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身妙計(精選2篇)
脫身妙計 篇1
31脫身妙計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印度鳥的脫身妙計。
重點難點:
體會印度鳥的脫身妙計。
體會印度鳥的智慧。
課時劃分:
兩課時
31脫身妙計第一課時
一、想題,質疑導入 。
1、教師開門見山,板書課題。
2、啟發對課題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
3、學生自由回答。
4、教師小結,梳理。
二、初讀課文,學習文中生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碰到生字讀一讀記一記。
2、分段開火車讀課文。
3、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4、認讀文中三個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5、學生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條理。
1、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根據提示:把課文分為兩個部分。
印度鳥讓商人帶口信給同類。
印度鳥裝死脫身。
3、指名反饋分段,集體評議。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了解商人為印度鳥帶口信。
1、學生默讀課文1到6自然段。
2、說說:你從這幾段課文中讀懂了什么?
3、學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1到6自然段。
4、引導理解、體會:
當商人拒絕放走印度鳥時,印度鳥低頭想了想,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嗎?印度鳥讓商人幫它帶口信給誰?口信的內容是什么?當商人找到 籠中
鳥的同類傳了口信之后,發生了什么事?
2、指名逐題反饋、交流、評議。
3、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第一部分。
一、練習句式,設疑導讀。
1、從這部分課文中畫出一句反問句。
2、學生練習有感情地讀句子。
3、練習:將這句反問句改寫為陳述句。
4、設置導讀:印度鳥為什么叫商人帶口信給同伴?它的同伴聽到印度鳥被關在籠子里,真的會傷心地死去嗎?請大家認真地繼續往下讀課文
。
31脫身妙計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
1、開火車抽讀生字卡片,并擴詞。
2、說說:印度鳥讓商人帶口信給親朋好友,結果呢?
3、齊讀課文1到6自然段。
4、導入 :印度鳥的同類真得像人類一樣這么重感情嗎?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了解印度鳥的脫身妙計。
1、出示導讀提綱,引導自讀感悟。
當印度鳥聽說同類難過摔死時,是怎么表現的?看到印度鳥一頭栽倒在籠子里,商人又吃驚又心疼,商人吃驚什么?心疼什么?想一想:印度
鳥是用什么妙計脫身的?
2、同桌合作,讀文討論。
3、指名反饋,交流,評議。
印度鳥聽說同類摔死后,疑是自己的媽媽摔死,也一頭栽倒在籠子里,再也不動彈了。
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七自然段。
商人因為印度鳥的脫身妙計與同類間的深重感情而吃驚,商人因為印度鳥的傷心死去而心疼。
學生有感情地讀第8自然段。
印度鳥的脫身妙計:印度鳥通過商人還口信,與同類取得配合,再以裝死來騙取商人的同情與信任,最后離開鳥籠獲得自由。
學生默讀課文第9自然段。
討論:印度鳥為什么叫商人為它帶口信?印度鳥的那你同類真的死了呢?印度鳥炒什么嘲笑商人?
學生思考、描述印度鳥脫身妙計。
三、總結全文,拓展體會。
1、學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全文。
2、談話感悟:你喜歡印度鳥嗎?為什么?
3、拓展教育: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么啟示?
4、總結。
板書:
32 脫身妙計
商人帶口信,同類裝死
印度鳥裝死,商人放飛
脫身妙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字,會寫6個字,積累詞語。
2.學會默讀課文,并能邊讀邊思考,明白印度鳥用什么計謀脫身,重返藍天。從而感悟:遇到困難時,只要肯開動腦筋,用智慧就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3.分角色朗讀全文。
教學重點、難點:
明白印度鳥使用的脫身妙計。
教學準備:
小黑板、字卡、掛圖。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說《三國》,論計謀。
我們都看過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諸葛亮知天文曉地理,熟讀兵書,足智多謀。你們知道他的哪些計謀呢?(空城計、離間計、調虎離山計、苦肉計……)
二、引入課題,審題。
1.都說人是最聰明的,可是有一種名叫印度鳥的動物竟然也會使用計謀,也會使用脫身妙計。(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審清題意。(構思非常新穎獨特,能擺脫束縛得到自由的好計策。脫身,抽身,擺脫束縛。)
三、初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順,看看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默讀課文(不動嘴唇,不出聲,不指讀,讀懂),思考:印度鳥是用什么妙計脫身的?
3.反復朗讀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和句子,交流有難度的生字詞。標記存在疑問的地方。
四、檢查反饋。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故事講了一個印度鳥的同伴,為了幫助印度鳥重新飛向藍天,急中生智,想出了一條脫身妙計:印度鳥裝作傷心而死麻痹商人,最終重獲自由。
2.你知道印度鳥是用什么計謀脫身的?(印度鳥請商人給它的朋友帶口信,說自己失去了自由,很苦。商人帶到口信后,它的同伴裝作傷心而死。當商人回到家鄉把這件事告訴印度鳥后,聰明的印度鳥也裝死栽倒在籠子里,騙過了商人,重獲自由。)師小結:用兩個字概括印度鳥所使用的脫身妙計——詐死(裝死)。
3.出示小黑板認讀:類、愣。(通過口頭組詞加深理解和記憶。)
4.出示字卡學習6個會寫字。重點指導:
臨:左邊不要寫成“忄”。
類:上下結構,上面的米字最后一筆是點。
五、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交流自己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六、課后作業。
朗讀課文。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引入新授。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印度鳥使用的是詐死這條妙計麻痹商人,從而脫身獲得自由。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31課《脫身妙計》,看看這條計謀妙在何處?(用著重號標記“妙”字。)
二、精讀課文,體會計謀之“妙”。
(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帶什么對我并不重要,我只希望你現在把我放走。”印度鳥說。“那可不行!你是我花錢買來的,我怎么能放你走?”——直接提出獲得自由的要求遭到拒絕。注意讀出不容商量的口吻。
2.“那——”印度鳥低頭想了想說,“請你給我的親朋好友帶個口信吧,就說我被關在籠子里,沒有自由,很苦很苦。”——可憐巴巴地提出非常簡單的要求,讓商人滿口應承。實際是印度鳥在向同類求救。讓同類幫助想方法。注意讀出傷心、可憐、無可奈何的語氣。
3.朗讀并比較。
一只鳥從樹上掉下來,商人沒想到鳥兒也這么重感情。
一只鳥兒聽了以后,噗的一聲從樹上掉了下來,一動也不動了。商人一愣,想不到鳥兒也像人一樣,這么重感情啊!
(下面一句的描寫細致具體,尤其是加上“噗”這個象聲詞,以及“一動不動”這個詞語,寫出了小鳥難過而死的情景,顯得真實感人。商人看到這個情景一愣:他沒有想到會是這種結果,所以被鳥兒之間的感情感動了。)
4.“你說什么?那個摔死的可能是我的媽媽。”印度鳥說完,也一頭栽倒在籠子里,再也不動彈了。(讀“也”“再”語氣要稍重。)——印度鳥運用母子情深進一步麻痹商人,并且聰明地用上了同伴教授的方法:栽倒,不動彈。最后商人打開籠子,鳥兒飛走。
(二)綜合體會計謀的“妙”處所在。(借用親情、配合默契、詐死逼真、機智靈敏,讓商人充當計謀的傳遞人從而容易被麻痹等。)
(三)討論:你喜歡印度鳥嗎?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三、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體會印度鳥獲得自由的心情。
2.想象印度鳥飛向藍天后的生活。
3.談談讀完這個故事后的感想。(可引導學生從環保和困苦中自救兩方面談感想。)
四、自選課后作業。
1.寫一篇讀后感。
2.辦一份保護鳥類的手抄報或寫數條保護鳥類的宣傳標語。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