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課文 20 古詩兩首|人教課標教材

課文 20 古詩兩首|人教課標教材

課文 20 古詩兩首|人教課標教材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

2.理解詩意。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并背誦。

4.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讀熟課文。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揭題。

2.讀題。

3.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4.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三、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

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四、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么?

3.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

5.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五、借助詩境,訓練說寫

1.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會是什么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腳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習小組合作撰寫腳本。

3.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

4.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腳本。

六、布置作業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

1.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說說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一

小語論壇網友 wuhm

 發布時間:2004 / 11 / 22 03: 53am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 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 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收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 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么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去了,汪倫很舍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古詩

(一)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么解釋?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元二:王維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護府

2)強調題目讀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王維 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云間)

浥:濕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舍)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么?(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復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么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匯報:哪個小組愿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三、練習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 有興趣的下課后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課外拓展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里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五、總結

一首簡短的古詩, 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學們課后能自己找幾首古詩來反復誦讀,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二

重慶市九龍坡區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科書適用性研究課題組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

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詩歌。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小朋友們是否遇到過與親人或與小朋友分別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們當時的感覺是怎樣的?(學生自由的說)下面我們來看看偉大詩人李白送別友人孟浩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①學生讀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題目。

②引導學生理解: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之”的意思是去、往;“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

題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三、預習檢查: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辭(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唐代著名的詩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五、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①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

②教師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詩意: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去揚州。你乘坐的船兒越行越遠,駛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長江水,還在向天邊奔流。)

六、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么?

3.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 (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5.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七、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八、作業 練習:

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的

一、學習古代詩歌,幫助學生了解唐宋詩歌在我國詩壇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歷史和古人的社會生活,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和人民。

二、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三、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設想

一、這首古詩,讀起來瑯瑯上口,容易記憶。應讓學生多讀,不必硬從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感情。

二、采用學生自讀、教師點撥輔導、自讀測試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無數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樣。最難得的是其中不少詩人,能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從各個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會生活的復雜面貌。

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學習另一位唐朝著名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導自讀

(一)自讀《送元二使安西》

1.學生自讀詩歌并完成以下作業 :(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釋下列詞語:

悒 客舍 盡 故人

2)試著理解古詩的意思。

2 討論自讀作業 :(師生共同評定、明確)

1題:浥:悒(yì)濕潤。

客舍:客店、旅店。此處指餞別的處所。

盡:“進”。

故人:老朋友。此處指元二。

2題:從詩題可知,這是一首送人赴邊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詩人的摯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歡以行第相稱,表示親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點。(引導看注解①)

本詩辭情意兼美,有景語,有情語,情景交融,感情深蘊,余味無窮。

首句,點明送別的地點、時間、天氣,早晨一場蒙蒙的細雨,如絲如霧、輕輕地灑掃了昨天灰塵飛揚的阡陌交通。滋潤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醞釀送別氣氛。

第二句:為送別布景設色,緊承首句。一場如酥小雨,滋潤了清晨初春的空氣,給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見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邊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兩句勾勒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

三、四兩句由寫景轉入送別,老朋友相送餞別,心中依亦不舍,千言萬語無從說起,只能頻頻勸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陽關,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以尋常話語表達了蘊藉無窮的感情。

3.在自讀基礎上試譯全詩。

譯文:

渭城早晨的細雨,潤濕了路上輕飄的浮塵,

客舍邊一片青翠,柳色嫩綠清新。

臨別的時候,勸你再喝完這杯酒,

向西邊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我這樣的故人!

4 、試背這首詩。

三、拓展練習。

我還知道別的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詞,我來給大家背一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三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五一路小學 李秀英 執教

山西省太原市教科所 任慶世 點評

教學內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第一首詩。

3.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4.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揭示題意。

1.播放名曲《送別》,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2.初讀本課兩首古詩,大致了解異同。

3.引導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4.師生互動,了解黃鶴樓:課件展現黃鶴樓雄姿;板畫長江圖,明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資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

(評:在師生交流中,通過畫面──黃鶴樓雄姿、簡筆畫──黃鶴樓及廣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動內容,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臨其境,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達到了解題入境的效果。)

5.要求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二、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注釋了解詩的大意,并激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的含義,理解“下揚州”“孤帆”“盡”“唯”的意思。

2)提出疑問,并梳理出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三、賞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為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依依惜別的深情作好鋪墊。

(點評:講解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為學生理解后兩句詩埋下伏筆,可謂講在“關鍵處”,有畫龍點睛之妙。)

2.賞析“煙花三月”的含義。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意蘊,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籠罩在淡藍色的薄霧中,霧氣時聚時散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感受“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點評: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先讓學生感受、理解,再表達美的感受,融理解運用為一體。)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

3.品析“碧空盡”“唯”的含義。

1)品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體會詩人仁立凝望遠帆的情景。

2)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朋友感情之深。

3)從最后一句中,體會詩人寄情于浩蕩的一江春水,對摯友的一片深情。

4)指導朗讀后兩句。學生自讀,自評,評后再讀。師引讀,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

(評: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可點撥學生如何讀出抑揚頓挫,觸發學生深入體會;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因此多樣化的反復誦讀,是培養語感的必由之路。)

五、回顧全詩,歸納升華。

1.歸納總結全詩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

2.略讀第二首詩。

3.激發學生體會第二首詩及其他送別詩的興趣。

總評

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讓學生從凝練簡潔的詩句中,馳騁想象,領會詩情,確實不容易。李老師的教學設計以師生互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點,相機引導,教學風格清新明快。通過解題,初讀,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意,初步進入詩的意境;通過品析文眼、儷句,揣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境中悟情;通過多種誦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語感。“導”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導”在聲情并茂的情境中,“導”在關鍵詞句的賞析中,“導”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較好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特點,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摘自:《小學語文教師》2005.1~2)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四

山西太原市杏花嶺區五一路小學 李秀英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設計側重從搜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誦讀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了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系。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于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 300多公里后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板書:武漢),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后世稱為“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搜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注釋等多種方式了解詩的大意,并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里哪里,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游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后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后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為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著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后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后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匯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了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了解由于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著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布置作業 。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  新課

二、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略)

三、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著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四、誦讀交流,暢談感受(略)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舍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么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布置自選作業 。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搜集某一類詩歌如邊塞詩,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課文 20 古詩兩首|人教課標教材 相關內容:
  • 古詩兩首:《小池》、《所見》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3.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自主識字。...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2篇)

    2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及要求: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 古詩兩首《涼州詞》《浪淘沙》(精選12篇)

    教學內容:《涼州詞》《浪淘沙》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資料弄清詩句的意思。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多誦讀,體味詩的意蘊,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 古詩兩首《詠柳》《春日》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 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 《古詩兩首》《春日》和《詠柳》教案(通用16篇)

    2古 詩 兩 首教學目標: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 等詞語。2、背誦兩首詩。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 古詩兩首《乞巧》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學習目標: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學習重點、難點:1、 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 《古詩兩首》|人教版(通用17篇)

    一、教學內容:這兩首古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天門山》主要寫所見,抒發了贊美之情;《體西林壁》側重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課時)二、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的生字。...

  • 《古詩兩首》教學實錄和點評《秋浦歌第十四首》《蜂》(通用12篇)

    教學內容: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羅隱《蜂》教材分析《蜂》一詩,借對蜜蜂辛勤勞作的描寫及其意義的反思,贊頌那些象蜜蜂一樣貢獻了一生,不求名利,為人類造福的勞動者。...

  • 《古詩兩首》的教學設計(通用16篇)

    【設計思想】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積極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踐。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的潛能。抓住兒童心理,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

  • 《4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6篇)

    【課前透視】1、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美,語言清新明麗。2、《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發,極力表現草的頑強生命力。...

  • 《古詩兩首 春雨 春曉》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7個生字,知道這些生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認識一個多音字。2、初步懂得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教學重、難點: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3篇)

    教材分析:課文的兩首詩均是五言絕句,語言清新、平白、簡易。學情分析:兩首古詩簡單易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細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生動形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詩所蘊含的內在意境。...

  • 《古詩兩首》優質課教案設計(通用16篇)

    一、導人新課。1.請學生給大家背誦學過的古詩。2.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詩可以說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好多古詩都描寫了引人人勝的景色,進而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

  • 古詩兩首村居《詠柳》教案模板(精選16篇)

    教材簡說:本課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描寫春天的詩,詩中描寫了春天柳樹吐芽、柳條碧綠的生機勃勃的景象。教學理念:本課設計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過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入情入境,...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3、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教學難點:正確感知詩的大意。...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软件 | 91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 | 国产av毛片一区二区 | 亚洲最大无码AV网址 | 欧美大喷水吹潮视频十大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天天97 | 国产三区四区视频 | 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高清在线 | 在线观看国产丝袜控网站 | 免费a级毛片大学生免费观看 | 久久99精品网久久 | 人日人天天爽 | 日本XXX免费高清色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av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影视一区 | 免费国产白丝喷水娇喘视频site: | 看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 日本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婷婷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四虎 | 国产精彩在线视频 | 丰满少妇aaaaa一级毛片 | 伊人免费入口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毛豆 |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人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在线 | 欧美一级在线视频 |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 九色中文| 一面亲着一面膜下奶韩剧放下 | 扒开美女内裤狂揉下部 |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 中文字幕第28页 | 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久 | 两根一起进三P免费视频 | 邻居少妇很紧毛多水多 | 亚洲高清aⅴ日本欧美视频 国产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 国产v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