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與平行>教學設計與反思
《課標》明確提出要使學生通過“經歷、體驗、探索”等數學活動來學習數學,要引導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數學知識,經歷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體驗這一基本理念呢?以下是本人以《平移與平行》一節為例談談個人的做法。
[創新設計]
片段一:
師:兩條直線放在一起可以有不同的位置關系,你能用兩根小棒擺出不同的位置關系嗎?
生:能
師:請你以小組為單位。看哪一組能擺出最多而又不重復的位置關示(學生動手操作。請一組到講臺投影展示)
① ② ③ ④ ⑤
師:你們觀察這幾組直線。它們有什么特征嗎?(學生議論紛紛)
生1:有些交*再一起。
生2:有些沒有交*。
生3:有些斜著交*,有些是十字交*。
師:你們的發現真了不起!通常兩條直線像①、④、⑤那樣交*的,我們都叫這兩條直線“相交”(板書“相交”)
生1:這些直線有些是相交的。
生2:還有些是不相交的的
師:相交的有哪幾組?不相交的呢?第②組會不會相交?
生1:不相交。
生2:因為它們沒有交點,所以不相交。
師:前面我們學習直線時知道直線的什么特征?
生(齊):直線可以無限延長。
生1:哦!我知道了!把第②組直線延長了,它們會相交的。
(學生紛紛投以驚訝的表情)
師:請你們用小棒或筆等用擺一擺,或畫一畫的方法,看它們到底會不會相交。
(學生動手操作,有的擺小棒,有些畫出來。)
生1:第②組直線延長后可以相交的。
生:對,是可以相交的!
師:你們真了不起!
片段二:
師:我們已經知道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是互相平行的,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平行的現象,你能找出來或作出來嗎?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交流“平行”現象)
生1:黑板上下兩條邊是互相平行的。
生2:課桌相對的兩條邊是互相平行的。
生3:墻壁上下兩條邊也是互相平行的。……
生:老師,我能作出平行線!(學生們紛紛投以驚奇的目光)
我把一張紙對折再對折后,兩條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師:是真的嗎?
(生們疑惑了。)
師:想不想自己證明一下?
生:想!(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
師:請你們拿出一張紙,折一折,并想一想,然后商量用什么方法能證明它們是否平行的。
(學生動手折紙,并小組討論探索證明方法,學生有的擺,有的畫、有的比,全員參與,學習氣氛活躍。)
生1;它們是互相平行的,因為兩條折痕不相交。
生2:我們把它們延長后也發現它們不能相交的。
師:你們真棒!你們還能在紙上創造出更多與原來的折痕互相平行的線出來嗎?
生(齊):能!
(學生迫不及待地動手操作了)
[課后反思]
一、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是在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己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給學生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由于學生對平行線已有一些模糊認識的,因此,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擺小棒、動手畫線、延長直線,深刻體會到“平行線”中兩條直線“不相交”這一重要特征,這樣的教學效果能不好嗎?
二、創設多樣的感受與體驗形式。由于這一節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如果一味的教師自己“硬塞”給學生知識,學生根本沒有自己的理解和記憶,知識的痕跡就好象水過荷萍一樣。因此,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動手畫一畫、擺一擺、動口說一說,動腦想一想,動眼看一看、找一找等多種形式展示了學生自己對平行線的理解,既全方位地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數學的學習活動,又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說理能力和創新思維,讓學生真正從“要我學”變成 “我要學”,真正體驗了樂學、會學。
<平移與平行>教學設計與反思 來自第一范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