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 桂林山水(精選17篇)

桂林山水

發布時間:2023-11-21

桂林山水(精選17篇)

桂林山水 篇1

  教材解析

  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通過描繪桂林山水奇特的美,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贊美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和漓江水的特點。

  3.對照課文觀察圖,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游式的入題

  上課伊始,我便問學生:“誰知道廣西什么地方最美?”學生們紛紛回答:“桂林。”我問:“你們去過桂林嗎?”學生搖頭。我緊接著問:“想去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我笑著說:“老師也沒有去過,也很想去。聽說那兒的山水格外美呢!”這節課,就讓咱們一起從課文中去游覽桂林的山水,好嗎?”我隨即板書課題。這種際導游式的入題,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生。

  二、理清層次,整體感知

  入題后,先讓學生聆聽配樂朗讀,再讓學生模仿錄音自由朗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1.用一句話說出各小節的內容;

  2.用一句話說出全文的內容。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隨機板書如下詞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山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接著讓學生從板書中領悟出文章的結構:總——分——總。至此,學生對課文胡了全面的了解。

  三、多方誘導,引入情境

  1.出示圖畫,初入情境

  當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全面了解時,我出示了秀麗的桂林出水畫。在學生一陣陣“嘖嘖”贊嘆聲中,我不失時機鼓勵學生:“誰能用一句話把畫面的內容說出來?”學生興致勃勃,紛紛說出一串串妙語佳句:“桂林山水美如畫”;“美啊,漓江水;秀啊,桂林山”;“桂林是人間的仙境”……此時,學生的心海已掀起了微波。

  2.啟發鑒賞,漸入意境

  這篇課文描繪了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語言文字也十分優美。教學時,我特別注意抓住文中蘊藉深含、情感濃郁的精言妙句,引導學生細細咀嚼、潛心品味。如教“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段話時,我先極富感情地朗讀了一遍,然后對學生說:“這段話描繪了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如果老師把它改動一下,你覺得怎么樣?”

  接著出示改動句子:

  ①漓江的水很靜很靜,漓江的水很清很清,漓江的水很綠很綠。

  學生反復思考咀嚼,認為改后的句子不生動,沒有把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程度寫具體。我又出示了改動句子:

  ②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又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這里的水也很綠,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學生在經過咀嚼品味后,認為此句雖寫出了漓江水的特點,但它不如原句優美有氣勢,不如原句讀得瑯瑯上口。這樣,在領略桂林山水美麗的同時,還讓學生領略到了祖國的語言文字美。

  3.指導朗讀,進入情境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中,我分別采用了聽讀、引讀、齊讀、個人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在反復吟詠中邊讀邊思,既讀出了內涵,又讀出了外蘊;既陶冶了情感,又啟迪了心智。當學生感情即將進入高潮時,我播放了一段悠揚的鋼琴曲,學生們開始三分鐘“遐想旅游”,同時我作“導游”:“各位游客,我們已經到達目的地廣西桂林。展現在你面前的是絢麗如畫的桂林風光。來吧,讓我們蕩舟漓江,盡情地去欣賞吧!”學生仿佛完全沉醉在如詩如畫的風光中。聽聽他們的感受吧:“我如同看見魚兒在江底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已經置身在美麗的畫卷中”;“我聽見游人不絕的贊嘆”……至此,學生已掀起了感情的狂瀾,完全進入了仙山瑤池般的美妙境界。

  四、言簡意深的結尾

  當學生充滿激情的背誦的余音還在教室里繚繞時,我用激昂的話語結束了這堂課:“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這一課,如同盡情地游覽了桂林山水。面對這顆祖國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我們誰都會情不自禁地贊嘆:桂林多美啊!祖國多美啊!”

桂林山水 篇2

  教案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讀、理解欣賞文句的語言美。 

  2.通過電視、幻燈、錄像,欣賞多媒體提供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創設的情景美,并運用觀景移情法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4.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贊嘆——描述”來抒發熱愛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設計: 

  (一)首先從觀察入手,整體觀察感知“看圖學文”中生動畫面。并用一個短語描述多媒體提供優美的畫面。做到“文情——圖景”相結合。 

  (二)抓住重點文句品味語言美,體會語言的節奏美,讀出的景色美。 

  (三)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優美情景,體會桂林的美景。 

  三、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的美麗景色。 

  第一教時 

  一、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結合上下文內容說出“無瑕”等詞意。 

  2.了解課文大意,圍繞課題劃分段落。 

  3.初步觀察圖意,整體感知畫面展示的優美景色。 

  4.在文中劃出表示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特點詞語。 

  二、教學過程 : 

  (一)放的圖片投影或錄像片。看圖,激發學生對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啟發談話:(出示美景的畫面)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里的美麗景色嗎?你從錄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別處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這些錄像能否贊一贊你眼前看到的美景?(老師用“贊嘆——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讓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師分別出示多幅描繪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圖片,依照老師的方法贊一贊。 

  (二)板題,讀題。想想,你從課題知道這篇文章主要寫什么的?(先寫水,再寫山,山水相融。) 

  (三)初學課文。出示自習提綱: 

  1.自由讀全文,邊讀邊在不理解的詞上作“?”記號,在重要的詞上標作“△”。 

  2.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匯報自習情況。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師生討論后小結: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容有什么關系?(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呢?先總寫什么?再分別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什么?全文的記敘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后——(后總結)” 

  (六)質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別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請在文中作上“——”和“?”記號。) 

  第二教時 

  一、教學內容: 

  1.能用一二句話,贊嘆優美的畫面。 

  2.通過讀,能體會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通過讀和動手繪圖,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險”的三個。 

  3.進行創造性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漓江水特點的句式。并在此基礎上,想象漓江水的“甜、涼”的特點,再進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學生能掌握“贊賞——描述”的句式。 

  二、教學過程 : 

  (一)、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激發談話:你們想去桂林游玩嗎?為什么?課文的作者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課文的第一小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人們都說,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都這么說,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啟發談話:人們都說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也隨作者乘著木船沿著漓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圖學文,讀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聞名,看了下面的幾幅圖景,你覺得這里的景色如何? 

  2.桂林的山水這么美,就讓我們劃著船槳去觀賞這里的美景吧! 

  3.我們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們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圖,再讀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5.學生匯報: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6.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詞讓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贊不絕口,禁不住脫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靜啊! 

  (2)漓江的水好靜啊! 

  (3)漓江的水很靜啊!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真”字還可以怎樣說——非常非常,多么。 

  7.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要稍提高。反復品讀:漓江的水真靜啊!作者看到這么清靜的水,贊不絕口,接著,描寫出漓江的水靜得如何。我們把作者用的這種方法叫做“贊賞——描述”。 

  (三)進一步體會重點詞句,朗讀指導,讀出你在游玩時所見美景的喜悅心情。 

  1.讀,體會重點詞句:真靜啊,是說的水怎么樣——還可以怎樣說出這層意思,這層感受?(漓江的水很靜很靜,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靜啊……) 

  2.讓學生仿照詞語重疊的方法說出對贊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綠啊…… 

  3.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4.師生或男女學生互為引讀,讀出很驚喜的感情。如:師——漓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5.在讀與體會重點句子中相機理解“無瑕的翡翠”等詞的含義。 

  (四)進行創造性聯想的訓練。這么美的景色,你怎樣“觀賞”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讀后理出:“贊賞——描述”。 

  2.談話創設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槳,你想干什么?(啟發:望著這清凌凌的碧綠的江水,我真想——(用雙手掬成一個勺子;跳下水中;用雙手掬水洗一洗臉)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老師出示:漓江的水真(    )啊!(    )得…… 

  ▲擬定學生1:我把一掬水潑在臉上,漓江的水真涼爽啊!涼爽得讓你感受到臉上放了冰琪琳。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明凈啊!明凈得像…… 

  ▲擬定學生3:我搖著雙槳,那“潑——潑——”的水聲真好聽…… 

  3.圖象創設情景:出示“象山圖”請注意觀察,你們看看,這頭“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了清凌凌的水中,這頭“象”會想什么,說什么呢? 

  ▲擬定學生1:看著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喝啊!……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讓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樣舒服。 

  (五)進一步體會漓江水的特點。小結:你剛才隨作者到了漓江,你是欣賞了,還是觀賞,或玩賞了漓江的水?為什么? 

  (六)先小結文上的學習方法,再理解第三段,體會桂林的山的特點。 

  1.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玩賞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圖,進入佳景;讀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賞佳景。小結后老師板書。) 

  2.準備怎樣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師出示描繪桂林山的圖景。再用一個句子贊一贊圖描繪的桂林的山。 

  4.將桂林的山的三個特點畫出,老師出示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詞語: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還可以怎樣說,說出這種感受。仿照剛才讀“靜”“清”“綠”的方法,怎樣讀,讀出很“奇”、很“秀”、很“險”的感受來。(奇,先把聲調提稍高,隨后讀得輕而平;秀,可讀得平穩一點,重音停頓稍久一點;險,先要提高聲調讀得稍短促。) 

  5.按“贊賞——描述”引讀。采用多種形式,讀出你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6.創設情景,玩賞佳景。 

  (1)看圖說“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圖,你看,一頭巨大的象來到江邊,它在干什么,請用“贊賞——描述”想象佳景。 

  ▲擬定學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來到江邊,津津有味地喝著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駱駝山圖,你看,這頭巨大的駱駝蹲在山上,在四面張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這么神奇的山,你會怎樣做,怎樣“玩賞”?老師啟發后,說一說: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機,拍下這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你是否拿出你的錄象機,拍下這連綿不斷的畫卷。 

  (5)老師出示一幅圖:一座高聳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腳下,有什么感覺? 

  ▲擬定學生1:桂林的山真險啊,好象就要倒下…… 

  ▲擬定學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筆,直插云霄…… 

  (6)老師出示“形態萬千”、“奇峰羅列”、“怪石嶙峋”請拿出你們的畫板來吧?選一個畫出來,帶回去作個紀念。 

  (七)小結寫作方法: 

  1.剛才,我們和作者一起,按從近到遠的順序“觀賞”了桂林的山水,我們好象走進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觀賞桂林的山水。為什么不一開始就寫“水”,而要寫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寫“山”時,要先寫泰山和香山?(這里用對比的方法,更突出了的特點。) 

  第三教時 

  一、教學內容: 

  1.繼續學習第四段,進一步體會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總結全文,讀背第二段,品味的美。 

  3.讀背第三段。 

  二、教學過程 : 

  (一)學習第四段。 

  1.個別讀,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總結美景的。為什么說這段是總結段呢? 

  2.出示圖,理解:“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著這樣的山”這樣的山,指什么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么樣的水?回憶上一節課講的內容。 

  3.再進一步啟發:不但是那么“奇”、“秀”“險”的山,你再仔細看看,山中還有什么——云霧迷茫、綠樹紅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這里不是好象進入仙境嗎? 

  4.齊讀: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通過圖來指導朗讀,并熟讀成誦。 

  (二)總結全文。 

  1.人們說“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覺如何? 

  2.課文先由所聞甲天下,便親自乘舟游玩,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譽。先玩賞漓江的水,再玩賞桂林的山,最后,從山水合起來欣賞,的確好象進入仙境一般。 

  3.小組、個人欣賞朗讀后質疑問難。 

  (三)利索用板書,指導背誦。 

  桂  林  山   水 

  贊賞——描述 

  總述:  甲天下?——觀 賞     先看圖,進入佳景;    

  水(靜、清、綠)   品文句,欣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賞佳景。 

  山(奇、秀、險)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 篇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生字“漓、讕、瑕、翡、槳、巒、筏”。

  2.理解“竹筏、奇峰羅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細致觀察的能力。

  2.訓練學生學習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明確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本文通過描寫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讀文和品詞析句,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陶冶學生的愛美情操,深人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

  二、學法引導

  1.預習:在學習新課之前,獨立自學新課內容,搜集有關桂林山水的資料,獨立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

  2.課堂上自學與小組討論相結合,在自學過程中運用各種圈點和批注的方法來閱讀文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重點 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像其美景。

  2.運用多媒體技術,圖文結合、品詞析句,人情人境地朗讀去體會。

  (二)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疑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知道它為什么會有這些特點。

  (四)解決辦法

  通過課前預習和查找資料,反復入境地朗讀去體會美景;通過教師介紹,小組交流討論的方法來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讀讀、議議、寫寫的過程中學習作者觀察及表達方法。

  四、課時安排二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優美、舒緩的音樂伴奏帶。  

  2.“桂林山水”全景圖及插圖。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引導觀察畫面,談感受。

  2.質疑問題,獨立解決生字、新詞。

  3.思考、討論,勾畫重點詞句。

  4.再觀察插圖,發揮想像,進行表達練習。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圖文對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培養想像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背誦課文。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再想想人們為什么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教學過程

  1.檢查預習導入。

  (板書課題)通過預習,誰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出示桂林山水圖,指導學生按照先局部后整體、先山水后其他的順序觀察畫面,談感受(水平靜、清澈,山姿態萬千,遠處云霧迷蒙,近處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3.配樂范讀全文、學生圖文對照找出課文中與畫面相對應的語句。

  4.按要求自讀課文。

  (1)字音讀準,解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質疑問難。

  5.檢查自讀效果。

  (1)重點糾正下列字音:  

  漓江    波瀾    峰巒雄偉    翡翠    竹筏  

  (2)解決新詞,引導學生體會。  

  竹筏——竹排,可當船用。  

  泰山——在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在泰安縣城北。古稱東岳,海拔1524米,主峰突兀峻拔、雄偉壯麗。  

  香山——在北京西郊。風景秀麗,以秋天的紅葉著稱。

  6.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漓江水”的單幅圖。  

  看圖,思考:漓江的水到底與別處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體顯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同桌互談感受。  

  (2)自讀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靜、清、綠)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①帶著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自讀揣摩。  

  ②指名讀,并評點。  

  ③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7.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文,出示畫面。

  (2)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概括漓江的山的特點)。

  (3)小組交流,反饋。

  (4)全班交流自學成果,并解疑。

  ①體會“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體展示漓江的山,再對比泰山和香山。

  ③學生自己總結漓江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啊”的讀法不同。

  真奇“啊”讀 ya 

  真秀“啊”讀wa

  真險“啊”讀na

  8.出示“全景圖

  (1)在欣賞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進課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在讀了最后一段,你從這段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體會“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4)此時,我們已被桂林山水的美麗、神奇所陶醉,帶著對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練習背誦課文

  1.自背。

  2.交流背誦方法。

  (二)談收獲

  1.結合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桂林山水的特點。

  2.學生以導游身份為大家深情地介紹桂林山水的美。  

  3.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及課文的寫作結構。  

  (1)作者的寫作方式:抓住特點,層次井然。課文按觀察的順序,采用“總——分——總”的方式,開頭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總的贊美桂林山水,然后分述了山和水的特點,最后概述山水的全景,層次井然。

  語言優美、合理想像,寫出了景物的特色。文中運用了襯托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實現了桂林山美、水美,并展開合理想像,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2)課文結構:

  課文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式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為什么去觀賞桂林山水。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觀賞漓江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寫觀賞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寫桂林山水之美。

  4.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漓”:右邊是“離”最后兩筆是“乙”和“、”。

  “瀾”:右邊“門”里是“柬”。    ·

  區分“瑕”與“暇”    “巒”與“戀”    “槳”與“漿”。  

  (三)總結、擴展

  1.總結

  今天,我們一同領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體會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名不虛傳。 

  2.讀了本課,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八.布置作業

  1.寫一段話介紹當地的一處風景,使讀的人能了解這處景物的特點。(可以選用本課的句式或詞語)

  2.閱讀《自讀課本》中的《墨城的云和月》。  

  3.讀下面的句子,先解釋帶點的詞,再寫出句子的意思。

  1.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

  2.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碧:————

桂林山水 篇4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玩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重點難點  通過閱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熱愛祖國大好河山;通過品味詞句,反復誦讀積累語言,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方法 看圖學文,圖文結合。

  教學用具 課文插圖,媒體資源:配樂朗讀、視頻《桂林風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你最喜歡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作者又為什么要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蕩舟漓江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統領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指導朗讀,要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

  1、觀察圖畫或視頻中的漓江的水。輕聲讀課文問: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較?比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的水平如鏡,是靜的,而漓江的水動而不覺具動。通過比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讀第二段,了解每句話的意思。(分小組討論)

  第一句講漓江的水與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強調漓江的美有獨特的地方;第二句講漓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第三句講蕩舟漓江的感覺。

  3、指名讀課文,畫出排比句,讀排比句,說說漓江的特點。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點是“靜”、“清”、“綠”。

  4、學習文中排比句的寫法。

  先寫出特點,而后通過“得”后邊的文字,把這個特點以補充說明。凡是補充說明的都用“得”字相連。注意用“的”字相連每一分句中已有逗號,因此分句之間用分號。

  5、啟發學生想象漓江水“靜、清、綠”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四、學習第三段

  課文二、三段的敘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學生分小組討論、自學第三段。

  ① 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

  ② 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寫出桂林山的特點。

  ③ 觀察圖畫或視頻中桂林的山。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ⅰ、“奇”:課文從兩個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以補充介紹。

  ⅱ、“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ⅲ、“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④ 畫出這一段中的排比句,讀一讀。

  ⑤ 啟發想象桂林山“奇”“秀”“險”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ⅰ、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當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的景象,會有怎樣的感受?他們又會發出怎樣的贊嘆?

  ⅱ、“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是什么樣的?為什么用它來比喻桂林的山?

  ⅲ、桂林的山“險”表現在哪里?“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這是人感覺到的,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來還是人栽倒下來?  

  五、學習課文第四段

  1、這一段寫作者游覽后總的感受,文字雖少,內容卻很豐富,寫得很美。請大家自己閱讀欣賞、說說這一段為什么寫得好。

  2、學生自學,教師點撥,認識寫得好的原因。

  ① 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樣聯系?

  水的周圍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因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 山水交融,已經很美了,不僅如此,在這山水之間還有空中的云霧迷茫,山間的綠樹、紅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點綴,使這幅畫顯得更美了。在這美麗的景色中行船,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因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麗的畫卷,因此小船在碧綠的江面上行駛,人就仿佛置身于畫卷中游覽、觀賞。形象地表達了作者蕩舟漓江的深刻感受。“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

  3、學生個別朗讀,全體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總結

  1、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寫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點,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秀麗,生動而細膩地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使我們有身臨其境之感。

  2、圍繞重點學會表達。

  ① 課文描寫了什么?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描寫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② 課文是怎樣一步一步描寫桂林山水的?

  課文先總后分再總結的方法來描繪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總起,然后分別介紹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綜合桂林山水相依,互為輝映的奇異景色。

  ③ 結尾的詩句與課文第一、二兩段的哪些句子有聯系?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與課文第一段中“我們乘著木船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與課文第二段中“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這兩個句子緊密聯系,可以說,結尾的詩句是這兩個句子的延續與總結,使全文的結構顯得十分緊湊完整。

  ④ 課文為什么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是因為作者有敏銳的觀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與眾不同的特點,用比喻、聯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麗景色展現在我們眼前,所以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七、綜合訓練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排比句及分號的用法。

  3、體會文中優美詞語。

  4、最后播放桂林山水視頻,讓學生整體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八、布置作業

  1、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漓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2、教師設計—組舉—反三的句子訓練,出示句子:  a、公園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

  b、教室里真安靜啊,安靜得  (                              )

  3、漓江的水的特點是(        )、(         )、(         )

  桂林的山的特點是(        )、(         )、(         )

  【板書設計】

  桂 林 山 水

  總  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    桂林山水甲天下

  分   水:靜 清 綠

  山:奇 秀 險

  總   桂林山水的美            如同畫卷

桂林山水 篇5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  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3.預習第三課《開國大典》 

桂林山水 篇6

  學習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②積累課文優美的語段,初步體會排比句式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認識分號。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④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二、朗讀感悟。

  ①展示課件,讓學生欣賞畫面,聽課文錄音朗讀。

  ②伴隨錄音,輕聲朗讀課文。

  ③學生自由朗讀。

  ④小組內輪流朗讀,相互評讀.幫助正音和順句。

  ⑤師生引讀。以第二自然段為例: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師: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師:漓江的水真綠啊

  生: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師生合: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⑥小組內學生相互進行引讀。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暢談桂林山水的美。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做適當的評價和點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師:讀了這篇課文,你能察覺到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嗎?能不能給課文列出一個寫作提綱?

  ②學生瀏覽課文,動筆列提綱。

  ②歸納。

  四、根據上述提綱練習背誦。

  五、質疑問難。

  引導學生從字詞的理解、文章的表達等方面提出疑問。

  六、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下列問題:

  ①“甲天下”“翡翠”“瑕”等詞語的意思是什么?

  ②為什么在寫漓江水和桂林山之前要先寫“大海”“西湖”“泰山”“香山”?

  根據問題引導學生共同對話,在對話中解決問題。

  第二課時

  一、品味詞句和表達方式

  師:桂林山水風光秀美,作者描繪的語言也美,你能感覺到哪些詞句特別能引起我們欣賞的興趣?

  學生瀏覽課文,動筆圈點批注。

  學生相互交流。

  交流前,教師做一次示范;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一句,作者連續用了三個相同的句式,讀起來有一種節奏感、音韻美,聽著這些句子真讓人陶醉。還有,作者用了很多確切的比喻,用無暇的翡翠來比喻水的綠。

  學生自由發言,師生點評。

  二、積累和運用。

  ①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

  ②仿照課文,寫句子。

  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背誦課文。

  三、拓展延伸。

  1.自由讀,讀課后閱讀材料《濃碧》,稍做指導:與課文比較,體會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

  2.課外繼續搜集描寫桂林山水的文章,比較體會。

桂林山水 篇7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收集、閱讀了有關描寫祖國自然景觀的文章,想一想:哪處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們來欣賞。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或出示掛圖,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投影或錄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體課件,先后配樂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

  (3)齊讀課文,提問:漓江的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呢?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同時配樂教師范讀;或用多媒體課件,先后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結合賽前提建議、賽后評議,教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

  (3)指名配樂朗讀。

  5.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師由“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導讀課文。或者多媒體課件展示游客乘竹筏暢游的動畫,同時出現文字。

  (1)引導學生質疑。  

  (2)引導朗讀、感悟、解疑。重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

  中游”。  

  (3)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質疑,拓展延伸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

  2.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匯報小組內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3.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種處理方法,一是利用集體交流,即時解決;二是存疑,第二課時相機解決;三是引導學生閱讀有關課外書籍(如為什么桂林的山會如此奇特)。

  4.布置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在書上畫下來,抄在本子上;  

  (2)閱讀有關描寫“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摘抄下來;

  (3)閱讀其他有關的文章。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整體導入  

  1.為什么說甲天下?

  2.讓我們也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選擇,品讀課文

  1.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反復誦讀,邊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的特點的?

  2.教師組織集體讀議交流,結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

  品讀第二自然段。

  (1)朗讀這段的第二句話,然后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引進其他有關描寫漓江的片斷。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元暇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

  (3)出示掛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以“漓江真美啊!作為總起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說段寫段。

  (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背下來,然后指導背誦。

  品讀第三自然段。

  (1)朗讀課文的第二句話,然后引進有關描寫桂林的山的資料。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

  (3)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揮想象說話。

  (4)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甲天下;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后將桂林的山水聯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練習背誦。

  3.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四、轉換角色,運用語言

  1.同學們,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游完了,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游廣告詞。

  2.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匯報,師生共同評點。 

桂林山水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總的特點和漓江水的特點。

  3.對照課文觀察圖,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這一課。桂林是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贊嘆。

  1.出示書中插圖(或投影);

  2.播放錄像;

  3.教師范讀課文;

  4.學生談談感受。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詞語引起我們對的向往呢?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個什么作用?

  2.重點體會“人們都說:‘甲天下’”

  (提示:這里的“都”字,道出了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那么,是不是人人贊美呢?還要我們在親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結論。“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總的特點,在文中起了總起的作用。)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默讀課文,用筆畫出漓江水的特點,想一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3.交流討論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想象)

  板書:

  3.體會詞語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是什么句?說說“無瑕、翡翠”的意思。

  (這是比喻句,從色彩和質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無瑕:沒有一點斑點,非常純凈;翡翠:一種綠色的硬玉,有光澤。)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美來,讀出對漓江水喜愛贊美之情。

  5.檢查朗讀,注意指導“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中“啊”的正確讀法。

  (四)作業 

  1.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2.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點。

  2.背誦全文。

  3.檢查生字、新詞。

  4.總結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讀文,看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點畫下來。

  特點:奇(拔地而起,形態萬千)

  秀(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結合課文解釋: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漸高上去,而是仿佛從地面上突然高出來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連: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連綿起伏,接連不斷。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奇峰羅列:羅列:排列。奇形怪狀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擋著這一帶。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聳立著。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練習朗讀(可小組中互相讀)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板書

  4.小結:作者在觀察桂林山時用了什么方法?描寫時又用了什么方法?

  觀察:抓特點。觀察時注意了山的形與色并進行了豐富的想象。

  描寫: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點,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讀起朗朗上口,富有詩韻。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朗讀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說一說。

  (三)檢查生字預習。

  漓    lí           

  瀾    lán   注意門里是“柬”

  瑕    xiá   注意與“假”和“段”對比。

  (凡韻母為“ia”的字右上應是 ;凡韻母為“an”的字右上應是

  翡    fěi   上下結構

  巒    luán 注意上半部“亦”不帶鉤。

  障  翹舌音字,不要誤讀為平舌音。

  筏    fá    注意右下不丟撇。

  綿  與“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棉,棉花。綿,綿長、綿延、連綿。

  (四)指導背誦

  1.朗讀練習。

  2.熟讀后再練習背誦。背誦時先求熟練,后求有感情。

  (五)指導課后思考·練習第三題。

  (六)作業 

  1.抄寫字、詞。

  2.背誦全文。

  附:板書

桂林山水 篇9

  教學目標 : 

  1.通過看錄像、學文,了解桂林山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錄像、收集有關桂林山的資料。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啟發情感。 

  1、見過山嗎?能用詞語概括其特點嗎? 

  二、潛心會文,領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板書:山 

  1、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2、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3、朗讀指導描寫“奇”的語句。 

  (1)這段話該怎樣讀?請你從中選擇一句,試著讀一讀。 

  (2)誰來讀讀描寫“奇”的語句?(指名讀) 

  (3)找到“奇”的感覺了嗎?從哪兒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僅此而已嗎? 

  (5)生:不是的。你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6)完成練習紙上的作業 。能干的可以嘗試寫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組交流,推薦最優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7)老師也寫了一首詩。師朗誦詩歌。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臥佛,有山似書童。 

  有山如萬馬奔馳,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織布,有山似耕作的老農。 

  有山如將軍升帳,有山似左右侍從。 

  (8)你再試試,能不能讀得更“奇”呢?自由讀后齊讀。 

  4、朗讀指導描寫“秀”的語句。 

  (1)描寫山“秀”的語句誰來試試? 

  (2)聽了你的朗讀,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種清新的感覺。這是為什么呀? 

  (3)還有別的理解嗎?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燈) 

  (5)齊讀。 

  5、讀指導描寫“險”的語句。 

  (1)現在,誰愿意來動手畫一畫山的“險”?幾名同學到黑板演示。 

  (2)感覺險嗎?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讀有關句子 

  (3)學著他的樣子讀。 

  6、錄像。讓我們隨著錄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獨特之美吧! 

  7、配樂朗誦。配樂朗誦有興趣嗎?不過,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這幾句話記住,然后再充滿激情地演講。有信心嗎?(生準備) 

  (1)指名背。 

  (2)全體有感情地背誦。 

  三、延伸表達,抒發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國美麗河山的一小部分,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閱讀。 

  (1)類似優美的文章,還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 

  (2)摘錄課內外優美語句,也可嘗試寫讀書筆記。 

  板書: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險 

  香山 

桂林山水 篇10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  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3.預習第三課《開國大典》

桂林山水 篇11

  一.復習鞏固,整體再現。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領略了桂林是文明遐邇的旅游勝地,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出示課題)。我們先來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讀準詞句:出示詞語和(抽測)讀句子。

  2.概括內容:先后寫了什么內容?(屏幕出示)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為我們描述桂林山水的。

  二.品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師:孩子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復原遼闊,從茫茫的林海雪原到富饒的西沙群島,從格具風骨的三山五岳到色彩分明的天山草場,可謂“江山如此多嬌”!然而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是我們上節課提出的問題。本篇課文的第一段卻這樣寫道:(出示)生讀——范讀——這兩句話有什么聯系?——師:什么是觀賞?“觀賞”換成“觀看”行嗎?(觀賞有欣賞的意思,因為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觀賞)

  2.學習第二段 

  師:我們跟著作者蕩舟漓江觀賞一番吧!作者首先觀賞到了什么?(板書:水)請大家自由朗讀第2段,一邊讀一邊細致地體會,看看漓江的水究竟具有怎樣的特點?(板書:靜清綠)作者是怎樣為我們描述的?

  a:學習特點:

  (1)“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師:為什么不用“凈”?(寧靜)和水平如鏡的西湖一樣嗎?(江水是流動的)

  師:漓江的水是什么感覺?(靜  舒服)——再讀

  (2)“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師:(介紹資料:)漓江水最深的地方超過7米,這樣深的水相當于兩層樓那么高,然而江水卻清得……什么感覺?(驚訝)——再讀

  (3)“漓江的水真綠啊……無瑕的翡翠。”

  生:這句話是個(比喻句),把漓江的水比做……

  師:“無瑕的翡翠”指的是什么?(很純凈很綠的玉)

  師:漓江的水為什么像無瑕的翡翠呢?(聯系上文:水靜很清;聯系下文:兩岸的山像翠綠的屏障)

  師:美嗎?——再讀

  b:學習排比

  師:(出示排比句)請大家觀察中間這一句話,你有什么發現?(真…真…真…)我們把這樣的句子叫排比句。把“漓江的水真綠啊……”這句放在前面行嗎?(層層遞進)把每個分句中畫線的部分去掉行嗎?(不能具體體現特點)在朗讀這樣的句子時要注意語氣的變化,要有層次感。(出示圖片)——指名讀——指導讀

  c:學習對比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漓江這樣的水。”

  生:談感受。——師:什么是“波瀾壯闊”?(出示:海)什么是“水平如鏡”?(出示:湖)什么感覺?——師:一個“卻”字說明了什么?(漓江的水獨具特色;作者被漓江的水陶醉了;漓江的水讓人感到驚奇。)——師:這一段是寫漓江的水的,為什么寫大海寫西湖?——師或生范讀——生再讀

  d:小結:

  師: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先寫大海、西湖,再運用排比句式具體描寫漓江,通過這樣的對比寫出了漓江水的特點。——完整齊讀

  3.學習第三段

  師:作者還觀賞了什么?(山)桂林的山具有怎樣的特點呢?請大家默讀第三段,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板書:奇秀險)誰來讀一讀,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

  a:學生匯報:

  (1)“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師:“峰巒雄偉”的泰山應該是什么樣的?(出示圖片:有氣勢)“紅葉似火”是什么景象?(出示圖片:到處是紅葉,很美,很壯觀。)—范讀—再讀

  (2)“桂林的山真奇啊……形態萬千”

  師:大家聽出“奇”了嗎?—范讀—指名

  師:作者看見一座山,啊!像老人,心中一份驚奇:轉眼一看,那座山又像巨象(出示圖片),心中更加(驚奇):又一座山出現在眼前,(出示圖片)呵像(駱駝),他的心中越來越(驚奇)。(出示圖片組)這一組圖片用文中的詞語就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作者用詞是多么準確生動啊,同時這里又是一處排比,讀的時候要一個比一個高。——再讀——范讀——再讀

  (3)“桂林的山真秀啊……倒映水中”

  師:“秀”是什么意思?(秀麗)那就贊美它。—再讀

  (4)“桂林的山真險啊……栽倒下來”

  師:“危峰兀立”的“危”是什么意思?(高)“兀立”呢?(高聳直立)“怪石嶙峋”是什么意思?(石頭奇形怪狀的樣字)“如果你站在這樣的山上”什么感覺?(害怕)——再讀——完整讀第三段

  b:二、三段對比

  師:請你仔細看看二三兩段文字,在構段的方式上有什么發現?(結構一樣,都用對比和排比分別寫出了水和山的特點)

  ※生置疑:與文題不矛盾嗎?(題目中的“山水”指的就是風景)

  4.學習第四段

  師:(出示第四段)作者在語言表達方面你有什么發現?(“這樣的”)

  師:為什么這樣寫?把“這樣的”去掉行嗎?(這樣的山指……這樣的水指……)漓江的水離開了桂林的山還會那么美嗎?桂林的山離開漓江的水還會那么美嗎?這一山一水好像母女相依為命,永不分開。板書:山水相依

  師:范讀(讓學生想畫面)——美嗎?——用文中的詩句概括(“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出示圖片——指導讀第四段

  師:作者蕩舟漓江的時候獨具慧眼,不是走馬觀花,而是一邊觀賞,一邊像品茶一樣品出了桂林山水的獨特魅力。因此作者開篇就說——

  5.回扣第一段:齊讀“桂林山水甲天下”——指導讀第一段

  三.總結全篇

  1.概括全文:師:請你用一句話概括。(桂林山水的特點)

  2.總結:我們可以將全文這四個自然段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寫了作者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蕩舟觀賞。第二、三自然段分別具體地描作者觀賞到的桂林的山和水。第四自然段:寫出了作者觀賞后的感受。我們把這樣段落布局稱為總分總。   我們在習作時也可以采用這樣的布局。這篇文章詞語生動準確、句式整齊、段落清晰、結構嚴謹,堪稱佳作,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篇很好的習作范例。

  四.布置作業

  作業:背誦課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模仿這篇課文結構寫寫你熟悉的一處風景。

桂林山水 篇12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裹上、瀉下、紅潤、杰出、一截、燃燒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生字字形易錯: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點句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范讀課文,解題釋意

  當我們還沉醉在日出的偉大奇觀的時候,如詩如畫的夕照又顯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繪出來!

  2.板書課題

  提問:《海上日出》是什么類型課文?這篇課文呢?看到題目你能想到什么?

  (《海上日出》是寫景課文,這篇也是。從題目可以知道是描寫夕陽的景象。)

  3.范讀課文(配樂)

  (二)按預習要求預習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請學生先講學會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錯,應注意,哪些字音應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ū  溢yì

  2.輕聲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桂林山水 篇13

  桂林山水   

  教學目標 :   

  1.通過看錄像、學文,了解桂林山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錄像、收集有關桂林山的資料。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啟發情感。   

  1、見過山嗎?能用詞語概括其特點嗎?   

  二、潛心會文,領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板書:山   

  1、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2、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3、朗讀指導描寫“奇”的語句。   

  (1)這段話該怎樣讀?請你從中選擇一句,試著讀一讀。   

  (2)誰來讀讀描寫“奇”的語句?(指名讀)   

  (3)找到“奇”的感覺了嗎?從哪兒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僅此而已嗎?   

  (5)生:不是的。你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6)完成練習紙上的作業 。能干的可以嘗試寫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組交流,推薦最優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7)老師也寫了一首詩。師朗誦詩歌。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臥佛,有山似書童。   

  有山如萬馬奔馳,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織布,有山似耕作的老農。   

  有山如將軍升帳,有山似左右侍從。   

  (8)你再試試,能不能讀得更“奇”呢?自由讀后齊讀。   

  4、朗讀指導描寫“秀”的語句。   

  (1)描寫山“秀”的語句誰來試試?   

  (2)聽了你的朗讀,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種清新的感覺。這是為什么呀?   

  (3)還有別的理解嗎?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燈)   

  (5)齊讀。   

  5、讀指導描寫“險”的語句。   

  (1)現在,誰愿意來動手畫一畫山的“險”?幾名同學到黑板演示。   

  (2)感覺險嗎?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讀有關句子   

  (3)學著他的樣子讀。   

  6、錄像。讓我們隨著錄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獨特之美吧!   

  7、配樂朗誦。配樂朗誦有興趣嗎?不過,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這幾句話記住,然后再充滿激情地演講。有信心嗎?(生準備)   

  (1)指名背。   

  (2)全體有感情地背誦。   

  三、延伸表達,抒發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國美麗河山的一小部分,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閱讀。   

  (1)類似優美的文章,還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   

  (2)摘錄課內外優美語句,也可嘗試寫讀書筆記。   

  板書: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險   

  香山   

桂林山水 篇1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生字“漓、讕、瑕、翡、槳、巒、筏”。

  2.理解“竹筏、奇峰羅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細致觀察的能力。

  2.訓練學生學習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明確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本文通過描寫的秀麗多姿,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讀文和品詞析句,讓學生感受的美,陶冶學生的愛美情操,深人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

  二、學法引導

  1.預習:在學習新課之前,獨立自學新課內容,搜集有關的資料,獨立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

  2.課堂上自學與小組討論相結合,在自學過程中運用各種圈點和批注的方法來閱讀文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重點 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了解的特點,想像其美景。

  2.運用多媒體技術,圖文結合、品詞析句,人情人境地朗讀去體會。

  (二)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疑點

  了解的特點,知道它為什么會有這些特點。

  (四)解決辦法

  通過課前預習和查找資料,反復入境地朗讀去體會美景;通過教師介紹,小組交流討論的方法來了解的特點。在讀讀、議議、寫寫的過程中學習作者觀察及表達方法。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優美、舒緩的音樂伴奏帶。

  2.全景圖及插圖。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引導觀察畫面,談感受。

  2.質疑問題,獨立解決生字、新詞。

  3.思考、討論,勾畫重點詞句。

  4.再觀察插圖,發揮想像,進行表達練習。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圖文對照,了解的特點。

  2.培養想像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背誦課文。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再想想人們為什么都說“甲天下”。

  (三)教學過程 

  1.檢查預習導入  。

  (板書課題)通過預習,誰知道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出示圖,指導學生按照先局部后整體、先山水后其他的順序觀察畫面,談感受(水平靜、清澈,山姿態萬千,遠處云霧迷蒙,近處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3.配樂范讀全文、學生圖文對照找出課文中與畫面相對應的語句。

  4.按要求自讀課文。

  (1)字音讀準,解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質疑問難。

  5.檢查自讀效果。

  (1)重點糾正下列字音:

  漓江 波瀾 峰巒雄偉 翡翠 竹筏

  (2)解決新詞,引導學生體會。

  竹筏——竹排,可當船用。

  泰山——在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在泰安縣城北。古稱東岳,海拔1524米,主峰突兀峻拔、雄偉壯麗。

  香山——在北京西郊。風景秀麗,以秋天的紅葉著稱。

  6.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漓江水”的單幅圖。

  看圖,思考:漓江的水到底與別處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體顯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同桌互談感受。

  (2)自讀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靜、清、綠)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①帶著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自讀揣摩。

  ②指名讀,并評點。

  ③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7.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文,出示畫面。

  (2)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概括漓江的山的特點)。

  (3)小組交流,反饋。

  (4)全班交流自學成果,并解疑。

  ①體會“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體展示漓江的山,再對比泰山和香山。

  ③學生自己總結漓江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啊”的讀法不同。

  真奇“啊”讀 ya

  真秀“啊”讀wa

  真險“啊”讀na

  8.出示“全景圖

  (1)在欣賞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進課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在讀了最后一段,你從這段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體會“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4)此時,我們已被的美麗、神奇所陶醉,帶著對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練習背誦課文

  1.自背。

  2.交流背誦方法。

  (二)談收獲

  1.結合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的特點。

  2.學生以導游身份為大家深情地介紹的美。

  3.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及課文的寫作結構。

  (1)作者的寫作方式:抓住特點,層次井然。課文按觀察的順序,采用“總——分——總”的方式,開頭先用“甲天下”總的贊美,然后分述了山和水的特點,最后概述山水的全景,層次井然。

  語言優美、合理想像,寫出了景物的特色。文中運用了襯托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實現了桂林山美、水美,并展開合理想像,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2)課文結構:

  課文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式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為什么去觀賞。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觀賞漓江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寫觀賞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寫之美。

  4.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漓”:右邊是“離”最后兩筆是“乙”和“、”。

  “瀾”:右邊“門”里是“柬”。 ·

  區分“瑕”與“暇” “巒”與“戀” “槳”與“漿”。

  (三)總結、擴展

  1.總結

  今天,我們一同領略了的美好風光,體會到了“甲天下’’的美譽名不虛傳。

  2.讀了本課,你可能被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八.布置作業 

  1.寫一段話介紹當地的一處風景,使讀的人能了解這處景物的特點。(可以選用本課的句式或詞語)

  2.閱讀《自讀課本》中的《墨城的云和月》。

  3.讀下面的句子,先解釋帶點的詞,再寫出句子的意思。

  1.甲天下。

  甲:————

  2.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碧:————

桂林山水 篇15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  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甲天下”,引起我們對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3.預習第三課《開國大典》 

桂林山水 篇16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  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3.預習第三課《開國大典》

桂林山水 篇1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總的特點和漓江水的特點。

  3.對照課文觀察圖,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這一課。桂林是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贊嘆。

  1.出示書中插圖(或投影);

  2.播放錄像;

  3.教師范讀課文;

  4.學生談談感受。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詞語引起我們對的向往呢?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個什么作用?

  2.重點體會“人們都說:‘甲天下’”

  (提示:這里的“都”字,道出了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那么,是不是人人贊美呢?還要我們在親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結論。“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總的特點,在文中起了總起的作用。)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默讀課文,用筆畫出漓江水的特點,想一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3.交流討論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想象)

  板書

  3.體會詞語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是什么句?說說“無瑕、翡翠”的意思。

  (這是比喻句,從色彩和質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無瑕:沒有一點斑點,非常純凈;翡翠:一種綠色的硬玉,有光澤。)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美來,讀出對漓江水喜愛贊美之情。

  5.檢查朗讀,注意指導“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中“啊”的正確讀法。

  (四)作業 

  1.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2.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點。

  2.背誦全文。

  3.檢查生字、新詞。

  4.總結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讀文,看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點畫下來。

  特點:奇(拔地而起,形態萬千)

  秀(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結合課文解釋: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漸高上去,而是仿佛從地面上突然高出來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連: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連綿起伏,接連不斷。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奇峰羅列:羅列:排列。奇形怪狀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擋著這一帶。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聳立著。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練習朗讀(可小組中互相讀)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板書

  4.小結:作者在觀察桂林山時用了什么方法?描寫時又用了什么方法?

  觀察:抓特點。觀察時注意了山的形與色并進行了豐富的想象。

  描寫: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點,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讀起朗朗上口,富有詩韻。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朗讀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說一說。

  (三)檢查生字預習。

  漓    lí           

  瀾    lán   注意門里是“柬”

  瑕    xiá   注意與“假”和“段”對比。

  (凡韻母為“ia”的字右上應是 ;凡韻母為“an”的字右上應是

  翡    fěi   上下結構

  巒    luán 注意上半部“亦”不帶鉤。

  障  翹舌音字,不要誤讀為平舌音。

  筏    fá    注意右下不丟撇。

  綿  與“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棉,棉花。綿,綿長、綿延、連綿。

  (四)指導背誦

  1.朗讀練習。

  2.熟讀后再練習背誦。背誦時先求熟練,后求有感情。

  (五)指導課后思考·練習第三題。

  (六)作業 

  1.抄寫字、詞。

  2.背誦全文。

  附:板書

桂林山水(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桂林山水

    【教學設計說明】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在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

  • 3 桂林山水

    3桂林山水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生字,會認8個生字,會寫6個字。體會“波瀾壯闊、水光瀲滟、無瑕、翡翠、峰巒雄偉、山脈逶迤、奇峰羅列、重巒疊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陸離”等詞語的意思,自主積累詞句。...

  • 2 桂林山水(3篇)

    2 桂林山水(3篇)《桂林山水》教學建議1.課前,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查閱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2.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記,教學時既要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還要讓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

  • 《桂林山水》

    教學設計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2.能力目標:(1)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情感目標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 桂林山水

    教材解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通過描繪桂林山水奇特的美,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贊美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學目標: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2.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和漓江水的特點。...

  • 桂林山水

    學習目標:①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②積累課文優美的語段,初步體會排比句式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認識分號。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桂林山水

    一.復習鞏固,整體再現。師:上節課我們初步領略了桂林是文明遐邇的旅游勝地,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出示課題)。我們先來復習上節課的內容。1.讀準詞句:出示詞語和(抽測)讀句子。...

  • 桂林山水

    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學習生字“漓、讕、瑕、翡、槳、巒、筏”。2.理解“竹筏、奇峰羅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二)能力訓練點1.訓練細致觀察的能力。...

  • 桂林山水

    第一課時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裹上、瀉下、紅潤、杰出、一截、燃燒 2.有感情朗讀課文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生字字形易錯: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點句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

  • 桂林山水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1.學習生字“漓、讕、瑕、翡、槳、巒、筏”。2.理解“竹筏、奇峰羅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細致觀察的能力。...

  • 桂林山水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總的特點和漓江水的特點。 3.對照課文觀察圖,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法。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這一課。桂林是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

  • 桂林山水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總的特點和漓江水的特點。 3.對照課文觀察圖,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法。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這一課。桂林是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

  • 1《桂林山水》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 1 桂林山水

    教學要求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 桂林山水

    北京實驗一小特級教師 張琪 一、教材分析 本文的作者使用了詩一樣美的語言,描繪了我國奇麗的景色,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真可謂是一篇寫景抒情,情文并茂的佳作。 文章的層次清晰,結構完整。...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re热在线视频 | jizz亚洲女人高清 | 亚洲天堂999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有码 | 精品国产1区2区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2021a1 | 国产乱淫av片免费看 | 涩涩天堂 | 又黄又湿又免费视频 | 八个少妇沟厕小便漂亮各种大屁股 | 国产精品入口福利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中国裸体BBBBXXXX | 亚洲一区二区日本 | 国产免费观看久久黄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爆乳 | 97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 天天干夜夜曰 | 欧美超碰在线观看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 中文字幕日产乱码六区 |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6 | 成年无码AV片在线狼人 | 亚洲区在线 | 91免费观看网站 | 激情超碰在线 |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 亚洲性猛交xxxx |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99精品久久毛片a片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久青草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成人片 | sifangpian91熟女|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四色综合免费 | 成人综合久久 | a国产精品 | 丰满白嫩大屁股ass 一起艹在线观看 | 蜜臀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gif | 风间由美乳巨码无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