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筆直書》教學設計之一
教材分析:
《秉筆直書》一課節選自《不怕死的太史》。文章講述了戰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被相國崔杼殺了。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崔杼叫太史伯記錄這件事說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伯卻不從,他嚴肅的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他照實記錄在竹簡上,“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伯殺了。太史伯的弟弟仲接替了哥哥的職位,他也是照實記錄,崔杼想不到天下竟有這樣不怕死的人,氣哼哼的問:“你難道沒看到你哥哥的下場嗎?你不怕我把你也殺了嗎?”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崔杼吩咐手下把他殺了。第三個太史叔還是不屈服,也被崔杼殺了。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雖然十分生氣,心里卻很恐慌。等到第四位太史季上任,崔杼把他寫的竹簡拿來一看,上面還是那句話。崔杼問他不愛惜自己的性命嗎?太史季說:“我當然愛習性名。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入盡了本分,然后死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崔杼只好作罷。太史季回來的路上碰見南史氏迎面走來,南史氏對他說:“聽說三位太史都被殺了,我怕你也保不住性命,是準備來接替你的。”太史季把鞋號的竹簡給他看,南史氏才放心回去了。
課文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犧牲自己的性命,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錢,而是在他們心目中,歷史太重要了。世間就有這樣的人,寧愿挨打,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秉筆直書》這個故事的內容。理解幾位史官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自己的職責,敢于直言的凜然氣節。
能力目標: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話,體會他們為什么不肯改竹簡的寫法。
結合課文,理解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意思。并且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夠復述課文。
情感目標:理解幾位史官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自己的職責,敢于直言的凜然氣節。
教學重點:理解幾位史官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自己的職責,敢于直言的凜然氣節。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秉筆直書”,從課題中,你想了解到些什么?
2、圍繞課題“秉筆直書”,讓學生提出問題
二、自設問題閱讀課文。
幫助學生梳理他們可能提的問題:誰秉筆直書?他為什么要秉筆直書?秉筆直書的后果是什么?然后閱讀后議論,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時可以出示課后的“金鑰匙”:
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1)他們的職責是什么?
(2)他們是怎樣做的?(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
(3)他們為什么這樣做?讓學生熟悉“是什么”“怎樣”“為什么”這樣的提問方式,學生圍繞“金鑰匙”的提示再讀課文。在交流中體會史官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