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一幅名畫的誕生
(補充社會背景:19世紀60年代的俄國正是俄國歷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沙皇的殘酷統治,官吏的剝削壓迫,使得俄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纖夫們往往為了掙得幾塊面包,不得不賤價出賣自己的勞動,終年拉著沉重的貨物,在伏爾加河上來來去去。)
5) 根據上下文說話練習:
這情景給列賓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心想:……
6、 交流學習課文6-7節。
1)師:這情景給列賓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激發了列賓創作的靈感和欲望。那他是如何完成這幅作品的?讀讀第6、7小節,結合詞句說說:為什么他能創作出這樣一幅驚世之作?
2)交流:體會“生活在一起、仔細地觀察、長久地注視、扶摸、三次、厚厚地”與完成名作的關系。說說省略號省略了什么。
7、師小結:列賓之所以能創作出這樣一幅名畫,是因為一次偶然看到的情景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為了畫好這幅畫,他與纖夫們——生活在一起,近距離與他們接觸,畫了大量的素描;又花了——三年時間進行作畫和修改。在這幅作品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還感受到了他們身上蘊含的巨大力量。正因為如此,他的作品成了一幅名畫。
五、總結拓展
1、 再次欣賞名畫并朗讀第一小節。
2、 練筆。按照一定的順序從衣著、動作、神態幾個方面來介紹幾位拉船的纖夫。
板書設計:
31 一幅名畫的誕生
衣著襤褸 仔細觀察
難以磨滅 勤畫素描
神情痛苦 反復修改
教學效果反饋:
在教學本課時,從課題入手,并圍繞課題展開教學。出示課題后,讓學生再感知文章主要內容。從整體上設計一個能概括課文內容的填空題,讓學生對文本內容有初步的整體了解。
在此基礎上繼續圍繞課題讓學生展開思考:課文哪些小節介紹了名畫?哪些小節介紹了名畫的創作過程?理清課文的層次。欣賞名畫后,讓學生在學習列賓創作名畫的過程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思考他能創作出這樣一幅舉世名畫的原因。學生圍繞這根主線深入思考、廣泛交流。在研讀重點之后又抓住關鍵信息回顧課文整體。整堂課,主線清晰,層次分明,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