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教案
教學要求:1、學習古詩《題西林壁》,領會詩中描寫廬山的奇特雄姿。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詩句的意思。掌握本課的生字。
3、能朗讀、背誦詩文并默寫,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習古詩并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
教具準備:
動物組合、古箏音帶、廬山圖片。
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激情。
1、教師導入:(游戲:和小動物交朋友)
教師依次出示動物組合,學生依次背誦古詩:
《宿新市徐公店》、《早發白帝城》、《絕句》、
《小兒垂釣》、《江上漁者》、《山行》、
《望廬山瀑布》、《詠柳》。
2、教師小結背誦情況。
3、激情:
(師):老師剛來的時候,還有虎大哥也想來,我一看它出的題呀!糟,小朋友還沒有學過呢!你猜他考咱們的會是哪一首古詩呢?(生):《題西林壁》(師):你想學嗎?咱們要不要和虎大哥交朋友呀?
二、范讀古詩,創設情景,釋題。
1、(古箏音樂起,出示廬山圖片)
(師):說起江西的廬山,我們不禁想起著名詩仙李白的一首《望廬山瀑布》,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更是千古絕唱。其實廬山還有許多讓人陶醉不已的地方,你看,遠遠望去,五老峰被一層蒙蒙的云霧籠罩著,若隱若現,那山石奇形怪狀更是讓人浮想聯翩,放眼望去,峰巒疊翠,真是如詩如畫!
傳說蘇軾到廬山游了十多天,還沒有完全認識廬山的全貌,心有感觸,就在西林寺的墻壁上題寫下了這首古詩《題西林壁》
2、范讀古詩。
三、朗讀古詩
教師指導朗讀:讀出廬山的其實,關鍵的詞后語調可適當延長,重音要突出。
1、跟讀體會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2、自讀---指名讀----齊讀
四、理解詩意
1、各自輕讀(試理解詩意)
2、讀后質疑,集體討論。(師在板書中點劃)
(1)嶺:連綿起伏、雄偉。(板書)
簡筆畫:峰:陡峭、險峻。(板書)
(2)橫:正面看
側:側面看
結論:角度不同
(3)緣:因為。(板書)
(生字教學)
3、再讀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齊讀全詩(試背誦古詩)
1、背誦。(表揚掌握的同學,表示虎大哥愿意與之交朋友)
2、總結:
這首詩的最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現常用來比喻人的目光短淺,看不到全面,給人很深的啟示,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這個道理。
六、寫字
練寫,訓練鋼筆字,鞏固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