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三 顧 茅 廬(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結合課文體會詞義;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正確書寫生字。
對策:給予學生自讀的時間。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中國的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大家都看過嗎?誰能說出《三國演義》中一些著名的人物?
《三國演義》中有一節內容叫“劉玄德三顧茅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根據這一節內容改編的課文《三顧茅廬》。
2、板書課題,指導寫好“顧”和“茅”字,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
(1)借助生字表讀準生字字音,特別難讀的字要注明。
(2)想想:課文講了些什么?
2、檢查
指導易讀錯的詞語,出示:
山岡、半晌、恭恭敬敬(后鼻音)、用不著(多音字)
三顧茅廬、蜿蜒起伏、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群雄紛爭、茅塞頓開
3、說說文中有哪幾個人?
相機讀好:諸葛亮
4、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讀課文。注意點評。
相機出示: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5、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三顧茅廬”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
學生交流,相機理解——顧:拜訪。 茅廬:草屋。
三、指導作業:
1、重點指導以下生字:
葛:指導書寫下半部分的筆畫筆順。
恭:下半部分右邊的兩點的擺放。
2、 完成習字冊。
3、朗讀課文。
8 三 顧 茅 廬(三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對描寫劉備神態、語言、動作的語句的反復朗讀,體會劉備訪求賢才十分虔誠的特點。
對策:摳住關鍵詞句,通過相互交流、啟發進行深入地體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練讀詞語:
山岡、半晌、恭恭敬敬、諸葛亮
三顧茅廬、蜿蜒起伏、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群雄紛爭、茅塞頓開
2、說說“三顧茅廬”在課文中的意思。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說說讀懂了什么。
(2)相機出示“誠心誠意”,齊讀,理解。說說這段中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請諸葛亮出山的?
(3)相機理解“輔助”。
(4)齊讀。
(5)小結:劉備兩次拜訪諸葛亮的過程用一句話簡要地概括,這種寫法叫“略寫”。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與劉備的話,想想該怎樣讀。
(2)指名分角色朗讀張飛與劉備的對話,體會張飛的人物性格。
(3)小組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4)討論:你認為這一段中,寫張飛的表現是否多余?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來到隆中,他們看到些什么?
相機出示:他們來到隆中……景色秀麗宜人。
(2)讀了這些話,你有什么想法?
(3)相機理解詞語、比喻句的含義。
(4)再讀課文,哪些詞句表現了劉備的“誠心誠意”,用“---”劃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