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到紙上教學設計和反思
2、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開課伊始,我就出示“魚游到了紙上”的重點段,讓學生做填空練習,這樣既復習了新詞,又自然地讓學生在此處質疑,學生提的問題很到位,“為什么聾啞青年能練得如此高超的畫技?”透過這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我覺得在高年級的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學生帶著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3、創設對話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當學生感悟到青年看魚的專注,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這位青年每個星期天都到這兒來看魚的堅持,由“每個星期天”這個重點詞,為學生創設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看到了——通過這一連串情境的創設,反復引讀青年看魚的句子,學生進入了情境后讀得有進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堅持,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鋪墊。
4、抓重點詞句,在體驗中受到熏陶。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一開始學生體會不深,我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你是怎么看魚的?”,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明白這“靜”不只是嘴靜,更是心靜,從而體會到了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贊嘆之情一步步加深。
5、圍繞單元訓練要求,指導學生初步學習文章寫法
在突破重難點后,我將文章重點句段通過配樂引讀的方式整合起來,引導學生發現、學習作者如何積累材料,指導學生的寫作。【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魚游到了紙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2、學習作者是怎樣積累材料的。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魚游到了紙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新的一篇課文──《魚游到了紙上》,大家都知道,鳥在空中飛,魚在水中游,魚怎么會游到了紙上呢?魚會游到紙上嗎?課文中魚游到紙上又是指什么?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把課文讀一篇,從課文中找出答案,不懂的地方在書上做個記號。
二、“魚游到了紙上”這句話是誰說的?是在說誰?這是個怎樣的年輕人
三、為什么說這位青年舉止特別?舉止特別的原因是什么
(“舉止”是行為動作的意思。“舉止特別”指一個人的行為動作獨特,與眾不同。)
四、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詞句訓練,朗讀訓練,在朗讀中理解含義深刻的子,以讀促解,以解促讀。)
(課文第七自然段中“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這說明他描畫得細致入微。“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這又說明他畫得像,捕捉到魚的動態了,所以出神入畫。這些都緣于那位青年專心致志地觀察、一絲不茍地反復描畫,才使得女孩那樣驚奇,大家圍觀、贊嘆、議論。)(“一絲不茍”是什么意思?看到這個詞你想到那些與它意思相近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