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教學設計與反思
2、能背下來嗎?(生自由背誦古詩,然后全班齊背)
3、默寫這首古詩(先請男女生各一個上臺默寫,然后全班默寫)
七、拓展閱讀。
1、其實,像這樣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我們曾經也學過一些,比如說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王維的《山居秋暝》還記得嗎?像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等等,他們都很熱愛田園生活,也寫了一些田園詩,課后我們可以找出來讀一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八、作業:
畫出前兩句詩所描寫的景象。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板書:
景美
鄉村四月 贊美
人勤
教學反思:
在教學《鄉村四月》之后,我發現無論是在教學設計還是在課堂把握與生成方面都存在許許多多需要學習的空間。由于自己本身基礎不好,經驗不足,所以在課堂上碰到了許多的問題與障礙。
首先,在初讀部分我做得還不是很到位。我在初讀中安排了三個層次的朗讀。第一個層次是希望學生通過朗讀能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二次的朗讀,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由讀能夠讀懂一些字詞的意思。而第三次的朗讀,則是希望學生能夠讀出一點節奏和韻味來,把握這首詩的情感基調。在教學過程中,我第一個層次的朗讀掌握的還可以。但在第二個層次上的目標實現得還不是很好。自身對于課堂也還很陌生,所以在引導學生讀懂字詞方面還不是很全面,比如說:“山原”這個古今用法不是很相同的也沒有引導學生去了解。“白滿川”、“雨如煙”等也沒有很好地讓全體學生一起去理解。我覺得有的老師說的很好,這里如果再加個環節,讓學生聯系注釋話講講這幾句的意思,可能學生對文本的熟悉程度會更深入一點,這樣也為后面情感的揮發做下了鋪墊。在學生講了詩句的意思之后,再讓學生概括地講講,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再精練到課文中的詩句,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古詩的精練了。
其次,在后面的引導學生感悟“綠”這個環節時我也把握不好。此時,我讓學生對“綠”展開想象:通過這個綠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綠了呢?但是,在課堂實施的時候,由于我在引導學生說話方面的能力的欠缺,學生想象得不夠深入。此時,如果能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想開去,比如說:竹子綠了、稻田綠了……那學生對意境的想象就達到了,對詩歌的理解也深刻了。在學生能夠透過文字想象出一幅幅畫面之后,我就指導學生朗讀全詩,打算讓學生從畫面回歸到文本。但是,經過老師的指點,我發現如果在將文字分割成畫面之后還需要一個畫面的整合才行,才能真正達到在學生腦中留下一個富有意境的畫面,否則在學生腦中之后一個個想象的片段,那也是不能達到意境美的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