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精選7篇)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篇1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選學課文,這篇課文所對應的單元是四下第三單元。這個單元教學主題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根據單元教學主題,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在確定教學內容的時候,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了解什么是共棲現象。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第二,品味語言,作者是怎樣寫出動物共棲時的有趣的。第三,語言運用。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他動物共棲時的有趣。我在處理這篇課文時,還是以精讀課文來對待的。
二、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動物共棲現象,了解課文列舉的三組動物共鳴現象,弄清動物共棲的原因。
2、感悟作者怎樣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科普知識,產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3、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他動物共棲時的有趣情景。
三、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作者是怎樣寫出動物共棲時的有趣的。
2、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他動物共棲時的有趣。
四、教學難點:
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他動物共棲時的有趣。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課前學生預習要求。
1、看看《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電視節目以及文中相關動物的圖片。
2、課文介紹了哪些動物的共棲現象?它們共棲的原因是什么?
組別
誰和誰共棲
共棲的原因
第一對
第二對
第三對
七、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看過《動物世界》嗎?請你給大家介紹一下你腦海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導入新課,讀題激疑:
1、解釋“共棲”的意思,
2、教師整理問題(從題目入手總領文章主要內容)
檢查預習
1、字詞:
第一組詞語:沼澤 虻 蛆 殘渣 剔牙 育雛 寢食不安
第二組詞語:皺褶縫 皮膚薄 吸血 著地 照看
2、句子:
原來,犀牛的皮膚很厚,有很多皺褶。皺褶縫里面的皮膚很薄,常常鉆進一些吸血的蠅、虻等昆蟲。這些昆蟲在里面產卵生蛆,攪得它寢食不安。
3、出示課前預習的表格
課文都講了些哪些動物之間的共棲現象?它們為什么會共棲在一起?
了解文章結構,引出題眼
1、根據板書,結合自己的預習,用一句話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2、3、4這三節是什么關系?并列關系的段落,順序能不能調換呢?
3、從全文看,課文的結構是什么特點?
4、“有趣”就是這篇課文的題眼。簡介“題眼”。
扣住“題眼”,聚焦語言
研讀第二自然段:哪些句子寫出了犀牛和犀牛鳥共棲時的有趣情景?抓住有趣的詞語來談感受。
1、引導、啟發、點撥處:
a、豹、獅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種黑色的小鳥卻可以在它的身上蹦來跳去,這里啄啄,那里啄啄。
b、犀牛鳥非常機靈,還能為犀牛放哨。周圍一有異常的動靜,它就驚飛起來,叫個不停,向犀牛報警。
c、這些昆蟲在里面產卵生蛆,攪得它寢食不安。
2、學習了這一段,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畫面?
自主學習,品味三、四節“有趣”語句
交流,學生自由暢說,教師以欣賞者的角度穿插。
教師引導抓點:
a、“飛進飛出”
b、 “剔牙”
c、對比“又痛又癢”與“不痛不癢”。
d、“不但…而且…”、“并非……只是……”
e、關注“閑暇時”的動作描寫
聚焦段落結構,理清段落層次
1、引導發現二、三段結構特色,按“現象——原因”給段落分層
2、小結語段結構特點、語言特點。
隨堂練筆:
仿照課文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出鯊魚與向導魚共棲時的有趣。
師:看誰能模仿課文第二節的寫法,根據材料把語言寫具體、寫生動。
交流,比較(關注語段結構;語言是否準確、形象、富有情趣)肯定學生的習得。
人文教育
師:動物的共棲現象說明了什么?它們能這樣友好的相處給我們什么啟示呢?心里想說些什么話呢?
拓展延伸:改寫科學童話
師:老師讓大家看一則妙趣橫生的科學童話,這是根據鱷魚和牙簽鳥的共棲現象改編而成的。
課外作業:
根據犀牛和犀牛鳥的共棲現象改編成一則妙趣橫生的科學童話。
附資料1:
向導魚:向導魚向導魚長僅30厘米左右,能在鯊魚周圍游來游去,既敏捷又快速,一點兒也不怕鯊魚。它和鯊魚關系十分友好,每當鯊魚出征巡獵時,它們就緊隨其后,仿佛像護駕的衛隊一樣,準確地模仿它的一舉一動。有時,向導魚也游到前面去偵察情況,但會很快地回到自己的原位,可以說是寸步不離。向導魚的主要職責是給鯊魚的皮膚打掃衛生。向導魚憑借著朋友的威風來保護自己,并得到一定的食物保障。
鯊魚:生活在海洋里的鯊魚性情兇猛。最大的鯊魚身長12米,有好幾噸重。它的牙齒鋒利無比。它不僅捕食魚、蝦,還捕食海獅、海豹、鯨等動物,是“海上魔王”。奇怪的是,它卻從不吞食和它形影不離的小伴侶——向導魚,還把吃剩的食物給它們,遇到危險時,還允許它們躲到自己的嘴里。
附資料2:
科學童話:《鱷魚找牙醫》
鱷魚因為暴飲暴食,牙縫里塞滿了食物殘渣,牙疼得厲害。于是它去找牙醫,它首先找到了螃蟹老弟,叫螃蟹老弟幫它把牙縫里的食物殘渣夾出來。可螃蟹說:“我的鉗子太大,夾不出來,弄不好會把你的牙齒拔出來呢!你去找牙簽鳥吧!”鱷魚找到了牙簽鳥,當牙簽鳥正要飛進鱷魚嘴里時,一只狐貍卻在河岸上驚慌失措地大叫:“牙簽鳥不要上當,鱷魚會把你吞進肚子里的!”牙簽鳥笑著說:“它要是吞了我,誰給它治牙疼啊!”于是牙簽鳥把鱷魚牙縫里的食物殘渣當作免費的美餐。鱷魚對牙簽鳥感激不盡,但牙簽鳥卻說:“不用謝,我幫你的同時,也幫了自己。我是你的牙醫,而你是我的衣食父母啊!”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科普文章,向我們介紹了自然界的一種有趣現象——共棲。課文講述了生物的三種共棲現象(犀牛鳥和犀牛、燕千鳥和鱷魚、百舌鳥和金黃鼠)。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讀準“棲、縫、薄”等6個多音字,理解“朝夕與共,和睦相處”等詞語,并進行積累;
2、正確、流利朗讀有趣的句子,了解課文講述的三種生物共棲現象,弄清共棲的原因,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3、通過字里行間的體會,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有探索自然中奇妙現象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講述的三種生物共棲現象,弄清共棲的原因;
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引導:同學們,精彩的動物世界開始了——
一、播放影片,揭題導入:
1、看了剛才的影片,你覺得動物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2、今天,我們就要走進這個有趣的世界,了解它們的共棲現象。
齊讀課題: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
3、讀課題,正音:共棲
聰明的同學,讀了課題腦海中就會情不自禁地產生問題,你們有嗎?
教師整理問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帶這問題,自主讀文。
師:課前我們已經進行了預習。請同學們再認認真真地把課文讀一遍,注意:把字詞讀準了,把句子讀順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查字典,讀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復讀。
2、檢查字詞:
師:讀通課文是深入學習課文的第一步。
第一組詞語:
沼澤 虻 蛆 殘渣 剔牙 育雛 寢食不安
第二組詞語:
皺褶縫 皮膚薄 吸血 著地 照看
3、出示句子:
原來,犀牛的皮膚很厚,有很多皺褶。皺褶縫里面的皮膚很薄,常常鉆進一些吸血的蠅、虻等昆蟲。這些昆蟲在里面產卵生蛆,攪得它寢食不安。
三、圍繞問題,自主研讀:
師:聽著我們班同學的熱情朗讀,就知道我們404班有一群愛學習的孩子。
1、動物世界充滿奇趣,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中,有兩個成語解釋了什么叫共棲?
板書:朝夕與共 和睦相處
理解詞義,師:朝是什么意思?夕是什么意思?朝夕與共又是什么意思?說起和睦相處,我們404班就是一個和睦相處的大家庭。
2、課文中列舉了哪些有趣的動物共棲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讓我們叫一叫這些動物的名字吧。
3、這些有趣的動物分別有什么特征呢?
板書:兇猛強大 瘦弱無比
師:課文中講這些動物“水火不相容”,但是現在卻成為——
生答;朝夕與共,和睦相處的好朋友,你又產生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古人說的好: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們404班的同學不但愛學習,而且還會學習。不簡單。
2、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明確研讀問題,(教師讀問題)自由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并在句子旁邊寫上批注。
3、學生自由默讀。
4、匯報:
(1)出示學生匯報的相關句子。
師:你也是找到這句嗎?請你也讀一讀,讀得很準確,很流利。
(2)抓住成語“寢食不安”體會犀牛需要幫助?
師:這段話中有一個成語誰找到?了寢食不安是什么意思?課文寫誰寢食不安?為什么寢食不安?此時犀牛需要的是什么?當犀牛需要幫助的時候,小黑鳥就出現了。小黑鳥為犀牛做了什么?它還能為犀牛做什么?(出示句子。)
請你讀一讀,注意這句話中有一個關聯詞。“一……就……”關注這個關聯詞,請你再讀一讀,你體會到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
用你的朗讀,把這只機靈的犀牛鳥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生讀)
(3)練習句式說話。
出示:因為小黑鳥為犀牛( ),還能為犀牛( ),所以它們成了好朋友。
師:你能用因果關系的句式來說說它們成為好朋友的原因嗎?先自己說一說。匯報說。
(4)出示圖片,體會有趣
師:你瞧,這就是友好相處的犀牛和犀牛鳥,作者為什么感到有趣?
出示句子,是啊,這么巨大的犀牛,課文中是怎樣介紹的,連豹、獅和打響都不敢惹的犀牛,卻能讓小鳥在它的身上蹦來跳去,這里啄啄,那里啄啄。齊讀。你覺得有趣嗎?那你就把你感受到的有趣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5、帶著問題,自主學習3、4自然段。
師:兇猛的鱷魚和弱小的燕千鳥,內蒙古草原上的百舌鳥和金黃鼠又怎么會成為好朋友的呢?
(1)出示問題,學生自主研讀。
它們為什么能夠成為好朋友?哪些句子也讓你感到很有趣?劃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并在句子旁邊寫上批注。并獨立完成作業紙作業。
a、( )和非洲尼羅鱷和睦相處,它能為鱷魚( ),同時自己也得到了( ),所以它們是一對好朋友;
b、春夏之季,內蒙古大草原上的百舌鳥到金黃鼠的洞穴里( ),( ),金黃鼠不但( ),而且( ),所以它們也是一對好朋友。
(2)學生充分自學。
(3)進行匯報:
教師引導抓點:
a、理解“剔牙”的“剔”的意思。出示字典上的兩種解釋,讓學生選擇。所以叫燕千鳥的這種小鳥,也被人們叫做“牙簽鳥”,因為它可以為鱷魚剔牙。
b、對比“又痛又癢”到后來的“不痛不癢”。
c、體會“有誰想到”奇趣,換一種說法。
d、抓住“不但…而且…”并非有利可圖,只是喜歡歌聲。
e、關注“閑暇時”的動作描寫,劃出動作描寫的詞語,你看到了一對怎樣的好朋友?
四、總結拓展,完成作業
1、教師指導看板書,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又何止這三對動物,你還知道其他有共棲現象的動物嗎?不知道沒有關系,老師已經給查閱了相關的資料,課后,你們可以看一看,感興趣的地方可以找老師或同學討論討論。
3、布置作業,完成作業。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設計意圖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第八冊的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生物界一些有趣生物互惠共棲的事情。
本課教學目的及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生物界這一有趣的現象及生物共棲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由于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且內容淺顯,因此設計教學時以自學為主,讓學生利用學過的方法進行自學,有困難的同學可合作學習達到學習的目的。為了激發學習興趣,我首先抓住題目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如誰與誰共棲,有那些有趣的現象,共棲的原因等,然后讓學生通過已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從文中找到答案。當所有的問題解決以后,“什么是共棲”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為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鼓勵學生查閱書籍或上網搜集其它生物共棲的現象的資料,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最后一個環節進行人文教育,讓學生通過學文后說說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引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這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思想以及激發積極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索中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講述的三種生物共棲現象,弄清生物共棲的原因,
2、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講述的三種共棲現象,弄清它們共棲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什么是共棲。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搜集其他生物共棲的資料。
教學過程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
一. 激趣導入
1. 導入新課
2. 板書質疑
3. 激發自主探究的興趣,學生根據課題提出問題
例:什么是共棲,誰與誰共棲,有哪些有趣的現象,共棲的原因等。從題目入手總領文章主要內容
二. 自主學習.
1. 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1) 運用學過的方法讀懂課文
(2) 以表格式進行摘錄
(3) 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
2.交流學習情況
3.回答什么是共棲
學生自學,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并按要求做筆記 。
引導學生通過所填表格總結并發言。
生物共棲指不同物種間互惠共生的現象。
了解學習情況,并做適時指導
達到自讀自悟
三.知識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資料——學生繼續填寫表格,進行知識積累——加強學科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鍛煉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人文教育
1. 學習了課文,同學們一定深有感觸,現在,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說給大家聽。
2. 把你最想說的那句話寫在表格的旁邊,并表格貼在讀書筆記本上。
學生做筆記
意在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樹立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觀念。
提醒學生要注重積累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篇4
動物世界充滿奇趣。有些動物兇猛強大,有些動物弱小無比,有的是巨獸,有的是小雀……從表面看,它們之間“水火不相容”,然而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它們居然能夠朝夕與共,和睦相處。
生活在熱帶雨林沼澤地帶的犀牛,身長約5米,高2米,重1噸以上,巨大的頭上長著銳利無比的角。豹、獅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種黑色的小鳥卻可以在它的身上蹦來跳去,這里啄啄,那里啄啄。原來,犀牛的皮膚很厚,有很多皺褶。皺褶縫里面的皮膚很薄,常常鉆進一些吸血的蠅、虻等昆蟲。這些昆蟲在里面產卵生蛆,攪得它寢食不安。犀牛背上的黑色小鳥,是在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蟲和蛆卵。所以,小黑鳥和大犀牛成了一對好朋友。人們把這種黑色的小鳥叫做“犀牛鳥”。犀牛鳥非常機靈,還能為犀牛放哨。周圍一有異常的動靜,它就驚飛起來,叫個不停,向犀牛報警。
鱷魚是一種兇猛的爬行動物。非洲尼羅鱷最大的身長5米,重1噸以上。它可以把一頭重幾百公斤的野牛拖到水中淹死后吃掉。它用尾巴一掃,能把在河邊喝水的羚羊打落水中。有誰想到,就是這樣兇猛的動物卻能夠和一種叫燕千鳥的小鳥和睦相處。當地人經常可以看到鱷魚在岸邊張開大嘴巴,燕千鳥飛進飛出,鱷魚絲毫不會傷害它們。原來,鱷魚的牙縫里經常塞滿殘渣,牙齒和口腔又痛又癢,燕千鳥是在鱷魚的嘴巴里為它剔牙。因此,燕千鳥也叫“牙簽鳥”。有時燕千鳥不在它身邊,鱷魚的牙齒難受了,就會爬到岸上張開大嘴巴。附近樹上的燕千鳥看見了,立即飛過來為鱷魚剔牙。這樣,燕千烏吃飽了,鱷魚的牙也不痛不癢了。
內蒙古大草原上的百舌鳥和金黃鼠也是一對“好朋友”。百舌鳥在草原上被稱作第二百靈,歌聲悅耳動聽。春夏之季,百舌鳥到金黃鼠的洞穴里去產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卵育雛。一直到小百舌鳥飛出,這一對好朋友才分手。在孵卵育雛期間,它們相處得非常好,金黃鼠不但不傷害百舌鳥的卵和雛鳥,而且還替它照看著。金黃鼠收留百舌鳥,并非有利可圖,只是喜歡聽百舌鳥的歌聲。閑暇時,它們玩得很開心,百舌鳥為金黃鼠唱歌,金黃鼠靜靜地聽,高興時還用兩只后腳著地,跳起舞來。有時,百舌鳥落到金黃鼠的背上,用翅膀驅趕著它前進,金黃鼠猛地向洞里鉆去,百舌鳥一收翅,就被金黃鼠馱進洞里去了。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篇5
讀《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有感一是值得一看的一篇好文章,由597教育超市為您精心整理,如果您覺得讀《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有感一不錯,給你的工作和學習帶來幫助的話,請把讀《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有感一告訴你的朋友或添加到您的收藏夾內。本文地址:
動物世界總是那么神奇。有些動物兇猛強大,有的動物弱小無比,但令人大吃一驚的是,它們居然能朝夕與共,和睦相處。我有了疑惑:為什么強大的動物不去弱肉強食呢?讓我們看下面的例子就明白了。
百舌鳥和金黃鼠。金共鼠收留百舌鳥,讓它在洞里孵卵育雛,在此期間,金黃鼠不傷害百舌鳥的卵。金黃鼠收留百舌鳥,喜歡聽百舌鳥的歌。閑暇時,金黃鼠就聽百舌鳥歌唱。我感到動物只有互相依賴,才能生存。
貓頭鷹和猴子。猴子吃東西很浪費,沒吃完的果皮果仁都往地下扔,引來了許多老鼠,這為貓頭鷹提供了食物。雖然猴子有時候偷吃貓頭鷹的蛋,但貓頭鷹依然喜歡和猴子一塊住。我體會到期了,想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必須學會付出。
還有郊狼和狗獾。從表面上看,它們是共棲,其實不然,它們是“假性共棲”。狗獾是捕捉兔子的高手,它把兔子洞穴挖開,攆出兔子,郊狼就在外面追殺。它們一同狩獵,但總想吃對方的肉,所以它們可能隨時隨地吃掉對方。我體會到,表面上是動物共棲,但它們本性難移,總會露出兇惡一面目。
大自然真神奇啊!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讀后感
有本書叫《有趣動物共棲現象》。閱讀完后,覺得十分有趣,因此,決定上網再查查相關資料。
資料上說,共棲現象就是雙方方受益、方無益也無害現象。在水里悠閑自在魚兒歡快極,它還愿意接受清潔蝦服務。看來,魚兒不但無憂無慮地生活著,還挺干凈嘛!而清潔蝦在為魚兒服務同,也填飽自己肚子。
還有個典型例子,就是玻璃蝦和海葵。是因為前者受后者刺傘保護,而后者前者移動及進食上獲得更多食物來源。語文書上有課叫《有趣動物共棲現象》。閱讀完后,覺得十分有趣,因此,決定上網再查查相關資料。
資料上說,共棲現象就是雙方方受益、方無益也無害現象。在水里悠閑自在魚兒歡快極,它還愿意接受清潔蝦服務。看來,魚兒不但無憂無慮地生活著,還挺干凈嘛!而清潔蝦在為魚兒服務同,也填飽自己肚子。
還有個典型例子,就是玻璃蝦和海葵。是因為前者受后者刺傘保護,而后者前者移動及進食上獲得更多食物來源。
經過查資料,掌握不少知識,也讓對科學更感興趣.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了解課文講述的三種生物共棲現象,弄清共棲的原因,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教學過程 :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同學們,在自然界里有一種非常有趣的現象——共棲。你們想了解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30課《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讀準“棲”字的讀者。
3.解題,誰能根據自己課前查閱到的資料說一說什么是共棲。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書交流。
(1)請學生選讀感興趣的段落。
(2)說一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理解“奇趣”“水火不相容”“居然”“和睦相處”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
2.重點探究2-4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述了哪些動物的共棲現象。為什么說這些共棲現象是有趣的;它們共棲的原因是什么?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點撥。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他們把握如下要點:
①第2自然段講了犀牛和犀牛鳥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
犀牛皺褶縫里面的皮膚很薄,常常鉆進一些吸血的蠅、虻等昆蟲。這些昆蟲在里面產卵生蛆,攪得它寢食不安,犀牛鳥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蟲和蛆卵,還能為犀牛鳥放哨、報警。所以大犀牛和小小的犀牛鳥成了一對好朋友。
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②第4自然段講了鱷魚和燕千鳥是如何和睦相處的。
鱷魚的牙縫里經常塞滿殘渣,牙齒和口腔又痛又癢,鱷魚張開大嘴巴,燕千鳥就飛進鱷魚的嘴巴里,為它剔牙。這樣燕千鳥吃飽了,鱷魚的牙也不痛不癢了。
指導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③第3自然段講了百舌鳥和金黃鼠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
春夏之季,百舌鳥到金黃鼠的洞穴里去產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化育雛。金黃鼠不但不傷害百舌鳥的卵和雛鳥,而且還替它照看著。一直到小百舌鳥飛出,這一對好朋友才分手。金黃鼠收留百舌鳥,并非有利可圖,只是喜歡聽百舌鳥的歌聲。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五、扮演動物,編演課本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從課文中任選一對共棲的動物,自愿扮演角色,在小組內編演童話劇。教師巡視指導。
2.指名在班上展演。
六、總結、拓展
1.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犀牛和犀牛鳥、鱷魚和燕千鳥、百舌鳥和金黃鼠之間有趣的共棲現象。在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有趣的現象,如果你還知道生物的其他有趣現象,說給同學聽。
2.學生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有趣現象。
附:板書設計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篇7
這篇文章是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八冊后面的一篇選讀課文,與第三組課文“大自然的啟示”相配套。它也是一篇科普文章,這樣的文章既承載著知識的傳遞,又擔當著語言表達示范的任務。作為語文教材,課堂中除了讓學生了解自然界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之外,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將這樣的科普知識介紹得生動有趣。而這兩點也就成了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在本課得以整合的落腳點。
一、課文內容把握
1.(第一自然段)總說動物的共棲:表面看“水火不相容”,實際上“朝夕與共、和睦相處”。
解釋“共棲”。
2.(第二自然段)“犀牛鳥與犀牛的共棲現象”
豹、獅、大象“不敢惹”——犀牛兇猛
小黑鳥“蹦來跳去”啄、機靈放哨、驚飛報警——犀牛擺脫“寢食難安”
(吃飽) (安全舒適)
3.(第三自然段)“燕千鳥與鱷魚的共棲現象”
鱷魚的兇猛:吃大野牛、尾掃羚羊
燕千鳥飛入血盆大口,為鱷魚剔牙——鱷魚“牙也不痛不癢了”
(吃飽、毫發無損) (享受)
4.(第四自然段)“百舌鳥與金黃鼠的共棲現象”(動物界的伯牙子期)
金黃鼠“不但不……還……”“喜歡聽百舌鳥的歌聲”
百舌鳥“為金黃鼠唱歌”
二、表達方法把握
1.謀局布篇的特色
總分結構
具體內容見“課文內容把握”
2.構段方式
第2和第3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先“兇猛”,后“兩種動物的互利互惠過程”
第4自然段:總分結構
3.說明方法
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
4.語言現象
*擬人修辭手法在科普文中適當的運用,介紹更富情趣
如“這里啄啄,那里啄啄”
如“搞得它寢食難安”
如“朝夕與共、和睦相處”、“收留”等
*詞語的準確運用,使科普介紹更具科學性
如“居然”,如“經常”
三、選讀目標指向
1.鞏固用“串連段意”的方法把握主要內容。
2.感受科普文形象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特色,并能模仿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