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精選16篇)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12-05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精選16篇)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今天,我們欣賞李白的一首詩《峨眉山月歌》。讀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㈠初讀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師范度讀,要求:正確、節奏

  3、正音、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

  1、初次釋題

  2、為何寫“峨眉山月”

  盛唐時代,很多詩人都有一段漫游經歷。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歲,他離開蜀地,開始了長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離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鄉)時的作品。

  ㈢理解詩句

  1、交流自學情況。

  ⑴、詩句中你讀懂了哪些?

  秋——詩人遠游是哪個時令?秋           

  師點撥:我們在記敘描寫時一般會先介紹時間、地點等;因詩歌壓韻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導性交流

  重點: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注意:只有順流而行,才會有此感覺——月影隨波、月影隨六船——妙哉、樂事)

  夜發——連夜出發。

  向——(看插圖理解)駛向。

  君——對對方的尊稱。“勸君更進一杯酒”、“君看一葉舟”。作者的友人。

  下——順江而下。

  一、二句:教師言簡意賅地提問:“初次離開家鄉的李白會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從字面上看沒有寫月亮,你能讀懂字面上的意思嗎?

  2、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可設計填空

  ㈣品味詩境  

  1、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想象詩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樣?

  (2)詩人漸漸遠去,沿岸山重水復,月亮或隱或現,此時的月亮已不再像故鄉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詩人感到?(惆悵迷惘)

  ⑶再次品題:峨眉山月歌。升華主題

  “暗生 思月懷鄉之情”、 “思君/不見/下渝洲。”

  難怪古往今來的詩人似乎特別鐘情于月亮,情到深處總會望月抒情

  ㈤誦讀師生評讀

  1、根據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感悟,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峨眉/山月/半輪秋,(秋:暗襯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讀:惆悵)

  2、小組、男女生賽讀

  3、練習背誦。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鄉的月,在游子遠行時最易撥動心弦。李白也許沒想到,他這一走,就再沒能回來。李白至老還惦記著峨眉月,這不僅是對月的喜愛,更是對故鄉的眷戀。

  四、作業

  默寫《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2

  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嵋山月歌》教學實錄(送教課)(簡)

  時間:9月11日  地點:新教育小學小圓廳   班級:四(4) 教師:張立華

  誦讀詩歌

  張老師在臺前一站,給人感覺很沉穩。

  老師顯然準備了課件,因為沒有電腦,而上課鐘已響,張老師果斷地開始上課了。

  板書了“唐·李白”之后,讓學生談談對李白的了解。四年級學生都能很清楚的說出李白被稱為詩仙,是偉大的詩人。老師讓學生背誦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寫的詩。學生依次背誦了《贈汪倫》《望天門山》《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背誦的節奏感也很好,看得出,學生平素的古詩積累功夫很扎實。

  了解了李白,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

  1、揭題。今天我們學習李白年輕時候離開家鄉時寫的一首詩:峨嵋山月歌。老師請學生跟老師板書課題并齊讀了課題。

  老師問,歌是歌詠的意思,詩人歌詠什么呢?一名男生說,是在歌詠峨眉山的月亮。老師追問,有人知道峨眉山嗎?有一個學生說在四川省,另一個補充峨眉山有一塊石頭叫峨眉石。

  2、讀詩。老師請大家自由練讀。學生讀了大約兩三遍,只是沒有自由讀,一直是齊讀。老師要求大家停下,請了兩位女同學來讀詩。讀后,老師問剛才讀過的一首詩的節奏是什么?學生很流利的回答是2、2、3。那么——這首詩押什么韻呢?學生也能很準確的說出詩押的是什么韻。

  了解了這些之后,老師又請一位同學進行了朗讀,提示注意節奏。

  理解詩意

  理解詩意,張老師主要采用了一下幾點。

  1、圈畫詩中地名。張老師提示:這首詩一共28個字,可是卻有五個地名。這在萬首唐詩絕句中是僅見的,誰能找到告訴大家。

  學生一般都能找出三處以上的地名,少數同學能找出四處,全班只有極個別同學找對了五處地名。

  張老師再提示:除了地名,還剩下16個字,他們的意思是老師告訴大家呢?還是你動腦筋思考思考呢?請默讀古詩,思考詩句的意思。

  2、逐句理解。老師問:第一句詩,你讀懂了什么?學生能說出月亮是半圓的。張老師再問:我們都說一輪明月,為什么說半輪呢?接著在課件上出示了課本上的插圖。請學生看圖想象秋天的月亮。

  因為課件中音樂沒有播放出聲,老師用語言描述了秋天月色特別明朗的景象。然后引導學生體會第一句中一個難點:從意思上講,應該是半輪月,怎么是半輪秋?最后老師采用講解的辦法告訴學生這是倒置。

  老師接著問第二句話誰懂?學生回答的很美,說是月亮的影子倒映在羌江,仿佛隨波流動。老師想在細處挖掘一下:月影在江水中流動,這是為什么?學生沒有很好的領會老師的意思,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知道卻原來是詩人站在流動的船上。

  老師相機板書:江月相伴。

  在三四句的理解中,老師給大家提示要注意三個字:“發”、“下”、“君”。這幾個字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基本都能知道意思。老師在黑板上相機板書:思君不見。

  感悟意境

  感悟詩的意境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張老師采用了以下幾個環節來促成學生感悟。

  1、感情誦讀。老師大段的抒情獨白:年輕的李白第一次離開家鄉,乘舟駛向對他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盡管他是一個三尺男兒,當他面對這多情的月亮時,他將情不自禁地想念他的家鄉、朋友,誰來讀一下。

  一名女生讀的有聲有色。

  老師感情充沛地說:如果前面李白有江月相伴,還略可安慰的話,后面是怎樣的一種寂寞之感啊,請再讀。

  再站起的這位女生讀得更有感情。

  2、補充詩句。老師說,李白有一句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李白的眼中,月亮就是朋友。初次離鄉的李白因為有了月亮的相伴而不再寂寞,孤單,但是,當月亮落下西山,李白失去了最后的朋友,他思念著,想見著。李白思念的是誰呢?

  學生脫口而出:月亮。

  老師說,對。剛才的“君”如果指的是朋友、親人的話,這里的“君”也可以說是月亮。這只是老師的理解,到底要不要給你一個答案,我相信隨著歲流逝,你們慢慢長大,一定會尋找到一個答案。

  拓展閱讀

  老師提出:關于寫月亮的古詩很多,月亮是古詩常見的意象。你還知道那些描寫月亮的詩嗎?學生回答了《靜夜思》《塞下曲》等古詩。

  老師課件出示了兩首詩。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老師請學生比較三首古詩有什么相似之處。

  一名學生回答:都是寫思念別人的。

  老師肯定了學生的見解,說月亮在古詩的意象中往往帶著思念的情懷。

  老師略作總結后,本節課教學結束。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具準備:插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1、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同學已經會背許多首古詩了,我們剛剛學過的《贈汪倫》,你會背嗎?抽生背誦。

  2、你還記得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李白),本學期我們還學了他的一首關于月亮的詩歌喲,————《靜夜思》。

  3、師生齊背《靜夜思》。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2、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解詩題。

  3、讀通詩句

  (1)老師范讀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不會認的字借助拼音解決。

  (3)同桌互相教讀,正音。

  (4)齊讀。

  (5)個別讀。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5、知詩意。

  (1)簡介“峨眉山”。

  (2)齊讀詩的第1、2句,想想詩人在哪里看到峨眉山月的?引導學生想像畫面,指導個性化的朗讀。

  (3)齊讀詩的3、4句,學生根據注釋自學,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注意4個地點轉換,指導學生讀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4)知詩意:嘗試著和老師一起說說詩的大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5)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6、有感情地朗讀。

  7、練習背誦。

  三、吟唱《峨眉山月歌》

  四、拓展

  1、學生一起讀關于月的古詩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出示詩句,學生感受。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白居易《琵琶行》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滿懷愁,愁老母零亂的白發滿懷——潘洗塵《飲九月九的酒》

  3、齊唱《峨眉山月歌》結束。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插圖

  課前:提示地名、江名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1、古往今來的詩人似乎特別鐘情于月亮,情到深處總會望月抒情。

  《水調歌頭》【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2、同學們,其實李白生性喜愛明月,留下了許多與月有關的詩篇。(生介紹:詩仙,為后人留下近1000首詩)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幼年李白《古朗月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3、過渡語:

  詩人愛月,尤愛峨眉山月,峨眉山月,是家鄉的月。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峨眉山月歌》。讀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一初讀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師范度讀,要求:正確、節奏

  3、正音、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二了解背景

  1、初次釋題

  2、為何寫“峨眉山月”

  盛唐時代,很多詩人都有一段漫游經歷。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歲,他離開蜀地,開始了長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離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鄉)時的作品。

  三理解詩句

  1、交流自學情況。

  ⑴、詩句中你讀懂了哪些?

  秋——詩人遠游是哪個時令?秋           

  師點撥:我們在記敘描寫時一般會先介紹時間、地點等;因詩歌壓韻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影——指月影。

  半輪——(看插圖理解)半圓。上弦月或下弦月。

  思——思念。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導性交流

  重點: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注意:只有順流而行,才會有此感覺——月影隨波、月影隨六船——妙哉、樂事)

  夜發——連夜出發。

  向——(看插圖理解)駛向。

  君——對對方的尊稱。“勸君更進一杯酒”、“君看一葉舟”。作者的友人。

  下——順江而下。

  一、二句:教師言簡意賅地提問:“初次離開家鄉的李白會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從字面上看沒有寫月亮,你能讀懂字面上的意思嗎?

  2、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可設計填空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詩人漸漸遠去,沿岸山重水復,月亮更不復可見,詩人觸景生情,暗生 思月懷鄉之情,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四品味詩境  

  1、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想象詩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樣?

  (2)詩人漸漸遠去,沿岸山重水復,月亮或隱或現,此時的月亮已不再像故鄉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詩人感到?(惆悵迷惘)

  ⑶再次品題:峨眉山月歌。升華主題

  “暗生 思月懷鄉之情”、 “思君/不見/下渝洲。”

  難怪古往今來的詩人似乎特別鐘情于月亮,情到深處總會望月抒情

  五誦讀師生評讀

  1、根據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感悟,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峨眉/山月/半輪秋,(秋:暗襯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讀:惆悵)

  2、小組、男女生賽讀

  3、練習背誦。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鄉的月,在游子遠行時最易撥動心弦。李白也許沒想到,他這一走,就再沒能回來。晚年時,—位四川和尚要去長安,李白作了一首送行詩:“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詩末又說:“一振高名滿京都,歸時還弄峨眉月。”意思是勸蜀僧晏到長安以后,不要貪戀虛榮,還是早返故鄉為好。李白至老還惦記著峨眉月,這不僅是對月的喜愛,更是對故鄉的眷戀。

  四、作業

  1、默寫《峨眉山月歌》。溪 3、完成補充習題第二題2、3;3、搜集寫月的詩句

  秋月流     向三峽

  (思念情)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5

  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3——5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通過自我診斷與矯治,感受詩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峨眉山月歌》

  一、基礎性診斷與矯治。

  1、復習背誦學過的李白的詩歌。

  2、范讀,讓學生初步感受兩首古詩。

  3、簡單介紹《峨眉山月歌》的創作背景。

  二、發展性診斷與矯治。

  1、讀前啟發:兩首詩皆有山有水,景色優美,你能體會出詩的意境嗎?

  2、自瀆,讀后同桌檢查是否準確通順,再交流各自對詩句的理解。

  3、圖文對照,理解詞義:(1)半輪;(2)影入;(3)下渝州。

  4、展開想象,理解詩意,體會“青幽的峨眉山上掛著彎彎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這一優美意境。

  5、讀邊悟,體會全詩意境。

  三、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1、反復誦讀,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2、領會作者寫該詩的思想感情。

  3、討論交流。

  4、熟讀成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

  四、發展性練習。

  1、寫字指導,注意“君”第二筆“橫”要寫長一些。

  2、出示一首描寫山水景色的詩,生自瀆自悟。

  3、讀后交流詩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讀成誦。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 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插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有的同學在學前就會背許多首古詩,上學后,我們又學習了一些,誰愿意把你記住的古詩給同學們背背?你知道是誰寫的嗎?(指名學生背古詩,說作者)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一)介紹作者

  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李白是個怎樣的詩人?誰愿意介紹一下?(指名介紹李白)

  過渡語: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

  “眉”的半包圍不能寫成“尸”。

  提醒讀準生字“君”、“羌”。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洲。

  5、簡介“峨眉山”。

  6、學生根據注釋自學,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學情況。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連夜出發。

  向——駛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8、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9、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 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 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3) 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10、練習背誦。

  三、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默寫《峨眉山月歌》。

  3、完成書后第四題的第1小題。

  4、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后向同學推薦。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7

  唐代詩人李白,生于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 年)。李白的出生地現在尚無定論。目前學界有四種說法,蜀中說、碎葉說、條支說和長安說。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李白五歲時隨家人遷涉入蜀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郵)。李白的少年時代是在蜀中度過的。

  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少年時代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從青年時代起李白就離家遠行,開始的時候他主要在蜀中游歷。他出行的路線是從綿州昌隆出發,南下成都,大約在開元九年(公元721 年)21歲的時候,李白到達了成都,寫出了《登錦城散花樓》,《白頭吟》等詩篇。此后又游歷了彭山、峨眉、樂山等地,給后人留下了鐵杵磨成針等傳說。

  李白真正“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是在開元十三年(公元725 年)是年李白25歲。就在這個時候,李白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在1274年前的初秋,李白從清溪驛登船,順流而下,開始了他長達近40年的人生漫游。這首短小的絕句,28個字,嵌入了五個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也是僅見的。“四句入地名五,古今目為絕唱”。表現出李白的詩在青年時代已經如行云流水,酣暢淋漓!

  那么,李白所說的地名都在哪呢?峨眉山即現在的峨眉山,現在有峨眉山市。平羌江即現在的青衣江。源于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入岷江。清溪在現四川楗為縣境內。渝州即現在的重慶市。還有三峽。

  提起三峽人們普遍認為是長江三峽,即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現在很多出版物上關于這首詩的注解,也是認為是長江三峽。但是認真想一想,清溪至重慶水路大約600 公里,重慶至三峽還有近600 公里。李白不可能到了三峽,見不到他的朋友再返回渝州。如果是那樣的話,就不是“下”渝州了,而應是逆流上渝州了!其實,從清溪出發,沿江而下在樂山境內還有三個江峽,即黎頭、背峨、平羌三峽。按全詩所描寫的地形,李白所說的應該是樂山三峽,而不是長江三峽。這樣來理解李白的詩句就順理成章了。

  關于“思君”句,有人認為“君”是指峨眉山月。思君不見是指從清溪到渝州的路上,因月亮被兩岸的高山擋住,不能見到,所以思念。我認為這首詩應該是李白寫給友人的,思君句應是指朋友。初秋的夜晚,李白從峨眉山東北的平羌江岸邊的清溪驛出發,路過了黎頭、背峨、平羌三峽到樂山一帶探訪久別的朋友。可是朋友已經離開了樂山。于是李白就順流而下直奔渝州。

  一路上,無論走到哪里,都有明月相隨。正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李白離家遠行,未免思念家鄉,思念親友,他多么希望故鄉和親友能像天邊的明月一樣伴隨著自己呀。通過峨眉山月來寄托詩人對家鄉和親友的思念,給讀者展現了一幅美麗的秋江夜行圖。可謂語短情長,千古之絕唱!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轉載

  ;id=62025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

  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

  熟讀成誦,讀中理解感悟。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有的同學在學前就會背許多首古詩,上學后,我們又學習了一些,誰愿意把你記住的古詩給同學們背背?你知道是誰寫的嗎?(指名學生背古詩,說作者)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一)介紹作者: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李白是個怎樣的詩人?誰愿意介紹一下?(指名介紹李白)

  過渡語: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眉”的半包圍不能寫成“尸”。

  提醒讀準生字“君”、“羌”。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洲。

  5.簡介“峨眉山”。

  6.學生根據注釋自學,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學情況。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連夜出發。 向——駛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8.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9.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3)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10.練習背誦。

  三、作業

  1.默寫《峨眉山月歌》。

  2.完成《課堂作業》

  3.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后向同學推薦。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9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今天,我們欣賞李白的一首詩《峨眉山月歌》。讀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㈠初讀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師范度讀,要求:正確、節奏

  3、正音、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

  1、初次釋題

  2、為何寫“峨眉山月”

  盛唐時代,很多詩人都有一段漫游經歷。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歲,他離開蜀地,開始了長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離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鄉)時的作品。

  ㈢理解詩句

  1、交流自學情況。

  ⑴、詩句中你讀懂了哪些?

  秋——詩人遠游是哪個時令?秋           

  師點撥:我們在記敘描寫時一般會先介紹時間、地點等;因詩歌壓韻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導性交流

  重點: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注意:只有順流而行,才會有此感覺——月影隨波、月影隨六船——妙哉、樂事)

  夜發——連夜出發。

  向——(看插圖理解)駛向。

  君——對對方的尊稱。“勸君更進一杯酒”、“君看一葉舟”。作者的友人。

  下——順江而下。

  一、二句:教師言簡意賅地提問:“初次離開家鄉的李白會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從字面上看沒有寫月亮,你能讀懂字面上的意思嗎?

  2、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可設計填空

  ㈣品味詩境  

  1、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想象詩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樣?

  (2)詩人漸漸遠去,沿岸山重水復,月亮或隱或現,此時的月亮已不再像故鄉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詩人感到?(惆悵迷惘)

  ⑶再次品題:峨眉山月歌。升華主題

  “暗生 思月懷鄉之情”、 “思君/不見/下渝洲。”

  難怪古往今來的詩人似乎特別鐘情于月亮,情到深處總會望月抒情

  ㈤誦讀師生評讀

  1、根據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感悟,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峨眉/山月/半輪秋,(秋:暗襯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讀:惆悵)

  2、小組、男女生賽讀

  3、練習背誦。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鄉的月,在游子遠行時最易撥動心弦。李白也許沒想到,他這一走,就再沒能回來。李白至老還惦記著峨眉月,這不僅是對月的喜愛,更是對故鄉的眷戀。

  四、作業

  默寫《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學反思;學習《峨眉山月歌》這首詩時,我簡單介紹了一下寫作背景,告訴學生這是李白離開四川到外地赴任時在途中寫的。然后提出問題:你能讀讀詩,再聯系插圖,想象李白離開時的場景嗎?有個學生說:他知道了李白離開峨眉山是在一個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輪彎彎的明月掛在天空,銀色的光輝灑在江面上,非常美麗。

  “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有學生說: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時,看到月亮也在跟著他走。現在,月亮在平羌江中的倒影也隨船順流而下,學生也能有所明白。接著,我示意學生:詩人乘著小船順流而下,從清溪駛向三峽,快到渝洲時,他會想起誰呢?有同學說,他想念家鄉的朋友,也有同學說,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這樣的提問點撥,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有讓他們理解了詩句“思君不見下渝洲”的意思,可謂水到渠成,又入情入理。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8

  沈建芬 發表

  學習《峨眉山月歌》這首詩時,我簡單介紹了一下寫作背景,告訴學生這是李白離開四川到外地赴任時在途中寫的。然后提出問題:你能讀讀詩,再聯系插圖,想象李白離開時的場景嗎?有個學生說:他知道了李白離開峨眉山是在一個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輪彎彎的明月掛在天空,銀色的光輝灑在江面上,非常美麗。我相機提示:這就是哪句詩的內容?有學生回答“峨眉山月半輪秋”,為了讓學生盡可能學會自己讀詩,我告訴他們,古詩中往往會出現詞序顛倒的現象,那是詩人為了壓韻,如“峨眉山月半輪秋”,其實是“秋峨眉山月半輪”,學生感覺理解起來容易多了。“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有學生說: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時,看到月亮也在跟著他走。現在,月亮在平羌江中的倒影也隨船順流而下,學生也能有所明白。接著,我示意學生:詩人乘著小船順流而下,從清溪駛向三峽,快到渝洲時,他會想起誰呢?有同學說,他想念家鄉的朋友,也有同學說,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這樣的提問點撥,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有讓他們理解了詩句“思君不見下渝洲”的意思,可謂水到渠成,又入情入理。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轉載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6

  朔城區一中  尹志強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是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從四川犍為縣清溪驛去重慶的水路上所作,為李白初離蜀中、辭親遠游的紀程詩。

  詩的一二句點明這次遠游的時間是一個天高云淡的秋夜,詩人從東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輪秋月懸在藍空,皎潔的月影倒映在靜靜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見底,明月銀暉灑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徹、皎潔、銀白色的世界。再加上遠處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顯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這種幽美靜謐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綠得可愛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隨波游蕩,伴隨著詩人遠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遠方。三四句寫的是一個旅途之夜。詩人一葉輕舟,早早就從清溪驛出發,朝著三峽飛馳而去,沒有多久,就將要到達渝州。末句中的“君”有的說是詩人在峨眉山的友人,有的說是峨眉山月。仔細玩味這句詩,“思君不見”與“下渝州”似有因果關系:這位思念而不得見的友人似正在渝州,所以詩人才要“下渝州”去看望他。

  這首詩把紀行、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全詩始終圍繞峨眉山月抒情,山吐明月,水流月影,月下行舟,明月漸隱,其中引發了豐富的意蘊:山月隨人萬里,夜夜可見,而“思君”卻“不見”,感慨更深;明月可親不可近,可望不可即,是思友思鄉的象征。

  全詩共二十八字,詩的首句寫天空明月靜景,次句寫江中明月動景,上下相映,動靜相襯,構成了一種沁人心脾的幽美明亮的境界。第三句連用兩個地名,既點明了出發地點和將要達到的目的地,語調顯得輕快而急促,表現了詩人爽朗奔放的性格。末句筆鋒一轉,“下渝州”點明行舟將到的地點,也意味著船行很遠了,“思”的情緒也就產在了。全詩運筆清新,風神別具,讀來給人以美的享受。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轉載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4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王麟洲語),其原因在于: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于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讀起來也就覺不著痕跡,妙入化工。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轉載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13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3、了解這首詩內容,并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投影、錄音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3、出示洞庭湖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4、引出課題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唐朝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板書課題)

  二、精讀會意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1)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師: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

  湖光/ 秋月/ 兩相和,

  潭面/ 無風/ 鏡未磨。

  (2)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銀/ 盤里/ 一青螺。

  三、總結談話: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2、學生結合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a、詞語意思。

  相:相互。和:和諧、協調。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潭 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b、詩句大意。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a、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放著一只青螺。

  b、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描繪的景象,再寫下來。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典之作。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第一單元第三課第二課時

  古詩兩首——《峨眉山月歌》 教學時間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3、了解這首詩內容,并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投影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談話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有的同學會背許多首古詩,誰愿意把你記住的古詩給同學們背背?你知道是誰寫的嗎?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一)介紹作者

  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李白是個怎樣的詩人?誰愿意介紹一下?

  過渡語: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 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5、簡介“峨眉山”。

  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夜發——連夜出發。

  向——駛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8、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9、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 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 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3) 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指名學生背古詩,說作者

  指名介紹李白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

  “眉”的半包圍不能寫成“尸”。提醒讀準生字“君”、“羌”。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6、學生根據注釋自學,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學情況。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14

  課題 《古詩兩首》 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 重點:讀準古詩,特別是“眉、溪、峽、君”。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 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1.大家知道大詩人李白嗎?能不能背幾首他寫的詩? 2.今天我們學習他的另外一首詩,詩名就叫《峨眉山月歌》。板書課題。 交流對李白的了解。背誦古詩。 齊讀課題 預習導學 檢查預習情況 1.讀詩歌 (1)剛才讀過的一首詩的節奏是什么?押什么韻呢? 出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根據平仄的特點指導學生讀出韻味。 2.交流詩句的意思。   指名讀         各種形式的朗讀 交流詩句的意思。不理解的注上記號。 理解詩意 1.解題。 歌是什么意思?詩人歌詠什么呢?(板書:歌 月) (歌是歌詠的意思。是在歌詠峨眉山的月亮。) 2.過渡:在秋天的晚上,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大地,這樣的景象多么令人難忘啊!大詩人李白在這首詩的第一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秋夜月色圖,讓我們共同去體會一下吧! (1)這首詩一共28個字,可是卻有五個地名。輕聲讀讀,把他們圈畫出來。 (2)想想:除了地名,還剩下的16個字意思是什么?試著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3)交流: ①這首詩一共28個字,可是卻有五個地名。這在萬首唐詩絕句中是僅見的,誰能找到告訴大家? ②第一句詩,你讀懂了什么? 半輪秋是倒置。 月影在江水中流動,這是為什么? 在三四句的理解中,老師給大家提示要注意三個字:“發”、“下”、“君”。 發:出發 下:順江而下 君:李白同住峨眉山的友人 相機板書:思君不見。 (4)相機指導。 3.讀詩。   交流峨眉山的資料。             輕聲讀古詩。按要求進行自學。     交流。 (峨眉山 平羌江 清溪 三峽 渝州)   看課本上的插圖。看圖想象秋天的月亮。 指名回答。           小組交流詩句的意思。 全班說說詩的整體意思。 朗讀古詩。 感悟意境 1.從詩眼中感悟意境。 同學們,用心品讀詩,詩中哪個字寫出了詩人的情感?(板書 思 君) 2.從寫作背景中感悟意境。 介紹:《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輕時初離四川所寫。為謀求政治出路,實現政治理想,胸懷“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當他乘船夜行,仰望峨眉山上皎潔的明月,俯視月映清江的迷人美景時,感懷萬千,寫下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 3.從李白的詩中感悟意境。 (1)太白十詩九言月。《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寫月詩。誰能記起李白寫月的詩? (2)師獨白:李白有一句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作為酷愛月亮的詩人,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么樣的感情?李白思念的是誰呢? 4.同學的體會很深刻,帶著體會到的情感,有韻味地讀這首詩。   找,指名朗讀。               指名朗讀。       齊背。     指名朗讀。 朗讀古詩。 串詩積累 過渡。關于寫月亮的古詩很多,你還知道那些其他詩人描寫月亮的詩嗎? 1.出示了兩首詩: 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讀讀這三首詩,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相似之處。 (2)指導。 2.總結: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作為酷愛月亮的詩人,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   交流。           按要求進行學習。   小組交流。集體交流。 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完成《補充習題》中《峨眉山月歌》的習題。 ★★★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詞讀讀背背。 教學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15

  《望洞庭》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比賽背誦古詩。

  2、洞庭湖簡介。

  3、作者簡介。

  二、自主學習,初讀感知

  1、學生自學全詩。

  提出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2、讀一讀,想一想:

  你掌握了哪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哪些詩句不是很清楚,需要別人幫助?

  2、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三、檢查自學情況。

  四、合作探究,精讀感悟。

  (一)讀一讀:注意停頓方法和重音。

  (二)說一說:你覺得詩句中,哪些句子寫得很美,你又怎樣的感受和體驗?把你的學習成果跟大家分享。

  (三)畫一畫:用畫筆畫出這首詩優美的意境,展示給大家看。

  五、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六|、布置作業。

  學習作者的寫法,運用色彩的描述,寫生活中的事物,并且會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朗讀背誦、復習檢查《望洞庭》

  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課文背景、作者簡介。

  三、自主學習,初讀感知。

  1、自學全詩。

  提出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2、讀一讀,想一想:

  你掌握了哪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哪些詩句不是很清楚,需要別人幫助?

  哪些詩句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四、檢查自學情況。

  五、合作探究,精讀感悟。

  (一)讀一讀:指導掌握朗讀的基調,注意停頓方法和重音。

  (二)說一說:你覺得詩句中,哪些句子寫得很美,你又怎樣的感受和體驗?把你的學習成果跟大家分享。

  (三)想一想:

  1、詩人坐在小船上看到了什么?(仰望、俯視)——

  2、詩人夜行江上的感受、心情是怎樣的?為什么會這樣?

  3、議一議。

  (四)、寫一寫:

  1、你認為詩中寫得最美的是哪一句?用一段話把你讀后的感受寫下來。

  六、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此前教學《山行》《絕句》《望廬山瀑布》等古詩,學生在入學前就耳熟能詳,朗朗上口,所以上課時他們往往急欲表現其背默的本事,無法沉下心來學習體會詩歌。因此,我就將計就計,一上課先充分滿足他們的表現欲,讓他們展示背誦水平,然后自學生字詞后默寫古詩,接著才開始理解詩意,練習吟詩成誦。

  課前了解了一下,《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這兩首古詩孩子們普遍感到陌生,所以背誦和默寫就成了一個難點。而理解是記憶的基礎,根據“理解記憶”原則,本課教學擬按如下思路來進行:初讀了解大意,學習生字;精讀品味欣賞,理解詩意;熟讀成誦感悟,體會感情。

  我想詩詞不應該重意輕韻,我主張詩詞教學要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領略古詩詞的情韻。

  在教學《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時,我充分發揮了圖文對照的作用,幫助學生感悟詩句的意韻。

  開課,通過學生背誦李白的詩,以及教師背誦《陋室銘》引發學生對兩個詩人的作品的興趣。然后兩首詩整體朗讀,了解兩首詩的共同之處。“秋、月、水、山”四個詞兩首詩中都有。這四個詞給你們什么感受?“寧靜和諧”

  介紹洞庭湖,看圖體會詩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說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這幾個詞語,幫助學生理解。學生自己說說,教師整體運用散文語言,創設一種寧靜和諧的情境,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同時,對詩中的比喻之處,進行點撥。

  朗讀,將自己體會的洞庭秋夜讀出來。說說為什么這樣讀?在讀中進一步品味,在說中整理思緒。

  齊讀后,試著背誦。理解了詩句、讀得較多的孩子自然能頌。

  與《望洞庭》對應的辦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紹地名。同時,為讓學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這里是“船兒走,月亮也走”孤獨的離鄉秋夜有著月兒的相送與陪伴,才能排解點思友之情。”

  而后,講解了古詩兩大主題“寫景、抒情”,引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靜夜思》《送孟浩然之廣陵》《梅花》《游園不值》等古詩,來開闊學生眼界。

  問題思索:

  古詩情韻在讀時是不是應該注意輕重音的指導,與速度的點撥呢。本來怕這樣匠氣太重,但是沒有曾經的指點,學生怎樣能讀出韻呢?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插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有的同學在學前就會背許多首古詩,上學后,我們又學習了一些,誰愿意把你記住的古詩給同學們背背?你知道是誰寫的嗎?(指名學生背古詩,說作者)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一)介紹作者

  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李白是個怎樣的詩人?誰愿意介紹一下?(指名介紹李白)

  過渡語: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

  “眉”的半包圍不能寫成“尸”。

  提醒讀準生字“君”、“羌”。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洲。

  5、簡介“峨眉山”。

  6、學生根據注釋自學,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學情況。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連夜出發。

  向——駛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8、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9、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3)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10、練習背誦。

  三、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默寫《峨眉山月歌》。

  3、完成書后第四題的第1小題。

  4、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后向同學推薦。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之一佚名 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3——5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磨”;3、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通過自我診斷與矯治,感受詩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教學時間:兩課時。...

  • 李白詩《峨眉山月歌》地名考(精選12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57唐代詩人李白,生于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 年)。李白的出生地現在尚無定論。目前學界有四種說法,蜀中說、碎葉說、條支說和長安說。...

  • 對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賞析評價(通用13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44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與反思(精選3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重點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 峨眉山月歌(精選15篇)

    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3——5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磨”;3、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通過自我診斷與矯治,感受詩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教學時間:兩課時。...

  • 《峨眉山月歌》閱讀答案(通用13篇)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創作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小編整理了《峨眉山月歌》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峨眉山月歌》教學實錄(通用12篇)

    教學古詩《峨眉山月歌》時上得十分開心,學生的激情感染了我,而他們也在這樣的課堂里得到了詩與詩外的豐富感受。1、拓展知識,燃熱情。師: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燦爛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以前我們已經學了不少,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板書...

  • 峨眉山月歌教案(精選12篇)

    一、學習目標1、認識“峨、羌、渝”3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借助注釋和插圖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江行思鄉思友之情。二、學習重點了解詩句含義,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義,進一步感受詩人思鄉思友之情。...

  •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要求:1. 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2.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3. 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重點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 《峨眉山月歌》教案(精選15篇)

    教學內容《峨眉山月歌》第一課時主備人繆君麗執教老師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35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學重點、難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教學準備多媒體...

  • 《峨眉山月歌》教學實錄(精選12篇)

    教學古詩《峨眉山月歌》時上得十分開心,學生的激情感染了我,而他們也在這樣的課堂里得到了詩與詩外的豐富感受。1、拓展知識,燃熱情。師: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燦爛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以前我們已經學了不少,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板書...

  • 《峨眉山月歌》閱讀答案(精選13篇)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創作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小編整理了《峨眉山月歌》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李白詩《峨眉山月歌》教后(通用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58沈建芬 發表 學習《峨眉山月歌》這首詩時,我簡單介紹了一下寫作背景,告訴學生這是李白離開四川到外地赴任時在途中寫的。...

  • 峨眉山月歌(精選13篇)

    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3——5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磨”;3、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通過自我診斷與矯治,感受詩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教學時間:兩課時。...

  •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601.導入:以前我們曾經學過不少古詩,誰能背誦給大家聽(指名背誦)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古詩。(板書:11 古詩兩首)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板書課題)2。解題。《峨眉山月歌》(1)簡介“蛾眉山”。...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模精品少妇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爱微奶 | 久久免费少妇高潮久久精品99 | 黄色一极视频 |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日产乱码 |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字幕网 | 中文字幕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成年人在线免费网站 | 殴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波多野结衣乳巨码无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潘金莲 | 在线中文字幕播放 | 高潮流白浆潮喷在线播放视频 | 久久网免费 |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 麻豆av影院 | 欧美a级成人网站免费 | 99热官网| 99riav国产精品视频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AV | 国产综合一 | 爱爱综合帝国社区 |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不能 | 国产单亲乱视频 |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国产成都精品91一区二区三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 | JAPANESE熟女JAPANESEMA| av一片| 97国产在线播放 |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一本大道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 | 夜夜操网址 | 亚洲国产长腿丝袜AV天堂 | 天天干天天爱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