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教學案例與反思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長城》。
案例描述
心中的困惑
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應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要求教師要從原來的主導者、指揮者轉變成服務學生的組織者、參與者,教學必須堅持個性化表達、激發創造精神。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同時又具備現代文明素質,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學習,這就成了大多數老師困惑的一件事。
“我知道長城”
早上第一節校領導要聽語文課。為此我精心準備了一節優質課《長城》,課堂上所需的字卡、圖片讓我昨天忙到了半夜。我對這堂課沒有多少把握,只在心中祈求少兩個插嘴的和唱反調的。伴隨著上課鈴,我提起精神小心謹慎地走進了課堂。
剛走進教室,就聽見全班哇啦哇啦地讀書聲,看來課前準備的還挺充分,我心中一陣暗喜。再看看學生,一個個瞪著圓溜溜的眼睛盯著我,好像已經意識到這堂課絕不能胡來,這讓我放心了許多。
開課不到5分鐘,在引出課題時,我給全班提了一個問題:“你們見到過長城嗎?那它又有哪些特點呢?”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問題一提出,教室里頓時喧鬧起來,學生七嘴八舌的議論著,這勢頭讓我感覺有些不妙。
果然,在指名一兩個學生發言后,還有好幾個學生不肯“罷手”,我知道,這必然會打亂我的教學安排。為了貫徹“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的宗旨,不得不聽他們講述一段段關于長城的故事。
“外交官”崔林杰說:“長城是我國的奇跡,它是有名的旅游景點,我爸爸還去過長城呢!”盧會貞同學說:“長城在我國的北方,它是一道城墻,用來防御敵人的襲擊!”“小能人”崔彩虹同學說:“長城不只是一個朝代所建,它歷經了四五個王朝,自秦朝的時候就有了長城。”故事大王孫林林說:“我還知道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呢!”看這情景,我心中焦急萬分,再不剎車就沒救了。我借評價學生之機把話頭一轉:“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長城的具體構造和它所具有的偉大意義吧。”
“我有新發現”
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長城的特點”話音剛落,學生們又活躍起來,幾個讀書快的學生一會兒就搶著舉手回答,大家你來我往、互相補充,說得頭頭是道。最后,我總結性地接過話題:“是呀,你們看書上那幅圖,長城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它的氣勢讓我們一看,心中不由得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我似乎已進入狀況,開始和學生自然交流了,正在我以為可以順水推舟的時候,崔前進發言了:“長城那么長,并且修在山尖上,它哪兒來的材料呀?這些材料是怎樣弄上去的呀?我們家蓋房子還要用到一些勞動工具呢!”
這時我看到一向不愛發言的盧鵬羽同學舉手了,心頭一喜,立馬把機會給了她,她站起來大大方方地說:“正因為附近沒有石頭,人們才會從很遠的地方運來,這不更充分的說明建長城時的不易嗎!”我贊許地點點頭,看到了她臉上少有的得意神情。他又說“過去我們的國家戰爭不斷,人們為了過上幸福安寧的日子,不惜一切代價從遠處運來石頭,修筑城墻,把敵人堵在外面,這不更說明我國人民愛好和平,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嗎?”
我們再看看長城的城墻,每隔一段距離,都有一個峰火臺,書上給我們說是屯兵和傳遞信息用的。我們能夠從中看到什么呢?我的話音剛落,愛琢磨的崔言振同學立即舉了手,說:“我看到一個密秘:過去我們的國家很落后,傳遞信息用的是煙火、戰鼓、飛鴿傳書,而現在我們的人們用上了電話、傳真、手機計算機。當今世界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我們的國家的發展水平也蒸蒸日上。過去我們國家老是遭受別國的欺負,可現在他們要來求我們做事了,這說明一個國家只有強大了,才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