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網絡閱讀課《橋之思》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借助于專題學習網站,閱讀有關橋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收集、整理能力。
4.體會“無形的橋”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體會“無形的橋”所蘊含的深刻涵義。
教學準備 搜集相關素材,制作“橋之思”專題學習網站。
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朗讀理解能力,也掌握了網絡技術的基本操作。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緊扣文本,充分利用專題學習網站中的學習資源,通過“初讀、自讀、精讀、美讀、欣賞”的學習策略,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增強自身的情感體驗。同時結合網站友好的交互界面自主瀏覽相關資源,引發思考,拓展語言文字的訓練,并通過合作、探究等方式感悟“無形的橋”所蘊含的深刻涵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設疑啟思
1.觀看flash動畫《橋》,欣賞北京金水橋、河北趙州橋、周莊雙橋、杭州斷橋、南京長江大橋等名橋。
2.提問:同學們在動畫中看到了哪些橋?它引起你的哪些思考?你還想到哪些橋?
3.揭示課題《橋之思》。
設計思想:在形象逼真、富有動感的演示中,讓學生瀏覽千姿百態的橋。在此基礎上緊扣“思”字,巧設問題情境,喚醒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開啟學生的心扉,從而達到“課伊始,興已濃”的狀態。
二、自主閱讀 感知大意
1.點擊進入《橋之思》專題學習網站中的“走進課文”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利用專題學習網站中的“在線詞典”助學。
2.交流:通過剛才的閱讀,你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設計思想: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和方便快捷的學習工具,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奠定了基礎。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自主選擇運用相應的工具予以解決,有助于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不斷提高。
三、研讀文本 理解內容
1.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思考:這一部分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橋的?
2.提問:橋有哪些樣式?按建筑材料分又可以分為哪幾種?
3.點擊專題學習網站中的“橋梁樣式”欄,瀏覽各種各樣的橋。
4.思考:橋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從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5.再讀課文第一部分,體會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之間的關系。
設計思想: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閱讀實踐中借助提問,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理解文本、領悟文本;在對網絡資源進行閱讀學習的活動中享受審美的樂趣,使閱讀活動更加興味盎然。
四、品讀詞句 欣賞美景
過渡:橋是路的連接和延伸,使沒有路的地方有了路。各種各樣造型優美的橋在給人方便的同時,還有些什么作用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讀第二部分。
1.提問:這一部分告訴我們橋還有什么作用?
2.橋不但給人帶來了方便,而且還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這部分寫了公園里的九曲橋和城市中的立交橋,在這兩種橋中,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3.朗讀第二節,注意體會怎樣讀才能體現自己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