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教學案例及反思
一、教材簡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這篇課文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課文第2自然段寫爬山虎的葉子。從剛長出來到長大,葉子的顏色從嫩紅變成嫩綠,長大后的葉子引人注目,并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
課文的重點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須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
通過讀文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細致入微,而且是連續觀察了很長時間。本文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二、教學案例
教學片段一
師:我們來看一看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看多媒體),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課文怎么寫的呢,找一名同學給大家讀一讀。
師:請大家讀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畫出來。
(學生自由讀,動筆畫。)
師:請你把最喜歡的句子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熱烈討論)
師:你喜歡爬山虎的葉子嗎?誰來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
生:因為它的葉子綠得很可愛。
生:因為它的葉子顏色在變化。
生:它的葉子樣子很好看,鋪得也很均勻。
生:一陣風吹來,爬山虎的葉子就會漾起波紋。
師:“漾起波紋”是什么樣子?
生:就像風吹到水面上一樣。
生:就像這樣。
(用手勢表示)
師:請大家看課文插圖。閉起眼睛想一想,那一墻綠油油的爬山虎顏色在變化,一陣風吹來還蕩漾著波紋……多美啊!你能不能把那種美麗的顏色、那種變化的樣子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呢?
(學生輕聲自讀)
師:我聽出來了,你們讀得很好,讓我也喜歡上這些句子了。誰來讀給大家聽聽?
(絕大多數學生讀得有聲有色)
教學片段二
師: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中是怎樣寫的?(學生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寫腳的句子反復朗讀)
生:我找到寫腳的句子,我來讀一讀。
生:我也找到了,我也想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