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預設二:
出示: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出示)
(1)導:是呀,這就是二十世紀,短短100年可以擁有那么多的成就,真可以用——齊讀,(2)簡介: 這句詩原是唐朝詩人岑參,選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用來形容邊關下大雪后的景象的.齊讀
(3)為什么這句詩被作者引用到課文中來了呢 學生說
(4)這是用了詩人的語言來描述,你能不能用咱們自己的話來描述 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 )形容.
預設三:
那你們有沒有發現,課文是寫20世紀的這個社會,卻寫了20世紀以前的社會,你們發現了嗎 這是為什么 (對比)讀句子,20世紀前的社會是一個什么社會 板書:農耕社會(耕)
農耕社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交流拓展:
讀好文中句:那時沒有( 電燈 ),沒有( 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 ).就直接讓學生接說沒有——沒有——沒有——
想象:孩子們,沒有這樣的東西,你的腦海里會出現怎樣的畫面,老師給你句式想象
在農耕社會里,人們沒有( ),只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耕社會什么都沒有,人們的生活多么不方便)于是古人充滿了幻想,他們幻想有——
古代有哪些幻想變成了現實 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千里馬——嫦娥奔月—
作為二十世紀出生,長在二十一世紀里的孩子,請你再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會怎么讀 (自豪)
四,寫話訓練:
20世紀的科學發明和發現真是奇跡,讓人出乎意料.它讓我們的生活舒適和方便,連過去的王公貴族想也不敢想,那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舒適和方便呢 這兒路甬祥爺爺沒有舉例子,我們也來舉個例子說說,活學活用!!老師這兒有一個小小的提示:
出示:當我看電視時,只需輕輕地按動遙控器,清晰的畫面就會展現在眼前;當我
.
交流,學生寫的話.
小結:回顧20世紀的百年歷程,科學的確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它為我們創造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課前我們提的那個問題你明白了嗎
回文第一自然段,再讀第一自然段.
(自豪地讀,驕傲地讀)
20世紀已經過去了,那就讓我們帶著憧憬,暢想21世紀吧!
【說課材料】
實實在在為語文
曾記得語文教學改革專家楊再隋教授關于語文教學應奠基固本提出要"要求切實,訓練扎實,教學落實"的"三實"觀點.著手準備上這一堂課時,腦海里的確就是這樣想,語文課就應該實實在在,怎樣把每一個環節上實在,怎樣在自己實實在在的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習慣,更多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課文《呼風喚雨的世紀》為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文章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寫的一篇科普說明文,文章僅用了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就體裁而言這是典型的科普類說明文.這類題材并不好上,從學生而言喜歡這樣的內容,但沒有基礎,需要進行相關知識的課外閱讀,積累;對于教師處理不當變成科學常識課,失去語文本真,缺少語文味道.出于這樣的考慮,我把目標牢牢鎖定為理解,品味,運用語言,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凸現語文學科特點;在引領學生理解,品味,運用語言的同時,讓學生體驗20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體會說明文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