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三 顧 茅 廬(三課時)
(5)指名朗讀“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同諸葛亮見面。”要求:讓同學聽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6)讀了這些句子,你覺得劉備又是個怎樣的人?
小結:劉備訪求賢才十分虔誠,真是“誠心誠意”。
(7)齊讀第三自然段。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讀了這一節,你想說什么?
相機理解:群雄紛爭 茅塞頓開和比喻句的含義。
(3)小結:諸葛亮雄才大略,真乃隆中之“臥龍”也。怪不得當時人們皆稱諸葛亮為“臥龍先生”。
5、學習第五自然段。
(1)齊讀,說說這段主要說了什么。
(2)相機出示:“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三、總結課文:
1、齊讀全文。
2、談談自己對劉備和諸葛亮的認識。
板書設計:
8、三顧茅廬 誠心誠意
訓斥張飛 恭敬等候 如魚得水
8 三 顧 茅 廬(三課時)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1、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對策:學習例文,掌握寫法。
教學準備:有關詞句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默寫詞語
山岡、半晌、恭恭敬敬、諸葛亮
三顧茅廬、蜿蜒起伏、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群雄紛爭、茅塞頓開
2、通過“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你對劉備這個人物有什么認識?課文哪一段作了具體地描述?
二、指導背誦:
1、重點指導第三自然段:
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2、交流:說說這一段的內容可以分為哪兩層?(景色秀麗和拜訪經過)
(1)以熟讀為基礎,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背誦。
(2)第二層指導時,可以抓住方位詞進行,幫助學生形成表象。
三、片段指導:
1、明確要求:認真讀文中描寫隆中“景色宜人”的有關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2、出示: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朗讀后分析:
(1)劉備一行來到隆中,見到哪些景物,請在景物名稱下畫一橫線。
(2)這些景物有何特點呢?分別朗讀寫這些景物的語句。
(3)讀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帶領學生在校園里走一走,找一處自己喜歡的地方,
看看那里有哪些景物(能說出景物名稱),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4、可相機提供范文:
我們來到義方園,只見( )的草坪周圍種著( )的韭菜蘭,上面開滿了( )的小花,猶如( )。在園內長著幾棵( )的松樹,它們好像( )。松樹旁的石榴樹( )。不遠處有一叢( )的竹子,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 )。啊,這兒的景色( )!
5、學生擬稿。
把寫好的短文謄寫在小作文本上。
四、作業:
抄寫詞語,完成有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