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菜園》教學案例
[案例描述]
我想,在這一堂課的學習過程中還是重點引導孩子關(guān)注文中父親的一些言行表現(xiàn)體會他對土地的熱愛之情吧。
課開始了,我們在通讀的基礎上,開始交流。孩子們隨意地開始暢談自己的學習所得,有的說,父親是一個勤快的人;還有的說,父親是一個很愛家的人;有的則說,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看得遠。
這時生1站起來說:我重點研究了課文的第一段,課文中說“一條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四季翠綠的菜園。我們的心情都不大舒暢,沒有了新鮮的蔬菜,對一個普通的農(nóng)家來說,就像嬰兒斷了奶。”我們都知道對于一個嬰兒來講,奶是最美味的食物,斷奶時一定是很痛苦的。
生2緊跟其上,說:對,我也這樣想,對于我們一家人來說,這一個四季翠綠的菜園就如同是嬰兒每天要喝的奶一樣,非常重要。
生3說:我是從下一段中聯(lián)想到的,‘父親望著飯桌上總也盛不滿的菜碗’說明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了這一塊菜地,意味著我們一家人再也難以吃到足量的蔬菜了。在孩子們的啟迪下,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條有意思的通道,眼前如同出現(xiàn)了一片新的天地,毅然收回原有的一些設想,引領(lǐng)孩子們奔向一片新的天空。
師:沒有了菜地,可以再開辟一片呀,作為一個家庭的頂梁柱的父親現(xiàn)應承擔起這一份責任啊!終于有一天,父親望著飯桌上總也盛不滿的菜碗,說要重新開一塊菜地。你能讀懂這一句話嗎?
生4:我讀懂了,終于有一天,說明父親想了又想才作出決定的。
師:為什么要想了又想才作出決定呢?父親做事是不是有點不夠果斷哪?
生5:不,因為‘在我們這里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
生6:雖然很困難,但父親說這一句話的神情是非常‘堅毅’的。
生7:我是從我們的神情當中了解到開辟新菜園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當時的神情是“詫異”,是“疑惑”。
師:那么開辟這樣一塊菜園究竟將面臨那些困難,父親又是怎樣面對的呢?請大家細細研讀課文,向大家展示你的研究成果。
師(結(jié)課):經(jīng)歷了這樣一番曲折和艱辛,當我們一家面對這一片四季翠綠的菜園時,我們是怎樣的快樂與自豪啊!讓我們一齊讀。
生齊讀: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直到現(xiàn)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案例反思]
要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教師要精心設計,因課設練,要把訓練練在點子上,練到孩子的心里去。本篇為略讀課文,應把著力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本設計按照“提出疑問—梳理問題—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fā)展學生語言和思維。重點結(jié)合“父親”在開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現(xiàn)出的堅定不移的態(tài)度和百折不撓的付出,引導學生來暢談讀后的感受。對課文題目《父親的菜園》,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來理解,作者所以將這塊菜園命名為“父親的”而不是“我們的”“我家的”,正是因為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荒蠻多石,暴雨沖土,貧瘠無肥)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jié)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在對父親一言一行的描寫中,都表現(xiàn)出了這位普通農(nóng)民勤勞樸實,執(zhí)著自信的品質(zhì)。父親創(chuàng)造的不僅僅是荒涼中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