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舟》教學反思
《沙漠之舟》教學反思
《沙漠之舟》是第八冊第8單元“舟船”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說明文,課文以“沙漠之舟”為題,著重介紹了駱駝適應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幫助人們穿越沙漠,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這篇文章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內容的不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主要講駱駝適應沙漠生活的原因。課文在介紹駱駝適應環境的獨特身體特點的過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廣闊無垠、干旱炎熱、缺少水草、風大沙燙、沙地松軟的特點。第二部分是第2―4自然段,主要介紹駱駝成為沙漠之舟的原因。
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讀懂課文,獲得知識。凡是學生能讀懂的,都讓學生自己去讀,并將讀懂的內容大膽地說出來,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每一次讀,都提出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理解,教師起好點撥作用。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有限的內容,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注重了對學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另外我還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如:讓學生默讀課文時,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提高了學生默讀的質量。
這節課重點讓學生體會駱駝的生理特點,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使學習能水到渠成。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安排學生自學,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小組合作,探索問題(表格),歸納好語言,填寫表格。這一學習活動的安排,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查找、分析資料的能力,整理歸納語言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表格,學生發現了課文中作者關于駱駝身體特點的描寫順序,是從整體到部分。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查閱關于駱駝、沙漠的相關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有限的內容,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對文章的布局謀篇和寫作順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體會到應該如何運用這種寫作順序,為今后寫小動物的練筆打下了基礎。
課文第一段是寫駱駝獨特的身體結構特點,我只是讓學生總結了它的寫作順序是從上到下。然后讓學生找出總起句,思考本段首句與其他各句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明白本段以總分方式構成,并圍繞總起句進行描述的。但我只是一味的讓學生明白這種寫作方式,卻沒有引導學生去掌握這種寫作方法,從真正意義上了解這種寫作方法,了解作者是如何寫駱駝這種獨特的身體結構特點,把它滲透到學生的腦海中,以便可以指導學生如何去寫其他小動物的身體結構特點。
《沙漠之舟》教學反思
西二旗小學 親鐵軍
《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說明文,課文以"沙漠之舟"為題,著重介紹了駱駝適應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幫助人們穿越沙漠,被稱為"沙漠之舟" 的原因.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第一自然段):講駱駝適應沙漠生活的原因,在介紹駱駝適應環境的獨特身體特點的過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廣闊無垠,干旱炎熱,缺少水草,風大沙燙,沙地松軟的特點.第二層次(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紹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三個自然段從駱駝能給人們帶路,指引方向,預報大風和能馱東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這三方面介紹駱駝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因為這三方面人們才會把它看作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稱它為"沙漠之舟".課文的兩部分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正因為駱駝適應沙漠的惡劣環境,能在沙漠環境中暢通無阻,所以才能給人引路,預報大風,馱運物品,才能當之無愧地被稱為"沙漠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