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評課
【評析】
一、“實”
實效性、有效性是目前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追求的最終目標。本課的教學無疑是切實有效的。
1、關于字典的運用。字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工具,本課中,老師花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兩次利用字典:一是用部首查字法從字典中查出“緣”,重點理解“緣”字第四、五畫的名稱,二是通過查字典區分“嶺”“峰”意義的不同。這樣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2、關于知識的拓展。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僅要理解本詩的意思。教者拓展的“到底怎樣才能看清楚廬山的真面目?”以及介紹有關廬山的古詩和最后對蘇軾的詞的歌唱都具有現實的意義。
二、“美”
語文是美的,尤其是經典的古詩。
1、古詩的韻律美。古詩具有韻律美,適合朗讀與吟誦。語言精煉,寓意深刻,理解時必須展開豐富的想象。教學時多次安排學生自主誦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合朗讀熱情。
2、古曲的意境美。教學時,教者有機地將四首古曲貫穿全過程,尤其時由學生自主選擇后的配樂吟誦,更增添了詩味,使詩意更深遠。
三、“活”
1、學生的自主。課堂上,學生是快樂的,自由的,他們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可以選擇學習的方式,研究的途徑以及誦讀的內容和古曲的名稱。因此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主動、輕松。
2、形式的多樣。詩意的理解,教者沒有拘泥于簡單的講解,而是有效地采用寫、畫、查、讀、議等方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研究、去學習、去發現。所以“一堂課就是一湖春波蕩漾的活水。”
【教師簡介】:李偉忠,江蘇省啟東實驗小學副校長,1990年畢業于南通師范學校大專班,2000年江蘇教育學院本科畢業。該同志是南通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南通師范學校客座導師、南通市小學骨干教師培訓班講員、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班優秀學員,曾獲南通市、啟東市教學基本大賽一、二等獎,2003、 2004年兩次獲全國教學藝術大賽一等獎。近三年來,在《小學教學參考》《中小學教學研究》《小學語文教學》《教育探索》等全國、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25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