聯系上下文提問。
3.由人物的神態、動作去推測人物的內心提問。
4.聯系生活實際或有關知識提問。
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 二 課 時
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阮恒感情變化的層次,體會他當時心情的變化。
發揮想象,合作釋疑
1.我們學習到這里,同學們有沒有什么問題?(阮恒為什么會哭呢?阮恒輸血時為什么那么痛苦?阮恒是不是后悔為小姑娘輸血呢?阮恒當時在想什么呢)
2.請同學們自由讀下面幾句話,結合下文,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下面的幾句話,想象一下阮恒當時可能在想什么?(出示文字投影)
在( )里寫上阮恒當時的想法,愿寫幾句就寫幾句,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a.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此時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此時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b.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此時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c.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此時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d.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此時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e.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此時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
3.各小組派同學匯報本小組的想法。
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地探究阮恒的內心世界,體會阮恒雖然誤以為獻了血自己就會死去,但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堅持獻血的可貴品質。
角色扮演,深入理解
1.醫生到底跟阮恒說了什么,使他有了這么大的變化?請同學們結合當時的情景,想象一下醫生說的話,然后同桌合作,將它改編成一段醫生和阮恒的對話,并表演出來,看誰說得好,想象得合理,再選幾組同學在班上表演。
2.表演完了,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想問阮恒嗎?(引導出示問題:小男孩能夠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他們同在孤兒院里生活,平時一定互相關心和愛護,就成了朋友,所以在小姑娘生命垂危的關鍵時刻,阮恒決定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救他的朋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反復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句話,讀出表達的感情。
總結,擴展
同學們,這篇課文我們學完了,然而阮恒舍己救人的高貴品質,相信一定會深深地印在同學們的心中,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大家都能夠互相幫助。
1.這個故事可以什么為題?課文為什么用阮恒的話作為題目?你從阮恒的這句話想到了什么?
2.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談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在困難時能夠互相幫助、互相關心)
3.請同學們選擇一件你和朋友之間發生的感人的事情,講給同學們聽。
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朗讀課文。
2.你想對阮恒說些什么?請把要說的話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