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說課(通用3篇)
自然之道說課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早上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23課《自然之道》。
一、說教材
第五單元以“科學與發現”為主題,其中設計了奇異的湖泊是怎樣形成的?父親的懷表里會藏著生物嗎?為什么救了一只小海龜,會給幼龜群帶來滅頂之災?……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自然之道無處不在,一個個奇妙而有趣的疑問在召喚著我們去探索,去解答。
二、教學內容
本課《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學常識為主的敘事文章,分兩課事教學,重點分析第二課時。
三、教學目標
1、幻燈出示
知識目標:能正確理解“若無其事”、“欲出又止”、“愚不可及”、“自然之道”的含義。知道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技能目標:學會抓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等重點詞體會人物內心情感和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
四、教學重難點
體會自然之道的含義,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故事鋪墊回顧課文,理清思路影片激情抓關鍵詞體會思想質疑解疑回顧全文,總結歸納
六、教學過程
1、導入
首先播放《拔苗助長》的動畫,請同學們說其中的道理。這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成語故事,回顧不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而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這是自然的規律。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也是自然的規律,《自然之道》它講了一個怎樣的道理呢?。在這兒設計動畫的目的是:借助拔苗助長的道理為學習“自然之道”作了鋪墊。降低理解自然之道含義的難度。
2、回顧課文
請同學們回顧上節課的內容。本課《自然之道》講了哪幾部分的內容?(教師總結并出示這樣的框架)
觀龜——救龜——害龜——感悟
這樣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為理解和探索做好了鋪墊,使研究確定了方向。
3、影片激情
教師出示這樣的問題:作者這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課文講了太平洋綠龜的哪些相關知識?同學們默讀課文并匯報,教師在肯定學生的回答時,并鼓勵學生講從電視或報紙上了解到的綠龜的相關知識。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教師接著播放綠龜的影片。請同學說觀看綠龜后,自己對綠龜有著怎樣的情感。在此設計影片不但讓學生了解了綠龜的相關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眼、腦、心三維結合的思維方式,點燃了學生對小海龜的愛。教師最后以這樣的話語結尾:同學們,就是這樣嬌小,可愛的小海龜,他們將來的命運又將如何呢?從情感上強調了后面小海龜遇害的不可饒恕。
4、抓關鍵詞學習救龜
出示救龜部分的內容。教師這樣提問:這段中哪些詞語是值得你們積累的?學生朗讀匯報,如“躊躇不前”、“欲出又止”等。請同學聯系課文理解詞語,并用你的動作表演出來。在這兒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形象思維不夠發達的特點,借助動作,更加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小海龜的“謹慎”和“偵查”之義。
就在這時危險來臨了,當游客和向導發現這一幕時他們有怎樣不同的反映?學生匯報教師總結并板書游人的“焦急”“呼喊”,向導的“若無其事”“急不情愿”教師相繼板書。游人呼喊什么?呼喊向導的“見死不救”。向導為什么這樣表現?那是因為他覺得這是“自然之道”在兩者的對比中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出示游人:焦急向導:若無其事
呼喊及不情愿
(見死不救)(自然之道)
向導為什么想這是“自然之道”?游人為什么呼喊向導“見死不救”他們是怎樣呼喊的?利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從同學們的交流爭辯中體會出“自然之道”的含義,同時也讓同學從游人的不同言語中看出不同人物的內在涵養。體會出向導在非常無奈的、極不情愿的情況下救了這只小海龜。在此實現了課內課外知識的融匯貫通。
5、“質疑解疑”學習害龜
教師出示:我們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什么叫“愚不可及”?(理解詞語)討論是怎樣的愚不可及?這一問題激起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同學們熟讀課文,討論后匯報:因為救了一只小海龜,而給整個幼龜群帶來了殺戮。教師出示這樣的畫面。師問:此時的海灘上是怎樣的一幅景象?指導學生觀察圖片后回答問題。
(一片血腥,一片殺戮,凄慘的聲音響徹云霄。)
下面請同學們閉上雙眼,默默地想象一下海灘上無數的小海龜失去了生命,無數的龜媽媽失去了孩子的凄慘場面。教師有意留出空余的時間讓學生去體會情感。讓學生的情感和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體會出因游人的一次失誤,競釀成這樣慘重的血的代價。在這次情感體驗中激起了學生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接下來讓學生隨著音樂用低沉的悲涼的語氣朗讀這部分內容。
6、此時游人和向導心里剩下的只有什么?(板書:悔恨悲嘆,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
7、最后教師出示這樣的幾個問題回顧全文。
(1)談談什么叫“自然之道”?
(2)違背“自然之道”的后果是怎樣的?
(3)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
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系統的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內容。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教師總結出示這樣的道理:“自然之道”也就是自然規律。只有遵循了“自然之道”才會使人類與自然共存。要想不違背自然之道,就必須不斷地探索發現自然規律,從而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此環節設計既檢查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起到了復習鞏固作用。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從而也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5、板書設計
自然之道
(見死不救焦急救龜若無其事自然之道
呼喊救龜極不情愿
悔恨害龜發出悲嘆
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
板書設計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力求簡潔。板書中清晰的看出:游人和向導面對“自然之道”的不同態度,救一只龜就害了一群龜。違背“自然之道”剩下的只有悔恨和悲嘆。從而明白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道理。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自然之道說課 篇2
第三單元以“大自然的啟示”為主題,主要是通過課文來進行觀察自然、保護環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學常識為主的敘事文章。它以事情發展為順序,講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時看到一只幼龜被嘲鶇啄食。他們不顧向導的勸阻,讓向導把幼龜放入大海,結果指使更多的海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愿望截然相反的結果。
對于“自然之道”,由于年齡小,所讀書籍少,使得這篇課文相對比較深奧。而向導的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解決這句話,就成了本課的難點,也是焦點。另外,本課在用詞上一準確,充分體現了這類文章的寫作特點;二精彩,尤其同義詞的使用可以成為學生錘煉語言的一個切入點,所以在教學時,品詞析文成為這堂課的一個能力訓練點。觀察想象,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成為第二個能力訓練點。
根據種種表象,在課文精讀過程中,我采用了以一個大問題入手,從整體把握,到句的品析,詞的研讀,而后歸納全文,得出結論,扣準中心,點明含義。具體操作有:
一解題入手。道的義項豐富,從解題入手,形成一個疑問:什么是道,自然之道又是什么,引領學生去讀書。
二由感受入手,設置大問題。在第一課時完成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歸納總結后,讓學生站在作者的立場上,考慮:他們認為自己做了一件什么樣的事,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對全文的理解。
三兩次思維拓展。在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很多場面作者并沒有細化出來。但這些場面對我們理解文章卻有很重要的作用,適當再現這些場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在學生涉及到這幾處的時候,我分別進行了想象思維的訓練。第一處,“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見死不救’的呼喊,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龜,把它放進大海。”在理解“極不情愿“的詞意基礎上,想象同伴們都可能說了些什么,以此來凸顯向導的無奈。第二處,當許多食肉鳥朝沙灘上飛來時,想象沙灘上的景象,通過幼龜遭屠的景象再現,激發學生對作者一行人做法的反思:如果沒有我們的涉足,海龜們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存活,而恰是我們的參與,幼龜們慘遭荼毒,震撼人心的事實讓學生理解,違背自然的進程,不自作聰明的去干涉動物間的爭斗,這就是自然之道。
四知識拓展。當學生了解了自然之道,再加以事實證明。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違背自然之道的事情發生呢?學生會自然地想到諸如森林沙漠化,動物的圈養……從而激發學生去了解自然、探詢自然規律的欲望。
五朗讀訓練點的設置: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天啊!”一個同伴叫起來,“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在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理解中逐步通過朗讀體會出來,達到由表及里的讀悟效果。
六寫作點的訓練。“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而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飛了過來,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作為重點句來品析。通過“探、欲出又止”體會幼龜的小心謹慎;通過“欲出又止、躊躇不前”體會同義詞的妙用;通過“似乎”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進行寫作知識的點滴指導。
七閱讀寫作拓展。《猿和海龜》作為一輔助讀物,加大學生閱讀量。“旅游須知”作為習作訓練點進行應用文體的接觸訓練。
自然之道說課 篇3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篇精讀課文《自然之道》。今天我將從教材分析、設計理念、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本課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游,看到幼龜離巢進入大海的情景時,誤救一只被食肉鳥咬啄的幼龜,結果致使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我主要說的是第二課時教學。結合本課內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有事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適當展開聯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豐富學生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最后,為了倡導大家遵循自然之道,我將以一首詩歌來結束本課,與大家共勉:
給我一片天空
一片成熟的紫色天空
別讓酸雨淋濕了我的夢
別讓煙霧遮蔽了我的真誠
別讓我看不見藍天
別叫我內心天藍的熱帶雨林
讓位給一棟棟冷漠的洋灰鋼骨
我把睿智沏成一壺龍井
我把哲思梳成一株銀柳
我平和的心曲通過一管牧笛
悠悠地回蕩在晚風夕照里
那一片紫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