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教學設計
2.引導學生把獲取的知識進行整理。學生可以按照興趣分組,小組合作編排游戲,并設計好游戲的規則,然后共同游藝。
3.在組織設計階段可以先收集地名謎語,再自己創編謎語;收集吟誦含有地名的古詩;把地名串寫成相聲或者有趣的描述生活經歷的文章……
4.教師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對設計活動有困難的小組或者活動難度大的小組進行指導,在和學生的共同活動中,教師也可以獲得豐富的知識。
5.布置教室。
6.游藝會分為五項,前四項每個小組必須參加,第五項為附加題,以最后累計的分數高低取前三名。
(二)活動項目
1.猜城市名,編地名謎語。
。1)老師出謎面,學生搶答,看哪組猜對的多。
金銀銅鐵(無錫)傾盆大雨(天水)四季溫暖(長春)
雙喜臨門(重慶)風平浪靜(寧波)戈壁灘(長沙)
。2)各小組互相出題,看誰答對的多。
2.找一找詩里的地名。(見教材內容,略。)
3.搶答,說地名。
說出三條以城市命名的路名:中山路、南京路、北京路
說出三個用少數民族語命名的城市:拉薩、呼和浩特、烏魯木齊
說出三個帶“陽”字的城市名:岳陽、洛陽、衡陽
說出三個帶“州”字的城市名:湖州、杭州、蘇州
4.介紹一個地名的來歷。(每組輪流說)
5.把地名串聯在一起,編一個有趣的故事。(加分題)
(三)評選優秀活動小組
第四、五課時:學寫“調查報告”
1.內容:主要是對地名的歷史淵源、變遷等情況進行調查,經過分析,客觀地寫出書面報告。
2.基本結構:包括題目、內容來源、報告內容、附件注釋、調查人姓名、時間。
3.引導學生在閱讀例文時發現報告內容,要用事實說話,如第二自然段是丁丁根據采訪和看資料獲得的信息,第三自然段寫出自己調查的。同時,在報告中寫出了調查的結論:“可以說這條蘇州街,是用民脂民膏建成的!
4.學生根據收集的資料撰寫調查報告。
5.引導學生對撰寫出的報告進行評議、修改。
6.學生較好的作品進行展示。
第六課時
(一)學習自讀課文《趵突泉》
1.介紹寫作背景。
《趵突泉》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文中描繪了趵突泉的美麗景色。
2.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劃出自己認為優美的句子。
3.說說課文是怎樣描寫泉水的特點和泉眼的樣子的。(泉水清淺、鮮活)
4.課文記敘了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趵突泉怎樣的感情?
5.回答冬冬的問題:濟南為什么叫“泉城”?
6.朗讀課文。
(二)學習《秦皇島的來歷》
1.自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說說“秦皇島”地名的由來。
3.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