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精選2篇)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 篇1
一、創設情境,了解“導游詞”,理解習作要求。
1.播放一段錄像——北京天壇公園導游員迎接游客時的情景。導游:“各位廣東來的朋友,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首都北京,我姓張,大家叫我小張就可以了。非常高興今天能夠陪同各位一起游覽從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現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
線開始游覽,請大家跟我走。”
2.談話:錄像短片中的小張是干什么的?
師: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導游員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職業。導游員引導游客游覽時的講解詞,稱為“導游詞”。(板書:導游詞)剛剛同學們聽到的那幾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導游詞”的寫法。(板書:學寫)
誰來讀一讀這次習作的要求?
設計意圖:盡管家庭旅游越來越時尚,但很多學生對“導游員”“導游詞”還是沒有更多具體的認識。錄像短片的播放,能夠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或回憶曾經聽過、見過的情景,對“導游詞”產生直觀感知。
3.演示文稿:《語文園地五》習作要求。
話,就是導游詞的開場白,也稱“前言”。(板書:前言)
指名讀,認真聽,說一說本次習作有哪些要求。
4.教師講解習作要求:
(1)確定自己要介紹的“世界遺產”。
師:我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遺產”的景觀共有29處,在第五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已經有所了解。可以從中選擇一處,作為自己介紹的對象。
(2)選取最有特色的內容向大家介紹。
師:一個景點,可以介紹的東西很多,要選取最有特色的內容。
(3)提示參觀游覽的注意事項。
師:可以適時提醒游覽時的注意事項,或提出“當文明游客”的要求。
二、范文引路,學習寫法。
1.出示范文《天壇導游詞》(附后)
師:導游詞的題目,一般都是景點的名稱,這樣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習作的要求,同學們可以選取景點中最有特色的內容寫,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題目也可以是:“導游詞”“風光簡介”“傳說”等
2.學生自行閱讀,思考:
(1)導游詞有哪些內容?
(2)導游詞在語言上、寫作順序上有什么特點?
3.交流討論,教師指導寫作方法:
(1)導游詞的具體內容,一般有前言、總述、分述、結尾四個部分。
前言,是導游員在陪同游客參觀、游覽前,向大家表示問候、歡迎和自我介紹的話,如錄像中小張講的那幾句,既簡短、親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總述,是對游覽景點的一個總的介紹。(例文第2、3自然段)分述部分是導游詞的重點,要按游覽順序,對所選景觀逐一進行生動、具體的解說,使游客盡情飽覽景點風光,領略世界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與風韻,留下美好回憶。(例文4—14自然段)
結尾,在游覽結束后,應對游覽的內容作一小結,并向游客表示
感謝和告別。(例文的最后一段)
(適時板書:前言、總述、分述、結尾)
(2)導游詞的特點:內容真實,語言生動,按游覽順序敘述,適時對游客提出注意事項。
為了使導游詞更加真實、生動、有條理,同學們應收集有關這個景點的資料。因為是向游客作介紹,所以引用的數據、資料必須真實,不能道聽途說、添枝加葉。當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傳說、笑話,可以另當別論。(板書:內容真實、語言生動、言之有序、適時提示)
三、運用寫法,口頭編寫《頤和園導游詞》。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3篇描寫名勝古跡的文章,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北京的頤和園,根據課文內容和課前收集的資料,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我們編寫一篇《頤和園導游詞》,該怎樣寫?
學生小組討論,研究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集體匯報、討論。
教師分別請每個小組出一名代表,就“前言”“總述”“分述”“結尾”部分進行口頭作文。教師評點,適時組織全班學生討論該怎樣寫。
設計意圖:口頭編寫同一篇導游詞,可以體現較強的訓練功能。第一可使學生在小組交流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第二通過集體匯報和教師的即興評改,可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導游詞的寫作方法;第三,通過同一內容的不同匯報,可使學生找出自己的差距,從同伴那里學習多角度表達。另外,“頤和園”是本單元的精讀課文,學生對其語言已較為熟悉,選它作為訓練內容,有利于本次習作難點的突破。
四、教師小結口頭編寫中的問題,布置本次習作。
師:導游詞是游覽時的講解詞,是為口頭表達而寫的,因此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風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點名稱的由來,風景背后的神話、傳說、故事等等,卻鮮為人知。因此,在導游詞中加入這些內容,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
你打算介紹哪一處世界遺產,介紹其中的哪些有特色的內容呢?指名學生說一說,教師適時給予選材方面的指導。
師:同學們,拿起筆,寫下你獨具魅力的導游詞,并用你生動的講解,向人們展示祖國優秀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吧。相信這些自然文化景觀定會因為你的解說,更加綻放異彩,妙趣橫生。
設計意圖:教師的小結針對學生口頭練習中的問題進行,是對習作的進一步指導,能夠強化學生的認識。由于每個學生習作內容不同,因此教師的指導除了共性之外,還要有一些個性。個性化的指導可以體現在對習作主體——“有特色內容”的選擇上,不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教師便可當堂進行點撥,幫助學生選好習作材料。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工整地書寫10個生字,理解“晶瑩、恩賜、節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破碎、和藹可親”等15個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說出課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課文中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聯系實際思考地球的可愛,地球太容易破碎,認識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課文的說明方法,體會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聯系實際,讓學生從心靈深處認識“只有一個地球”,從而樹立起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預習課文。課前發給每位學生一首詩《地球的孩子,你們在做什么》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讀詩——《地球的孩子,你們在做什么》。讀后談自己的體會,談自己從詩中讀出地球的孩子在做什么,談自己讀詩后心里的感受。
2、引入新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就課文的題目,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只有一個地球”?是一個什么樣的地球?
4、明確本課時的學習目標: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內容?有哪些讓你感觸最深?是什么感觸?為什么有那樣的感觸?
⑵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初讀課文、讀后交流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就自己感觸深的詞語、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課文寫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內容?有些什么說明方法?有些什么修辭方法?
3、全班交流(圍繞課文寫地球哪些方面內容,交流感受、說明方法、修辭手法),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重點內容板書(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資源有限,生態災難,無處可去,精心保護)
4、小結:(板書的內容)
三、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1、根據板書的內容,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學生概括內容后,老師引導學生說出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四、全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詩——
《地球的孩子,你們在做什么》,讀后談自己的感受。
那是一種心理的糾結,那是對人類愚昧無知的感嘆,那是一種對環境的憂慮。
宇航員遨游太空,也發出感嘆。讀出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圍繞宇航員的感嘆,整體研讀課文
1、地球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⑴學生齊讀宇航員遨游太空所見的地球。
學生齊讀:“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⑵聯系實際,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的破壞,以及帶來的后果。
2、地球的“渺小”
⑴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葉扁舟。
⑵結合地球的`一些實際實際數據,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
半徑:6300多千米表面積:大約5、1億平方公里世界人口: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億日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可供人類居住:約0.38億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資源有限”
⑴何謂“恩賜”?為何不是恩賜?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礦物資源,認識在“自然資源的有限”。地球無私地、慷慨地向我們提供礦產資源。體會地球太可愛。
⑵聯系實際,人類不加節制地開采礦產,必將加速礦產資源的枯竭。那時人們將沒有煤、石油、天然氣、金屬礦,人類需要的工業原料就沒有了,進而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態災難”
⑴人類生活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服務的。何為“本來”?去掉“本來”,讀出地球的可愛;加上“本來”,讀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
⑵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主要有哪些?聯系實際談開去、想開去,體會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亂砍濫伐,捕殺野生動物,廢氣排放,濫用化學品等。并由此展開聯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道理
人類別無去處,生成保護地球的意識,明白“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⑴科學家證明什么?是何意?科學家設想什么?是何意?
⑵展開想象,說說人類別無去處的結果?
⑶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說出怎樣保護地球。
四、作業
⑴正確工整地抄寫課后10個生字,15個詞語;
⑵談談自己要如何去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