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學設計
寫孩子處境危險的這兩句話又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緊張,語速稍快)齊讀。
6.請一學生讀本段最后兩句。學生評析。
7.按要求讀有關句子。
8.同學們,難道我們就袖手旁觀,眼睜睜地看著孩子被摔死嗎?快想辦法救救他呀!
(學生想辦法:(1)搭云梯。(2)拉網接。(3)抬墊子。(4)叫水手爬上橫木抱孩子。(5)叫直升飛機……)
9.抽一位沒發言但在思考的同學,問:你覺得他們的辦法行得通嗎?為什么?
(生答:行不通。他們的辦法雖然可行,但是時間不允許。他們沒有注意事物間的聯系。若照他們的辦法去做,孩子早就沒命了。)
學習第5~6自然段,體會船長的“智”。
導語:大家的辦法都很好,關鍵是時間不允許。咱們還是看看船長是怎么化險為夷的。請默讀第5~6自然段。
1.船長是怎么做的?結果呢?
(板書:瞄準 跳水 得救)
船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沉著、機智、當機立斷)
2.同桌同學討論大家提出的第三個問題:船長會不會向孩子開槍?
(正方發言:(1)會開槍。為了逼孩子跳水。(2)與其讓孩子率死,或變成殘廢,長期痛苦,不如一槍打死……
反方發言:(1)不會開槍。因為世界上沒有父親向親生兒子開槍的。(2)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開槍打死自己的兒子,豈不是沒有人性了嗎?(3)不會的。打死了兒子,就斷子絕孫了。即使開槍,也不會打在兒子身上……)
大家發言很激烈,也很精彩,我們還是看看書吧。齊讀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思考:如果要開槍會喊“三”嗎?(不會)有個同學講得好,即使開槍也只是鳴槍示警,不會朝孩子身上打。
2.討論:父親的話該怎么讀?
(學生體會:命令,著急,大聲喊。每句后面一個字應拖讀。“二”比“一”讀時語音還應長一些。讀出父親迫切希望孩子跳水的語氣。)
3.大家想想,猴子、孩子、水手,船長是怎樣聯系起來的?請用“因為……所以……”,“……所以……”,“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回答。(將此句式投射在銀幕上)
4.出示幻燈片:
附圖{圖}
談談你們對這句話的理解,解決最后一個問題。
(學生看法:(1)水手太緊張。(2)每分每秒都關系到孩子的生命安危。說明水手的心早已系在孩子的身上。)
四、總結,深化。
1.大家的問題都解決完了,老師有一個問題請教大家:風平浪靜一詞與《跳水》這個故事有什么聯系?
(學生發言:(1)因為風平浪靜,水手才拿猴子取樂,導致故事的發生。(2)因為風平浪靜,孩子才走向最高橫木處于絕境,推動了故事的發展。(3)因為風平浪靜,船長才舉槍命令孩子跳水,使故事走向高潮。(4)因為風平波靜,水手跳進大海很快地救起了孩子。)
總結:謝謝!從你們的發言中,老師體會到了“風平浪靜”貫穿了故事的始末。看似輕輕一筆,可見作者的匠心。因此,我們作文時,特別是在描寫自然環境時,一定要注意你所寫的自然環境必須要與事情發展有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