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老師”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本課有關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3、使學生知道人類從生物身上得到啟發而發明出了許多東西,人類要向生物學習。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老師。人類也有自己的老師。(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人類的“老師”是誰?“老師”上面為什么要加引號?)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邊讀邊思考:人類的“老師”是誰?
2.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讀后評議。
1.交流:人類的“老師”指誰?(自然界的種種生物)
“老師”上面為什么要加引號?(因為生物并不是人類真正的老師,而是人類從生物身上得到啟發。)
三、再讀課文:
1.找出課文的一句中心句。
出示: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2.小小組討論:
(1)為什么說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2)課文列舉了哪些事例說明自然界的種種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劃出有關句子。
3.交流:
出示句式:人們從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改進了)
4.質疑: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四、拓展延伸:
除了課文中講到的這些生物是人類的老師,你還知道哪些生物也是人類的老師?
(蝙蝠……)
五、作業:
1.課后自己尋找并閱讀介紹仿生學的兒童科普讀物。
1.以“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為開頭或結尾,寫一個課外了解到
的仿生學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