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組復習指導
一、第一課《觀潮》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雄偉的特點。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岸上的景象。“早已人山人海”,說明觀潮的人非常多,人們早早趕來,盼望一睹錢塘江大潮的風采。
第三、四自然段講大潮到來時的壯觀景象,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把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讀者面前展現了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講聲音,先是“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而后“響聲越來越大”,最后,“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講景象,大潮在遠處時,“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大潮從遠處涌來時,“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時,“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作者這些有聲有色的描寫,使人如臨其境,感到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作者觀潮,先聽到“聲音”,后看到“潮水”,是因為音速快于水速。
最后一個自然段講潮頭過后的景象,這段共有三句話,第一句講潮頭過后的余波,通過對余波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潮頭到來時的氣勢之大。第二句講過了很久,江面才恢復了平靜,說明余波持續的時間之長。第三句講江水上漲,有兩丈來高,這是從水量之大講江湖的壯觀。
寫作方法 本文是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頭過后”的順序,由遠到近抓住“潮”的特點進行敘述,先聞其聲,再觀其形,“聽”和“看”在寫法上是交錯的,寫得有聲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臨其境。
生抓住大潮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壯,抓住聲音和形態理解詞句。使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從江面的景色、觀潮的人群兩方面來理解,從大潮到來前江面異常的平靜和人群的企盼,預示壯觀的大潮即將到來。
“課文描寫了潮水到來時的哪些特點?”可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潮水從遠處涌來時的聲音和樣子的語句,來體會江潮聲音大、氣勢壯的特點。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這是從遠處看江潮涌來的情景,“一條白線”,江水向前奔涌呈白色,又因為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所以遠遠望去就像是一條白線。“怎么會形成一道‘白色城墻’”一題,由于錢塘江口外寬內窄、呈喇叭形的地形,使從寬闊江面涌來的潮波受到約束而潮頭涌起,如同白色城墻,形成蔚為壯觀的景象。“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這是把不斷長高、洶涌而來的白色浪濤比作千萬匹奔騰的白色戰馬,形象地描繪出潮頭聳起、波濤洶涌的壯觀景象,表現出大潮的非凡氣勢。
一. 在帶點字的正確讀音后面劃“√”。
籠罩(lóng lǒng) 薄霧(bó báo)
余波(bō pō) 風號浪吼(háo hào)
二. 寫近義詞。
霎時( ) 昂首( ) 顫動( )
三. 根據意思寫詞語。
(1)形容聚集的人極多。 ( )
(2)形容隱隱約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