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①引導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設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②通過練習編童話故事來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③引導學生在讀讀、認認、背背中發現反義詞現象,積累語言。
④通過連連認認的方法,認識“謊、笛”等8個生字。
⑤讀成語故事,聯系本組教材的專題,使學生懂得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創編構思新穎、想象合理、內容具體生動的童話故事。
2、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3、簡單的修辭手法的運用和想象能力的培養。
4、使學生懂得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事物,處理問題。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課前準備
①學生搜集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小竅門的資料。
②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自己喜愛的童話故事。搜集自己喜愛的動物圖片與資料。
③教師準備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的資料制成課件。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事例導入,引出話題。
生活中很多很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開燈,摸來摸去找不到開關;擦高樓上的玻璃又麻煩又不安全------想一想,你有過嗎?
1、(課件展示事例:◆要剪一圓紙板,通常先在紙板上畫出一個相應直徑的圓,再用剪刀仔細剪下,花費時間較長。有同學想到用圓規畫圓,把賀規的筆尖改裝為小刀片,則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圓片專用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具的“缺點”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標,但在不同使用場合,有些缺點有可能成為“優點”。德國一工廠生產的一種紙因嚴重化水無法使用,按常規只能打漿返工。有個工程師考慮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強,能否專門用這種紙來吸水呢?經過進一步“擴大缺點”制成了專用吸水紙,并申請了國家專利,增加了工廠收益。像這種“缺點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維的成果。◆一般的門鎖鎖舌有斜口,這樣關門比較方便,但如果朝門縫中塞入硬片等卻容易把門撬開,防盜功能差,有個同學發明了“簡易防盜鎖”把門框上鎖孔內側焊個斜片,而鎖舌卻改成方形,這樣從結構上與原鎖反轉,關門照樣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門,由于鎖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開了,從而使防盜性能大大增加。)
2、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小竅門的資料。(出示課件:天天都是創造之時,處處都有創造的機會,人人都有創造的能力。)
3、教師小結,引出話題。
在日常生活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想出辦法解決問題。我們同學在生活中可能也會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開燈,摸來摸去找不到開關;擦高樓上的玻璃,又麻煩又不安全……
二、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大家仔細想一想,(出示課件:你曾遇到過哪些不便之處?在小組里把問題提出來,請組長做好記錄。選一個大家感興趣的,討論可以怎樣改進?然后推舉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 (出示課件:大家在討論時要暢所欲言,盡量從不同角度想辦法。)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了解每組學生的合作情況,隨機給予點撥指導。
(出示課件: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三、全班交流,師生互動。
在學生表達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出示課件:說話通順、連貫。說的同學要大方自然,口齒清楚。聽的同學要專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沒聽清楚的地方。)
四、評選出“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和“最佳表達獎”獲得者。
五、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第二課時 習作
一、談話導入,把握童話故事特點
(播放課件:一幅幅奇特的畫,師描述畫面:看,貪玩的小貓,調皮的小狗,可愛的小白兔正在做迷藏,它們玩得多高興啊!淘氣的小豬沿著彩虹飛到了天宮。)
一支畫筆可以給窮人衣食;一把鑰匙可以打開寶庫的大門……大自然里五彩繽紛的畫面,社會生活中離奇生動的情節,都是童話創作的源泉。這些美好的事物,你們喜歡嗎?
1、同學們讀過安徒生爺爺的童話故事嗎?童話故事有什么特點?
2、課件展示:已學過的童話故事的課題。引導回憶,進一步把握童話故事的特點。
3.(出示課件:上課開始,多媒體大屏幕上出現白雪公主的畫面。)
隨著畫面的出現,教師飽含深情的述說:同學們,畫面上是老師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想聽聽這個童話故事嗎?(出示課件:《白雪公主》的故事。)
(1)(出示課件:聽故事的方法和要求:1、聽出主人公是誰,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2、邊聽邊想象畫面,讓自己頭腦中有一個鮮明的形象;3、聽出重點和故事說明的道理。)
(2)同學們,現在你們明白什么是童話了嗎?(出示課件:童話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豐富的想象力,賦予動物、植物等物體人的感情。同時童話故事總是把惡和善極端化,通俗地說,就是壞人非常壞,好人非常好。)
(3)童話有什么特點呢?(出示課件:童話特點:⑴大膽的想象⑵有趣的內容⑶生動的語言。)
4.同學們已經讀過不少童話故事,課前我們請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個童話故事。請你們先在小組內交流交流,簡要地說說大概,然后選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講。
⑴小組交流。
⑵全班交流。
4、 小結并板書課題:同學們的故事講得真精彩,讓我們今天也一起走進童話世界。( 出示課件:走進童話世界。)
二、聽故事,激發興趣
(課件展示童話故事:蜜蜂和蝴蝶)
1、( 出示課件:想一想:蜜蜂有什么特點?蝴蝶有什么特點?課件出示:抓住動物特點編故事。)
2、( 出示課件:蜜蜂和蝴蝶都說了些什么話?它們說話時神態怎樣?你最喜歡哪些描寫動作、神態、語言的詞語?)
3、學生交流。
4、(課件展示:寫好動作、神態、語言。)
三、授之以漁,指導寫作
怎么寫童話?(課件展示:⑴穿針引線⑵舉一反三⑶承前啟后〔4〕移花接木〔5〕查漏補缺〔6〕是非顛倒〔7〕循果問因〔8〕按圖索文 ……)
⑴穿針引線
確定幾樣小物品,比如小玩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把它們串連起來。比如:一只小白兔和一個南瓜兩件道具,發揮自己的想像,編一個小白兔與南瓜的故事。
⑵舉一反三
指根據一事物的特征,來理解他事物的類似特征;或用一道題的解題方法來解決其他類似問題。該方法的使用,必須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參照原型,所對照的事物也必須與原型有一定的聯系,通過原型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比如:一位學生發現牽牛花很像小號,就寫了篇《牽牛小號》。在我們周圍,哪些植物的花、葉或果實等像樂器?根據這些,我們就可以寫出《葫蘆琵琶》、《甘蔗笛子》等優美的童話。
⑶承前啟后
根據已知童話故事增加新的情節,把故事往下編,使已知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內容更加有趣。如續編《狐貍和烏鴉》。有學生寫出了狐貍把烏鴉的肉騙走后,烏鴉把情況告訴了好朋友小百靈,小百靈在狐貍的家門口唱起了動聽的歌,喜歡聽歌的狐貍愿意用肉換百靈的一支歌,就這樣,烏鴉在百靈的幫助下要回了自己的肉。
〔4〕移花接木
即把此事物的某些特性移到他事物的身上,或給某一事物賦于他事物的特征。如《小狗笨笨換腦袋》的童話,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小狗笨笨受人欺侮,一次,在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的幫助下,成功地移植了一顆已故科學家的腦袋,從此笨笨成了最出色、最聰明的狗。
〔5〕查漏補缺
去發現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展開想像,用各種方法、手段加以彌補,使事物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如一位學生覺得自家周圍噪聲嚴重,寫了篇《噪音搜集器》,這個搜集器能把噪音收集處理成一首首美妙的音樂。
〔6〕是非顛倒
即用逆向思維的形式,反串或超常規地編寫故事。如把強大的寫成弱小的,讓弱小的變成強大的,把好的寫成壞的,讓壞的變成好的……如:《狐貍打獵人》、《怕老鼠的大花貓》,就是用"是非顛倒"的方法寫的。《怕老鼠的大花貓》講的是一只不學無術、又懶又饞的大花貓,最終被一只出生才兩個月的小老鼠戲弄得哭爹喊娘。
〔7〕循果問因
即根據事情的結果追溯它的起因。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于寫一些知識性的童話。如根據小白兔的尾巴很短這一現象展開想像,用童話的形式說說小白兔的尾巴為什么會這么短?再如,我們讓學生想想,寫寫月亮為什么晚上出來?水牛為什么有兩個長角?蚯蚓為什么會喜歡在地下生活等故事。
〔8〕按圖索文
是指給學生一幅或幾幅圖片,讓學生通過想像,寫成一個有情節、有情趣的文章。如三年級有位學生根據一幅一位小朋友打著傘在花壇邊的圖畫,寫成了《雨姐姐哭了》。故事講一個大暑天,校園里的花草渴死了,有個小朋友動了腦筋,把一瓶墨水往空中一灑,把雨姐姐的新衣服給弄臟了,雨姐姐大哭起來,下起了大雨,可是,大雨會不會打折了花草呢,小朋友就打著傘去看她們了。
四、初試牛刀,續編故事
剛才同學們童話故事聽得聚精會神,聽懂了故事的內容和說明的道理,可那畢竟是別人編的童話故事,現在我們也來試試自己編童話故事。這里有個故事開頭,接下去會發生什么事,結果怎樣呢?
(課件展示:“有一天,一只小鴨子出去玩耍,發現一只小鳥從樹上掉下來受了傷,小鴨子想幫助小鳥……”)
請同學們續編故事,看誰編的童話故事最具體,最有趣,最有創意。
五、選擇動物,編寫故事。
(課件展示:⑴選擇自己熟悉的動物做主人公;重點想象它們之間可能發生的事;主人公不宜過多,可以是書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選擇的;題目要簡潔。
⑵想象“故事”要注意說清楚:什么時候、什么地點、發生了什么事以及事情是怎么發生、怎么發展的?結果又是怎樣的?⑶你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什么“道理”?這個“道理”可以直接寫出來,也可以蘊含在故事里面。〔4〕學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寫下來。)
(課件出示寫作要求:看誰編的故事最具體,最有趣,最有創意。)
六、交流展示,互相學習
1、學生把自己寫好的故事在組內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要善于發現、吸取別人的長處,并能根據別人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
2、出示評價標準。(出示課件:小組評價要求:⑴同學的故事有趣嗎?⑵畫出錯別字,勾出好詞好句。⑶如果有不準確的詞,請你幫他改一改。集體評價要求:⑴認真聽,仔細評⑵他的想象最豐富之處在哪?⑶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
3、推薦優秀作品在全班交流。
4、范文剖析:(出示課件:驕傲的大公雞)
驕傲的大公雞
有一只大公雞,他長得非常漂亮。所以受到主人的寵愛。
你別看他那么漂亮,可是常常欺負母雞和小雞。但主人根本不管。大公雞還常常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美麗。如果別人不理他,他上去就啄人家,只到啄傷為止。大公雞問母雞們:“我是不是雄鷹?”母雞們平時受到大公雞的兇狠對待,所以不敢頂撞他,異口同聲說:“是的,你是雄鷹。”
有一天,一群雞在紛紛議論:“有一只狐貍在森林里,他說要把我們全部吃掉,這該怎么辦呀?”那只大公雞站出來說:“交給我吧!你們這些膽小鬼。”
第二天,狐貍來了,其它公雞都躲了起來。只有大公雞還在往前走。他終于看到了狐貍。迎面就要啄他的脖子。機靈的狐貍一下子跳到大公雞后面,一口把他咬死了。其它公雞母雞都說:“這就是你驕傲的結果,你自做自受”
主人知道了這件事后,也后悔了。他想:“要是我教訓了大公雞,也不至于造成這樣的結果啊!”主人向公雞、母雞、小雞道歉了。以后,他們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簡評:這里把大公雞擬人化,寫出了驕傲導致的惡果。
七、交流展示,互相學習。
學生把自己寫好的故事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要善于發現、吸取別人的長處,并能根據別人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
八、作業:
(出示課件:創編一則動物童話故事。)
附范文:
森林里的緊急行動
在一片很茂密的大森林里,居住著一群和睦相處的動物。有力大無比而且正直善良的大象伯伯,有聰明伶俐但總好惹禍的小猴子,有活潑頑皮總不知發愁的小松鼠,還有百靈、花鹿、熊貓、孔雀,好多好多。他們每天在森林里勞動、學習、聚會、娛樂,別提多開心呀!
一天,小松鼠的兩周歲生日到來,松鼠媽媽特地大辦了一桌豐盛的宴席招待鄰居朋友們。盤子中堆起一座座食物小山,高腳杯里盛滿了紅葡萄酒。大伙吃喝了一會兒,便跳起舞來。化裝舞會上,大家各展本領,唱啊,跳啊,高興極啦!
可小猴子因酒席上貪杯,跳了一會兒舞便暈乎乎的,但他清醒地明白:不好,我喝醉了!便踉踉蹌蹌地離開小松鼠家,想回家歇歇。
小猴子正迷迷糊糊地走著,忽然覺得兩只胳膊同時被抓住了。他一驚,回頭一看,是兩個背長桿槍的獵人!小猴全醒了,大叫起來:“救命啊!救命!”“哈哈,金絲猴,這回總算把你給抓了!咱哥兒倆可要發財啦!哈哈!”獵人大笑著,押著掙扎著的小猴向山下走去。這會兒,在家生病的小黃鶯被驚醒了。她明白發生了什么事后,顧不上身體虛弱,馬上悄悄地向小松鼠家飛去。
舞會停止了。大伙兒開了個大會,大象伯伯召集全體動物,說:“朋友們,今天該是個喜慶的日子,但可惡的獵人卻擾亂了我們平靜的生活!小猴子被抓走了,以后難道不會危及我們嗎?現在,馬上分工,救出小猴子!”接著,動物兵分四路,準備好便出發了。
獵人心里高興著呢!抓到了金絲猴!他們全然不顧小猴子的哭喊,只顧做發財夢,卻沒注意一根藤條做的絆馬索抬了起來--“撲嗵!”“哎喲!”兩個獵人摔倒了。獵槍甩過空中,兔子憑著跳躍的好身手,輕松地抓住了獵槍,小猴子也趁機爬上了一棵橡樹,小黃鶯正接應他呢!
獵人爬起來,拔腿向前跑,但卻被黑熊帶領的小隊擋住了。黑熊揮起黑乎乎的巨掌“叭”一下,獵人便被打得暈頭轉向。他們憑著理智沖向左邊,小兔子正端著槍,瞄準了他們。兩人稀里糊涂地朝著右邊逃去,卻見大象卷著鼻子憤怒地看著他倆。兩人忙向后退,轉身想逃,卻掉進了陷阱,小孔雀正在空中怒視,一聲清脆的鳴叫,所有鳥兒沖到陷阱里啄獵人,直到他們昏死過去。
森林緊急行動取得了巨大勝利,大伙兒都很高興。忽然,被稱為“小喇叭廣播站”的小百靈帶回一個消息--人類頒布《野生動物保護法》!這更是喜上加喜。動物又舉行一次宴會,為了表達對大家的謝意,小猴子還作了精彩的表演呢!
簡評:小事情寫出了大道理。對話描寫生動、真實,結尾提示出一個道理:號召人們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烏鴉的故事
上回,大烏鴉把石頭投入水瓶中,喝到了幾口水,自以為了不起,一直向森林里的小動物炫耀自己的本事,可是都沒有被小動物們放在眼里。看到小動物對他冷眼相待,大烏鴉把肺都給氣炸了。為了消除自己的悶氣,他便來到小河邊散心。
哇!小河邊的風景可真是美極了!這時正是寒冬臘月,臘梅花開得正艷,引來一群蜜蜂,它們嗡嗡嗡地飛舞,給這兒寧靜的氣氛增添了別樣的生機。冬天的早晨,滿天里霧氣騰騰,出去幾步就見不到人影,大楊樹上麻雀不叫,白色的樹掛向下垂著,到處銀裝素裹,樹上掛滿了玲瓏剔透的冰條。這會兒,看著早晨的美景,大烏鴉又慢慢得意起來,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小曲!
烏鴉正唱得開心,忽然聽到細細的吸水聲。他止住歌聲舉目四望,啥都沒看見,可那聲音還在烏鴉的耳邊回蕩著。于是,烏鴉拍起翅膀俯沖下去:嘿!有一只小烏鴉正在吸水喝。只見那只小烏鴉站在一張破舊不堪的小板凳上,面前有一只大瓶子。他叼著一根破破的竹管吸水喝。此時,大烏鴉不禁恍然大悟:“咦?為什么我當時喝水就沒想到這絕妙的辦法呢?”他走到小烏鴉跟前,只見笑小烏鴉瞥了大烏鴉一眼,又繼續喝水。原來,小烏鴉渴極了。大烏鴉見此情景,不禁感到內疚,當初不該向小動物們炫耀自己的本事。臉上一陣紅,一陣紫,尷尬極了。他看了看小烏鴉,“撲哧…”扇動幾下翅膀,一下子飛走了……
簡評:大烏鴉的心理描寫出色,她得意、惱怒、煩悶、驚奇等,最終被小烏鴉折服了,慚愧不已。模仿小動物,并且寫出它們的想法,并且寫出它們的想法和感受,你會這么寫嗎?
五個精靈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個茂密的大森林里,住著五個神奇的小精靈。
樹精靈“綠森”年長,最有威信;花精靈“香撲”總是衣著整潔,美麗動人;石精靈“硬朗”是個老頑童,整天拿著玩具玩兒,笑呵呵的;土精靈“泥拉”食欲總是那么好,所以他很胖;水精靈“滴答”則是個旅行家,游遍了大江南北。
由于性格愛好不同,五個精靈很少來往,總是各自為政。他們不懂得互助,事不關己決不出手。
有一天,森林里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壞魔阿豺,他法力無邊,做了很多壞事。他用魔法將泥拉過的居民搬到了滴答國,引起滴答和泥拉之間的一場爭斗,最終兩敗俱傷。壞魔阿豺見此情景樂得捧腹大笑。
沒有分出勝負的泥拉和滴答去找綠森評理,綠森給他們講了壞魔阿豺以險惡的用心挑起他們的爭斗。泥拉和滴答萬分愧疚,握手言和。這時香撲和硬朗也慌慌張張地跑來,說:“阿豺把我們心愛的玩具和美麗的衣裙都搶走了!”香撲又說:“我用魔法跟他較量,可我打不過他!”綠森說:“看來我們單獨打都打不過他,只有大家齊心合力才能打敗壞魔。”
五個精靈都拿出了自己的魔杖,他們一起揮舞魔杖,從沒有過的五光合一,金光閃閃,照得人睜不開眼睛。壞魔阿豺在金光的照耀下化成了一縷青煙飛上了天。通過這件事,五個精靈認識到了團結的重要性,從此他們團結一心,共同保衛大森林,過著安定、幸福的生活。
簡評:習作從一個小小的側面闡釋了“團結就是力量”這句名言的深刻含義。敘述較簡潔。
第三課時
一、我的發現
①教師和學生玩“對相反詞”游戲。教師說:“我說黑。”學生回答:“我說白。”……
②(出示課件:傲慢—謙虛 懦弱—勇敢 丑陋—美麗 愚蠢—聰明)
③學生小聲讀一讀,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
④同座討論從這兩行詞語中發現了什么。(發現上下兩個詞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請學生再說一些意思相反的詞。
二、讀讀背背
①(出示課件:“讀讀背背” ),明確題目要求,看誰能很快地背下這些句子。
1、 自讀成語,思考:這些成語什么意思?告訴了我們什么?
2、 小組交流成語意思,可查字典解決。
3、全班交流。
(出示課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路程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從小到大逐漸積累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比喻學問、成績達到很高的程度后還要繼續努力,向前發展。“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耳聽不如眼見,親眼見到才是實的。強調深入實際,親自調查的重要。“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金子不全是純金,人都有缺點,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4、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背背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讀讀背背,也可以“對口令”似的讀讀背背,如,一個人背“千里之行”,另一個背“始于足下”。
5、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學習可以自由選擇匯報形式,可以獨自背,可以與人合作背。
6、集體讀、背。
7、在小組里檢查背誦;進行背誦競賽,然后看誰能最先背出相關的八字成語。
8、交流自己還知道的一些八字成語。
三、連連認認
①(出示課件:已經認識的字:竹、說、海、木、書、怒、女、子。)請學生讀一讀,組組詞。
②(出示課件:音節),請學生讀讀詞。
③(出示課件:生字),讓學生邊看邊猜一猜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個字連成詞呢?
④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這些詞語,再找一找合適的字,連一連線。同座可以互相幫助。
⑤全班交流。請學生上黑板連一連線,再請學生做小老師帶大家讀讀詞語。
⑥教師出示生字,用多種形式請學生認讀。
2、 匯報并說理由:
(出示課件:“謊”,與說話有關,左邊是言字旁。“笛”,笛子是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子頭。“棍”,木棍是木頭做的,是木字旁。“港”;港都與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憤”,憤怒與心情有關,左邊是豎心旁。襪”,襪子跟衣物有關,左邊是衣字旁。“捆”,捆書要用手,左邊是提手旁。“婦”,婦女是女子,左邊是女字旁。)
3、 齊讀——指名讀——擴詞練習
四、成語故事
(出示課件:《刻舟求劍》)
①教師有聲有色地講成語故事《刻舟求劍》。
②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這個故事。
③(出示課件:想一想:那個人最后能不能撈到寶劍?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讀一讀這個故事,再說一說(出示課件:從這個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學生練習講個成語故事。
⑥教師鼓勵學生講講自己知道的別的成語故事,課后還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語故事。
五、總結。
六、作業。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①引導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設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②通過練習編童話故事來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③引導學生在讀讀、認認、背背中發現反義詞現象,積累語言。
④通過連連認認的方法,認識“謊、笛”等8個生字。
⑤讀成語故事,聯系本組教材的專題,使學生懂得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課前準備
①學生搜集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小竅門的資料。
②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自己喜愛的童話故事。搜集自己喜愛的動物圖片與資料。
③寫有“日積月累”里內容的小黑板。
④教師準備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的資料制成課件。
⑤教師準備“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最佳表達獎”的獎狀。
⑥教師準備一本孫幼軍寫的《小豬唏哩呼嚕》的書。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①事例導入 ,引出話題。
a.課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圓紙板,通常先在紙板上畫出一個相應直徑的圓,再用剪刀仔細剪下,花費時間較長。有同學想到用圓規畫圓,把賀規的筆尖改裝為小刀片,則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圓片專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具的“缺點”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標,但在不同使用場合,有些缺點有可能成為“優點”。德國一工廠生產的一種紙因嚴重化水無法使用,按常規只能打漿返工。有個工程師考慮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強,能否專門用這種紙來吸水呢?經過進一步“擴大缺點”制成了專用吸水紙,并申請了國家專利,增加了工廠收益。像這種“缺點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維的成果。
◆一般的門鎖鎖舌有斜口,這樣關門比較方便,但如果朝門縫中塞入硬片等卻容易把門撬開,防盜功能差,有個同學發明了“簡易防盜鎖”把門框上鎖孔內側焊個斜片,而鎖舌卻改成方形,這樣從結構上與原鎖反轉,關門照樣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門,由于鎖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開了,從而使防盜性能大大增加。
b.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小竅門的資料。
c.教師小結,引出話題。在日常生活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想出辦法解決問題。我們同學在生活中可能也會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開燈,摸來摸去找不到開關;擦高樓上的玻璃,又麻煩又不安全……。大家仔細想一想,你曾遇到過哪些不便之處?在小組里把問題提出來,請組長做好記錄。選一個大家感興趣的,討論可以怎樣改進,然后推舉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討論時要暢所欲言,盡量從不同角度想辦法。最后我們要評選出“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和“最佳表達獎”獲得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小組。
②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了解每組學生的合作情況,隨機給予點撥指導。
③全班交流,師生互動。
在學生表達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話通順、連貫。說的同學要大方自然,口齒清楚。聽的同學要專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沒聽清楚的地方。
④評選出“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和“最佳表達獎”獲得者,頒發獎狀。
第二、三課時 習作
①交流故事,激發興趣。
a.同學們已經讀過不少童話故事,課前我們請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個童話故事。請你們先在小組內交流交流,簡要地說說大概,然后選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講。
b.小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師挑選《小豬唏哩呼嚕》書里的一段故事讀給大家聽。
②點撥角度,開闊思路。
a.教師結合同學交流的故事及《小豬唏哩呼嚕》的故事加以點撥。看作者抓住了這種動物的什么特點展開想象的,拓展學生思路。
b.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動物圖片和資料。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展開聯想。
③選擇動物,編寫故事。
a.學生選擇幾種動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們之間可能會發生什么事。
b.學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寫下來。
④交流展示,互相學習。
學生把自己寫好的故事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要善于發現、吸取別人的長處,并能根據別人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
①教師和學生玩“對相反詞”游戲。教師說:“我說黑。”學生回答:“我說白。”……
②教師出示小黑板:傲慢—謙虛 懦弱—勇敢 丑陋—美麗 愚蠢—聰明
③學生小聲讀一讀,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
④同座討論從這兩行詞語中發現了什么。(發現上下兩個詞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請學生再說一些意思相反的詞。
讀讀背背
①教師出示寫有“讀讀背背”的小黑板,明確題目要求,看誰能很快地背下這些句子。
②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背背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讀讀背背,也可以“對口令”似的讀讀背背,如,一個人背“千里之行”,另一個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學習可以自由選擇匯報形式,可以獨自背,可以與人合作背。
④集體讀、背。
連連認認
①教師板書學生已經認識的字:竹、說、海、木、書、怒、女、子。請學生讀一讀,組組詞。
②教師板書拼音,請學生讀讀詞。
③教師板書生字,讓學生邊看邊猜一猜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個字連成詞呢?
④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這些詞語,再找一找合適的字,連一連線。同座可以互相幫助。
⑤全班交流。請學生上黑板連一連線,再請學生做小老師帶大家讀讀詞語。
⑥教師出示生字,用多種形式請學生認讀。
第五課時
成語故事
①教師有聲有色地講成語故事《刻舟求劍》。
②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這個故事。
③請學生自己畫畫簡筆畫來想一想:那個人最后能不能撈到寶劍?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讀一讀這個故事,再說一說從這個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學生練習講個成語故事。
⑥教師鼓勵學生講講自己知道的別的成語故事,課后還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語故事。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在口語交際中訓練表達能力,交流資料,了解人文地貌知識。
2、給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寫真人真事。
3、“我的發現”中讓學生認識四字詞語有不同的形式,加強了語言的形象性。
4、“日積月累”中“讀讀認認”是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讀讀背背”是讓學生積累寫友誼的名句。
5、“趣味語文”是引導學生說帶“言”的詞語。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1、2、3、4。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1和3。
【教學課時】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引入
1、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世界,你會用哪個詞,為什么?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指導交際
1、看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2、誰愿意告訴大家,你找到了哪些資料?
3、指導分組交流。
三、交際
1、我先來介紹我想讓大家了解的一張圖片。
(教師介紹)
2、誰來幫我評一評?
3、哪一小組先來匯報?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說一說你聽完后的收獲并進行評議.
四、總結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驗,同時,我們也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擁有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可參考下面的步驟進行】
1、可讓幾名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遇到過哪些不便之處,以激發興趣,引入情境。
2、讀本次口語交際的提示,明確交際的內容和要求。
3、小組交流,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便之處。如果問題已經解決了,可以說說自己是怎么解決的,也可以選一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討論怎樣解決。
4、全班交流。把在小組里講得好的同學推薦到班里匯報,交流。
5、評議:哪一組問題提得好,辦法想得好,表達得清楚明白。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①引導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設想解決
問題的辦法。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②通過練習編童話故事來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③引導學生在讀讀、認認、背背中發現反義詞現象,積累語言。
④通過連連認認的方法,認識“謊、笛”等8個生字。
教學重點
讀成語故事,聯系本組教材的專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①事例導入,引出話題。
a.課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圓紙板,通常先在紙板上畫出一個相應直徑的圓,再用剪刀仔細剪下,花費時間較長。有同學想到用圓規畫圓,把賀規的筆尖改裝為小刀片,則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圓片專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具的“缺點”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標,但在不同使用場合,有些缺點有可能成為“優點”。德國一工廠生產的一種紙因嚴重化水無法使用,按常規只能打漿返工。有個工程師考慮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強,能否專門用這種紙來吸水呢?經過進一步“擴大缺點”制成了專用吸水紙,并申請了國家專利,增加了工廠收益。像這種“缺點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維的成果。
一般的門鎖鎖舌有斜口,這樣關門比較方便,但如果朝門縫中塞入硬片等卻容易把門撬開,防盜功能差,有個同學發明了“簡易防盜鎖”把門框上鎖孔內側焊個斜片,而鎖舌卻改成方形,這樣從結構上與原鎖反轉,關門照樣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門,由于鎖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開了,從而使防盜性能大大增加。
b.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小竅門的資料。
c.教師小結,引出話題。在日常生活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想出辦法解決問題。我們同學在生活中可能也會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開燈,摸來摸去找不到開關;擦高樓上的玻璃,又麻煩又不安全。大家仔細想一想,你曾遇到過哪些不便之處?在小組里把問題提出來,請組長做好記錄。選一個大家感興趣的,討論可以怎樣改進,然后推舉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討論時要暢所欲言,盡量從不同角度想辦法。最后我們要評選出“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和“最佳表達獎”獲得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小組。
②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了解每組學生的合作情況,隨機給予點撥指導。
③全班交流,師生互動。
在學生表達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話通順、連貫。說的同學要大方自然,口齒清楚。聽的同學要專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沒聽清楚的地方。
④評選出“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和“最佳表達獎”獲得者,頒發獎狀。
第二課時
習作
一、想一想:“我們”來干什么了?
為學生出示一幅眾多小動物在森林間的草地上活動的圖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這是在哪里?上面有哪些小動物?(對,是在一塊草地上。有小花貓、長鼻子狗、流著口水的小狐貍、小鴨、小雞、小鳥,呵呵,還有一只大老虎。)再想象一下,可能還有什么動物在這里?
啟發學生想象:小組同學圍坐在一起,想一想,你們這幾個可愛的小動物到這里干什么來了?發生了怎樣的故事?你們做了些什么?
二:把小組的“童話游戲”講給大家聽。
口語交際課上,班上召開一次“我們小組的童話游戲”信息發布會。各小組選一個代表向大家介紹自己小組的游戲是怎么玩的,其他同學作補充。交流完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童話游戲最有趣、最吸引人?
然后,請同學思考一下:假設你們小組的游戲再修改一下,故事情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每個角色在游戲中說的、做的會有怎樣的改變?
三:寫一個童話游戲“劇本”。
習作課上,布置學生按照交流討論的情況和自己的游戲修改設想,寫一個“童話游戲劇本”。教師提示學生:所謂劇本,只要寫一個故事就行。然后,以一個小組的想象為例給學生作示范:
──讓學生想象后表述:你就是其中的一個小動物,你們到了哪里?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結果呢?
告訴學生:把每一個小動物怎么說、怎么做的,包括你自己怎么想的,都寫進去,寫的通順、明白就可以了。
寫完了,讓學生自己先讀一讀,看看自己寫的是不是很有趣,有沒有什么問題需要修改?再給小組的同學讀一讀,看看大家是不是喜歡,讓大家提點建議,修改一下。
第三課時
①交流故事,激發興趣。
a.同學們已經讀過不少童話故事,課前我們請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個童話故事。請你們先在小組內交流交流,簡要地說說大概,然后選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講。
b.小組交流。
c.全班交流。
看作者抓住了童話的什么特點展開想象的,拓展學生思路。
b.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動物圖片和資料。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展開聯想。
③選擇動物,編寫故事。
a.學生選擇幾種動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們之間可能會發生什么事。
b.學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寫下來。
④交流展示,互相學習。
學生把自己寫好的故事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要善于發現、吸取別人的長處,并能根據別人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教師批閱學生習作,對學生的“劇本”提出好的建議。教師批閱的重點是學生的“劇本”中的故事情節是否完整、故事情節是否明白具體,角色對話標點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等。教師批閱后請學生再按照老師的意見改一下。
第四課時
一、我的發現
①教師和學生玩“對相反詞”游戲。教師說:“我說黑。”學生回答:“我說白。”
②教師出示小黑板:傲慢—謙虛 懦弱—勇敢 丑陋—美麗 愚蠢—聰明
③學生小聲讀一讀,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
④同座討論從這兩行詞語中發現了什么。(發現上下兩個詞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請學生再說一些意思相反的詞。
二、讀讀背背
①教師出示寫有“讀讀背背”的小黑板,明確題目要求,看誰能很快地背下這些句子。
②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背背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讀讀背背,也可以“對口令”似的讀讀背背,如,一個人背“千里之行”,另一個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學習可以自由選擇匯報形式,可以獨自背,可以與人合作背。
④集體讀、背。
三、成語故事
①教師有聲有色地講成語故事《刻舟求劍》。
②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這個故事。
③請學生自己畫畫簡筆畫來想一想:那個人最后能不能撈到寶劍?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讀一讀這個故事,再說一說從這個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學生練習講個成語故事。
⑥教師鼓勵學生講講自己知道的別的成語故事,課后還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語故事。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6
一、 學習目標:
1 同學互相交流自己身邊值得敬佩的人的餓事跡。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語句通順,能夠根據口語交際的要求表達和評議,內容清楚具體。
2 寫自己敬佩的一個人,內容具體,語句通順,認真修改。
3 發現引號的不同用法。
4 積累描寫精神意志的成語。
5 閱讀成語故事,大致了解意義,提高閱讀能力。
二、 課前準備:
1 拜訪自己身邊最值得敬佩的人,進行觀察或記錄,為口語交際和習作做好準備。
2 成語故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 :
在本組教材中 ,我們認識了一個個閃爍著精神光輝的人,有十七世紀執著追求真理的伽里略,如癡如醉全神貫注工作的羅丹,勤奮專注讓魚游到紙上的聾啞青年,堅持不懈、勤奮樸實的弄名。他們都讓我們肅然起敬。其實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的人。這次口語交際課我們就來說說身邊值得敬佩的人。
二、 小組交流:
1 提出:要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表達出敬佩之情。
2 拿出自己課前所做的觀察記錄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紹給大家。
3 在小組內輪流說說自己身邊最敬佩的人。
4 小組評選:一是評選出所說的餓人物,誰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學習;二是評選說得最具體生動的同學。
5 各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參加全班交流,小組同學共同幫助他把事情說的具體。
三、全班交流:
1 各組代表輪流說,全班同學進行評價:一是評價說的內容是否清楚具體,能否表達出敬佩之情;二是評價表達時是否態度大方,聲音響亮,情感濃厚。
2 教師引導學生積極評價,雙響湖動,既可以接受同學和老師的建議,重說某一部分內容,也可據理力爭,說得自然真實。
3 引導學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寫在黑板上,說一說他們身上值得學習的是什么風范。
四、 延伸拓展;
小組同學共同辦一張手抄小報,把“觀察記錄”和任務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報上。
課后反思: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 激發習作興趣:
上節課,通過口語交際我們認識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的人,這節課,讓我們把這些人物寫下來,并編輯一本《我們敬佩的人》班級作文集。
二、 明確習作要求:
學生自讀習作提示,明確要求;通過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特點;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寫完后要認真修改。
三 精彩回顧:
1 回憶口語交際時,自己在小組里說的受到組員認可的部分。
2 回憶在全班交流時,被老師和同學稱贊的同學是怎樣說的。
四、 習作;
1 學生試寫,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個別指導。
2 要求按照要求寫完后自己修改。
五、 評議:
1先輕聲讀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認為寫得較好的段落做上標記。
2 與小組內同學互換習作,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段落做上標記,并寫幾句評語;找到對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標記,并幫助對方改正。
3再次修改后小組內朗讀欣賞,每組推選出一篇完整習作和一個優美片段,參加全班交流。
4 全班交流中注意從以下幾點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內容具體、語句通順、人物描寫能夠表現人物特點等。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一、 我的發現:
1自由朗讀文中的三個句子,聯系學過的課文想想這散居話的意思。
2 想一想三句話中的引號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3 再翻閱學過的課文找出類似的句子說好所你的發現。
5 想想你讀過的課外讀物中是否有這樣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過引號嗎,是發揮它的哪一種作用?
二、 日積月累:
1自讀成語,要求讀得正確。
2 你發現這些成語有那些特點?
3 自選一個成語說說意思。
4 多種形式開展讀的競賽,使學生熟記這些成語。
三、 閱讀:
1自由閱讀,自學生字新詞,體會“鵬程萬里”的含義。
2指名朗讀。
3交流讀后的啟示,并聯系用成語造句。
4推薦課外閱讀《成語故事》。
課后反思: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發現漢字一字多義的特點,結合語言環境理解字意。
2、認識9個生字,鞏固識字,積累詞語。
3、能看懂圖畫的意思,能根據圖意、聯系生活實際想出辦法,并樂于與同學交流、討論。
4、能把自己所畫的圖畫用文字表達出來。
5、樹立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觀念,勇于展示課外學習成果。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識字卡片、詞語卡片。
3、競賽評比用的小紅旗。
4、讓學生準備展示內容。
【教學設計】
〖我的發現〗
要引導學生發現:
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不一樣,體會漢字表意的豐富性。
1、激趣:
今天我請了一位漢字朋友,它是誰呢?出示“回”字,用“回”字來組詞。
2、引導:
這位朋友要教給我們新的知識,是什么呢?請你讀讀書上的三句話,然后把你的發現告訴小組的伙伴。
3、結論:
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意思。
4、擴展積累:
引導學生用“打”字練習組詞、說句子,進一步體會漢字一字多意的現象。
〖日積月累〗
一、讀讀認認
1、激趣: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炊具、餐具,我們一起來認識它的名稱。(課件播放:結合實物出現詞語)
2、小組內練習詞語。
3、比一比:
小組開火車讀詞語比賽,比哪組的火車開得好。同學來挑戰,看誰最棒。
4、認讀生字:
剛才我們認識的詞語中有很多要認的生字:(課件出示:灶、鋁、鍋、漏、勺、鏟、壺、湯、碟)
⑴ 小組內互相讀一讀生字。
⑵ 老師用生字卡片抽查。
⑶ 聽字音舉卡片。
⑷ 小組討論交流:
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這些字形?
二、讀讀背背
1、引入:
成語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幾個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們可以從中受到啟發。
2、小組內練習讀成語。
3、比一比看誰讀得快,讀得最準確,記得最牢固。
4、學生自由說成語的意思。
5、擴展積累:
你還能說出哪些成語?
〖口語交際〗
1、看圖了解圖意:
⑴ 出示掛圖,提出要求:
先仔細看圖,弄懂每幅圖的意思,再把四幅圖連起來觀察,說說講了一件什么事?
⑵ 自己看圖、理解圖意。
⑶ 在小組內連說。
2、續編故事:
⑴ 小組討論:
如果你是這位小朋友,你會怎么做?
⑵ 列出學生想的辦法。
⑶ 評一評誰的辦法好。
⑷ 把續編的故事講給同桌聽。
⑸ 推薦講的好的同學把故事講給全班聽,評出“故事大王”。
3、擴展延伸:
⑴ 自主畫一幅或幾幅畫,然后再把畫上的內容寫下來。
⑵ 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畫或寫的內容,互相觀賞,互相學習。
〖展示臺〗
1、小組內展示課外學習語文的成果。
2、每一個小組推薦一個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辦一個班級小報展覽。
【我的發現】
這一部分由三個句子組成,每個句子中都含有一個相同的字“回”。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發現漢字一字多義的特點,進而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充分交流,發展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可結合查字典的方法選擇字義,同時也鞏固了查字典的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過程建議〗
1、出示三個句子,學生自讀。根據學習伙伴的提示,想想“回”字在三句話中的不同含義。
2、自主思考,組內交流。
3、利用工具書,查找“回”字,結合句子,選擇正確的字義。
4、回讀句子,深入體會。
5、啟發思考:
像這樣一字多義的例子,你還知道嗎?全班交流。
【日積月累】
這項練習由“讀讀認認”“讀讀背背”兩個部分組成。“讀讀認認”中安排了表示廚具名稱的八個詞語,里面包含著九個生字的識讀任務,在認讀中豐富學生的漢字積累和生活經驗。“讀讀背背”安排了團結合作,取長補短,錯誤思想方法、學習四個方面的十六個成語的積累。教材歸類安排,對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非常有利。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組織好教學。
〖過程建議〗
一、讀讀認認
1、啟發談話:
同學們,你們都認識哪些廚具嗎?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這些名字中提到的生字你們都會寫嗎?
2、出示八個詞語,讓學生猜讀生字,然后加上拼音,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組內互讀,正音,仔細觀察這些字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說說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關系,進一步理解字義。
4、組字游戲,鞏固生字識記。
二、讀讀背背
1、分組出示四組成語,引導學生自讀。邊讀邊想,每組中的四個成語有什么聯系?在組內試著說說每個成語的意思。
2、組內互讀,正音。借助同學的交流和工具書,弄懂成語的意思。
3、比賽讀成語,比比看誰讀得準。
4、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積累成語。
【口語交際】
這次口語交際,以連環畫的形式,引出了一個“自我保護”的話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在思考圖中小朋友應如何做的同時,生成自我保護的意識。教學中要從看圖入手,引導學生弄清圖意,再聯系實際生活,挖掘學生的認知,在師生、生生的交流中,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指導學生的生活。
〖交際準備〗
1、課前布置兩名同學練習表演教材圖中的內容。
2、將學生他成若干小組。
3、準備畫畫用的彩筆和畫紙。
〖過程建議〗
1、表演:
兩生表演教材中插圖的情景,學生邊看邊想,弄清故事情節。
2、續編:
如果你是故事片的小朋友,你會怎樣想?怎樣做?把自己的想法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教師要相機引導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如:外面來的是熟人?外面來的是陌生人?你分別應該采取怎樣的做法。
3、續演:
組內合作,續演故事,分組展示,師生欣賞,共同評議。
4、感悟:
這個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示?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進行交流,以指導學生的生活行為。
5、畫寫:
學習前面的形式,自擬內容,畫一畫,寫一寫。組內交流共同評議,選出優秀的,在全班展示。
【展示臺】
本次展示臺以“猜謎”為線索安排了“填字游戲”和“謎語展示”兩部分內容。教師應組織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引導學生充分展示交流,進而體驗語言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課外搜集、學習的熱情。
〖過程建議〗
1、出示“填字游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積累,把詞語填完整。
2、組內合作互讀,檢查。
3、引導學生觀察所填寫的字,進而發現“新世紀”“我能行”六個字。
4、教師小結。
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趣味性。
5、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積累的謎語,小組互猜謎語。
6、集體猜謎比賽。
7、啟發學生課處匯編成“謎語集”。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8
綜合課
1、引導學生發現按偏旁歸類識字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來認識生字。
2、啟發學生發現用一個部件和幾個部件組合,構成幾個新字的識字方法。通過讀,積累句子,鞏固生字。
3、積累反義詞,鞏固學過的生字。
4、圍繞“誠實”這個主題,進行口頭表達。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我會認
a、認讀這些漢字,去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先讀第一組:餓、餅……,要求讀準字音。引導發現這些字都是“食”字旁,都與“食”有關。
c、學習第二組猴、貓……,要求同上。
d、識記生字。
e、鼓勵學生自己用巧妙的方法記住生字。
二、我會填。
f、引導學生思考,“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個字在一起組成另一個字?
g、試著加一加,看是不是加上這個字都能組成另外的字。如果行,就對了。再把這個字填進圓圈里。(要求先獨立思考,再與其他同學商量)
h、拓展練習:
如:“少”、“氣”、“工”、“羊”、“先”加一個什么偏旁可以換成新的字?“シ”
日積月累
1、“讀讀記記”
a、先讀讀句子,想想這兩句話的意思。
b、記背這兩個句子。
c、鼓勵學生課后搜集、背誦這類給人以啟發的句子。
三、“我會寫”。
a、先讀一讀“冷”、“熱”,想想這兩個字是相反的意思,再說出另外五個字的反義詞。
b、把這五個意思相反的字分別寫進對應的田字格里。提醒學生注意字的間架結構和書寫姿勢。
3、“我會讀”。
a、學生自讀,讀正確,讀流利。
b、邊讀邊想,了解大意。
c、有感情地朗讀,同桌互讀互聽。
四、展示臺
1、用學生說、老師寫的方式,比比誰認的字多。
2、玩“字詞游戲”。
a、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卡片,練習組新字的游戲,邊組邊讀。
b、學生在書上通過連線的方式組詞語,邊組邊讀,還可以與另外的字組詞語。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猜謎游戲
一、創設情景引入
小朋友注意聽!(課件:破碎聲)
你們聽到什么啦?想知道發生什么事了嗎?
二、學習交流
1、看圖了解故事。(訓練點:轉述、聽)
a、(出示插圖)請女同學看圖了解事情,男同學閉上眼休息。要求看圖的女同學默讀圖下的兩段文字,記清楚看到的事情,準備把看到的事講給男同學聽。
b、請女同學把這件事告訴男同學。比一比誰講得清楚,誰聽得仔細。
c、請幾位男同學把聽到的事情講給大家聽。
d、請學生說說,誰講得最清楚。
e、師小結:我們要注意:說話說清楚,聽話聽仔細。(板書:說清楚聽仔細)
2、自由談論。(訓練點:說清楚、聽仔細)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小松該不該如實地把這件事告訴爸爸?爸爸的做法對嗎?
a、請和周圍的小伙伴說說自己的看法。
b、全班交流,說說你們的看法吧!
3、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交流討論。
a、找自己的好朋友把想法說清楚,再認真聽一聽好朋友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么做。(強調說話說清楚、聽話聽仔細)
b、全班交流: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會怎么做?
c、教師小結學生的幾種做法,并引起新一輪的交流、討論:你覺得哪種做法好?為什么?你覺得哪種做法不太好,為什么?
d、四人小組討論:哪種做法好,為什么?匯報小組討論結果。
4、轉換角度,創設情境。
a、引導交流:剛才小朋友談到了自己心里想的,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大人們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么想,怎么做?如果叫你去采訪一位不認識的大人,你會怎么問呢?見面先說什么?再問什么問題?問完后你該對別人說什么?希望孩子們在和別人的交談中不但要把自己的話說清楚,把別人說的話聽仔細,還要做到有禮貌。(板書:有禮貌)
b、師范交流:哪位孩子愿意來采訪老師?請1-2位學生與老師交談。
c、品德導向:課前老師采訪了幾位家長,大家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放錄音)
看來,爸爸媽媽和老師還是喜歡怎么的孩子?(板書:誠實)
5結合生活,創設情境。
a、同學們,平時我們在學校學習,可能會不小心弄壞別人的東西,比如不小心弄壞別人的新文具……你該怎么做呢?
b、如果是你的新文具被別人弄壞了,你會怎么想?(生自由談)我們不小心弄壞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想想別人的心情,不僅要誠懇地向別人道歉,還要盡量去彌補自己的過失,你們說對嗎?
全課小結
我們這節課,我們通過交流討論,不僅知道弄壞別人的東西該怎么做,還知道了和別人交談時,說話要----說清楚,講話要----聽仔細,還要做到---有禮貌。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9
綜合課
1、引導學生發現按偏旁歸類識字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來認識生字。
2、啟發學生發現用一個部件和幾個部件組合,構成幾個新字的識字方法。通過讀,積累句子,鞏固生字。
3、積累反義詞,鞏固學過的生字。
4、圍繞“誠實”這個主題,進行口頭表達。
掌握多種識字方法
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
課件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我會認
a. 認讀這些漢字,去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 先讀第一組:餓、餅……,要求讀準字音。引導發現這些字都是“食”字旁,都與“食”有關。
c. 學習第二組猴、貓……,要求同上。
d. 識記生字。
e. 鼓勵學生自己用巧妙的方法記住生字。
二、我會填。
f. 引導學生思考,“今” 、“相” 、“自” 、“音” 、“你” 、“原”都可以和哪一個字在一起組成另一個字?
g. 試著加一加,看是不是加上這個字都能組成另外的字。如果行,就對了。再把這個字填進圓圈里。(要求先獨立思考,再與其他同學商量)
h. 拓展練習:
如:“少” 、“氣” 、“工” 、“羊” 、“先”加一個什么偏旁可以換成新的字?“シ”
日積月累
1、“讀讀記記”
a. 先讀讀句子,想想這兩句話的意思。
b. 記背這兩個句子。
c. 鼓勵學生課后搜集、背誦這類給人以啟發的句子。
三、“我會寫”。
a. 先讀一讀“冷” 、“熱”,想想這兩個字是相反的意思,再說出另外五個字的反義詞。
b. 把這五個意思相反的字分別寫進對應的田字格里。提醒學生注意字的間架結構和書寫姿勢。
3、“我會讀”。
a. 學生自讀,讀正確,讀流利。
b. 邊讀邊想,了解大意。
c. 有感情地朗讀,同桌互讀互聽。
四、展示臺
1、用學生說、老師寫的方式,比比誰認的字多。
2、玩“字詞游戲”。
a.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卡片,練習組新字的'游戲,邊組邊讀。
b. 學生在書上通過連線的方式組詞語,邊組邊讀,還可以與另外的字組詞語。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猜謎游戲
一、 創設情景引入
小朋友注意聽!(課件:破碎聲)
你們聽到什么啦?想知道發生什么事了嗎?
二、學習交流
1、看圖了解故事。(訓練點:轉述、聽)
a. (出示插圖)請女同學看圖了解事情,男同學閉上眼休息。要求看圖的女同學默讀圖下的兩段文字,記清楚看到的事情,準備把看到的事講給男同學聽。
b. 請女同學把這件事告訴男同學。比一比誰講得清楚,誰聽得仔細。
c. 請幾位男同學把聽到的事情講給大家聽。
d. 請學生說說,誰講得最清楚。
e. 師小結:我們要注意:說話說清楚,聽話聽仔細。(板書:說清楚 聽仔細)
2、自由談論。(訓練點:說清楚、聽仔細)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小松該不該如實地把這件事告訴爸爸?爸爸的做法對嗎?
a. 請和周圍的小伙伴說說自己的看法。
b. 全班交流,說說你們的看法吧!
3、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交流討論。
a. 找自己的好朋友把想法說清楚,再認真聽一聽好朋友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么做。(強調說話說清楚、聽話聽仔細)
b. 全班交流: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會怎么做?
c. 教師小結學生的幾種做法,并引起新一輪的交流、討論:你覺得哪種做法好?為什么?你覺得哪種做法不太好,為什么?
d. 四人小組討論:哪種做法好,為什么?匯報小組討論結果。
4、轉換角度,創設情境。
a. 引導交流:剛才小朋友談到了自己心里想的,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大人們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么想,怎么做?如果叫你去采訪一位不認識的大人,你會怎么問呢?見面先說什么?再問什么問題?問完后你該對別人說什么?希望孩子們在和別人的交談中不但要把自己的話說清楚,把別人說的話聽仔細,還要做到有禮貌。(板書:有禮貌)
b. 師范交流:哪位孩子愿意來采訪老師?請1-2位學生與老師交談。
c. 品德導向:課前老師采訪了幾位家長,大家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放錄音)
看來,爸爸媽媽和老師還是喜歡怎么的孩子?(板書:誠實)
5結合生活,創設情境。
a. 同學們,平時我們在學校學習,可能會不小心弄壞別人的東西,比如不小心弄壞別人的新文具……你該怎么做呢?
>b. 如果是你的新文具被別人弄壞了,你會怎么想?(生自由談)我們不小心弄壞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想想別人的心情,不僅要誠懇地向別人道歉,還要盡量去彌補自己的過失,你們說對嗎?
全課小結
我們這節課,我們通過交流討論,不僅知道弄壞別人的東西該怎么做,還知道了和別人交談時,說話要----說清楚,講話要----聽仔細,還要做到---有禮貌。
板書設計;
該怎么做
誠實
說清楚 聽仔細 有禮貌[ 內 容 結 束 ]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培養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并學會運用。
2.培養學生仿寫句段的能力。
3.學寫尋物啟事,注意內容和格式。
4.觀察字的結構,練習書寫。
5.背誦經典句子。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仿寫句段的能力。
教學難點:
學寫尋物啟事,注意內容和格式。
教學準備:
積累本,ppt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平臺
1.導入: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是人的記性再好,也不如時常拿筆記錄你認為有用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學會經常從文章中摘錄有用的好詞佳句并積累下來。
好詞和佳句是兩個概念。好詞就是優美的詞語,佳句就是對某種事物的描寫和表達生動準確的句子。
積累詞語能更好地幫助以后寫作文,在腦海中形成一個詞語小倉庫,寫起文章就不愁詞句貧乏,還可以擴展知識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本上的小朋友積累了什么詞語,并怎樣運用的吧?
【設計意圖:通過俗語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明白積累語言的重要性,并初步對好詞佳句有所了解,有助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時做好篩選。】
2.生讀第一個句子,并說說“竊竊私語”的意思,同桌之間表演一下什么是竊竊私語。小組內點評運用是否恰當,再全班交流。
3.拿出積累本,在本單元的語文學習中你積累了什么好詞佳句,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吧。
(小組內交流記錄的好詞佳句,并推選出積累最豐厚的同學進行全班交流。)
4.你能運用你積累的好詞語寫個句子嗎?
(學生口頭造句,同桌互相點評。)
5.下邊還有兩個句子,是根據第一個句子仿寫了第二個句子。
(1)大家看看第二個句子模仿了第一個句子的哪些方面?
(修辭手法)
(2)出示句子:清晨,小鳥在枝頭放聲歌唱,梳理自己美麗的羽毛,迎接新的一天。
你能仿寫嗎?
生練習仿寫句子。
【設計意圖:修辭手法從二年級就開始講解,一直貫穿于小學語文學習,隨時隨地練習擬人等修辭手法為學生的說話寫作打下基礎。】
二、詞句段運用:
1.過渡:交流平臺中我們聯系了句子的仿寫,現在我們來看看句段的仿寫。
出示“語句段運用”要求。
2.老師適當點撥。(要找出規律,明確仿寫什么。每次模仿解決一個問題,不要貪多。或學習一種組句成段的方式,或者學習某一片段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段的運用。)
3.小組討論交流寫什么。
4.學生動筆練習。
5.討論交流展評仿寫句段。
【設計意圖:仿寫是寫作的起始階段,尤其是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學會仿寫進而有所感悟并逐漸有自己的收獲。讓學生明確仿寫的重要性,并初步了解怎樣仿寫。】
三、本課小結
主要學習了積累和仿寫,這對大家的語文學習有許多的好處,希望大家重視。
第二課時
一、尋物啟事
1.復習導入
上節課學習了積累和運用詞句段,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一種應用文體。
大家知道,我們丟了東西都很著急,想快點找回自己丟失的物品,怎樣找回自己丟失的物品,并能夠讓見到你丟失物品的人聯系到你呢,這就需要用到“尋物啟事”。即便現在有多種信息發布平臺,尋物啟事的`基本構成要素依然是我們要掌握的根本。
2.同學們自己看課本例文,想一想尋物啟事要有哪些構成要素。
3.小組交流討論尋物啟事的構成要素。
4.全班交流尋物啟事的構成要素。
(標題、時間、地點、物品名稱外觀、失主)
5.假設你丟了自己的書包,請寫一則尋物啟事。
學生練習。小組交流批改。全班展示。
【設計意圖:作為應用文體,必須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以日常學校廣播為引領讓學生思考尋物啟事的構成要素,更容易讓學生學會運用。】
二、書寫提示
1.看看你的尋物啟事,對自己的字滿意嗎?想不想把字寫得更好一些。我們接下來就進入書寫提示,再多學幾個把字寫漂亮的小妙招。
2.根據泡泡提示觀察課本上的兩組字,說說你的發現。
3.“光說不練假把式”我們就把你的發現實踐一下。生練習寫字,師巡視指導。
4.書寫展示,同學點評。
三、日積月累:
1.導語
大家對成語都很熟悉了,一般是四個字的成語,今天我們來學習幾個八字成語。
2.小組討論交流成語的意思,可借助工具書。
3.全班討論交流,師適時點撥。
4.成語意思大概明白了,我們來看看這些句子可以用上哪個成語吧。
(1)交朋友是很重要的,你周圍的人什么樣子你就容易變成什么樣子,這就是( )。
(2)依我看這事用不著發愁,( )到時候自有對付的辦法。
(3)當臥底的警員都是抱著( )的決心,深入犯罪組織內部探查。
(4)任何事情不能別人說什么你就信什么,要知道( )。
類似的成語還有很多,希望大家課下可以多積累成語,了解每個成語背后的故事,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設計意圖:本環節關鍵在理解之后的運用。成語離學生的生活越來越遠,并且三年級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成語意思了解后未必能準確運用,把成語放在相應的語境中,更有助于學生理解。】
四、本課小結。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
積累詞句學寫尋物啟事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理念
追求隨課堂的有效性,讓隨堂課在真實中見精彩,平實中現智慧,樸實中含韻味,踏實中求質量。
學習目標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
學習重點
讀懂詩意,熟讀成誦。
學習難點
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六單元的課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鄉村生活的畫面,隨著課文的學習,我們走進了自然和諧的鄉村人家,游覽了遼闊寧靜的牧場之國,今天讓我們一起步鄉村四月。
(齊讀課題)
2、讀了題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嗎?這四月就是指江南農村春末初夏的時侯,這正是江南農民春耕的時節。
二、讀通詩句,書寫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詩人翁卷,如何用詩句記下這時的情景呢?讓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正音,齊讀。
3、蠶桑的平舌音讀得真準,它們是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會寫嗎?(范書)蠶,天蟲為蠶,第一筆是橫,可別寫成撇;桑葉的桑要想把它寫得美觀,上面的三個“又”就要講究穿插,寫得富有變化,給人高低錯落之感。來,自己抄寫一遍。
三、疏通字詞,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剛才我們學寫了生字,讀通了詩句:
從小學一年到現在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借助注釋,疏通字詞, 接著讀通詩句,了解詩意,最后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我們借助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2、借助注釋,你知道哪些詞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第二句過渡:第一句寫出鄉村景美,第二句寫人,鄉村的人又怎樣呢?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⑴ “蠶桑”的意思?剛才我們借助注釋知道了是結束的意思,再把蠶桑放進句中讀一讀——剛剛結束蠶子和桑葉又插秧,通嗎?蠶桑該做什么講?(點播: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誰能借助注釋,再說這行詩的意思?
⑵ 鄉村人家多忙呀!難怪詩人說:“鄉村四月閑人少”,這里的閑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組詞說一說嗎?(清閑、悠閑、空閑、休閑)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你們說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說法,其實你們都想說,鄉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閑著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我們贊一贊勤勞的人吧!(男女指讀、齊讀第二句詩)
第一句過渡: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⑴ 雨如煙:
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用你的話連起來說說這行詩的意思。(自說、抽說)你能試著把雨如煙的解釋調到前面來說一說嗎?我們說詩意時,調換一下詞語的順序,這樣就會更通順些,不信你再說第一行詩的詩意,也用這種方法試試。
⑵ 簡單疏通詩意后,我們感受到鄉村的景色很美,來讀一讀。(齊讀)
⑶ 現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⑷ 范讀,邊聽邊想象,鄉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⑸ 引導:
綠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開去,一用上比喻句,畫面就變得更活了,更美了,更豐滿了。)在大好的春光下,這綠綠得怎樣?到處都是綠色,有深有淺,有明有暗,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滿了生機。(這一串排著的話連在一起,讓我們看到的綠色是那么豐富,是那么有層次,你的感受細膩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系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放音樂自己寫,再交流)(評:隨著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我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滿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⑺ 再來讀一讀,這次讀的感覺一定不一樣!(自讀、輪讀相機指導)
⑼ 鄉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滿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4、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是農家耕種的時節,看著鄉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著家家戶戶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一年之計在于春”,你能體會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嗎?(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累并快樂著。)
5、詩人就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齊背全詩)
6、對著畫面,配上音樂,再吟一吟詩吧。(齊背、抽背)
四、默寫古詩
1、多么精煉的字詞,多么優美的畫卷,那么短小的詩句,那么豐富的情感,讓我們背著寫下來,回家后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2、剛才學的這首詩描繪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畫面,《田園四時雜興》又寫的什么時候田園生活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發現按偏旁歸類識字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來認識生字。
2.啟發學生發現用一個部件和幾個部件組合,構成幾個新字的識字方法。通過讀,積累句子,鞏固生字。
3.積累反義詞,鞏固學過的生字。
4.圍繞“誠實”這個主題,進行口頭表達。
課前準備
1.學生:“字詞游戲”中漢字的字卡。
2.教師:口語交際《該怎么做》課件。
第一、二課時(或1.5課時)
我的發現
1.我會認。
a.認讀這些漢字,去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先讀第一組:餓、餅……,要求讀準字音。引導發現這些字都是“食”字旁,都與“食”有關。
c.學習第二組:猴、貓……,要求同上。
d.識記生字。
e.鼓勵學生自己用巧妙的方法記住生字。
2.我會填。
a.引導學生思考,“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個字在一起組成另一個字?
b.試著加一加,看是不是加上這個字都能組成另外的字。如果行,就對了。再把這個字填進圓圈里。
(要求先獨立思考,再與其他同學商量)
c.拓展練習:
如:“少”“工”“氣”“羊”“先”加一個什么偏旁可以換成新的字?(氵)
日積月累
1.讀讀記記。
a.先讀讀句子,想想這兩句話的意思。
b.記背這兩個句子。
c.鼓勵學生課后搜集、背誦這類給人以啟發的句子。
2.我會寫。
a.先讀一讀“冷”“熱”,想想這兩個字是相反的意思,再說出另外五個字的反義詞。
b.把這五個意思相反的字分別寫進對應的田字格里。提醒學生注意字的間架結構和書寫姿勢。
3.我會讀。
a.學生自讀,讀正確、讀流利。
b.邊讀邊想,了解大意。
c.有感情地朗讀,同桌互讀互聽。
展示臺
1.用學生說、老師寫的方式,比比誰認的字多。
2.玩“字詞游戲”。
a.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卡片,練習組新字的游戲,邊組邊讀。
b.學生在書上通過連線的方式組詞語,邊組邊讀,還可以與另外的字組詞語。
第 三 課 時
口語交際:該怎么做
學習目標
1.借助圖畫讀懂故事。
2.積極參加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
3.激發交談的興趣,培養良好的交際習慣。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創設情境引入
小朋友注意聽!(課件:破碎聲)
你們聽到什么啦?想知道發生什么事了嗎?
學習交流
1.看圖了解故事。(訓練點:轉述、聽)
a.(課件展示書上的插圖)請女同學看圖了解事情,男同學閉上眼休息。要求看圖的女同學默讀圖下的兩段文字,記清楚看到的事情,準備把看到的事講給男同學聽。
b.(關課件)請女同學把這件事告訴男同學。比一比誰講得清楚,誰聽得仔細。
c.請幾位男同學把聽到的事情講給大家聽。
d.(出示課件)請學生說說,誰講得最清楚。
e.師小結:小朋友們,我們在和別人進行交談時,要注意:說話說清楚,聽話聽仔細。(板書:說清楚聽仔細)希望小朋友在和別人交談時,努力做到這兩點,好嗎?
2.自由談論。(訓練點:說清楚、聽仔細)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小松該不該如實地把這件事告訴爸爸?爸爸的做法對嗎?
a.請和周圍的小伙伴說說自己的看法。
b.全班交流,說說你們的看法吧!有不同的意見嗎?(鼓勵學生大膽說出不同的看法)
3.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交流討論。
同學們,你們挨過打嗎?怕挨打嗎?剛才,我們討論的是發生在小松身上的事,現在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你的身上,(破碎聲響起)是你不小心把爸爸心愛的花瓶打碎了,你該怎么做呢?(課件呈現問題:如果我遇到這種事情,該怎么做呢?)(板書:該怎么做)
a.請學生下座位,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把想法說清楚,再認真聽一聽好朋友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么做。(強調說話說清楚、聽話聽仔細)
b.全班交流: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么做?(教師不做評判,鼓勵學生說出不一樣的做法)
c.教師小結學生的幾種做法,并引起新一輪的交流、討論:你覺得哪種做法好?為什么?你覺得哪種做法不太好,為什么?(教師不僅要注意調動學生參與個別討論、爭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
d.四人小組討論:哪種做法好,為什么?匯報小組討論結果。(盡量讓每個孩子都參與進來)
4.轉換角度,創設情境。
a.引導交流:剛才小朋友談到了自己心里想的,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大人們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么想,怎么做?如果叫你去采訪一位不認識的大人,你會怎么問呢?見面先說什么?再問什么問題?問完后你該對別人說什么?希望同學們在和別人的交談中不但要把自己的話說清楚,把別人說的話聽仔細,還要做到有禮貌。(板書:有禮貌)
b.示范交流:哪位同學愿意來采訪老師?請1~2位學生與老師交談。(教師總結時,注意評價學生是否說清楚了想問的問題,還要提醒學生隨機應變)
c.品德導向:課前老師采訪了幾位家長,大家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錄音課件:◆要是我兒子弄壞的東西很貴重,我會覺得心痛,可能會控制不了情緒,但冷靜下來還是要肯定他是誠實的。◆其實,有時候孩子做錯了事,比如打碎東西什么的,如果他主動來告訴我,是可以原諒的,如果他不誠實,我會很生氣,說不定會打他。◆我的孩子比較內向,她如果不小心弄壞東西,我會先安慰她,再提醒她以后做事細心點)
看來,爸爸媽媽和老師還是喜歡怎樣的孩子?(板書:誠實)
5.結合生活,創設情境。
a.同學們,平時我們在學校學習,可能會不小心弄壞別人的東西,比如(出示課件:不小心弄壞別人的新文具……)你該怎么做呢?
b.如果是你的新文具被別人弄壞了,你會怎么想?(生自由談)我們不小心弄壞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想想別人的心情,不僅要誠懇地向別人道歉,還要盡量去彌補自己的過失,你們說對嗎?
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交流討論,不僅知道弄壞別人的東西該怎么做,還知道了和別人交談時,說話要──說清楚,聽話要──聽仔細,還要做到──有禮貌。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比,識記容易寫錯的生字。培養學生歸納、整理易錯字的習慣。
2、熟讀并試著背誦《數九歌》,了解冬至過后的數九節氣。體會人們向往、熱愛春天的
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重點難點:
通過對比,識記容易寫錯的生字。培養學生歸納、整理易錯字的習慣。
一、談話引入新課。
1、師:你們平時經常寫錯字嗎?遇到容易寫錯的字你們是怎么處理的?是一直讓它錯下
去?
2、全班交流。
3、師:今天我們將學習解決易錯字的方法。
二、展示臺
1、看看其他同學是怎樣處理易錯字的,一起來看看吧。
棉被———潑水紙巾———低頭
帶領———展現戰士———土地
散步———南瓜今天———口令
帶領———穿戴果園———圓心
以后———已經汽水———氣體
再見———正在心情———晴天
2、讀一讀,把平時你也容易寫錯的字圈起來。
3、你也學學書上的辦法將這里邊到再在你還容易寫錯的字也單獨記下來,時刻提醒自己。
4、給你們5分鐘,將你們平時容易寫錯的字在筆記本上用相同的方法記下來。
5、同學們展示自己收集的易錯字,提醒其他同學。
三、日積月累
1、出示數九歌。
2、學生自由讀一讀,借助拼音把數九歌讀通讀熟悉。
3、再讀數九歌:自由讀、同桌讀、分男女讀、全班齊讀。
4、簡要理解數九歌的意思。
5、試著背一背。
四、老師總結,布置作業。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14
目標:
1、會認“蠶”字,會寫“蠶”“桑”兩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誦、熟練地背誦詩歌,并能準確無誤地默寫。
3、能領會詩的意思,并能說出一、二句詩的大意。
4、積累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德育目標為通過本詩的教學,讓學生熱愛富有情趣的鄉村。
美育目標為通過對本詩的閱讀,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的美麗。
教師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
收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老師非常喜歡。我們中國是詩的國度,早在唐代就出現過像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才華橫溢,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優秀詩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樣燦爛奪目,足以使每一個中國人為之驕傲。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古詩的魅力,來學一首新詩。(板書:鄉村四月)
二、弄懂詩題
師:看到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生:這是一首描寫鄉村的古詩。
師: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翁(教師板書:翁卷)
三、知曉作者
師:有誰了解翁卷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南宋詩人。
教師補充: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一生不曾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
四、整體感知
師: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足跡一起走進鄉村四月,去感受鄉村初夏的氣息吧。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初步感知古詩內容。
(一)生自由讀古詩。
(二)教師指名讀。
(三)教師范讀。
(四)教師指名讀。
(五)學生齊讀。
五、知詩情、悟詩意
師:大家剛才讀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按照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但要完成這樣一個問題:在詩中詩人都描寫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將這些事物聯系到一起的?。
(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
(一)、品讀美景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并粘貼事物卡片:(見板書設計)
師:詩人是如何將這八種事物聯系起來的?(根據回答整理板書,把古詩補充完整)
(進而理解整首古詩,借助課件講解“白滿川”。 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
師:茂盛的山原和反著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嗎!
師(板書:景美,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教師歸納
(二)、品讀人勤
師:是啊,這哪里是鄉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
師:現在我們也來當一回詩人,把詩人沒寫進去的忙寫進去。
師:(板書:人勤,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
教師歸納(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農活,沒有人閑著,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華
師: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我知道大家對古詩的內容已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所陶醉,更為這里勤勞忙碌的人們而心生敬佩,就讓我們帶著這種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讀古詩,誰愿意到前面來讀讀古詩。(播放音樂)
師:能背下來嗎?讓我們一起誦讀古詩。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篇15
江邊鳥:經常有老師反映《語文園地》難教,在沒有多少策略可選的慣性行為中,教學大都是無所作為,要么上成練習課,完成所有的題目即萬事大吉;要么上成交流課,師生一道道校對討論。如何將《語文園地》上成語文實踐的美味佳肴?如何放大《語文園地》的課程資源效益?如何在《語文園地》教學中實現教師的指導作用?李少慧老師在市識字寫字教學研討會上的教學給我們提供了有益啟示,也請老師們參與討論,以豐富、形成對《語文園地》教學策略的基本認識。
教學實錄:
課前談話:
師:今天老師想了解一下咱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干什么?誰最勇敢,第一個來說?你真能干!
生:我喜歡唱歌。
師:能歌善舞的女孩,人見人愛。
生:我喜歡寫字。
師:你的字一定寫得很好。
生:我喜歡看書。
師:你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師:看來咱們班的小朋友真是多才多藝呀。小朋友,你們喜歡聽笑話嗎?老師要為大家講笑話,聽好了。這個笑話與外國人在中國學漢語有關。
一、創設情境
師:有這么一位外國人,一天他感冒了,來到醫院檢查身體,醫生對他說:“你發燒了。”這位外國人嚇了一跳,急忙說:“哪里發燒了?哪里發燒了?沒有啊!” (師做動作:急忙在身上找來找去,邊找邊說 )
“你真的發燒了!”
“沒有發燒呀!”
“有呢!”
“沒有!”
“有!”
這時,外國人瞪大了眼睛,(師做動作:急忙在身上找來找去)說道:“你看,你看,我身上沒有火,怎么會發燒呢?”
醫生不由得哈哈大笑,說道:“發燒并不是用火來燒的。你發燒了那是因為你感冒,體溫升高了。”
師:這位外國人說漢語時為什么會鬧這樣的笑話?他把發燒的“燒”理解成什么?
生:他聽不懂中國話。
師:他把發燒的“燒”理解成什么?
生:他把發燒的“燒”理解成用火來燒了。
師:漢字寶寶非常奇妙,這位外國人弄不清楚漢字寶寶的秘密,因此鬧了笑話。
二、我的發現
1、自由讀句子。
師:那漢字寶寶究竟有什么秘密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語文園地七”,一同去發現吧!小朋友先打開書本130頁讀一讀“我的發現”中的三個句子。
(生:自由讀句子。)
2、出示句子,齊讀句子。
(出示:“我的發現”)
師:誰最能干,已經發現這三個句子的共同點了?
生:三個句子中都有一個“回”字。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三個句子吧。
生:齊讀句子。
3、查字典,理解“回”字。
師:“回”字寶寶,在三個不同的句子中分別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來復習一下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1)確定“huí” 這個音節里的第一個字母是什么。第一個字母是什么?一起說
生:h
(2)把字典翻到音節表,找到大寫字母“h”。看誰動作最快?找到了馬上舉手。
(3)在大寫字母“h”下面找到“hui”這個音節,再看它右邊的頁碼是多少。
(4)根據頁碼翻到正文,按照四聲順序找到 “huí”這個音節,就可以找到“回”字。最后就能查到“回”字的意思。
師:找到了馬上舉手,還沒找到的小朋友可以請同桌幫忙。
(生紛紛舉手)
師:小朋友真厲害,都找到了。
師:“回”字寶寶都有哪幾種意思呢?我們來讀一讀!
①掉轉 ②從別處回到原來的地方 ③量詞,指事情、動作的次數 ④回族 ⑤曲折環繞
(生讀“回”字的意思。)
(出示三個句子。)
(1) 師:誰能做做“回頭一看”這個動作?(一學生做“回頭一看”這個動作。)
師: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回頭一看”這個動作吧。(全體學生做“回頭一看”這個動作)
第一句中“回”字是什么意思?選哪一種?
生1:掉轉,選第一種。(出示:①)
師:你真會動腦筋!(2)師:第二句中的“回”字是什么意思?選哪一種?
生2:回族,選第四種。(出示:④)
師:對啦!
(3)師:誰能將“有一回”換一種說法?
生3:“有一回”就是“有一次”的意思。
第三句中的“回”字是什么意思?選哪一種?
生4:量詞,選第三種。(出示:③)
師:你真棒!
5、談話,引出“一字多義”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三個句子中“回”字寶寶的意思,你發現了“回”字寶寶有什么秘密?開動腦筋想一想。
生:“回”字寶寶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
師:你真能干呀,老師為你感到驕傲。
師:在這三個句子中,“回”字寶寶有幾種意思?用手指來表示。
(出示:“回”字的五種意思)
師:是呀,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一個字就有多種意思,我們把漢字寶寶的這個特點稱為一字多義。
(出示:一字多義)(學生讀)
6、拓展練習
師:小朋友是不是真的發現漢字寶寶一字多義這個秘密,老師要考考大家。請看大屏幕。“燒”字寶寶有幾種意思呢,我們來讀一讀。
生讀“燒”字的意思。
(出示:“燒”字的意思)
(1)選擇正確的解釋,把序號填在括號中。
師:“燒”字有幾種意思,我們來讀一讀。
燒:①使東西著火 ② 發燒 ③烹調方法(做菜的方法)
小明感冒了,燒得很厲害。( )
一把火把這房子燒毀了。( )
客人來了,媽媽在廚房里燒魚。( )
師:第一句:小明感冒了,燒得很厲害。這個“燒”字是什么意思?選哪一種?
生1:發燒,選第二種。(出示:②)
師:你真會動腦筋!
師:第二句:一把火把這房子燒毀了。這個“燒”字是什么意思?
生2:使東西著火,選第一種。(出示:①)
師:第三句:客人來了,媽媽在廚房里燒魚。這個“燒”字是什么意思?
生3:烹調方法(做菜的方法),選第三種。(出示:③)
師:你真棒!
(2)小結“燒”字的特點。
師:現在,你發現“燒”字寶寶也有什么秘密?
生:一字多義。
(出示:一字多義)
師:對,你真聰明!其他的漢字寶寶也有這個特點那就是:一字多義。(生讀)
師:小朋友可要小心點,千萬不要像那位外國人一樣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