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老師”(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同學們,我們上堂課學習了《人類的“老師”》這篇課文,不知道你們學得好不好。今天,劉老師來考考大家,課文中人類的“老師”是誰?
(生答:魚兒、鳥兒、蜻蜓、蒼蠅、蚊子、蜜蜂、鯨、雞蛋、袋鼠、貝殼等)
文中有一個句子就能回答誰是人類的“老師”!
(出示: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課文第二節也能讓我們感受到這一點。
出示:其實,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何止魚類一種。
出示: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象中得到啟示,發明了潛水艇。可以說魚兒是人類的“老師”。
你能用因為所以
說說為什么魚兒是人類的“老師”嗎?
二、精讀指導,理解感悟
這個難不倒你們。課文第三小節介紹的鳥兒等生物也是人類的“老師”。你們會不會用這個句式說了呢?
(a)學習第3小節
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3小節,邊讀邊想,細細體會,可以把關鍵的詞句圈圈劃劃,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還可做上記號。
1、學生自讀課文,體會理解。
2、學生交流討論。
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專心、十分投入。那么,誰先來說?
a鳥兒是人類的老師
θ因為科學家研究鳥兒飛行的原理,發明了飛機。所以鳥兒是人類的老師。
說得真好你真會讀書,誰也來說說?
θ因為科學家從鳥兒身上受到啟示,發明了飛機。所以鳥兒是人類的老師。
你也很會動腦筋、會讀書!
讓我們好好讀這句話(出示),體會一下!
小結:剛才說了鳥兒是人類的老師,理由很充分。30
年以后,由于飛機速度的不斷提高,經常發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學生跟讀-----
b蜻蜓是人類的“老師”
(出示圖片、句子):過了好久好久,人們才從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這類事故的方法。原來,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所在。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θ誰也能用剛才的句式說說為什么蜻蜓是人類的“老師”?
因為科學家從蜻蜓的翅膀那里得到啟示,找到了防止機毀人亡事故的方法。所以蜻蜓是人類的“老師”。
能不能說得簡潔些?
誰還有不同的說法?
θ(結合講解:會說的同學一定讀懂了“這一點”指什么?再請一位小朋友說一說。
科學家發現了蜻蜓翅膀的秘密,以“蜻蜓”為老師,這才解決了機翼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象。可惜科學家起先不知道這一點,所以過了好久好久,人們才從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這類事故的方法。白白花了不少精力!)
這幾句話怎樣來讀好它呢?
指名讀請一生評價:開始讀得慢些,接著讀出恍然大悟,最后又有點惋惜。
再指名讀評價:你抑揚頓挫地讀出了蜻蜓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讓我們一起來贊一贊這個老師!
c、蒼蠅、蚊子、蜜蜂等也是人類的“老師”
(引讀:現在,飛行設計師吸取了這一教訓,……)
人類又以蒼蠅、蚊子、蜜蜂等為“老師”,誰來說說原因!
因為科學家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動物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所以蒼蠅、蚊子、蜜蜂等也是人類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