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課例
《暮江吟》一課是北師大版第七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詩中選取了日落西沉到新日東升這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側面反映了詩人離開朝廷后輕松愉快的心情。本詩語言準確、生動、意境和諧寧靜,是優秀詩作之典范。教學本課我主要按以下步驟進行:一、背詩導入,讀得流利。
1、出示古詩。
2、初讀正音。
3、比賽背詩。
4、檢查背誦情況。
5、學生自評。
二、自學古詩,讀出感情。
1、回憶學法。
解題-明意-悟情-賞析
2、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3、闖關摘星-反饋自學情況。
4、評選最佳小組。
5、學生朗讀,讀出感情。
6、多形式朗讀并評價。
7、學生想想如何讀出韻味。
三、想象入境,讀出韻味。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閉目想象。
2、再現畫面。
3、學生入境誦讀。
4、多形式表情誦讀,讀中評價。
四、知識拓展,延伸學習。
1、交流資料。
2、力求把白居易一首課外古詩背出韻味。
五、布置作業。
1、必做題:抄課后生字及古詩。
2、選做題:(1)想象作畫。(2)改成寫景文章。(3)模仿作詩。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主要成功之處體現為以下幾點:
一、創設了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
21 世紀的教育是關愛學生生命發展,弘揚學生靈性的教育。每個學生的智力、性格、愛好、情趣不相同,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為他們營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為他們創造個性自由發展的空間。《新課標》也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由此可見,傳統的師生關系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變居高者為平等中的首席,關注、尊重每一位學生,為他們創設平等、自由的學習氛圍。在教學本課時,我始終將自己當作一名合作者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發現學生的朗讀不到位時,我并不是機械地讓學生停下來聽教師朗讀,而是親切地詢問學生:“聽了你們熱情洋溢的吟誦,我也激qing涌動,能給老師一個嘗試的機會嗎?”同學們聽了這么親切的話語,情緒激動,都不約而同地表示贊成,聽起教師的吟誦也尤為專注。這樣輕松、自由的氛圍,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傾聽學習,也有利于學生情感的激發,且為學生的再次朗讀作了鋪墊。在教師范讀后,我又讓學生來點評,學生感到自己倍受尊重,紛紛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不管是贊賞還是批評,學生均在自由輕松的點評中得到了提高。
二、 讓自主、合作探究進課堂 。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暮江吟》一課時,我始終遵循“新課標”精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生的不同需求,為他們創造許多自主選擇的機會,激發他們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上課伊始,我以背詩比賽導入,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進行背誦;課中,在學生自學古詩時,我并不要求學生都按以往的方法學習,而是讓學生自主選擇,用怎樣的方法能學得好就用怎樣的方法學習;課終,作業的布置,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1)想象作畫;(2)模仿作詩;(3)改為寫景的現代文;(4)自己設計。學生可據自己的水平及愛好興趣完成適合自己的作業。此外,我還十分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教學古詩時,我并不是以灌輸式教學將知識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即借助課后注釋及工具書,通過互相啟發、互相幫助,讓學生自己理解詩意、領悟詩情;在拓展延伸時,我再次安排讓學生合作,通過交流課外資料,學生獲取了對方的信息,汲取了對方的精華,拓展視野,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合理地引導、調控,使得合作有序、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