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學設計方案
六、布置作業,當堂檢測。
1、作者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2、在描寫潮來時的景象時,從____和____兩個方面進行描寫?
3、全文表達了作者熱愛_________熱愛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七、板書設計
潮來前 八月十八 鹽官鎮
形狀 一條白線 白浪翻滾 白色戰馬
觀潮 潮來時
聲音 悶雷滾動 越來越大 山崩地裂
潮頭過后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教后反思:由于這節課要參加武陟縣“送課下鄉”小學語文示范課評選,因此次在這節課的備課環節,我花費了較大的功夫。這篇課文的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順序,把全文連貫在一起,使整篇文章重點突出,渾然一體。為了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從網上下載了錢塘江大潮的視頻和聲音,恰當地運用在了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形象直觀地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磅礴氣勢,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讓學生養成討論合作的學習習慣,凝聚學生的集體智慧,我又設計了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交流,這些都成為本節課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但由于時間倉促,在設計這節課時,還有許多不太滿意的細節,沒有仔細研讀《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沒有很好地把握本學段在閱讀教學方面的教學目標,個別教學設計也不太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些問題有待于在以后的課題教學設計中逐漸改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