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桂林山水》教案及反思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聳立著。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練習朗讀(可小組中互相讀)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板書
4.小結:作者在觀察桂林山時用了什么方法?描寫時又用了什么方法?
觀察:抓特點。觀察時注意了山的形與色并進行了豐富的想象。
描寫: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點,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讀起朗朗上口,富有詩韻。
。ǘ⿲W習第四自然段
朗讀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說一說。
。ㄈz查生字預習。
(四)指導背誦
1.朗讀練習。
2.熟讀后再練習背誦。背誦時先求熟練,后求有感情。
(五)指導課后思考·練習第三題。
。┳鳂I
1.抄寫字、詞。
2.背誦全文。
3、預習《記金華的雙龍洞》
附:板書◆
[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文章譴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設計的這堂課,旨在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在讀和賞析中,讓學生達成共識: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諧的。我們置身于這樣的美景中,心曠神怡,人與自然也是和諧共存的。
創設情境,提升感悟。這節課的伊始,我組織學生交流了大量桂林的山和水的資料。初讀了課文,我就請學生談談對桂林山水的感受,學生停留在一個“美”字上。因為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去過桂林,所以我介紹桂林風光的圖片,學生欣賞后請他們用上“贊嘆—描述”的方法,夸一夸桂林的山和水。有了直觀的感受,學生的感悟自然更深。
入情入境,感情朗讀。 桂林的水獨一無二,桂林的山與眾不同,都很美。但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請學生在兩者之間選擇其一,自己去讀去感悟,說說喜歡的理由。當學生感悟得很不錯,能用聲情并茂的朗讀來表現他感受到的美時,就追問學生:你是怎么讀好的?朗讀時,你感悟到些什么?或是問其他的學生:聽了他的朗讀,你覺得他是怎么處理的,才讀得這般好?經過學生的討論,談自己的感悟后,學生逐漸入情入境,對文本的感悟更深,朗讀起來也十分投入,深深地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
直抒胸臆,激發創作。一起贊賞了桂林山水后,出示賀敬之熱情洋溢的《桂林山水歌》,請想讀的學生自由站起來,和老師一起朗讀,抒發積蓄在心頭的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課堂上,絕大多數同學站起來和我一起讀了這首詩,我們聲情并茂的朗讀將課堂推入了一個高潮。而后,我請學生試著吟一首小詩或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了圖片的觀賞,課文的描繪,《桂林山水歌》的燃情,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贊嘆便自然地噴發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