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數》教學設計方案
師引導學生:明確一類是精確數,另一類為近似數。
(3)請同桌說說自己收集的數據中的近似數。
(4)請同學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近似數。
生1:烏海市大約有40多萬人。
生2:媽媽買了10斤土豆,大約有20個。
生3:教室的面積約是50m2。
生4:我一分鐘大約讀250個字。
生5:黑板的長約是3米。
……
2.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師:淘氣很喜歡收集數據,但也有一個粗心的毛病,一次,他把“1949年至2001年,我國造林面積統計約是224300000公頃”。(板書于黑板上)中的一個零丟掉了,這樣他收集的這條數據就不準確,你能用一個簡單方便的辦法幫助他嗎?(學生很快就把224300000公頃改寫成22430萬公頃)
師:笑笑也收集到了這個數據“1949年至2001年我國造林面積統計是224318570公頃”。(板書于黑板)你們能不能幫助他把以上的數據用“萬”作單位求出它的近似數呢?
(1)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想法。
(2)小組匯報思路和方法。
(3)師歸納介紹用四舍五入求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4)練習:把以上數據精確到千公頃,精確到億公頃。(學生獨做,二人板演后,交流方法。)
設計意圖: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在開放式的提問中,學生的潛能不斷地被發掘出來。“找生活中的近似數”使學生再次認識到近似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感受到近似數與精確數的不同。“淘氣收集數據”的例子使學生體會到求近似數的必要性。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得到較好地體現。
(三)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1.下表為2001年我國部分省市的造林面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確到萬公頃我國部分省市2001年造林面積統計表 公頃
省 市 造 林 面 積 精 確 到 萬 北 京 31777 3萬 河 北 356071 ( )萬 黑 龍 江 205658 ( )萬 陜 西 436572 ( )萬 貴 州 240692 ( )萬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方法
2.2001年內蒙古自治區造林面積為731866公頃。
(1)請學生把這個數據用自己喜歡的近似數形式表示出來。
生1:731866公頃≈730000公頃
生2:731866公頃≈732000公頃
生3:731866公頃≈731900公頃
(2)如果2001年全國造林面積約495萬公頃,和以上造林數相比,選擇哪個近似數比較好,為什么?
(3)2000年內蒙古造林面積約590千公頃,和以上造林數相比,又將選擇哪一種?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此過程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不斷提高。
(四)全課小結
請學生說說學習這一課的收獲和感想。
生1:這節課我知道了什么是精確數和近似數。
生2:我學會了求一個近似數的方法,還知道了近似數的使用范圍,例如:估測物體的長度有時用近似數,計算面積有時也需要用近似數,一些大的數據書寫和讀寫時為了方便也需要用近似數,總之,近似數在我們生活中運用很廣泛。
生3:這節課我的收獲很大,我不僅知道了精確數和近似數,還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另外我還學到了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