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三顧茅廬》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初步感知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三國演義》里的一篇文章---《三顧茅廬》。劉備邀請諸葛亮的那份誠意,我們也已有所體會。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第8課(齊讀課題)---《三顧茅廬》。
二、默讀課文,體會“誠心誠意”
首先請同學們用心去默讀課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板書:誠心誠意)畫出相關的詞句。找好以后,同桌互相討論,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三、交流體會,感受“誠心誠意”
預設一:
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都不同意。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指名說理由,談體會。
指導讀書。
預設二:
“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板書:下馬步行)
指名談談自己的體會。
預設三:
“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
指名談體會。(板書:輕輕敲門)
預設四:
“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板書:階下等候)
指名談體會。
指導讀。
預設五:
“等了半晌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
指名談體會。
“半晌”有多久?(半天)
“一個時辰”呢?(兩個小時)
諸葛亮睡了半晌工夫,劉備一直恭恭敬敬地站在階下等候了半晌;
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睡了一個時辰,劉備又恭恭敬敬地站在臺階下等候了一個時辰。
劉備這么恭恭敬敬地等候,他的誠意不言而喻了。
大半天工夫過去了,諸葛亮才悠然醒來了。
“悠然”是什么意思?
一直恭恭敬敬站在階下等候的劉備做了什么?
“劉備快步走進草堂,與諸葛亮見面。”(板書:快步走進)
劉備是胸懷大志的明主,諸葛亮是心懷天下的奇才。他們終于見面了。這就有了隆中對,讀----
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屏幕出示,指名讀。)
“群雄紛爭”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亂世英雄?
是的,當時國家一片混亂,孫權獨霸一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一心想光復漢室,統一中國,但卻不知該怎么做,心里像塞滿茅草一樣,聽了諸葛亮的分析、指點,劉備---(屏幕出示)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茅塞頓開”什么意思?
從這個比喻句中可以體會到什么?
諸葛亮到底何許人也?可以讓劉備如此恭恭敬敬,茅塞頓開呢?一起看一段視頻。(播放臥龍吟)
看完了這段影像,你有什么感受?(要刻苦學習;景色美等。)
隆中的景色豈是一個“美”字可以概括的呀?一起來看文中的描述----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