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童心飛揚在美麗的日子里
讓童心飛揚在美麗的日子里今天上《習作1》。總的一個感受是:興奮!
真感謝蘇教版的編委老師,把作文的題目出在了孩子的心坎上,出在孩子的興奮點上。似乎從沒有一次作文課讓孩子像今天那樣興奮,沒有一次寫作讓孩子像今天那樣迫不及待。
按照預定的方案,我先從剛剛過去的教師節和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引出節日的話題。一談到節日,孩子們可興奮了,立即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我請一位同學站起來說,他竟一口氣說了八九個,急得其他孩子把小手舉得高高,生怕全被他說盡了。我說:“我們都是四年級的學生了,光知道有什么節日,不算厲害。如果知道節日的由來,那才叫厲害呢。”于是又請幾位同學分別介紹了中秋節、端午節、春節等節日的來歷,再引出“每個節日都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情感和愿望,假如讓你按自己的心愿設立一個節日,你想設立一個什么節?”導入作文話題。
[這一對話過程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為打開習作思路、迸發習作欲望奠定基礎。但是接下來的教學證明,這一環節雖然激起了學生的興奮,可是卻對后來的習作沒有太大幫助,是個耗時低效的策略。]
沒想到,這個話題一拋出,課堂立刻冷場了,剛才急著舉手想介紹節日或節日由來的興奮勁消失了。按自己的心愿設立節日?這個念頭孩子們大概從未有過吧。我抿嘴一笑說:“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吧。”一聽有故事聽,孩子們又興奮了,個個支棱著小耳朵,目不轉睛地望著我。于是我動情地給孩子們講述了“原諒節”的故事:
“有位老師告訴我,她說如果給她一個機會,讓她設立一個節日。她想設立一個原諒節。為什么呢?因為有一次過“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全校學生準備節日游行。正在這時,有個同學在隊伍里搗亂,老師十分生氣,就把他拉了出來,本意只是給他一點警告,誰知由于忙亂,正式游行的時候就把他忘記了。整整一個上午,全校學生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而他卻一個人留在了空蕩蕩的校園。可以想象,他當時是多么傷心難過。游行回來后,這位老師真是追悔莫及,雖然心里有說不出的歉意,但是礙于老師的面子,一直沒有向他道歉。一個月后,那個學生隨父母轉到了別的城市,直到現在,這位老師再也沒有見過他。因此,她一直有個心愿,希望設個“原諒節”,希望在這一天能見到她的那位學生,真誠地對他說一聲:“孩子,對不起。”這個節日設在哪一天好呢?她想把這個節日定在每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因為這是舊年的最后一天,這一天,大家彼此諒解,然后,就可以高高興興地開始新的一年了。”
故事講完了,教室里安靜了片刻。我靜靜地在黑板上板書:
你想設立什么節?為什么要設這個節?準備怎么過這個節?(想把這個節設在哪一天?)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的講述就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無論在內容上、形式上、情感上都給予孩子很好的啟發。這,才真正引出了孩子的最近興奮點。]
這時候,孩子們再次興奮起來,再次小手如林。有的說:“我想設立一個誠實節,到這一天,大家都敞開心扉,把埋藏在心中的秘密、以前做過的錯事都說起來,并且在這一天,任何人都會被原諒。誠實受到尊重。”有的說:“我想過個無作業節,這個節要過一周,在這一周里,老師們都不能給學生布置作業,學生只要白天到學校上課,晚上都不要做作業,可以跟家人去散步,可以看電視,看課外書,也可以玩玩電腦。”有的說:“我想過個角色互換節。到那一天,孩子當父母,父母做孩子。讓父母體會到孩子的不自由,還有經常被責罵的難受,也讓孩子了解父母工作和做家務的辛苦。”還有呢,還有游戲節、玩具節、讀書節、感恩節、零食節、愛鳥節、水果節……幾乎沒有兩個孩子的想法是相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我趕緊趁熱打鐵,讓他們拿出本子動筆寫起來。
這樣五彩繽紛的作文,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