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學設計
莊嚴——莊重 沉痛——悲痛
矯健——強健 身軀——身體
哭泣——抽噎 慈祥——慈愛
面龐——面容
反義詞:
焦急——耐心 幸福——痛苦
慈祥——威嚴 醒悟——迷惑
放肆——規(guī)矩
(五)分組讀課文。
分組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問題,小組的同學相互解答,質(zhì)疑問難。如果有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在講讀課文時大家共同解決。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二)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三)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事情的發(fā)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lián)系而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
三、教學難點
讓學生認識事物是在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中,要根據(jù)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果斷行動。
四、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跳水》一文是誰寫的嗎?
(他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他的一生寫了許多作品,如:《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跳水》這篇文章是托爾斯泰為我們小朋友寫的,故事內(nèi)容驚心動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二)學習第一段。
請一名同學讀一讀第1自然段,其他同學想一想,作者在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作者首先交待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人物、起因。地點:在帆船的甲板上;人物:水手們和猴子;起因:大家取樂猴子,猴子放肆起來。)
什么是放肆?從哪兒知道它放肆起來?
(放肆的意思是任性,一點也不受約束。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鉆來鉆去,模仿人的動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
“顯然”在這里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
(顯然是非常明顯的意思。它在這里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人們拿猴子取樂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請同學到黑板上用簡筆畫畫出來。同學齊讀第一段,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教師歸納板書,在風平浪靜的環(huán)境中,人們在甲板上拿猴子取樂。
(三)學習第二段。
自由讀一讀第二段。
邊讀邊想:從哪些地方看出猴子越來越放肆?
讀完以后用“△”標出描寫猴子動作的詞,用直線畫出描寫孩子主要神態(tài)的詞。讓學生動手、動腦,加深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作者寫作的方法。認識事物是在不斷聯(lián)系和變化中發(fā)展的。
(猴子的動作:跳到、摘下、戴在、爬上、坐在、咬、撕、抓著、爬。孩子的神態(tài):哭笑不得、臉都紅了。)
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其他同學想一想,這一部分主要寫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