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舟》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讀懂課文,獲得知識.凡是學生能讀懂的,都讓學生自己去讀,并將讀懂的內容大膽地說出來,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每一次讀,都提出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理解,教師起好點撥作用.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有限的內容,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注重了對學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反思《沙漠之舟》后記
人類和動物是永遠的朋友,但是近些年來,隨著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多的動物遠離我們,有的甚至遭到人為的迫害,瀕臨滅絕。沙漠是生命的禁區,但就是在這樣一個拒絕生命的環境里依然頑強地生活著一些勇敢的動物——駱駝。
作為生活在江南水鄉的學生來說,沙漠和駱駝都是陌生的,我想通過一些比較有趣、直觀的方法讓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我在導入的時候設計了一個猜謎的游戲,謎語能很好的把駱駝的特征概括起來,讓學生覺得很新奇又容易掌握。
說到沙漠就要想到一個人,那就是阿凡提,他的出現給學生帶來了親切感,我在這節課中安排他作為一個沙漠中的導游來展開我的整個課題教學。
我把收集到的相關的視頻資料、圖文資料等做成一個完整的教學課件。通過視頻,學生了解了沙漠的氣候特征。親眼看到單峰駝和雙峰駝的外貌特征和習性。另外讓學生了解駱駝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交通工具,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駱駝就像一艘艘在沙漠里穿行的船只。是名副其實的沙漠之舟。為此,古今許多藝術家用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來表現駱駝的形象,讓學生體會到駱駝的堅韌不拔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同時也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情感性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所以我通過讓學生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美,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培養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課改要求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注重師生間情感的交流。那么在這節課里,我不僅僅是單純技法的傳授,始終以一個“情”字貫穿整節課。沙漠之舟,同時還體現老師與學生、學生與生活情感的對應。老師激發學生興趣外,還激發學生用情作畫,激活他們的創作靈感,給畫注入生命。課改強調教師不急于用簡單的講解替代學生的感悟和認識,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兩次作業練習。第一次,先讓學生憑自己的印象來表現駱駝,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讓他們體驗思考,讓學生進行嘗試研究制作方法,也許在探究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分析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第二次創作時,我安排學生欣賞古今藝術家表現的駱駝的作品。讓他們在前人的基礎上對他們自己的創作有個啟發,同時也對第一次的創作有個經驗總結。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于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是終身受益的。因此,讓學生從學會 到會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